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順天府的忠誠不是無緣無故,一半是基於畏懼,畢竟皇帝在午門前殺了太多太多的人;一半是因爲感恩,這些年順天府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陛下不僅帶來了財富,還讓大部分人獲益。

城市的發展,讓大部分在發展的過程中獲益。

大明住坐工匠、官廠的恢復,提供了大量熟練工匠的崗位;從山西、北直隸、山東趕到京師逃荒的窮民苦力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而這些勞動力被皇帝利用各種手段,充分的調動了起來,即便是沒有一技之長,依舊可以選擇拉人力車、碼頭裝卸這些力役獲得一份收入,雖然十分微薄,勉強餬口,但已經是鄉野佃戶羨慕的對象了;

無數的貨物在京師匯聚,煤銀對流的效果,不僅僅是煤炭和白銀,還有各類工坊製造的商品變得充盈;

戰爭的勝利,帶來了發展的紅利,遼東墾荒的糧食、皮草、各種山貨、綏遠的皮草、毛料、口鹼等等貨物向京師供應,在官廠變成了貨架上的商品;

順天府京畿雖然還沒有完成商品經濟的建設,但是相比較死氣沉沉、近兩百年一成不變的京師,現在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讓順天府變得忠誠了起來。

發展的路上,會掩飾很多的問題,但也只是掩飾,不解決,就會一直存在。

“也不是那麼忠誠,這不,朕一走,科道言官,開始彈劾申時行了。”朱翊鈞拿着手中的一本奏疏,這是需要皇帝親自處置的奏疏,爲了這本奏疏,朱翊鈞讓張居正和王崇古一起面聖。

皇帝出發到濟南的時候,彈劾申時行的風力輿論在京師開始醞釀,在皇帝抵達濟南的時候,第一本彈劾申時行的奏疏,出現在了廷議上,因爲避嫌,申時行上了一本陳情疏,請求皇帝威罰。

王崇古滿臉笑容的說道:“臣倒是覺得,彈劾申時行也不算不忠,他有問題,彈劾他,孟子言: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王家屏就很不錯。”

申時行有問題,他不行,可是王家屏行。

責難、陳善、吾君不能,是儒家爲臣之道的三個核心。

責難就是比干、海瑞之流冒死上諫,規勸君王是恭;

陳善,陳述善道、杜絕邪說,是敬;

吾君不能,就是祖宗之法的核心邏輯,有祖宗成法,卻說我的君王做不到就是國賊。

張居正看了王崇古一眼,才說道:“王次輔,陛下手裡還有一本奏疏,是彈劾王家屏的。”

他張居正的人躲不了,王崇古的人就躲得掉嗎?皇帝不在京,潞王跟着皇帝南巡,龍椅上是個九歲的小娃娃,那被壓制了十七年的言官們,終於開始活躍起來。

王崇古聞言,他不確定張居正是不是在誆騙他,猶豫了片刻,才無奈說道:“當真是一點小事就動輒連章上奏,因爲小事去大臣,豈不是把國朝大事,當做兒戲?”

“陛下,這等言官,最是喜歡耍嘴皮子,不可輕信。”

王崇古不敢賭,他沒有聽說王家屏也被彈劾,但若是真的有這本奏疏,王崇古不轉變態度,就陷入了被動。

狗鬥主要就是掌控狗斗的節奏,顯然張居正是節奏大師,一句話搞得王崇古患得患失。

“確實有這本奏疏,王家屏和申時行都有人彈劾,而且不是誣告。”朱翊鈞拿出了另外兩本奏疏,彈劾王家屏的奏疏,和他本人的陳情疏。

“申時行和王家屏的陳情疏,承認了言官彈劾的事實。”朱翊鈞將奏疏遞了兩位輔臣,再次強調,即便是言官活躍起來了,但和萬曆初年不同,言官不敢誣告,誣告反坐,陛下真的會殺人。

申時行的問題很簡單,他在嘉靖四十一年高中狀元之後,祖父去世,申時行請命回到了蘇州府長洲爲祖父守孝,在守孝期間,申時行父母、祖父、祖母都不在了,他自己又很窮,就住在官舍了。

在爲祖父守孝期間,申時行有些放縱,‘稍從狎邪遊’。

言官們真的已經很客氣了,稍,稍微有一點;從狎邪遊,跟品行不端、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一起四處遊玩。

這是言官給申時行一個面子,他究竟是什麼問題,自己跟陛下交代。

根據申時行的自述,就是那時候,他剛剛中了狀元,就有些自大,那些個青樓名妓,都主動上門來,那叫一個殷勤,那叫一個諂媚,恨不得把畢生所學都拿來伺候申時行,就爲了一起出去遊玩的時候,帶上她們。

如果願意留下詩詞,那再好不過。

申時行寄人籬下,一直在死讀書,哪裡見過這等陣仗,就多次、帶着名妓遊山玩水,申時行雖然沒付錢,但他留下了幾篇詩詞,這詩詞其實就是嫖資。

這件事還是一個蘇州府的舉人講出來的,這舉人沒考中進士,就留在了北衙國子監讀書,這舉人就和同窗分享了這個小八卦。

舉人覺得是個小八卦,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同窗告訴了自己的御史父親。

御史知道了消息,肯定要詢問,最終從當初蘇州長洲府官舍確定消息爲真。

爲祖父守孝,居然帶着娼妓四處遊山玩水,還寫了詩詞相贈,這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明朝,就是重大德行敗壞,所以申時行只能請辭。

如果申時行是普通人,這種行徑,頂多被人罵兩句不孝子,但申時行是閣臣,是禮部左侍郎,是大明朝未來的元輔,這就有大問題了。

連含辛茹苦把你養大的祖父,生死大事,你都如此的不尊重,你還能忠於皇帝?

“先說申時行吧,官降三級吧。”朱翊鈞想了想還是給申時行罰到了五品。

言官句句屬實,沒有誣告的同時,還注意遣詞用句,讓申時行自己體面,申時行萬般無奈,只能自己說明情況,官降三級是朱翊鈞權衡之後的結果。

張居正看完了奏疏,閉目片刻,搖頭說道:“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這件事得虧是今天彈劾,要是日後真的做了閣臣,反而是個大問題。”

言官經過了充分的調查,證據確鑿,但在奏疏裡,卻用含糊不清的語句去表述,讓申時行自己說,而不是言官們說。

言官大可以等申時行再升一下,做了六部明公、做了閣老,再把事情捅出來,可以掀起一股軒然大波,現在皇帝器重他、他的座師還是首輔,皇帝元輔離京,正值用人之際,這點小事扳不倒申時行。

顯然言官並不打算置申時行於死地,官場也不都是打打殺殺,多數都是人情世故。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剛剛從窮小子變成大狀元的申時行,真的接不住煙花世界的攻勢。

“一輩子順風順水的申時行的確該吃點虧。”朱翊鈞倒是覺得這是個好事,前面兩個跟頭,都是在閻士選身上栽的,這次的跟頭,是自己年輕時候犯的錯。

“這個範應期,都在解刳院裡不肯出來了,居然還要惹禍。”王崇古看完了奏疏,面色鐵青。

王家屏的麻煩要比申時行大得多,申時行這事兒是生活作風問題,主要是在守孝期間,非常的犯忌諱,但這種事兒也常有,言官倒是幫申時行升轉之路,排了顆雷。

申時行經歷了三落,經驗已經很豐富了,只要當好差,很快就可以官復原職。

王家屏和範應期是同窗、好友、都是一個師父葛守禮,關係莫逆,即便是範應期出了事,王家屏還去解刳院看過範應期,雖然那是最後一面了。

但最近戶部查賬,發現王家屏曾經借給了範應期一筆錢,半年後,範應期歸還了這筆錢,這筆錢是保定官田案的贓款,即便是事情過去這麼久,但朝廷還是把這筆贓款給追了回來。

問題就出在這筆錢上,範應期借了一千銀,全都購買阿片了,他那時候牙疼的厲害,也是因爲這筆錢,範應期染上了毒癮。

這筆錢是毒資。

你王家屏說不知道這是毒資,但你究竟知道還是不知道,沒人知道,這根本說不清楚。

而且這件事非常棘手。

大明禁毒嚴苛到任何經濟往來,都要嚴查,王家屏要解決其實挺簡單的,他只要跟範應期直接了當徹底切割,都是自己識人不明,交友不慎。

但王家屏又不能那麼做,大家前途光明的時候,好的跟穿一條褲子,現在範應期落了難,這種切割反而顯得王家屏是個勢利小人,這一下子從一根筋變成兩頭堵,怎麼走都走不通。

王家屏一直不肯讓人告訴範應期,自己承擔了這些風風雨雨,但範應期還是知道了。

範應期是自己躲在解刳院裡,不是皇帝關進去的,離了解刳院,範應期怕自己復吸,他在解刳院逐漸成爲了一名大醫官,還改名爲了範無期,意思是脫離苦海,遙遙無期。

範大夫已經是惠民藥局裡赫赫有名的大醫官了,本身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爲進士的人中龍鳳,再加上把自己當實驗耗材的狠勁兒,範大夫的醫術極其高超。

範大夫和範應期是一個人,但在社會關係上,又完全不是一個人了。

範應期聽聞王家屏因爲自己遭了難,在解刳院留下了絕筆書,選擇了自縊,他覺得一切因爲自己而起,他死了,事情就了結了。

一個很仰慕範應期的女醫倌,正好有個解刳論上不懂的地方,去範應期的屋舍請教他,這孤男寡女,這女醫倌的心思,解刳院裡每個人都明白,範應期落難後,妻子和離,兒子乾脆不認他這個父親了。

這女醫倌正好撞到了自殺,把範應期救了下來。

王家屏的陳情疏,沒有和範應期切割,而是認爲自己當初離京去了廣州之前,就已經察覺到了範應期的異常,沒有規勸好友,是他的責任。

王家屏甚至沒有爲自己分辯一句,說他不知道範應期要做什麼。

“蠢!”王崇古覺得王家屏蠢,範應期已經事實上死了,他的所有社會關係都斷絕了,他連名字都改成了範無期,這是條已經沉了的船,王家屏還不肯跳。

朱翊鈞倒不是特別贊同的說道:“朕倒是覺得王家屏不蠢,從另一方面講,王家屏也是重情重義之人,他當年不避風浪,去解刳院探望範應期,後來到王次輔門前,請求王次輔幫忙廣州府會同館驛承兌匯兌之事。”

“還是讓人很放心的,和申時行一樣,官降三級吧。”

一旦申時行、王家屏在皇帝離開,他們實際上掌控權力的過程中,出現了差池,官降三級就會變成罷黜、褫奪官身。

言官們在這個時候,對申時行和王家屏發動這樣的攻訐,也是爲了讓他們倆,不要覺得皇帝離了京師,他們就是大明的這一片天,清楚自己的身份,爲陛下看好家門。

“何苦。”王崇古嘆了口氣,這王家屏簡直是給自己找罪受。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既然範應期自殺過一次,下令解刳院,醫倌範應期改名範無期,以後大明就沒有範應期這個人了,過去的事兒,就過去了。” “可惜了,本來也是國之幹臣。”

範應期的案子是海瑞辦的,海瑞都只是追欠了贓款、罷免職位、褫奪官身、功名,沒有進一步的威罰,讓範應期改名,就是日後這人的事兒,不必再連累到王家屏身上了。

朱翊鈞對範應期非常可惜,就像他一直唸叨劉漢儒這個循吏,劉漢儒很能幹,他把三都澳私市經營的極好,若不是碰了阿片、私市這兩個不能碰的紅線,不會坐罪論斬。

相比較死不悔改的林烴,劉漢儒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他還是爲了升轉,什麼都做了,那國法就留不得他了。

“臣謝陛下隆恩。”王崇古選擇了謝恩,這毫無疑問是寬宥,給王家屏解決了後顧之憂。

朱翊鈞拿出了一本奏疏,面色十分猶豫的說道:“申時行上奏說要加鈔關的關稅,從13%加到24%,增加11%,大明腹地課稅不變,這樣就形成了內外的稅差,促進大明內部市場的形成。”

王希元要讓天下勢要豪右立字據站臺,斥責逆黨行爲,形成投獻事實;

而申時行則是要加關稅,說的是爲了大明內需建設,但其實就是爲了威罰江南選貢案,他在奏疏裡把這一目的說的再清楚不過。

因爲加這11%的關稅,這幫勢要豪右寧願加價降低銷量、降點利潤繼續往外賣,也不會太願意供應內部。

這裡面涉及到了極其複雜的成本問題,稅只是大明國內成本之一。

那些個把持着地方衙門的地頭蛇們,恨不得糞車過道,都要喝一口才罷休,這種隱性成本、地方稅務、風險,可比這11%的稅高得多得多。

池州府劫船案,剛剛問斬了一羣人。

王崇古倒是頗爲贊同的說道:“臣倒是贊同,關稅不收,如何建設海關呢?海防巡檢司要錢,水師也要錢,維護近海貿易的安全,是需要真金白銀砸進去的。”

林烴把星圖和針圖,交給了海上的亡命之徒,大明剿滅海寇變得更加困難了,爲了不至於近海貿易的安全形勢徹底崩潰,需要更多的白銀,建設大明水師和海防巡檢,這讓加稅變得合理了起來。

至於申時行說的建設大明國內需求的效果,王崇古也不是特別看好。

“銀子暫時還夠用,更多的銀子在市場裡,反而有利於開海大事。”朱翊鈞的傾向是不加。

關稅就是個抽血泵,只要開動就會吸工坊的血,更多的銀子留在市場裡,有利於促進商品經濟的形成。

橫向轉移支付,是一種平衡內地沿海發展不均衡的手段,不是要把沿海的流動性抽乾。

13%的稅賦,不多不少。

“臣以爲陛下所言有理,那山東巡撫宋應昌說的也是有幾分道理的,是這些反賊選擇了江南,而不是江南百姓選擇了反賊,江南也不都是反賊。”張居正覺得完全沒必要加稅,大明是製造國,原材料進口國,高昂的關稅,反而不利於生產。

關稅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持續推高關稅,還不如不開海,直接禁海,閉關鎖國。

“那就暫時不加,如果需要,隨時可以加。”朱翊鈞選擇了暫時不加關稅。

既然以西土城爲首的勢要豪右上了斥表,朱翊鈞沒有進一步的追擊,不再擴大打擊範圍。

張居正講了一件這十三天時間裡,發生的一件怪事,五大市舶司遠洋商行的商總、船東們發佈了聯合聲明,斥責逆黨。

一些個開海之後富起來,沒在冊的富商巨賈,有些不滿,憑什麼只有之前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纔有資格上斥表?他們也可以表態,也可以愛大明,也可以忠誠!

不在冊的富商巨賈就不可以忠誠了嗎?

以五大市舶司爲首的富商巨賈們,開始發表聯合聲明,之所以朝廷沒有要求,富商巨賈也要刊登聯合聲明,是因爲南衙選貢案這把大火燒的太大了,這些富商巨賈們生怕火燒到自己身上。

“陛下,徐州知府劉順之第四次請見了。”一個小黃門見皇帝、元輔、次輔談完了正事,見縫插針的奏聞了劉順之求見。

“宣。”

徐州知府劉順之終於見到了大明皇帝。

“臣劉順之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劉順之恭敬見禮,他這一趟真的不容易,終於在桃山驛行宮見到了皇帝陛下。

“免禮,坐下說話,之前江南選貢案有些複雜,朕就偷了幾天懶。”朱翊鈞笑着示意劉順之坐下說話,順便解釋了下這幾天他在等什麼。

劉順之是舉人出身,也沒有恩科進士,這是他第二次任職徐州知府,他第一次是在萬曆元年,幹了三年就離任去了瓊州,是皇帝來到了徐州,看着這地方一塌糊塗,又把非常被徐州人認可的劉順之調了回來。

徐州地方,有點邪性。

在地方官裡,知府就是一道坎,有些人兜兜轉轉一輩子,都過不去這個坎兒。

劉順之就是這樣的人,他沒有進士功名,讓他十七年一直在知府這個四品官,不得寸進,如今已經垂垂老矣。

“四任知府拼不成一個人來,仰賴劉知府厚德,百姓終於得以喘息。”朱翊鈞肯定了劉順之這四年的功績,沒有大功,但沒有過錯。

劉順之這幾年在任上,興修水利、因爲黃河從徐州南下奪淮入海,築護城堤保護徐州百姓。

而且他還在府庫不太充盈的情況下,從牙縫裡擠出來點,又逼着勢要豪右們捐了點,建了徐州師範學堂,推行了丁亥學制。

大名府的天雄書院,十六年時間,府衙一釐銀都沒給過。

劉順之年紀大了,他也不謀求升轉,看着陛下真的關心徐州百姓,猶豫一番後,纔開口說道:“陛下,徐州地方,不困賦而困役,徐邳俗悍業鹽,水陸孔道,州邑疲敝,一望蕭條,不當以江北簡易例也;”

一言以蔽之,徐州這個地方,緊鄰運河,不缺賦稅,但勞役繁重,民風彪悍,徐州疲憊,一眼看上去,除了蕭條就只有蕭條,這裡面的矛盾和問題,不是皇帝、朝廷想的那麼簡單,朝廷對徐州地方事務處理的實況認知,存在明顯偏差。

劉順之繼續說道:“陛下所言前四任知府,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保漕大於保民,所以,徐州才這般蕭條。”

劉順之從前四任知府爲何不當人開始說起,不是前四任知府都不是人,他們根本懶得管徐州本地人,也就是保漕運,大於保百姓。

徐州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黃河水患,徐州段的京杭大運河,是黃河、運河合而爲一,因爲泥沙巨大,非常容易淤積,每年爲了清理河牀淤泥,都要徵調大量的勞役。

而朝廷呢?對徐州的考成,保障漕運就是重中之重,平日裡承平無事,管理就不是很嚴格,所以歷任知府都以漕運爲本務,不會經營徐州,只留心漕糧、航運,而不是民生。

“所以是朝廷的考成法出了問題,造成了徐州百姓的苦難。”朱翊鈞聽聞劉順之的說法,立刻坐直了身子。

事實似乎也是如此,前四任知府的考成重任落在漕運上,而劉順之這一任,考成的重點落在了民生上,這樣一看,作惡的看似是前四任知府,實際上朝廷,是皇帝。

劉順之連連擺手說道:“不不不,陛下誤會了,臣的意思不是說考成法出了問題,臣就是說他們爲何會對徐州發展漠不關心,因爲他們眼裡沒有百姓。”

“各官但知以漕運爲職,而未嘗經營於防守之計。留心於繭絲之務,而不暇及於保障之謀。”

“保障之謀,本就是分內之事,但他們卻忽視不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劉順之汗流浹背,他可一點沒有怨考成法的意思,爲官一方爲父母官,就管朝廷派下來的任務,百姓的死活,一點都不管,這是當官嗎?官字是上下兩張口,一張在上,一張是下。

已經做了一輩子官的劉順之,太清楚了,沒有什麼制度是完美無瑕的,考成法怎麼可能事無鉅細?都是考成地方要緊之事,那些分內之事,也要考成,反而會變成文山會海,把人壓得動彈不得。

考成法已經是當下大明,能拿出最好的吏治手段了。

“原來如此。”朱翊鈞笑着說道:“朕去年收到了應天巡撫李樂奏疏,說徐州大旱,波及全府各縣,具體情況如何?”

劉順之趕忙把詳情說了一番。

去年春天徐州鬧了一場古怪的旱災,從前年十月到去年四月,只下了一場雪、一場雨,總計降水不足三寸,全徐州大旱,這眼看着糧食會歉收,劉順之跟漕運都御史起了衝突。

漕運都御史要閉閘蓄水以通漕,劉順之回了一句恕難從命,他這麼大年紀了,也不準備繼續升轉,直接下令開閘放水,而後開糧倉發三十萬石糧,賑濟三月之久。

等到終於普降甘霖,又再貸種三萬七千戶,讓百姓耕種,最終‘是歲旱不能災’。

旱災受災大約有十九萬民,全活得以保全,也是趁着這個時間,劉順之組織災民把徐州水利設施修繕了一番。

漕運都御史氣壞了,參了劉順之一本,李樂當時還是應天巡撫,就把詳細情況奏聞了朝廷。

朝廷最終沒有責罰劉順之,還給了上上評。

朱翊鈞說徐州這四年幹得不錯,是真的不錯,開閘放水對漕運的影響有,但不是很大,但不開閘放水,受災的就不是這十九萬人、三萬七千戶了。

劉順之攥緊了拳頭,低聲說道:“如果黃河能歸故河道,對徐州百姓就是個天大的好事,沒了水患,可安居樂業也。”

黃河歸故,這件事朝廷也討論過,好處不要太多,一來能夠激發淮河流域的航運;二來解決淮河流域的鹽鹼田土;三來,讓京杭大運河暢通無阻,黃河的泥沙讓運河經常堵塞;

徐州地方不困賦而困於役,這種困局,很大一部分都是黃河奪淮入海,水患頻頻造成的。

可以說是,治理黃河,是讓萬民安居樂業的好事,無奈何,黃河歸故的土方作業,實在是太大了,最終朝廷沒能下定決心,屬實是做不到。

“浚萬民之膏血,而委之必不可成之功,非朕之所願,靜待天時爲宜。”朱翊鈞搖頭說道,不是不做,是時候未到。

“陛下聖明。”劉順之當然知道事不可爲,他就是在陛下面前提一下這個事兒,希望陛下記得此事。

等到能做到的時候,救救徐州百姓,也救救淮河流域的百姓。

(本章完)

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
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