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

“可能大明人,真的很難理解我現在的困境吧,對於大明而言,就是類似的情況,也是在數千年前了。”織田信長有些無奈的對着黑田孝高說道。

黑田孝高無奈的說道:“基於分封制誕生的派閥政治,對於大明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大明漫長的歷史上,只有周天子有些類似,或許更加遙遠的時候,時至今日,不得不承認天下布武已經失敗,按照矛盾說來解釋的話,我們沒有完成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

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目標是通過武力手段,消滅割據勢力,表面上來看,他是安土幕府的大將軍,他擁有倭國天皇的冊封,擁有大明的冊封,而且所有大名都認可他的徵夷大將軍的地位,他沒有被人幽禁,他的政令可以很快的傳遞到倭國大名手中。

如果按照大明的理解,任何宮廷政變都要滿足三個條件,那就是封鎖皇宮大門,不能讓皇帝的政令傳出宮外;封鎖武庫,讓忠誠於皇帝的禁衛軍無法獲得武器;封鎖文淵閣、內閣或者說朝廷,讓天下官員,只接受權臣的號令。

司馬懿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做出過樣板了,權臣都是這一套玩法,萬變不離其宗。

但織田信長的情況是他沒有被幽禁,他的武士仍然能夠獲得武器,天下官員能夠接到他的命令,但命令無法得到執行,實質上,織田信長也被下克上,層層架空了,明確的說,他的政令,不管用。

倭國的幕府更替是不符合王朝週期的,因爲倭國幕府的更迭,沒有一次完成過生產資料的再分配,這就造成了一個實質性的結果,那就是各地的大名,那不是四世三公,是十八代祖宗全都是實際上的大名,糟糕的派閥政治,是非常畸形的,因爲沒有凌駕於所有階級之上的力量,來調節各階級之間的矛盾。

更加明確的講,現在的倭國,根本沒有完成國家構建,是個不完整的國家。

“所以將軍把家人送到大明是極爲明智的。”黑田孝高頗爲鄭重的說道。

織田信長把家人送到大明,是爲了入寇朝鮮解決內部矛盾的妥協,也是基於被架空的現狀,大明皇帝應該是猜到了一些情況,接受了這些人。

“他們擁有的一切,都是我給他們的,明智光秀、羽柴秀吉皆是如此,但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於倭國而言,這個糟糕而畸形的政體,還不如讓大明來全面消滅一遍,從頭再來。”織田信長面色平靜無比,略顯唏噓的說道:“我做不到,我看了矛盾說之後,才明白,問題的根本,是生產資料重新分配,沒有完成分配,所有的政令,都是鏡花水月罷了。”

“我終究是沒有成爲天下人。”

大明在松江府、浙江,完全推行還田令,這個消息織田信長非常羨慕,因爲他很清楚,還田令這個東西,一旦開頭,就不可能剎得住車,一定會吹遍大明全境之內,要麼成功,要麼皇帝陛下在殘忍的政治鬥爭中落敗。

因爲人都這樣,不患寡而患不均,佔了多數的百姓,一定會想,憑什麼只有浙江有還田令。

雖然皇帝仍然保持着足夠的剋制,但大明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已經開始,土地戰爭已經打響。

“大明啊,正在破而後立,浴火重生。”黑田孝高看向了東方,大明本來已經腐朽的政體,正在快速恢復着生機,但倭國正在向深淵滑落,而且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他不覺得這是織田信長能力的問題,作爲織田信長的智囊,黑田孝高其實有個模糊的想法,倭國這個畸形的政體,唯有依靠外力才能徹底糾正。

將時間線拉長到百年的長度去看,倭國沒有中國那種自我糾錯的能力。

織田信長看着大明送來的日曆,四月已經到了,四月是季風轉變的日子,每次到了四月,就是倭國所有口岸變得繁忙的時候,大明的商船會乘風而來,滿載貨物而來,滿載白銀、硫磺、倭奴而去,隨着氣溫變暖,貿易變得繁忙,這讓倭國的沿海,特別是口岸,看起來無比的繁榮,但這一切不是沒有代價。

“將軍,我們似乎有了更多的麻煩。”黑田孝高面色十分古怪的說道:“大明皇帝時常自詡是個農夫,目前看確實如此,皇帝陛下把我們倭國弄成了試驗田,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所有的口岸,長崎、廣島、橫濱、大阪灣等地方,都沒有孩子。”

“人們會選擇溺死嬰兒,無論男女。”

和大明一樣,因爲生產力低下,溺死女嬰是非常普遍的,但因爲戰亂頻繁,導致生育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因爲搶到就是自己的,而現在,口岸的繁盛,讓口岸變得穩定了起來,更加穩定的婚姻關係在建立,但又有了新的問題出現了。

人們不再溺死女嬰,而是將男嬰和女嬰一起溺死。

“爲什麼?”織田信長眉頭緊蹙。

黑田孝高無奈的說道:“因爲在這些人口稠密聚集的口岸,人們養育一個孩子的食物、被服、學習、住房等等成本,變得更高,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這個問題之所以沒有在松江府出現,而是在我們這些口岸出現,是因爲松江府足夠的大,大明九省貨物在松江府通衢。”

“如果到這些口岸去,不會看到孩子,而那些肉食者們,也不需要窮民苦力生孩子,因爲繁榮而安定的口岸,會有許多的成人涌入,補充勞動力。”

黑田孝高發現了問題,大明把倭國弄成了試驗田,大明看着倭國的種種問題,總結經驗,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或許是大明刻意,或許是無意,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問題出現了。

生養一個孩子太貴了,人口虹吸又能彌補勞動力缺失,最終形成了一個可怕的現象,幾個口岸,基本看不到孩子的身影。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是很嚴重,口岸不生,倭國又不都是口岸城池,廣大的鄉村自然會生,但戰亂又讓鄉村處於動盪和不安之中,生育問題,居然變得嚴重了起來。

黑田孝高挪動了下身體,開口說道:“而且松江府一個工匠的勞動報酬可以養活5個人的衣食住行,但我們倭國的口岸缺少工坊,給人當牛做馬,一個人無論風還是雨亦或者是疾病,都不能休息,還只能養活自己一個人,對於倭國的百姓而言,自己活着已經很難了,孩子就成爲了負擔。”

“顯然,松江巡撫申時行是個很厲害的人,大明皇帝推行的勞動報酬保障制度,很好的平衡人口聚集對人口的影響,而且官廠擁有官舍、三級學堂、惠民藥局,官廠的工匠,更是工匠裡的貴族,他們只需要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生產之中。”

黑田孝高敏銳的發現,在人口稠密的口岸、城鎮之內,人們繁衍的慾望和勞動報酬,是強相關關係,而一些之前黑田孝高搞不明白的大明政令,就迎刃而解了,只有一個工匠的勞動報酬滿足4人及以上,才能人口正增長。

即便是在松江府,女子就業的正經行當,仍然侷限在織娘,如果一個工匠的勞動報酬,連自己和妻子都養活不了,他就不可能成婚,一個工匠的勞動報酬無法養活四個人,人口必然負增長,生一個已經是極限了。

黑田孝高覺得大明皇帝英明無比,連這種問題都提前想到了。

大明要勞動保障、要簽署勞務合同、要稽稅、朝廷支持窮民苦力討要自己的勞動報酬等等,這一系列保障勞動報酬的政令,千頭萬緒,都是爲了防止人口向下滑落。

大明皇帝朱翊鈞要是知道黑田孝高的想法,恐怕會笑出聲來,他朱翊鈞根本沒有那麼高瞻遠矚,政治活動很多時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朱翊鈞就是覺得,人幹了活要拿到勞動報酬,這是天經地義。

“有辦法解決嗎?”織田信長嘆了口氣問道。

“沒有,因爲寶鈔,我們把所有的白銀都拿去給了大明,大明發行的寶鈔,更加被認可,再加上,長崎總督府對印發寶鈔非常的謹慎,寶鈔的發行量甚至無法滿足口岸城池的增長需求,導致寶鈔格外的堅挺,我們缺乏有效的手段。”黑田孝高搖頭,先把大名們物理消滅,再把土地重新分配,大明新政那些政令,纔有借鑑意義。

“哎。”織田信長只是嘆了口氣,他很想念神田真一,那是個人才,當初神田真一想要印自己的寶鈔,和大明的寶鈔抗衡,這個政策看起來很美好,但後來織田信長覺得,神田真一的規劃無法實現。

因爲鈔法的本質是信譽,大明倭國通行寶鈔堅挺,被倭人接受,是因爲大明朝廷堅挺的信譽,即便是發動了戰爭,長崎總督府也沒有收到,要求長崎總督府大量發行寶鈔,摧毀倭國脆弱經濟的聖旨。

已經兵戎相見了,大明朝廷仍然十分在意長崎總督府的安危,並不打算讓長崎總督府陷入危險之中。

管中窺豹,大明皇帝也在拖,並不算那麼快的結束戰爭,而是利用朝鮮戰場,大量消滅倭寇的有生力量,就像平壤之戰,大明沒有選擇半渡而擊。

大明軍在取得了平壤大捷之後,似乎沒有進一步進攻的打算,而是在平壤和開城之間,和倭寇展開了交鋒,大明京營三萬兵主要集中在平壤,而在漫長的戰線上,都是騎營在行動,大明軍在驗證新的戰術,也在堅決執行戰略尺進寸取。

四月,信風已經變了,大明的海商們在等待着朝廷的禁令,不僅是海商們在等,甚至連朝廷的官吏們也在等,大明在隆慶開關,嚴厲禁止漂洋入倭通商,直到萬曆三年才解禁,一直到萬曆十四年的現在,商船合法進入倭國,也才十年時間。

當所有人都以爲會有禁令的時候,皇帝一道聖旨,卻讓所有人都格外的意外,聖旨明確:開海照準入倭,禁令照舊,不得販運火器、火藥等物入倭。

等於說,大明在朝鮮和倭寇,起了直接衝突的當下,大明仍舊沒有禁止商船前往倭國。

“申巡撫,這聖旨究竟何意?”松江遠洋商行商總孫克弘聽聞消息後,立刻就有點坐不住了,跑到了府衙詢問申時行,理解政策,生怕自己理解錯了,賺錢買賣做成殺頭買賣。

申時行非常明確的說道:“就是字面意思,今年照舊,沒有太多的變化。”

“這爲什麼呢?”孫克弘低聲說道:“這通商不是資敵嗎?到時候朝中的士大夫們,就要叫喚了,大明商賈每一條船運送的貨物,最後都會變成射向大明軍兵的鉛子。”

“禁之太嚴,奸民勢窮,必至爲盜,先生的意思是,大明到倭國的航線非常成熟,如果嚴令禁止前往,反而會滋生海寇,不如仍然照舊,反而能約束火藥入倭。”申時行頗爲感慨的說道:“其實,最終促使禁令沒有下達的原因,還是因爲大明佔據了絕對的商品優勢。”

“我們佔據了商品優勢,自己下禁令禁止大明商船貿易,不是什麼明智的決定。”

禁止泛舟入倭,對倭國的傷害不大,但對大明的傷害極大,大明正在積極開闢前往新世界的航道,但遠洋貿易要面臨更多的挑戰,大明海商的商船,到現在其實就兩條路,一條路去倭國,一條路下南洋,分市東西兩路,五方之賈熙熙,就是現狀。

下了禁令,不僅僅是打斷了白銀流入,還傷害了以倭國爲目的地的海上貿易,更自己打擊自己的方興未艾的手工工商業,這對大明開海是一個十分嚴厲的打擊。

大明若是陷入了商品劣勢,自然要想方設法的對海貿設限,保護本國的產業,但現在大明是絕對的商品優勢,這是另外一個層面的戰爭,經貿戰爭。

申時行十分明確的說道:“萬曆元年以來,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從最開始的490萬銀到萬曆六年增加到了650萬銀,再到去年的1060萬銀,大明不能因爲朝鮮方面的戰爭,打斷這一進程,持續增加的白銀流入,纔能有力的促進腹地商品經濟的發展,改善民生。”

白銀從過去的被動流入變成了現在的主動流入,除了白銀流入之外,開海帶來數不勝數的原材料,大明手工工商業因爲開海蓬勃發展,如果因爲朝鮮這一仗,阻礙甚至是打斷這一進程,這對大明朝而言,打贏了也是輸了。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

“誠如是也。”孫克弘這才放心了下來。

申時行手中的茶杯轉了轉,問道:“孫商總啊,你看,白銀仍然在堰塞,就是中間有道堤壩,銀子在這邊堵着流不下去,而百姓呢,如飢似渴等着銀子,就是沒水喝,這個問題,陛下來了,解決了一部分,修了浙東運河,修了南杭、蘇杭馳道,但這銀子其實還是堵着。”

“孫商總是個生意人,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

孫克弘陷入了思索,申時行已經官復原職,現在是戶部左侍郎巡撫松江府、浙江,他再過幾年入京,肯定是要入閣了,那麼這個問題,一旦回答的不謹慎,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孫克弘半側着身子說道:“這堰塞湖的堵塞物,不能一下子炸掉,沒有溝渠,這大水漫灌下去,那不是讓百姓喝水,而是洪災,而且更下游的百姓,還是沒水喝;也不能任由堵塞物在侵蝕之下,自己瓦解,那時間太久了,百姓都得渴死了。”

“這究竟該怎麼把水灌溉給需要的田,是個需要耐心的活兒。”

“王次輔給的藥方是官廠,以內帑國帑的投資爲主,營造一個個的官廠,由官廠凝聚出一個個的產業羣,讓百姓們有活幹,勞有所得,這是一個法子。”

“元輔開的藥方是清丈還田,萬事農爲先,民以食爲天,就小農經濟那個封閉經濟下,土地大量拋荒,沒有糧食,什麼都沒有,讓百姓有田種,是根本,這是一個法子。”

“陛下給的辦法是修路,五龍馳道、京綏、京開、京密馳道,嘉汴馳道,南杭、蘇杭,運河,下重注投資開海,營造各種各樣的官廠、種植園,也是讓百姓有活幹,勞有所得,能吃的飯,生得起娃,以工代賑,這也是個法子。”

“三管齊下,三駕馬車,我大明再次偉大,指日可待!”

“但讓我說,咱大明還缺了一樣。”

“哦?”申時行笑着說道:“那缺了哪一樣呢?”

孫克弘十分鄭重的說道:“以陛下爲主導的三駕馬車是大明發展的主要力量,這種主要力量足夠宏大,但不夠精細,確切地說,朝廷也是由一個個人來組成的集體,爲了避免臃腫和僵化,朝廷也不能無限制的擴張,朝廷的力量終究是過於寬泛了,這個時候,民營,就有了自己的靈活優勢。”

“申巡撫,我就是個商人,怎麼開藥方,我不知道,也沒那個本事,我只是模糊的覺得,這是條路。”

孫克弘陳述了一個事實,大明朝廷不是無所不能的,讓大明再次偉大的歷程中,主要力量還是朝廷的三駕馬車,但更加精細的溝渠,需要萬民共同來完成,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發揮好新興資產階級的積極作用,抑制其消極作用,就成了極爲重要的議題,甚至是申時行入京後的主要矛盾。

“善。”申時行點頭,他認可孫克弘的說辭,讓大明再次偉大,需要大明所有人一起去做。

“申巡撫以爲呢?”孫克弘想要打探一下申時行的想法。

申時行言簡意賅的說道:“人。”

在申時行看來,經濟不復雜,短期內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松江府的欣欣向榮,自然是政策,但現在也逐漸來到了看土地的地步,但長期來看,肯定是看人口增長,這對大明也是如此,申時行只說了一個字,可謂是惜字如金,但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

“還是申巡撫高明啊。”孫克弘再次俯首,他問清楚了自己想知道的事兒,選擇了離開,孫克弘看到的是表象,而申時行看的是根本。

申時行打開了一本奏疏,這本奏疏他寫了很久很久,裡面都是他到松江府後的總結,內容也是幾經更易,但到了回京那一天,他會完成自己的奏疏。

在萬曆元年之前,大明已經有了系統性崩潰的徵兆,這不是危言聳聽,文恬武嬉的背後,是大明稅制的徹底崩潰,是實行了近兩千年的實物稅在崩潰。

實物稅的全面崩潰,向貨幣稅轉變,是發展的必然歷程,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這是生產力不斷髮展的結果;

大明缺銀少銅,沒有完善的鑄幣,又嚴重阻礙了大明由小農經濟轉變爲商品經濟;

商品供應匱乏,導致白銀過度集中堰塞,且無法疏浚。

這三個問題,就是一個無解的三角,而且是彼此加重的惡性循環,萬曆維新十四年,其實就是在給這個歷史轉折期一個藥方和答案,目前看是行之有效的,一個死循環被大明君臣所破局,這個歷史轉折是危機,自然也是機遇,大明抓住了這個機遇浴火重生。

不過在申時行看來,萬曆維新並不完美,是需要修修補補的,而他這本奏疏就是總結,去修補那些他看到的危機,和朝堂明公沒有發現的危險。

“這孫克弘是個聰明人啊,陛下投什麼,他就跟着投什麼。”申時行合上了奏疏,孫克弘總是緊跟朝廷的步伐。

當有人勸孫克弘的時候,孫克弘就會痛罵一聲:你們這幫窮鬼,難道比陛下更懂得花錢?!

陛下是大明最富有的人,這一點沒人會質疑,但陛下的銀子,又是大明這個集體所公有的。

大明皇帝在南衙投資了一千五百萬銀,這些銀子主要是索餉索來的,爲了消化這些銀子,南衙龍江造船廠附近數十個官廠拔地而起,而這些官廠正在聚攏各種各樣的產業,這裡面有一項產業,拿走了近一百萬銀的投資,那就是南京鑄錢局。

孫克弘就跟着鑄錢局投入了一大筆錢,大約有五十萬銀,來爲鑄錢局配套,鑄錢局要赤銅,但海外來料大部分都是銅料,把銅料加工成赤銅,賣給鑄錢局,這個行當南衙普遍認爲不賺錢,但孫克弘就是要投。

南京鑄錢局有銅爐一百二十座,招鑄幣工匠爲六千人,一個爐上有工匠五十人,爲了防止盲目擴產的種種問題,赤銅加工就只能依賴民間,而南衙商賈們覺得不賺錢的原因,就是銅爐鑄錢是要利潤的,官廠收赤銅的價格肯定不高。

但孫克弘認爲,價格不高利潤不厚不是問題,量大就夠了,作爲整個江左江右最大的鑄錢局,其規模肯定還會擴大,只要足夠量大,利潤就會豐厚無比。

而申時行手中的資料顯示,孫克弘又對了,他這次要賺大錢了,因爲一百二十座銅爐一年只能消化掉六百萬斤的赤銅,而每年海外流入的赤銅銅料就超過了一千一百萬斤,而且還在快速增加,而大明對銅錢的需求是無止盡的,來料加工這是長線買賣,人走廠還在。

鑄錢局的擴張,爲南方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申時行有點忙,他兼領浙江巡撫,主要是浙江的事兒千頭萬緒,最近浙東運河又鬧出了貪腐案,這河纔剛開始,就已經弄出瞭如此鬧劇,這個案子有點複雜,問題不在貪腐上,讓申時行都感覺有點棘手。

杭州府工房主事張昂,他貪的倒是不多,滿打滿算就二百兩銀子,但問題是,他用的是倭奴。

書役張昂令各作募人,日給工食銀二分五釐,另給銀五釐置辦傢伙什,就是說大明本地僱役,一天一個人最少要給三分銀,兩分半是工食,還有五釐就是用來租賃幹活的各種工具。

張昂一合計有點貴,就問了海商這倭奴一天一人給多少?而海商大包大攬,一個倭奴一天只要一分半銀就足矣,便宜了足足一半!

張昂覺得很便宜,就僱傭了一千倭奴進了工地,而海商給張昂包了兩封一百銀的銀票,就這樣開工了。

多用一千倭奴,就少用一千募役,這杭州本地人指定不肯,就鬧到了衙門,這一來二去,鬧到了申時行的面前。

真的論貪腐張昂貪的真不多,屬於合理的‘工程損耗’的範圍,但用倭奴這件事就有點越線了,這往大了說就是通倭。

張昂也是心裡苦,他寫了數千言的陳冤疏,說明了情況,他承認自己貪了,但問題是,他其實也可以從本地的大把頭手裡貪!他之所以要用倭奴,是因爲本地人,是打不得、罵不得、催不得,恐怕會誤了運河開鑿大事,所以才用倭奴。

這還真不是張昂狡辯,以前是服勞役,是義務,那打罵都很正常,現在是募役,是僱傭關係,那公家的錢、公家的活兒,墨跡點就墨跡點,墨跡點還能多拿錢,這種風氣在一些大把頭偷偷聯袂之後,就有點蔚然成風了。

張昂引入了倭奴,就是爲了效率,更早的挖通。

申時行琢磨了很久,最後還是選擇上報了朝廷,如若以前,這點小事,申時行自己就處理了,但現在大明和倭國在朝鮮戰場血戰,涉及倭國之事,就得謹慎了。

朱翊鈞在四月初三的時候,收到了申時行的奏疏,看完立刻對着馮保問道:“這張昂用的倭奴,閹了沒?”

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
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