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

在萬曆維新初年,關於維新有兩種路線,高拱爲首的晉黨,喊出了‘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主張完全架空萬曆皇帝,並且高拱派人告知張居正‘應與公共立此不世功’;

而張居正則喊出了‘尊主權、課吏治、信賞罰、一號令、法繩天下’的口號。

後來的楊博、王崇古不斷拉攏張居正,並且主張楚晉合流,不過是高拱主張的延續,當時的決戰,雙方已經完全明牌,高拱、楊博、王崇古、陸樹聲都告訴張居正,你走變法之路,按照歷史經驗,是沒有好下場的。

人亡政息,可能是唯一的結局。

圍繞着這兩種路線,大明國朝在先帝龍馭上賓之後,展開了最終的決戰。

最終還是陳太后、李太后主持大局,召內閣、五府、六部衆至,將高拱逐出了京師,一日不得停留,立刻返回河南新鄭。

高拱只能離開,最終,大明朝選擇了張居正的路線,兩宮太后和皇帝選擇張居正,自然是因爲切身利益,高拱一旦徹底架空了皇權,代表着大明皇室的徹底衰弱。

無論是漢初的霍光廢立天子,漢末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到了唐末宦官掌軍權,廢立九任天子,太后也好,天子也罷,失去了權力,也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兩宮太后的選擇無可厚非,高拱的理由也很充分,他教還是太子的萬曆皇帝四年時間,這萬曆皇帝,不能書、不懂章句,甚至連字都認不全。

可是,高拱的路線有個難以繞開的問題,張居正無法選擇,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如果大明是兩宋那樣,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負孤兒寡母最終得了江山,高拱這種做法,還能夠獲得一些擁戴,可大明江山是太祖高皇帝以窮民苦力身份,驅逐韃虜復我中華,一點點打下來的。

大明得國之正,歷代無出其右。

大明不是大宋,大明這種國朝體制,高拱這麼幹,無法獲得共識,這就代表着他名不正,言不順,他就是架空了皇帝,他也需要出讓更多的利益給晉黨或者同樣統治階級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最終導致天下的問題更加嚴重。

萬曆初年,天下困於兼併,一旦高拱成功,他只能出讓利益獲得士大夫們的認可,大明的田制就會形同虛設,最終天下危亡,張居正的下場可能是人亡政息,但,高拱的路線是必然失敗的。

張居正看到了,選擇了自己這條路走到底,並且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萬曆皇帝能爭氣點。

陸樹聲,就是在那個大決戰之後的餘韻中,把自己能做的一切都做了,他被張居正舉薦爲禮部尚書,到了朝中,處處跟張居正對着幹,反對考成法、反對天子親事農桑、反對向泰西大帆船徵稅、反對開海,他把能反對的一切都反對了。

可陸樹聲實在是鬥不過張居正,只能無奈致仕,關起門來做一個教書先生,培養一些舉人進士。

陸樹聲拼盡了全力,最終的結果是,他也在‘投獻之家’的名單上,而且陸、林兩家,都在其中,陸樹聲還能撐着站在皇帝面前,是僅存的士大夫風骨,不讓他在皇帝面前失儀。

陸樹聲看到名冊的那一瞬間,瞬間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等於白活了。

堂堂嘉靖二十年的會元,天下聞名的才子,金榜題名時,也發誓要起衰振隳,可是最後到了人生的暮年,混到了兩面不是人的地步。

實在是令人唏噓。

“陸樹聲,朕有些疑惑,你爲什麼從來沒懷疑過,這份清單是假的呢?”

“朕在民間的風評很差,說朕摳門貪財,朕要修隴開馳道,朕還要辦丁亥學制,內帑窮的叮噹響,朕也有可能讓人專門捏造一份清單,掀起大案,抄家充盈內帑。”朱翊鈞有些好奇,陸樹聲爲何聽陸光祖說完了事情的原委,就直接選擇了相信。

而不是懷疑這一切都是皇帝的陰謀。

大明皇帝手握重兵,南巡在即,南衙的國子監、南衙的這些勢要豪右之家,怎麼敢如此大膽,製造這種名單?

腦袋就要長在脖子上!

這種造反的逆舉,自己不想活了,家人也不想活了?問過九族了嗎?

這麼關鍵的時刻,出現這麼一份投獻之家的清單,無論怎麼看,都該懷疑是皇帝的刻意爲之。

畢竟皇帝上一次南巡,在南衙直接拷餉,弄了一千三百萬銀,也沒拿走,投資在了南衙。

可是,陸樹聲絲毫沒有懷疑是皇帝的陰謀,而是直接兩眼通紅、目眥欲裂,顯然是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也可以是皇帝的陰謀詭計。

“回稟陛下,罪臣致仕一直在京師,陛下尚節儉舉世皆知,但陛下不會這麼做,也不允許這麼做,陛下同情窮民苦力,但對大明上下一視同仁,在反賊還沒露出反跡之前,陛下都把他們看作是大明人,包括高拱,也包括罪臣。”陸樹聲沉默了片刻,實話實說。

高拱死後居然還有諡號,實在是讓陸樹聲出乎意料之外,甚至出乎高拱的意料,陛下沒有對高拱全面打到,是因爲高拱說的是對的,只要說的是實話,那就不能過分爲難,一如道爺不爲難海瑞一樣。

時間一長,陸樹聲理解了陛下的想法,其實也簡單,關於忠誠的問題,陛下始終覺得忠於大明比終於皇帝更重要,矛盾說、公私論、階級論,無不說明了這一點。

陸樹聲對當今大明皇帝是非常服氣的。

十七年如一日,比磨坊裡的驢還要勤勉,就這個勤政勁兒,再加上良言嘉納,讓人說話的態度,大明走什麼路線,都能走得通。

那林輔成喊出了萬曆萬曆,萬家皆戾,最終也就是去南洋調研種植園,而且皇帝甚至沒有剝奪林輔成的官身,他一個五品格物院社學博士,在南洋簡直是天大的貴人,這眼瞅着還有三個月就期滿,可以回大明腹地了。

陸樹聲有時候在想,陛下這種聖主明君,就是要搞井田制,說不定也能成功。

“陛下要銀子,何須構陷呢?”陸樹聲看了眼馮保嘆了口氣。

大明皇帝的銀子,都換成黃金,放到了通和宮金庫裡,作爲發鈔的信用憑證,皇帝一點都不窮,若不是把內帑的銀子都拿出去當國帑用了,內帑怎麼可能窮得叮噹響?

朱翊鈞到時滿臉笑意的號索道:“那倒也是,朕稍微暫停下馳道的修建、丁亥學制的推行,確實不缺銀子。”

陸樹聲再俯首說道:“臣之所以立刻就相信這份名單,是因爲臣知道這份名單的存在。”

張居正眉頭緊鎖的看了陸樹聲一眼,卻沒有說話,其實這份名單一出來的時候,張居正就想到了,陸樹聲當初爲何會那樣選擇了,不由己,枉費執着。

“臣很早就從外祖母那裡知道了這種止投獻之風的手段,也不僅僅是學業一方面,還有田產、詩會、產業、蠶絲等原料、匠人等等。”陸樹聲看自己榜上有名,索性不藏着掖着了,直接告訴了皇帝。

“陛下,上海知縣姚光啓,他是海帶大王,他的海帶讓大明百姓沒了大脖子病,而且賣鹽的同時,又賣海帶,只要鹽能去的地方,海帶應該也能去纔對。”

“這是生民之大功德,他被人叫做大功德士,可不僅僅是叫魂案一件,松江府人相信,他的功德就是正氣,所以不畏叫魂邪術。”

“山東的海帶遲遲進不了湖廣、四川等地?甚至還要送到北京,用馳道運送到山西,再往四川、湖廣運送,他爲何要捨近求遠?爲何不直接讓山東的海帶在密州市舶司裝船,到松江府集散,沿江而上,送到湖廣四川?”

“光是長江沿途的酷吏,就能剝他一層皮,如果僅僅是抽分也就罷了,銀子而已,姚光啓完全可以選擇和湖廣、四川地方的商幫合夥做生意,讓利給他們。”

“但是姚光啓的海帶,就是進不了湖廣、四川,這不僅僅是地域性的,但凡是他的船,他連南衙地界都走不過去。”

“姚光啓第一艘海帶船,在池州府被截停,衙役把船家、夥計全都抓緊了大牢裡,姚光啓拼了命的搭救,最終船家、夥計被關了三年,被救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形容枯槁了。”

“可不僅僅文脈、生意,但凡是上了這名冊,可謂是寸步難行!”

陸樹聲十分憤怒,皇帝陛下還以爲這就是個學政上,但陸樹聲太清楚了,不僅僅是仕途,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是寸步難行。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收起了臉上的戲謔,面色凝重的問道:“王次輔知道自家女婿受了這等委屈嗎?姚光啓賣海帶自己不拿一分銀,就是給山東漁民找點生路,這也不行嗎?”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

王崇古很明顯嘴角抽動了下,才俯首說道:“他不是臣的女婿是舍弟王崇義的女婿,這中間隔着一層,他沒有跟我說過這些委屈。”

王崇古的神情,表明他生氣了,他弟弟替他死了,他弟弟的女婿,受了這麼大的委屈,卻不能說,也不知道對誰說。

陸樹聲上前一步說道:“陛下,那林輔成是松江府人,他得罪了仁和夏氏,當天下午就被關進了牢裡,因爲獲罪,不能再科舉了,才做了雜報社的筆正,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是存在着普遍的默契。”

“這份投獻之家的名錄,也不過是這種默契的現實罷了。”

“陸樹聲,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朱翊鈞詢問着陸樹聲對這件事的處置意見,看看他這個準反賊的想法。

陸樹聲恨得咬牙切齒的說道:“陛下,清丈還田、普查丁口、減租營莊、丁亥學制、凡是羅列編造這份名單者,皆抄家滅門,凡附逆作亂者,永世不得科舉!”

“自丁亥學制以來,投獻之家的名冊,已經從三百家漲到了一千三百家,過不了幾年,他們就是少數了,慶賞威罰雙管齊下,齊抓共管,讓反賊成爲少數,他們就必然失敗了!”

陸樹聲太知道怎麼針對這幫人了,還田的喪鐘爲誰而鳴?就是爲這幫反賊而鳴;

太祖高皇帝禁絕了泉州蒲氏科舉,泉州蒲氏立刻覆滅,要對付他們很簡單,對於反跡已經彰顯,雙管齊下,沒有哪個高門大戶能頂得住。

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大案,那是欺負朱元璋老衰,建文君朱允炆需要這幫士大夫的幫扶,才能坐穩天下。

“陛下,國初南北榜大案,那是朝廷缺人,那楊士奇就沒科舉,被察舉舉薦爲了官員,那會兒人少、讀書人少、願意入朝做官的士大夫少,只能稍有妥協。”陸樹聲十分確定的說道:“今非昔比了,一個坑,三個人等。”

洪武年間不能這麼幹,因爲缺少讀書人出仕做官,萬曆年間可以這麼幹,因爲萬曆年間別的不多,讀書人滿大街都是,多少舉人連個官身都撈不到。

朱翊鈞看着陸樹聲,點頭說道:“陸卿也算是個明白人,這致仕了,反而不說胡話了。”

“罪臣…羞愧。”陸樹聲有點悔恨,他看到袁可立就悔恨了,當初就該勇敢些!

勇敢的支持新政,和反對新政,最後的結果,都是上着投獻之家的名單上,有什麼區別?!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行了,朕問完了,陸卿也別因爲這事兒給氣出病來,朕南巡在即,這些問題,總是要解決的,回吧。”

“罪臣告退。”陸樹聲再拜,有些頭暈目眩的離開了文華殿,他微眯着眼,看着天日高懸,只希望如日中天的陛下能給力點,把這事兒給徹底的、沒有後患的解決掉。

否則,他就是陸家和林家兩家的罪人。

陸樹聲很難想象,就因爲沒有把命搭進去,自己就成了投獻之臣。

朱翊鈞對着馮保說道:“把陸樹聲的罪身取消了吧,恢復待遇,當年的事兒,過去了。”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

陸樹聲是因罪致仕,他可沒有什麼榮老的待遇,朱翊鈞把陸樹聲的罪身取消了,從今天起,陸樹聲又可以領俸祿了。

起復是不可能讓他起復的,但給點俸祿,算是朝廷的恩澤了。

“先生以爲呢?”朱翊鈞詢問張居正對陸樹聲恢復待遇的意見。

“陛下聖明。”張居正俯首說道,他沒什麼意見,反倒是有點幸災樂禍,陸樹聲就因爲當初怕了,受了這麼多年的罪,最後還是上了反攻倒算的投獻名單。

“陛下,臣對這個名單有疑慮,憑什麼,臣是這投獻第一人,不該是元輔嗎?!”王崇古有些奇怪的說道,萬曆維新的是張居正,又不是他王崇古搞出來的!

憑什麼日後搞清算,他王崇古名列榜首?也就是說一旦有反攻倒算,他們家第一個倒黴!

朱翊鈞笑着說道:“先生的新政主要集中在吏治,而次輔的官廠,給新政提供了物質基礎,某種程度上而言,先生的新政缺少了物質基礎的支持,是必然失敗的,而王次輔彌補了這點。”

“這不意外,比如之前朝廷在松江府推行的一條鞭法,在萬曆十三年喊停,因爲缺少足夠白銀,這就是缺乏物質基礎的表現,無論先生想做什麼,都繞不開生產圖說裡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生產資料。”

“這些個賤儒嘴上不講,但是對矛盾說和生產圖說還是有些研究的。”

朱翊鈞認爲這些賤儒讀了矛盾說和生產圖說,纔會把王崇古列爲榜一,確實很奇怪,張居正、戚繼光反而排在了後面,王崇古排在了最前面。

“陛下,臣以爲,這些復古派,把王次輔列爲第一,是因爲在他們眼裡,王次輔是個叛徒。”沈鯉倒是覺得陛下有點樂觀了,這幫復古派的傢伙,但凡是讀點矛盾說、生產圖說,都不至於走上這種死路。

矛盾說的核心理念是不讓矛盾衝突劇烈爆發,以至於衝突的雙方,彼此毀滅。

顯然這些復古派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回頭,根本不像是讀過矛盾說的樣子。

“有理。”朱翊鈞想了想,認可了沈鯉的解釋,或許沈鯉的解釋更加合理。

“古今中外,各國變法者,沒有不流血犧牲者,當維新派和復古守舊派,因爲矛盾衝突的不可調和殺的天昏地暗的時候,總是有人面對血流成河的慘狀,驚歎,這維新變法,怎麼還要流血犧牲?那還是不維新了好。”

朱翊鈞看着所有廷臣說道:“這件事,諸公以爲如何處置?”

“陛下,京營剛打完仗,三萬人輪休,但之前的七萬人已經休整完畢,臣可以帶兵,扈從陛下南下,掃蕩寰宇,還大明朗朗乾坤。”戚繼光直接站了出來,表示他還能打。

毛利輝元殊死一搏之後,大明京營的作戰任務就以維穩爲主,其實已經開始休整了。

戚繼光也沒有那麼的疲勞,他都打了一輩子仗了。

他的意思很明確,沒什麼好說的,平叛就是了,大明京營應該適當的對內展現一下武力,告訴這幫蠢貨,大明京營的刀刃也是可以向內的。

“臣以爲瓜蔓連坐。”張居正維持了自己原來的意見。

“臣以爲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反賊了,若是不嚴肅處置,他們不爲投獻之家這份名單付出足夠的代價,日後大明朝廷號令,誰還會遵從?”王崇古作爲次輔闡述了自己的意見。

張學顏出班俯首說道:“戶部還有兩千二百萬石糧,國帑結餘連老庫有存銀兩千萬銀,陛下,糧餉不是問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國帑糧餉充足,可以行動。

廷臣們各抒起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皇帝武裝南巡的必要性,再次得到了廷臣們的肯定,再不南巡,江南怕是要跟大明分家了!

“那就準備好興大獄吧。”朱翊鈞綜合了廷臣們的意見,做出了最後的決策,興大獄。

這代表着萬曆第五大案,正式展開。

由南衙緹騎對整個南衙國子監進行封鎖,而後對國子監所有人,包括學子進行全面的調查,搞清楚名單制定者的身份和背後的勢要豪右之家,這些都是首惡,必死無疑,而且要禍及家人。

興大獄,代表着皇帝做好了捱罵的準備,也代表了皇帝做好了掀桌子的準備。

“陛下,要不等逆黨伏誅後,再啓程南巡?”張居正在廷議結束後,單獨留下,詢問皇帝是否要更改皇帝南巡的時間。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這矛盾衝突劇烈的時候,皇帝還要南巡,張居正擔心意外發生。

順天府是忠誠的順天府,而應天府就不那麼忠誠了。

朱翊鈞搖頭說道:“先生的意思是,讓朕避一避?”

“朕不能避,朕必須如期下江南,否則這幫東西,還以爲朕怕了他們,這是決心的問題,一千三百家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投獻了朕,遵從了號令,朕得做出姿態,讓他們安心。”

“有本事,這些守舊復古派,就把朕殺了。”

“臣就是擔心皇長子殿下。”張居正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朱常治,可比當初的陛下要爭氣的多!讀書讀的很好,也很明事理,而且對窮民苦力抱有同情,這太子要是出了點什麼事兒,張居正怕陛下悔不當初。

張居正自然要擔心,嘉靖皇帝生了八個兒子,就活了一個先帝。

政治鬥爭向來都是如此的殘酷。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那把駱思恭給治兒留下吧,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

“臣遵旨。”張居正鬆了口氣,他倒是不擔心陛下這邊,陛下已經二十七歲了,做事小心謹慎到了極點,比如這次去天津降階郊勞,陛下本該在郊勞臺停留很久的,這是個刺殺的好機會,但陛下去都沒去,這裡面未嘗不是陛下警惕之心。

陛下對讀書人的戒心,這個死結,根本不可能解得開,張居正也懶得解了,他解開一點,賤儒就緊上三圈。

朱常治是十分危險的,需要留下一個人來保護,駱思恭無疑是個最佳人選。

朱翊鈞一邊走一邊說道:“先生,朕當年問先生,不弘且毅如何?”

“先生說,毅而不弘,隘陋私無居之,只爲一己之私,若是居於廟堂之高,爲國賊;若治人者,皆滿心私利還能矢志不移,則國大危。今日所聞,果如是也。”

“這些傢伙,以爲他們纔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真正的主宰。”

“無論這龍椅上坐的是誰,只要想維持國朝的穩定和發展,就必須要依靠他們,沒有他們這皇位坐不穩,天下江山危急。”

“自隆慶開關、萬曆維新、陽明心學傳播、商品經濟初步建立等一系列事發生後,江南士紳的實力開始了快速膨脹,他們覺得寰宇之下,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束縛他們了。”

“有了錢,他們培養了最多的讀書人、士大夫、官僚,有了錢,他們對江山社稷的影響力加重,對天下的影響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

“他們忘了,這江山不是朕自己的江山,而是萬民的江山,他們不是主宰,朕也不是,萬民纔是。”

張居正在俯首說道:“所以富國強兵,想維新先強兵,不振武,恐怕天下難安。”

皇帝要是不振武,連掀桌子的實力都沒有,別說一千三百家投獻,一家都不會有。

東南收不上稅,朝廷國庫虧空,前線缺軍餉軍需,只能倉促應戰,別說戚繼光,就是白起來了,都不見得能打贏,所以要想從東南收的上來稅,你手裡就得有暴力。

這樣一來,不想腦袋搬家,就只能好好交稅了。

“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楊巍案、田一俊案,這兩個案子,不過是這個江南選貢案的延續,這纔是根兒,前面兩個案子,都是這根瓜蔓上的果。”張居正思索着這些案件的關聯,確定了其千絲萬縷的關係。

“有理。”朱翊鈞鄭重的點頭,認可張居正的判斷,這是連續的案子,而不是單獨的個案,分開看待,反而看不清楚全貌。

張居正繼續說道:“這些個勢要豪右,他們最是擅長的,便是兩頭下注,這頭兒大宗遵從朝廷號令;那頭兒旁支則暗中勾結,聯袂串聯謀反;大宗燒熱竈,旁支燒冷竈,莫概如是,無論誰來了,都得靠他們這些地頭蛇收稅。”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站在小火車旁,嘆了口氣說道:“所以要對付他們,就只有殺人了。”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稽稅院的實踐結果,就是這樣,不讓他們知道怕,他們是不會改的。”張居正在皇帝這裡,常常勸仁恕之道。

陛下是很寬仁的,比如就剛剛,陛下寬宥了當初陸樹聲的罪行。

陸樹聲無限趨近於反賊,但他不是,他沒有謀反的實際行動,而是試圖通過朝堂狗斗的方式,反對新政,當然,面對張居正,毫無意外的失敗了。

朱翊鈞可以容忍不同意見的存在,但造反的行爲不能原諒。

有些事兒,仁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皇帝要建五間大瓦房,那這些不讓皇帝建大瓦房的傢伙,是無法說服的。

比如徵稅,從孝宗朝開始,大明一直希望用仁恕之法,來獲得江南的賦稅,可是每況愈下,大明國朝已經入不敷出,張居正拿出了清丈,皇帝拿出了稽稅院,都是一個辦法,交稅就是大明人,不交,就送他去見太祖太宗。

實踐的結果證明,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暴力可以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請假條高燒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
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請假條高燒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