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

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

朱翊鈞聽殷宗信說起了孩子回腹地讀書,以爲殷宗信被妾室女色所迷,嫌棄盈嘉公主礙手礙腳了。

孩子還小,看孩子,是個很合理的解釋,合理但不合情。

朱翊鈞直截了當的問,就是逼殷宗信直面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但凡是他敷衍或者左右而言他,他根本回不去呂宋。

殷宗信又不是笨蛋,自然聽得明白,皇帝究竟要什麼答案,他的回答是表態,也是保證,他做了呂宋總督,也不會改變父親的既定戰略。

大明和呂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高度利益捆綁的軍事、政治、經濟共同體,也就是呂宋在海上而已,要是在陸上,早就像綏遠一樣,直接融入了。

殷宗信告訴陛下,公主是要一起去赤軍山港,朱翊鈞立刻就變得溫和了起來。

朱翊鈞打量了下能文能武的殷宗信,對這個女婿非常滿意,他頗爲感慨的說道:“兩宋交際時,金兵南下,薊王韓世忠在黃天蕩,在這一生死存亡之戰中,其妻子梁紅玉親執桴鼓,陪夫君鎮守四十八天之久;”

“嘉靖年間平倭時,台州之戰,戚帥髮妻王夫人在新河所城,以空城計退倭寇,爲戚帥爭取了彌足珍貴的時間。”

“公主和宗信一道鎮守赤軍山港,不失爲一段佳話。”

戚繼光請夫人閱兵這件事,也發生在臺州之戰後,戚繼光不是懼內,他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南平倭北拒虜、盪滌大寧衛、收復綏遠、入朝抗倭、攻入對馬、石見,他這一生,殺的人已經無法去計算了。

經常殺人的朋友都知道,人被殺就會死。

在這些百戰精兵的眼裡,人和別的動物沒什麼區別,甚至人比豬要好殺的多,人命在他們眼裡,就和草芥無異。

這也是客兵安置的頭等難題,百戰精兵在打完仗後,會更加極端,處理很多事,會直接訴諸於暴力。

戚繼光是尊重王夫人,這是生死與共的情誼;同樣也是愧疚,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死了也就罷了,傷了殘了,回到家中,反而更加拖累家庭。

忠孝,公私,從不能兩全。

殷宗信趕忙說道:“公主下嫁萬里之遙,碧濤之中,毓德椒房,秉坤儀而主中饋,總督府內外肅然;赤軍山港,瘴癘之地,舟車所不能達,公主肯解鸞珮、易戎裝,跋涉三萬海里,臣感激不盡,惟願以七尺殘軀,護團龍旗永耀南溟。”

“謹再拜謝陛下殊恩。”

朱翊鈞擺手說道:“你這話文縐縐的,聽起來就是準備好的。”

殷宗信有些迷茫,他不是早有準備,完全是有感而發,他這麼想這麼說這麼做,但陛下覺得他有備而來。

讀書讀得好,怪他學習好了,可以出口成章?

他仔細想了想說道:“臣和公主殿下有定,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這纔像話。”朱翊鈞樂呵呵的說道,這就直接多了。

殷正茂是麒麟殷氏,麒麟是徽州府丹陽縣的一個鄉,他們家雖然不是什麼高門大戶,但也算是世敦詩禮,鄉賢縉紳之家,屬於文化貴族,說話做事的調性,就是這樣。

殷正茂的父親殷𨱑,迫於生計,棄儒從商,以穿行吳越行商謀生,錢倒是沒少賺,但總是悶悶不樂,常以商人的身份爲恥,他總是督促殷正茂好好讀書。

在殷正茂考中進士之後,殷𨱑就把生意給徹底停了,原因就是:惟無玷足矣。

大明講:衿佩之外,予不遑他。

衿佩這個詞出自於詩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後來就是專指士大夫階級的穿着,代指身份。

一個進士在大明做官,家人爲了避免麻煩,都會把自己生意全都停掉,防止招禍,主要是爲了讓孩子繼續進步。

這個講究的意思是:既然要做官,那麼你,你的家人,除了官員的身份之外,就不能再有其他的了。

如果做到了,就是無玷足矣,無玷足的意思是:沒有任何的玷污、沒有任何的瑕疵的來歷,跟腳。

麒麟殷氏傳到殷正茂,已經十五世,以前做不到鐘鳴鼎食,但絕對稱得上是詩書簪纓之族。

殷宗信到陸樹聲門上拜訪,根本不用給人事錢,門房一看拜帖,會把殷宗信當貴人請進家門,好生伺候。

大明已經實質上形成了一批文化貴族,他們的貴,不是銀子多,而是文化和身份。

文化貴族不全都是壞人,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很大,有些文化貴族以天下蒼生爲己任,有的文化貴族,整天就琢磨點那些上不得檯面、迫害人的手段。

“其實公主在呂宋總督府是非常端莊典雅的,回到大明腹地,這是回了孃家,所以看起來有點跳脫。”殷宗信說起了盈嘉公主,也是笑容滿面,他看到了另外一個樣子的娘子。

男人在外征戰,朱軒嫦就不得不端莊起來,回到了大明,撒歡一樣。

“挺好的,年輕人就該如此的朝氣蓬勃。”朱翊鈞不認爲這是跳脫,朱軒嫦和殷宗信都很有朝氣,反觀他這個皇帝,因爲長期深陷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反而顯得暮氣沉沉。

“朕聽公主說,她把那些亂七八糟的規矩全都廢棄掉了,她做得很好,你也不必過於顧慮,這些規矩,朕就很不喜歡朱程理學,他們講的存天理滅人慾這套敘事,實在是太多的繁文縟節。”朱翊鈞先見的公主,再見的駙馬。

朱軒嫦也是帶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奏聞了這些事兒,沒想到卻得到了陛下的首肯。

朱軒嫦到了呂宋沒一個月就把那些規矩全都廢掉了,因爲朱軒嫦被欺負了,被那些跟着她一起去的老嬤嬤、太監給欺負了。

她一個公主要見自己的夫君,這些老嬤嬤、太監就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貪歡人倫、鮮廉寡恥都出來了。

公主想見駙馬一面,光是繁瑣的禮儀,都要兩個時辰,關鍵是殷宗信還覺得這是爲人臣的本分,理應遵守。

殷宗信看了看左右,才低聲說道:“其實,臣也不喜歡,娘子一說,臣就遵守了。”

殷宗信每次見公主都要兩個時辰的禮儀,他在這個時間也想過,他見自家妻子,爲何如此的麻煩,而且還要給這些太監嬤嬤銀子,但似乎素來如此,他也無可奈何。

那些嬤嬤、太監對朱軒嫦說,這些規矩都是保護公主的!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你尊貴的身份,殷家纔不敢輕視云云。

朱軒嫦起初還信,但僅僅半個月他就不信了,因爲她和丈夫聊了兩句,才知道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光是給嬤嬤、太監的銀子,就有三千兩之多!

朱軒嫦立刻就覺醒了,狗屁的保護!她又不是長於深宮的真公主,她跟着母親周仃芷相依爲命,爲此受了多少委屈,世態炎涼見得太多了。

這根本就是拿她朱軒嫦當娼妓在用,自家夫君尋她,還要支付嫖資,關鍵這是他們家的銀子!

朱軒嫦那段時間非常委屈,也不知道怎麼辦,廢掉這些規矩,連丈夫都不太認同,覺得廢禮法是失了人臣本分,後來朱軒嫦想到了辦法,狐假虎威。

朱軒嫦對這些嬤嬤、太監說,若是再阻攔她見夫君,她就修書一封回大明,把這些嬤嬤、太監統統送回去!

嬤嬤和太監一想到被趕回大明的下場,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身份,纔不敢再阻攔了。

皇帝可能不會管這些小事,可是宮裡的老祖宗馮保,從來不是善茬,沉井的宦官、嬤嬤,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呂宋是殷家做主,殷宗信這個年輕人,也不喜歡這些規矩,最終在夫妻倆合計下,這些亂七八糟的規矩,才終於被徹底廢掉了。

黃金和赤銅點檢完了,朱翊鈞對金燦燦的黃金也就看了一眼,黃金,阿堵之物,因爲太過珍貴不能直接當貨幣使用。

朱翊鈞更關注銅料,他和殷宗信詳細聊起了呂宋十二個銅鎮的發展,十二銅鎮就是大明統治呂宋的十二根定海神針,這個產業現在發展蓬勃。

朱翊鈞是個農夫的話,殷宗信就是個地師,他對於尋礦,頗爲癡迷,在呂宋的公主府,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石頭,這些石頭,都是各種千奇百怪的礦石。

發光的石頭害人命,殷宗信沒有收藏任何發光的礦石。

呂宋的困局和以前一樣,缺人,自從呂宋總督府政策調整後,現在也缺甩鞭子卻毫無心理負擔、沒有道德負擔的人。

恰好,刑部每年都要進行春雷行動,那些無法安置的遊手好閒之徒,反倒是可以送到呂宋去甩鞭子。

“朕聽聞夷人很懶,這是真的嗎?”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甩鞭子的人都缺,是朱翊鈞沒想到的。

從禮部到雜報,從南洋回來的官員,都講夷人懶惰,朱翊鈞起初以爲是華夷之辯之下的歧視,但時間久了,似乎真的是這樣。

殷宗信也是滿臉愁容的說道:“陛下,南洋的種植園和大明的農戶,是有極大區別的,大明農戶是沒有田土,看到田土拋荒就跟要了命一樣。”

“可是南洋的種植園裡,可能是自然稟賦的差異吧,老天爺不餓人,撒把種子就能收,他們是真的好吃懶做,不把鞭子打的劈啪作響,是不會幹活的。”

“大明在南洋有三十六港,這些港口有一大批的閒人,這些夷人,就是讓妻女爲娼爲婢,都不肯好好幹活,哪怕就是生活所迫沒辦法,不得不幹點活兒,那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簡直是…不可理喻。”

“大明亦有懶漢,臣不止一次見過,但如此成羣結隊,如此普遍,當真是奇聞一件。”

殷宗信作爲詩書禮樂之家,他說話向來斯文客氣,這已經是他最文雅的評價了。

如果讓殷宗信說心裡話,他只會說,一羣人形畜生。

“朕看了田土拋荒,確實心疼。”朱翊鈞深以爲然。

殷宗信想了想說道:“陛下,臣斗膽,臣覺得,父親過於寬仁了。”

“哦?”朱翊鈞笑着問道:“你怎麼想就怎麼說。”

“這些夷人,不可教化。”殷宗信用十分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不可教化就是能驅使,不必救贖的意思。

如果殷宗信做了總督,他只會更加狠厲,殷正茂的做法,其實是延續了黔國公府的做法,就是把生苗變成熟苗,再把熟苗王化。

這在雲南自然是行得通,因爲即便是以前的大理國,國主段氏,也是出自甘肅武威,都是華夏苗裔,可是呂宋的情況,和雲南完全不同了。

呂宋的夷人,和大明就不是一種人了。 殷宗信讀過天擇倫、人擇論,不公開發表的優勝論和略汰論,殷宗信覺得優勝略汰論裡,講大明人因爲規模龐大、慘烈的王朝更替,在不斷的人爲選擇下,在天性上,就比夷人要強。

殷宗信對此深以爲然,陛下也就是身邊沒有夷人,唯一一個夷人還是黎牙實這種全東亞總督的高級人才、伽利略這種天才,故此對夷人的瞭解真的很少。

“陛下,臣領兵打仗,漢人總是向死而生。”

“海寇會故意把負傷之人,掛在樹上引誘大明軍前往救援,而這些負傷之人,往往不會大呼小叫吸引注意,甚至有咬爛舌頭者,即便是林阿鳳帶領歸附牙兵,亦是如此。”

“漢人這種面對生死恐怖的冷靜,並非教化所得。”殷宗信說起了夷人爲何不可教化,他真的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

生死有大恐怖,面對死亡的這種沉默、冷靜,讓殷宗信十分動容,他從來沒有在任何夷人身上見過這種表現。

這是天性,不是後天規訓的人性,是天然的、天生的冷靜赴死。

殷宗信很難確定,陛下能否理解他的意思,但他領兵打仗,他見過很多次這種慷慨、冷靜赴死,他也帶過一段時間的夷人,最終他確定,夷人不堪重用。

戚繼光聽到這裡,爲了讓陛下能夠理解,他補充道:“陛下,朝鮮軍也是如此,頗爲吵鬧。”

“李舜臣自己都說:天兵肅然,朝鮮軍士喧譁無度,遇戰則惶惶。朝鮮之戰,我部遇挫即潰,終賴王師天兵馳援,此輩天性使然,非教化可移。”

“若以苗疆之策施於海外,恐如沐猴而冠耳。”

李舜臣的原話,不是拍馬屁,他是真的無可奈何,大明軍強橫無比,李舜臣領的朝鮮軍已經最能打的一批了,但和祖承訓帶領的遼東軍比,都是雲泥之別,李舜臣是真的羨慕大明軍的兵源。

朝鮮之戰都打完了,朝鮮軍連和遼東軍比一比的強軍,都沒有誕生,最終,李舜臣絕望,只能歸咎於天性使然了。

朱翊鈞沒有領兵打過仗,他確實無法想象冷靜赴死的場景,他想了想說道:“朕不在呂宋,不知其詳,若是呂宋地面,覺得揹負了過多的殺孽,就帶三寸團龍旗貼,殺孽,都算朕的就是。”

他雖然不能理解這種冷靜赴死的可怕,但罵名、罪孽,他可以扛得動,這也是他除了給夠餉銀、封賞之外,唯一能爲軍兵做的了。

若是真的有冤魂,就來纏着他便是。

戚繼光笑了笑,陛下總是擔心軍兵有道德負擔,那是戰場,你不殺死敵人,敵人就會殺死你,對於軍兵而言,佩戴三寸團龍旗貼的根本目的,是提醒自己,爲什麼而戰。

只要是爲大明而戰,爲守護身後萬家燈火而戰,就不會有什麼道德負擔。

殷宗信覺得他這個武將的話,陛下難以感同身受,拿出一本奏疏說道:“林輔成寫了本奏疏,臣還是比較擅長打仗。”

政事、經濟,殷宗信覺得自己不如林輔成專業,這廝到了爪哇椰海城,甚至敢就帶着一名緹騎,就漂洋過海,跑到了一個海寇的老巢裡去了解詳情。

林輔成消失了整整三個月,舊港總督府、呂宋總督府都快把南洋翻過來了,他是御賜五品社科博士,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這不僅僅是要對皇帝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連天使都敢襲擾,那他們這些南洋的肉食者們,同樣危險。

林輔成被找到後,說自己不小心被海寇抓走的,被抓的海寇大呼冤枉,海寇說根本就是林輔成以讀書人投奔來的,而且三個月時間,就因爲什麼都懂一點,已經成了二當家,根本就不是海寇擄掠!

海寇裡哪有過這種高端人才?

林輔成之所以帶着一個緹騎就跑去海寇老巢,就是爲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全球化分工到底是由效率驅動,還是由利潤驅動。

在大明的風力輿論中,普遍認爲是以利潤驅動,但林輔成總覺得缺了點關鍵的論證,所以他就去了海寇的老巢。

在對海寇經濟的調研中,林輔成驚訝的發現,海寇們在用人方面,第一選用漢人,其次是倭寇、倭奴,實在沒辦法,纔會用夷人、生番、黑番。

海寇是一個完全暴力的組織,在這種框架下,第一追求就是效率,無論是殺人,還是劫掠,亦或者是種植園。

而海寇這個集體,之所以要用漢人,是因爲真的好用。

林輔成能三個月混成二當家,就是因爲他確實很厲害。

最終林輔成達成了一段結論:大航海時代,世界迎來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全球化分工在進行,而這種分工,是以效率爲主要驅動,利潤反倒是其次。

“這不是胡言亂語嗎?天下利來利往,賠錢的買賣沒人幹啊。”朱翊鈞看完了開頭,就覺得林輔成這個人,有點不太一樣了,過於追求標新立異了。

“臣最初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他講的有道理。”殷宗信十分肯定的說道:“臣相信,分工是以效率驅動的,什麼地方更有效率,什麼地方就會集結更多的產業羣。”

殷宗信從小讀《史記》,太史公說: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可是殷宗信還是被林輔成給說服了,有的時候,有些人、有些事兒,賠錢也要做。

殷宗信看着面前的黃金和赤銅,頗爲感慨的說道:“陛下臣祖父做過買賣,父親說,他小時候,就很疑惑,爲何祖父做買賣,有的時候會養一羣閒人,生意不好的時候,祖父依舊養着他們,不讓他們離去,哪怕生意不賺錢,也願意做。”

“父親不做買賣,他做了兩廣總督,做了呂宋總督,依舊沒搞清楚這個兒時的問題。”

“後來,林輔成告訴父親,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買賣,也從來沒有風平浪靜的市場,就像是永不停歇的大海,潮起潮落。”

“在潮起翻涌的時候,跑的比別人慢,就永遠賺不到錢;在潮落的時候,爲了節約成本,就再也沒有可能翻身。”

“看起來是利潤爲驅動,實際上,最終比的還是效率,有些人提前知道了消息,抓住了風口,但最終還是被更有效率的人追趕上。”

“分工終究是以效率爲主要驅動。”

全球化分工,是大明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這是大明建設商品經濟必須要搞明白的問題。

林輔成給出的結論是效率爲先,但並不是否定利潤驅動的存在,這兩者是矛盾關係,對立但也是統一的,相對複雜、嵌套的相互關係。

在南洋無數的種植園裡,林輔成走了很多路,看了很多事兒,最終他得到了一個螺旋演進的構型,那就是‘效率優化-利潤實現-再投資提升效率’,如此反覆上升。

效率爲先,利潤爲目的驅動着全球分工的變化。

一旦效率低下、利潤無法實現、再投資無法提升效率、高附加值的產業,就會出逃到效率更高的地方,而非利潤更高的地方。

利潤高,但效率低下,最終獲利反而會減少,效率和利潤,不是完全對立的關係,而是相互。

因爲市場是存在着普遍競爭的,效率過低,會導致市場被同業者佔領,最終成爲大浪淘沙中的代價。

要維持高附加值產業的分工,永遠留在大明,大明就必須要保證考成法之下的高效模式穩定運行,一旦效率過低,這些產業就會出逃,不以人的意志或者政治意志扭轉。

“咦?”朱翊鈞走過了一箱箱的銅條,又認真的看了一遍林輔成的奏疏,頗爲認真的說道:“有意思,他講的真的有意思,好像挺像那麼回事兒。”

“朕回去後仔細琢磨一下,他說,如此,則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萬國貨殖,當朝神州而輻輳。”

十二個銅鎮的銅礦,又不是今天才在呂宋,一直都在,但只有今天的大明,才能如此快速的完成對銅礦的開採。

效率主導分工,而非利潤,這個觀點真的頗爲新穎,朱翊鈞忽然覺得林輔成調研非常成功。

林輔成這個意見簍子,給朱翊鈞畫了一張大餅,告訴大明皇帝,只要大明維持眼下,甚至更加高效,大明就永遠掌控高附加值產業,這張大餅,看起來十分美味。

“先生看看。”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眉頭緊蹙,他看完之後,深吸了口氣說道:“陛下,考成法又不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但,他說的,臣無法反駁,臣是考成法、吏治法主導者,反駁不了,而且他的觀點,臣也很認可。”

“但是將考成法奉爲金科律例,實在是有些過了,政策都是因事、時、勢而定,不能一成不變。”

張居正看完了奏疏,被說服了,不是說奏疏寫的多好,而是林輔成這個有限自由派,真的在賭命,通過實踐,在尋找通往自由的道路,提高效率,獲得自由。

勞動讓人自由,更高效的勞動,讓人更加自由。

“他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朕以爲他是個賤儒,朕還嘲笑他,因爲他第一次聚談,就被人詢問啞口無言,他當初提出自由二字,完全依託於空想的泰西自由角、自由城,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終究是找到了一條看起來可以到達彼岸的路。”朱翊鈞將奏疏交給了中書舍人葉向高。

“葉中書,你把奏疏抄錄幾份,給閣臣一本,再發北衙一本,讓北衙刊登邸報,也讓天下士人,看看他說的是不是正確。”朱翊鈞把中書舍人葉向高叫到了身邊,遞給他奏疏,讓他抄錄。

“臣遵旨。”葉向高趕忙上前,接過了奏疏,他在寫萬曆起居注,他對這奏疏實在是太好奇了,等拿到奏疏,就看了幾眼,就趕緊放下。

再看,就沒有心思寫起居注了。

皇帝和金池總督府聊了聊,主要是關於金池的發展情況,金池總督府又拓土了八百里,當地夷人面對火銃毫無抵抗之力,而且大明正在疏浚當地的河流,大小金池城,已經成了南溟之糧倉。

金池總督府表達忠誠的方式,非常直接,給皇帝送黃金。

皇帝從來不白拿這些黃金,一條最新型甚至裝配了螺旋槳、昇平六號蒸汽機的快速帆船,已經部署在了金池總督府。

“宗信,最近南衙選貢案,你可曾聽聞,朕用了一批人。”朱翊鈞說起了南衙選貢案,詢問呂宋總督府的看法,殷正茂可是南衙徽州府鄉賢縉紳,文化貴族的一份子。

“該殺,縱容海寇者,死不足惜。”殷宗信直接表態,他爹對這些人從來沒有正眼看過。

殷正茂的父親爲了兒子的仕途,終止家裡所有生意,就是爲了讓孩子‘衿佩之外,予不遑他,無玷足矣’,但天下官吏十七萬衆,又有幾個可以做到的?

真正的文化貴族是很清楚,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國強則家強。

(本章完)

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
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