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

禮部費盡心血、查遍舊典,耗費三個月的時間,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降階郊勞禮,就被皇帝出其不意的破壞掉了。

按照最初的計劃,大明軍下船,戚繼光帶領軍將前往郊勞臺,郊勞臺有十八杆得勝大纛,全體軍兵先行拜纛禮。

拜纛禮,是禮部尚書請皇帝出面,皇帝緩步走出,螺號齊鳴,奏鐃歌樂,鐃歌就是軍樂,是軍隊凱旋時所奏之樂,青銅器,像個鈴鐺一樣,使用的時候,口朝上,以鐃槌敲擊。

沈鯉爲此專門請格物院院長朱載堉,寫了明鐃歌十八曲,這十八曲全是得勝凱歌,朱載堉從自己譜寫的曲中精心挑選了十八首,而禮部的上下爲這十八首音樂填詞,這其中就有《玉盤》。

皇帝走過時,所有軍將行注目禮,在皇帝走過之後,軍將們跟隨在皇帝身後,亦步亦趨,直到皇帝走到得勝大纛之前,贊禮官喊跪,皇帝念青詞,臣工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禮,皇帝唸完禱告上天的青詞後,贊禮官唱:君臣拜天,得勝凱旋。

拜纛禮纔算成。

皇帝回到郊勞臺,戚繼光等軍將再領東征英豪前往郊勞臺八角亭,以戚繼光爲首的軍將挨個呈送得勝奏表,等到司禮監的小黃門們將一封封的賀表唸完,皇帝在郊勞臺收回徵倭大將軍、徵倭將軍等虎符、火牌、印綬,皇帝賜予的尚方寶劍,而後馮保宣讀皇帝聖旨,對有功將士進行論功行賞。

對於皇帝而言,這八角亭叫郊勞臺,對於凱旋軍兵而言,這裡叫報君臺,報君提攜之意,這一整套也叫見君禮。

等到見軍禮結束後,就是‘獻馘於王’,這是周禮,就是把敵人的左耳割下來,計算首級功,但已經不是商周了,這種習俗也略顯野蠻,禮部結合新形勢、新需要,將這個獻馘禮,改爲了獻俘、獻上各種戰利品,而不是左耳。

獻馘禮之後,就是大宴賜席,皇帝出面,簡單宣講後,直接開席吃飯,因爲禮部估計,已經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軍兵餓一餓肚子沒關係,總不能讓皇帝陛下餓肚子。

等到吃過飯之後,下午則是宣露布,這也是古禮,就是把東征九捷的捷報,寫在丈闊的旗子上,在軍中穿行後,由驛卒揹負,順着九龍驛道傳向四方,露布的意思是,露於耳目,佈於四海。

在宣露布結束後,就到了軍兵們最喜歡的發餉銀時間,這皇帝發賞就是厚待功臣,以振士心,然後皇帝、大將軍、元輔等所有人,乘坐火車回到大明京師,在太廟再次祭祀列祖列宗,宣告大軍凱旋得勝後,大明皇帝帶領羣臣至奉王殿,開始飲至禮,就是天子飲九爵的宮內賜席。

至此,一整套的郊勞禮,纔算是完成。

但皇帝陛下的臨時起意,把一切都變了,天子迎忠烈、校場賞軍兵成了開頭。

張居正作爲元輔,不加阻攔,甚至還樂見其成,反正這降階郊勞都已經追溯到漢朝時候,究竟什麼樣兒,已經無從得知,陛下願意怎麼辦就怎麼辦。

其實,張居正覺得陛下臨時起意的安排,更加合理些,這涉及到張居正一直在推行的恩情敘事。

恩情敘事是張居正因爲皇權在萬曆維新中不斷流失,想到的新的敘事方法,來穩固皇權。

天子迎忠烈、校場賞軍兵,這是恩情的一部分,當場發賞錢自然不必說,誰拿錢誰高興,最重要的是皇帝沒有以晦氣爲由,避免和這些骨灰接觸,這也是示恩的一部分。

看張居正都不是很在意,沈鯉也懶得糾正了,皇帝不在意,元輔還不管,他沈鯉也沒辦法。

其實在制定了這個郊勞禮後,陛下就幾次詢問禮部,軍兵何在,在陛下的想法裡,仗是大明軍兵打下來的,軍兵在這個複雜、繁瑣的流程裡,在哪裡?

即便是沈鯉加了一些軍兵參與的環節,比如東征英豪等人都要隨軍將覲見,但整個流程,和軍兵們仍然沒有太多的關係。

現在好了,軍兵成了主角,因爲皇帝壓根就不打算去郊勞臺,也不打算行拜纛禮、見君禮了,皇帝直接走到了軍兵之中,詢問領賞的士兵一些戰場的情景,這十日上午最重要的活動,變成了皇帝和軍兵交談。

這種場面,大明廷臣們經常見到。

每年過年皇帝去官廠巡視都會尋找一些匠人詢問他們最關切之事,比如官舍、用水、燃料、教育等等,有些工部的官員,總覺得官廠搞工會,多此一舉,陛下每年都要去官廠見工匠,這不就是自下而上糾錯機制?

陛下要見誰,那都是頭天晚上臨時從名冊上挑選的,連皇帝都不知道第二天要見誰。

之前是工匠,現在是凱旋軍兵,至於安全,對於陛下而言,還有比大明軍陣還安全的地方嗎?

很多京營銳卒,都是看着陛下從小胖子變成了英俊瀟灑少年郎,再到現在春秋鼎盛大皇帝。

大明振武走的有多難,大明皇帝和軍兵對此一清二楚,可以失敗,可以輸,但最重要的是,最後要勝利、要贏,而且要完全勝利。

高啓愚亦步亦趨的跟在皇帝的後面,作爲這次郊勞禮的焦點人物,他有些受寵若驚了,因爲皇帝全程帶着他,就是表明了對《京都條約》九條的認可。

高啓愚有些後悔,早知道就該把京都條約從九條升級到二十一條!他覺得九條要的少了,九條已經如此這般的榮耀了,這要能要二十一條,這回到大明,該是何等的榮耀?

如果高啓愚真的能催逼出二十一條來,朱翊鈞一定給高啓愚整個爵位噹噹,九條其實已經非常寬容了,大明京營征討四年,其實也有點後繼無力,真的把倭寇逼急了,恐怕大明軍反而陷入戰略被動之中。

等休養結束,李如鬆、陳璘再帶着大明軍再去,李如鬆之後還有熊廷弼,大明對倭國的戰略從來沒變過,那就是滅倭,徹底消滅,不留後患。

這對於大明而言,並不殘忍,因爲這是大明常見做法,尤其是平九絲、滅都掌蠻的兵部尚書曾省吾,對於如何徹底消滅敵人,他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並且制定了非常詳盡的計劃。

第一階段,歷時三十年時間,將倭人降低到百萬之下;

第二階段,歷時五十年時間,將這百萬倭人徹底打散;

第三階段,漫長歲月,從歷史、文化、文字等等尺度上,徹底抹去倭國的存在痕跡。

最後,得到的效果就是讓倭國和夜郎國一樣,成爲歷史長河裡,一個不自量力的代名詞。

這就是曾省吾這個兵部尚書,給倭國安排的道路。

曾省吾尤其不喜歡國之九經中的柔遠人,在曾省吾看來,是文化傳承過程中發生了曲解,就那個頓頓要用羌人祭祖的商周時代,柔遠人很大程度應該是對不辭辛苦、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自己人懷柔。

對遠去的人懷柔,而不是對遠方的人懷柔。

商王祭祖的時候,殺牛羊都是會先問一問祖宗,用什麼方法、殺幾隻牛羊,但羌人一般都是直接用,幾十種做法,做好了就給老祖宗端上去,問都不問,證明在商王眼裡,這些羌人,不如牛羊。

商周是非常明顯的繼承關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很早就存在,但擊敗了商王后,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商朝的制度,所以,曾省吾覺得商周時候的柔遠人,是柔開拓先民,而不是蠻夷。

蠻夷沒什麼好柔的,打一頓,蠻夷會和自己和解,不擅長和自己和解,就打死好了。

曾省吾之所以會有這種理解,是因爲大明在海外開拓,對於願意遠涉重洋到南洋、金池總督府開拓的百姓,大明君臣非常感激他們的貢獻,不是他們從海外帶回了無窮無盡的原料,萬曆開海,很難說如此成功。

曾省吾跟沈鯉溝通過自己的想法,沈鯉表示曾省吾的想法應該是對的。

文化在傳承過程中,的確會發生曲解,也理當撥亂反正。

“大明軍威武!”大明皇帝朱翊鈞在發完賞錢後,看着軍容整齊的大明軍,頗爲從容的對着所有人喊道。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軍兵們開始山呼海喝,畢竟剛回家就能領到賞錢,真金白銀揣在了兜裡,陛下願意長篇大論,那就講吧,講一天也願意聽。

“開席!”朱翊鈞看了看日頭,也到了飯點兒,他懶得長篇大論了,禮部準備文縐縐的賀表,朱翊鈞看的都想睡,別說軍兵們了,他選擇了直接犒賞三軍,開席!

皇帝自始至終都沒有前往郊勞臺的意思,吃了飯,就直接帶着軍將們坐着火車返回了京師。

十一日清晨,皇帝帶領將領,前往了太廟祭祀列祖列宗。

“列祖列宗在上,大軍得勝歸來,倭患的仇,朕報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朕繼續慢慢討。”朱翊鈞將寫好的祭文,扔進了火盆,燒給了祖宗們,一陣春風吹過,明黃色的羅幕不停地翻卷着,火光明滅不定。

大明列祖列宗應當是滿意的,當然不滿意,朱翊鈞也會解讀爲滿意,他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很多次,朱翊鈞都說,不說話就當祖宗們默認了。

朱翊鈞每念一份捷報,就讓捷報上的一名功臣近前來,到拜褥前,親手將捷報投入火盆裡。

東征九勝是九次大捷,大明軍此次征戰,大小戰役近千場,朱翊鈞挑選了一百多份重要的戰役,祭祀太廟,這個時間很長,但朱翊鈞很有耐心,唸的很細緻。

一直到中午時分,朱翊鈞才做完了這場太廟祭祖的典禮,最後至奉王殿行飲至禮,與凱旋將軍飲勝。

朱翊鈞放下了酒爵之後,看着諸位將軍們,開口說道:“紹興三年九月,嶽武穆平定了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亂後,至杭州臨安行在面聖。”

“宋高宗趙構賜下鎧甲、及旌旗,旌旗上書精忠岳飛四個字,作爲岳飛牙旗,當時趙構以岳飛在洪州醉酒打趙秉淵之事,面諭岳飛戒酒,岳飛自此絕飲。”

“當時趙構答應了岳飛,再復舊山河後,君臣共飲,不醉不歸。”

“最後趙構沒能履約,在岳飛真的要再復舊山河的時候,趙構怕了。”

“朕答應了戚帥,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也答應了戚帥,封了奉國公後,戚帥依舊領兵打仗,朕做到了,戚帥答應朕,要還朕一個大明軍容耀天威,橫磨劍槊定海波的京營,戚帥也做到了。”

戚繼光見狀趕忙俯首,見禮說道:“實乃臣之榮幸。”

“李總兵,你父親當街殺人,朕不得不罰,把寧遠侯送去了西域。”朱翊鈞已經恢復了李成樑侯爺的爵位,一共削爵一級,就幾個月的時間,但朱翊鈞還是當面把事情跟李如鬆講清楚。

李如鬆有些不太明白的說道:“那不是讓父親建功立業去了嗎?他就閒不住,在京師當個閒散侯爺,能把他憋出病來。”

真的下江南到了溫柔鄉還好點,京師也不比遼東好到哪裡,冬季和春天,北風帶來的風沙,遮天蔽日,不太宜居。

李如鬆十分理解皇帝的處置,他爹在遼東都快成土皇帝了,不回京也沒辦法,但這麼一把尖刀放久了就鈍了,去西域是建功立業,可不是流放。

李如鬆比較可惜的是他本來想把親爹李成樑當軍功刷的,未能如願。

李成樑年紀大了,已經打不過李如鬆了,只要李成樑還在遼東,遼東不可避免的藩鎮化,到時候,就是李如鬆的舞臺了。

“先生說:有隙則明示之,令其讒不得入,李總兵明白朕安排的深意,朕頗爲欣慰。”朱翊鈞點頭說道。

有了間隙、疑慮,君臣一定要講明白,要讓讒言不能趁機挑撥離,否則就會君臣離心,然後離德,最後反目成仇。

“臣謝陛下隆恩。”李如鬆再俯首謝恩,他現在就盼着親爹爭點氣,望父成龍,把西域全打下來最好,這樣他們家就能封爲國公府了,國公府與國同休,等閒政治風波,吹不進國公府的大門。

朱翊鈞在飲至禮上和將軍們好好聊了下前線的戰況,看起來大明軍勢如破竹,但其實戰場的局勢,遠沒有戰報上表現的那麼順利,在朝鮮的倭寇,抵抗是十分強力的。

每一個山城的攻克,都需要反覆兩到三次,最多的一次就是在蔚山,九進九出,把蔚山的倭寇殺光了,纔算是結束。

當時大明軍已經奇襲佔領了釜山,蔚山的倭寇就是困獸,他們又不肯投降,最終在火炮、陷陣鐵甲的反覆蹂躪下,殺光了,才這一仗纔算是打完了。

戚繼光認爲,倭寇的作戰意志、軍事裝備、組織調度方面,仍然是數得上的強軍,並不是不堪一擊的弱旅,否則也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就從釜山打到平壤。

戚繼光面色凝重的說道:“陛下,如果倭寇一旦上岸,從仁川出海,襲擾我山東、遼東等地,在陸上進攻我大明遼東,恐怕會成爲東北之大禍。”

戚繼光從不傲慢,他總是未慮勝先慮敗,先想着一旦失敗了,會如何,做好最壞的打算。

一旦倭寇上岸,仁川爲港口出發襲擾遼東、天津、山東等地,日出出海,日落歸巢,能把整個北方沿海地區攪得雞犬不寧,大明一旦在這些地方疲於防守,那遼東的防務必然衰弱,一旦倭寇和建州女真這些部族聯合起來,那就是傾天之禍了。

戚繼光由衷的說道:“臣一直謹小慎微,生怕出什麼差錯,就怕給倭寇可勝大勢,陛下,臣以爲遼東軍當爲首功。”

“遼東軍在倭寇入寇後,在寧遠侯的命令下迅速集結在了九連城,哪怕大明京營調度不利,遼東軍也可以隨時入朝作戰。”

“陛下,觀朝鮮地勢,義州一旦淪陷倭寇之手,恐怕再想幹涉,千難萬險了。”

打仗要講天時地利人和,遼東軍的快速響應,爲此番征戰,奠定了勝利的堅實基礎,有義州,大明纔有橋頭堡,才能展開陣型,再精銳的軍隊,沒有展開陣型前,都是沒有任何戰鬥力的。

正在吃飯的祖承訓一愣,遼東軍這次主要輔助大明京營征戰,軍紀還算不錯,也沒有什麼征戰任務,主要是後方維持穩定,祖承訓就是蹭個飯,吃完飯,他要回朝鮮繼續鎮守。

結果戚繼光爲祖承訓爲首的遼東軍,專門請功。

朱翊鈞完全可以理解戚繼光的想法,隆慶二年,戚繼光從福建調來薊州之後,面對的主要矛盾是南兵和北軍之間的矛盾,京營和邊軍的矛盾,這兩個矛盾,在戚繼光回到京師領賞的時候,直接爆發。

遼東軍開始也不服氣,憑什麼大明京營是主力?遼東軍差事兒了?朝鮮爆發戰事,陛下調動京營征伐,把遼東軍忽視了,這其實就埋下了南兵北軍、京營邊軍矛盾的禍根。

直到平壤之戰,祖承訓看到了線列陣的排隊槍斃戰術後,才徹底承認了京營強悍的戰鬥力,安心打起了輔助,纔沒有了北宋五路攻打西夏互相掣肘的現象,總要有一路是主力,否則就會出現這種內訌的危險。

現在仗打完了,論功行賞,京營領的賞錢明顯要多一些,這是理所當然,但遼東軍打滿了全場,沒有任何一次爲了爭功,破壞戰場局勢。

但日後呢?

萬一再有配合作戰,有遼東軍不服氣,不想做輔助,想做主力,貪功冒進,會讓戰場的格局瞬間改變。

“戚帥所言有理,若非遼東軍反應迅速集結於九連城,渡鴨綠江、進義州做了先鋒,恐怕整個戰局,不會如此的順利,這樣,遼東軍有先鋒功,每人額外恩賞五銀,以茲奠勝之功。”朱翊鈞順從了戚繼光的意見,額外給了一筆賞銀,一共才十萬銀,卻可以彌合南兵北軍、京營邊軍之間的矛盾。

朱翊鈞觀察了京營將領們的神情,戚繼光說的時候,沒有人露出任何的不滿,顯然戚繼光這番請功,是和京營將領們商量過纔開口,而不是自作主張。

戚繼光領兵打仗這麼多年,做事張弛有度,肯定不是無緣無故才這麼說。

在飲至禮結束後,朱翊鈞專門留下了戚繼光詢問了其中詳情,才知道戚繼光爲何單獨爲遼東軍請功了。

遼東軍幹了不少的活兒,但是所有硬仗都是京營打的,大明軍功體系,主要是戰線功,開拓戰線的恩賞豐厚,穩固戰線的恩賞就少了許多。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

穩固戰線同樣非常重要,大明京營依賴火器作戰,全火器作戰,對後勤的依賴度極高,鞏固後方的遼東軍的賞錢太少了,一個遼東軍打了三年,平均就領了二十銀的賞錢,而一個京營銳卒,三年來,歷次恩賞,少則三五十銀,多則百銀。

五銀的額外恩賞,雖然不多,但這額外的恩賞,就是皇帝記得遼東軍的功勞,對於遼東軍而言,額外恩賞多少無所謂,主要是肯定他們的功勳,這對征戰在外的軍兵,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這是來自陛下的肯定。

“如此說來,這五等功賞牌的恩賞制度,雖然比首級功合理,但還是有些不公平,至少對於穩固後方的軍兵而言,異化了他們的貢獻,戚帥提醒頗爲及時。”朱翊鈞頗爲感慨的說道。

戚繼光俯首說道:“京營將領軍兵,並無怨言,畢竟是陛下的額外恩賞,是對此番大勝的肯定。”

皇帝給京營的賞錢是極其厚重的,也沒虧待過京營,陛下願意給遼東的兄弟部隊多一點恩賞,這是振武的一部分,對此京營將領軍兵樂見其成,自己的那份兒又沒少。

“陛下,皇長子殿下回宮覆命來了。”馮保看皇帝說完了正事,趕忙說了另外一件事,朱常治帶着軍兵安葬了烈士後,回宮覆命。

“宣。”

朱翊鈞把郊勞禮爲何變成了這樣,和戚繼光講了一遍,戚繼光才知道爲何郊勞禮沒有去郊勞臺了,原來是迎接烈士回家,戚繼光這才知道是皇長子主動請纓。

朱常治見禮後,把安葬烈士之事,一一稟明,孩子還小說話絮絮叨叨,有些地方講不清楚,徐爵就會趕緊補充下,總體而言,朱常治這個皇長子,沒有給皇帝丟臉,還親自掩埋了一名軍兵的骨灰,爲這名軍兵立碑。

朱常治面色凝重的說道:“黃芥是浙江溫州府的火夫,從六歲就跟着父親給人做飯爲生,父母病逝,黃芥才十二歲,進了浙江九營,後來被遴選到了京營,因爲算學好,就進了炮營,成爲了一名炮兵。”

“在忠州之戰時,倭寇的物見隊趁着夜色,摸到了炮營附近,而黃芥示警之後,被倭寇所殺。”

黃芥是朱常治親自埋葬的那名烈士,黃芥是當夜的暗哨,他的示警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雖然奮勇殺死了三名倭寇,但最終還是被殺死在了哨位上,而後這一隊倭寇,被全部殺死在了炮營之外。

這是大明戰場的一個縮影。

“治兒,你做得很好。”朱翊鈞肯定了朱常治的行爲,他願意主動接觸這些事兒,代表他真心認可軍兵的犧牲,認可軍兵爲國朝的奉獻,整個過程,沒有人強迫他該如何做。

朱翊鈞沒有久留戚繼光,而是詢問了一番戚繼光的身體情況,得知戚繼光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就讓戚繼光回大將軍府了。

“陛下,臣在倭國就聽說,京師有了種複合弓、複合弩?”戚繼光臨走前,問起了這弓弩之事,他是行伍出身,對這些兵器十分喜愛,他也問過了,現在在列裝巡檢司,而且民間禁弩,他索性直接索賞了。

朱翊鈞笑着說道:“有,戚帥回府,各等複合弓弩,做出來之後,都送往大將軍府了。”

“臣謝陛下隆恩。”戚繼光大喜過望,美滋滋的回大將軍府了。

朱翊鈞看着戚繼光的背影,在原來的歷史線裡,戚繼光在萬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就已經病逝,朝廷得知戚繼光死訊後,沒有給任何的卹典,沒有諡號,沒有官葬,甚至不準襲世職,登州衛指揮僉事這一世職都不準承襲。

萬曆十七年,戚繼光的長子戚祚國入京請求朝廷卹典,纔有了官葬,一直到薩爾滸之戰,大明大敗特敗,萬曆皇帝纔給了戚繼光一個武莊的諡號,至天啓年間,才改爲武毅。

四十年戎馬生涯,戰功赫赫,換來了這般下場。

現在戚繼光絲毫沒有任何生病的跡象,勝仗打的多,受傷就少,隨行的大醫官,每七天會奏聞一次戚繼光的情況,十分的硬朗,雖然開不起虎力弓了,但百斤硬弓,依舊能連開十次。

十三日,朱翊鈞下旨準備南巡諸事,這一天,早朝廷議,他拿着一本剛剛成爲天津府知府張又新的奏疏。

張又新上這本奏疏,是請命陛下開恩准許,在天津府營造忠勇烈士陵園安葬天津籍貫的英魂。

不用朝廷出錢,甚至不用天津府出錢,天津府的鄉賢縉紳,勢要豪右願意出錢,只需要在營造之後,在角落的無人在意的營造碑上,寫上他們的名字和捐贈了多少銀子就行。

朱翊鈞硃批了奏疏,搖頭說道:“這等好事,輪得到他們?朕出錢,敕造就是,滿打滿算不過二十萬銀。”

錢不重要,朱翊鈞真不缺這二十萬銀,這種留名的事兒,朱翊鈞當然不給地方勢要豪右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