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

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

“權力,就是做個夢,夢醒了也能實現。”朱翊鈞看着李贄說了一段他在萬曆元年,就體會到的切身體驗。

朱翊鈞就跟張居正提了一嘴雲南冉姓女子,現在冉妃已經進了後宮。

這就是權力最直觀的表現,幾乎等同於無所不能。

李贄有功名在身,但凡是他想,願意把田畝詭寄在他名下的人數不勝數;李贄官至姚安知府,知府已經是一方大員了,是大多數老百姓一輩子都見不到的大人物,但凡是他想,願意把手中的權力變現,他就會獲得一輩子都花不完的白銀;

但是李贄都沒有做。

大明朝的官員裡,真正能做到清廉的,又有幾個呢?

李贄沉思了片刻,才頗爲肯定的搖頭說道:“陛下,臣不敢苟同,那不過是權力的奴隸罷了,人與世間萬物之差異,就在於人有靈性,物慾和情慾,是人之本性,這是人無法擺脫的,人如果無法克己,徹底臣服於自己的慾望,就和自己的靈性背道而馳。”

“人活着,不僅僅是活着,是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作爲一個人在活着,完全臣服於本性,那就失去了靈性,把自己下降到了低於人的動物之列,這和畜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權力對人的異化。”朱翊鈞立刻坐直了身子,看着李贄十分感興趣的問道:“除了權力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異化之外,你還有什麼其他關於異化的表述嗎?”

朱翊鈞立刻就聽懂了李贄在思考什麼問題,他在思考人的異化,確切的說是權力對人的異化,更加暴力一些表述爲:人在擁有權力,甚至擁有支配他人生死的權力之後,逐漸迷失在本性的畜化,從一個有理性的人,變成一個完全臣服於物慾、情慾本性的畜生。

“金錢對人的異化。”李贄眉頭緊皺的搖頭說道:“陛下,臣還在思考,並不完整,還是不再陛下面前獻醜了。”

李贄可是對黃公子的能言善辯印象深刻,或者說是心有餘悸,一套不成熟的理論,就不拋出來讓陛下笑話了。

還是繼續去完善自己的理論,再端到陛下面前比較好,要不然到時候被陛下三兩句問的頭暈目眩,實在令人恥笑。

李贄現在有兩個課題可以做,一個是無代表不納稅,一個就是人的異化,他如果可以系統性的完整表述,那萬曆維新的歷史進程中,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無代表不納稅,朱翊鈞期望李贄能把皇帝和天下萬民完全綁縛在一起,把皇帝變成窮民苦力的代表,一如洪武年間的太祖高皇帝。

而對於人的異化,朱翊鈞希望李贄能夠給力一些,將其完全描述完整。

作爲後來者,朱翊鈞其實可以親自表述,但他如果去親自表述,就不知道這些是否是大明真的需要了,而且很多在後世習以爲常的東西,在大明並不適用,需要大明化,比如這些論述自然而然出現,就證明已經擁有了這些理論誕生的地基。

而不是朱翊鈞突然提出來,製造一個空中樓閣。

“你完成你這個異化論,朕給你五品五經博士的官身。”朱翊鈞看着李贄十分確信的說道:“你確實不適合當官,當官首先要有一顆爭名奪利的心,你連催徵都不肯催,怎麼可能一步步升轉呢?”

李贄不適合當官,朱翊鈞這輩子見得最多的就是官了,各種各樣數不勝數,當官首先就要有強烈的企圖心,李贄沒有,他也想要升轉,卻又下不了狠心,不把自己變成衣冠禽獸,很難進步。

“謝陛下隆恩。”李贄甩了甩袖子,再次行了大禮謝恩,他是個官場上的失敗者,陛下還肯給他官身,就是保證他不會被餓死。

李贄求的也不過是一個不被餓死的差事,而後託庇於陛下,完成自己的理論。

一個主張自由的旗手,託庇於威權專制的皇帝去完成自己自由的理論,這就是老鼠給貓系鈴鐺,但是大明最大的那隻肉食者,大明最大的猛虎,朱翊鈞允許這樣的行爲,就只是爲了大明能變得更好。

“你且退下,仔細思索就是,不用管那些閒言碎語,在京堂,朕說話還是很管用的。”朱翊鈞給了李贄一個承諾,只要他好好研究他的異化論,那些攻訐,不必在意,朱翊鈞自然會把那些清流名儒搞定。

“臣告退。”李贄再次俯首告退,他看了張居正一眼,年輕的時候,他也曾幻想過平步青雲,站在文華殿的中心,揮斥方遒,但最終他沒有走到文華殿內,甚至連京堂都沒有走進來。

張居正看着李贄的背影搖頭說道:“陛下,臣不喜歡他。”

“爲何?”朱翊鈞倒是好奇的問道。

“他不是個循吏。”張居正思索了片刻說道:“想法有些不切實際,如果他爲官一方,只會把事情弄的一團糟,既要又要還要,哪有這種好事,而且臣極其反感搖脣鼓舌之輩。”

不可能三角,就是既要又要還要,這天底下,最多也就是能既要又要了,還要就太貪心了。

“陛下,這些搖脣鼓舌之輩的話,不能不看,但也不能全聽全信,很多時候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他們那些個主張,多少有點不切實際。”

張居正對這些意見簍子的一貫態度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閉嘴。

從言官喋喋不休的說奪情的事情,張居正就對這種不切實際的說法,非常不滿,他非常不喜歡這些意見簍子的諫言,因爲很多時候,都是不切實際的袖手空談。

“當然了,大明的一些科道言官,還不如林輔成,林輔成至少肯去實地看看,而且還深入到鄉野之間,對各種問題刨根問底,他談及的問題,都是大明亟待解決的問題。”張居正非常肯定陛下培養出來的林輔成。

林輔成剛入京的時候,就對大明的政令指指點點,一開口就是官廠團造必然失敗,工兵團營必然失敗,也就是陛下對他的自由之說,非常感興趣,否則王謙早就讓他閉嘴了。

“所以他不適合當官,和林輔成一起大思辨去吧,他適合當個意見簍子。”朱翊鈞承認了張居正的評價,李贄是既要自己的清譽,又要完成朝廷的稅賦,還要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在生產關係還沒有轉變,下鄉催徵幾乎等同於掃蕩的年代裡,這就是個不可能的三角。

“陛下有個事,臣得和陛下提前溝通一下。”張居正看着皇帝,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安南。”

張宏不動聲色的摁住了中書舍人的手,有些東西,不適合寫到起居注裡,萬一後人翻看起居注,發現張居正是個讀書人怎麼辦?

Wωω ◆Tтka n ◆¢O 張居正在萬曆三年就下令各市舶司加大了對安南的糧食進口,這一來二去已經八年的時間了,終於見到了成果。

“先生請講。”朱翊鈞往前湊了湊身子同樣低聲說道。

商量秘密專用姿勢和聲量,顯然這對君臣這個模樣,多少有點狼狽爲奸的錯覺。

“萬曆四年起,就開始大量進口安南的糧食,一方面的確是大明需要,另一方面是漕糧海運日益成熟,也算是瓜熟蒂落了,去年一年,咱們從安南國進口了這個數的大米。”張居正伸出四根手指頭。

“四十萬石?”朱翊鈞已經儘量讓自己大膽的猜了,一石糧食一百五十斤,六千萬斤,東漢末年,曹操在許都的屯耕所得,也正是四十萬石的糧,在許都的屯耕,讓曹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曹操最擅長的其實也是屯耕。

張居正聲音更低的說道:“四百萬石。”

“嚯!”朱翊鈞一個戰術後仰,他左右看了看,發現中書舍人已經去上廁所了,立刻說道:“這可是四百萬石啊!”

誰能解決糧食千里運輸損耗過大的困局,誰就能成爲大明皇帝!

朱元璋當初給地方留存五成稅賦,就是因爲錢糧起運京師,路上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用的時候,再從京堂起運到地方,又是一次消耗,朱元璋給地方留一半,用的時候,再從府庫裡調派,結果就是,府庫裡空空如也。

朝廷沒有,府庫也沒有。

大明850萬頃地,養1.2億人丁,其實並不是很困難,可是糧食在路上運輸,那是一個系統工程的問題,王國光曾經覈算過,在大明沒有漕糧海運的時候,大明朝廷得到一石米,總共要消耗掉三石到四石的米去運輸,這就是南糧北運的困局。

在大明完成漕糧海運之後,這筆天文數字一樣的運費終於從三到四石降低了半石左右。

“也就是說,從松江府起運入京的糧食,其實都是安南的糧食?!”朱翊鈞立刻察覺到了其中的要素!

怪不得這兩年海運漕糧,也沒有人指指點點了,甚至大家都對此一言不發,感情在這裡等着的!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

什麼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就是。

朱翊鈞終於明白了爲何以前打破頭的海運漕糧,現在如此的平靜,大家都選擇性的忽視了漕糧海運這件事,感情代價完全轉移到了安南去了!

“這不是漢地不好徵稅,催徵又偏累小民,陸運又過於昂貴,這個,百官也是爲了百姓們能喘口氣嘛,每年押解糧食,哪怕是到松江府也是不小的消耗,而且勞役啊,徵勞役對於百官而言,都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張居正爲百官們迴護了幾句,賬目上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不用付出昂貴的運費運送到松江府起運了,也不用跟抓壯丁一樣的徵發勞役押解糧食了,徵發勞役對於任何地方衙門而言,都是比催徵都要頭疼的地方矛盾。

胡元就是徵發勞役修黃河大堤,搞得天下沸反,催徵已經很要命了,還要徵勞役,地方衙門也爲難。

具體操作流程朱翊鈞都想到了,發空包到松江府,其實是拉了銀子買的糧食,這是順帶手的事兒,松江府是九省通衢之地,百貨到松江府集散,銀子也會在松江府聚集,整個大明,松江府是白銀堰塞最嚴重的地方。

把買來的海糧充當漕糧,然後放入松江庫,等待起運入京,這樣一來,不用徵發勞役,還能收一筆四差銀,再加上路上減少的消耗,府庫就會充盈。

“怪不得王家屏入京,拼了命的活動,甚至都求到了王崇古的門前,請求在廣州府設立會同館驛,感情在這裡等着朕啊!”朱翊鈞立刻就想到了王家屏的異常舉動。

王家屏除了去解刳院看完了老朋友範應期之外,最異常的舉動就是去王崇古門前磕頭,作爲葛守禮的學生,王家屏逢年過節都不給王崇古送賀表的,連個問候都沒有,跑到王崇古門前求告,還去了兩次。

可見,是真的爲了方便。

“咳咳,王次輔被王家屏給擺了一道,次輔現在醉心於大工鼎建,現在整日裡看不到人,不是在西山煤局,就是在京開馳道上,王次輔應當是不清楚王家屏所有目的的,但是確實應該設立,怎麼說也得打一棍子,給一個甜棗。”張居正低聲說道。

王崇古大概也猜到了王家屏有自己的目的,但也懶得深究,雖然現在晉黨已經幾近於散架,但總歸是給個面子,而且也算是好事。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所以最終還是百姓們不用強派勞役去運糧,地方府庫不用消耗巨大的運糧到松江府,朝廷如期得到了每年四百萬的漕糧,好嘛,先生剛纔還說,既要還要也要是不能做到的,這不就做到了嗎?!”

“那麼先生,代價是什麼?”

“承受代價的是安南人。”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安南只有一處峴港,所有糧食都在峴港集散,安南地面的商賈們也是要運糧的,大明每從安南得到一石的糧食,安南就要消耗掉三到五石的糧食用於運輸。”

“大明朝廷得到的這四百萬石漕糧,大部分都是來自安南,這批糧食,在安南就要消耗超過1200萬石的糧食,整個安南可謂是民不聊生,哪怕是當地一年三熟,也經不起這麼霍霍。”

“陛下,兩廣、海南、呂宋奏聞,有不少安南人逃出安南,到兩廣、海南瓊州、呂宋砍甘蔗。”

“砍甘蔗?”朱翊鈞愣了愣,甘蔗這種經濟作物,是在商周時就傳入中原的,是中原傳統的經濟作物,規模很是龐大,在廣西、廣東、瓊州遍地都是,但是甘蔗這種經濟作物,最是吃肥,沒有肥料就不長,所以這種經濟作物,會侵佔膏腴之地。

每一千斤的甘蔗,要從土地裡吸收一斤半到兩斤的氮、半斤的磷、兩到三斤的鉀,再沒有化肥的情況下,每種一次甘蔗,地就會貧瘠數分,廣州寶岐司曾經試着對這種經濟作物進行充分施肥,要想發大根、長大葉、長大幹,確保甘蔗的產量,一畝地就要施肥兩千斤的堆肥。

種甘蔗,在兩廣,都是兩年輪種一次。

朱翊鈞臉色凝重的說道:“這個活兒不穩定,不是時時都有,酸苦辣三味,唯獨沒有甜,就是如此的辛苦,也不是想幹就能幹的。”

“砍甘蔗最累的是扛甘蔗,從地裡扛到路上,一捆120斤,一天要背百十次,還要推車,尤其是兩廣雨天極多,一下雨就不能砍了,地裡的路一片泥濘,車會陷在裡面,動彈不得。”

朱翊鈞真的會種地,各地寶岐司的奏疏,朱翊鈞都是親自過問,有的時候也會付諸於行動,一百二十斤一天背百十次,廣東寶岐司司務蔡震明,對這個活兒的形容是酸苦辣三味皆有,獨與甜柘無緣。

“總歸是要活着的。”張居正頗爲平靜的說道:“眼下安南國一分爲二,北面是僭越之臣莫氏王國,南面是後黎王國,名義上是安南國王,但其實完全由太師鄭鬆大權獨攬,彼此征戰不休。”

大明要點糧食,在安南根本不算什麼大事,甚至都沒人去關心,因爲有更大的麻煩和矛盾,那就是兵禍。

自嘉靖六年,莫登庸篡權奪位之後,整個安南國一分爲二,征戰不休,至萬曆十一年,已經打了五十六年,打的生靈塗炭,現在的安南是兵荒馬亂,大明買的糧食,都是北莫南鄭,送到大明手裡的,就是爲了買大明的各種刀槍劍戟。

戰爭的時候,第一要務就是要打贏。

“以先生之見,安南國這場內戰要打多久?”朱翊鈞好奇張居正對安南內亂的看法。

張居正搖頭說道:“一百年根本不夠,這場內訌,根本看不到頭兒,現在北莫僭主莫茂洽萬曆六年被雷劈了,一直休養了到了萬曆九年,才露面,因爲攝政王莫敬典死了,莫茂洽不得不出面理事。”

“即便是南鄭把北莫給滅了,還有大族阮氏,安南還是一片狼藉之相。”

“羣雄蜂起的亂世,哪有那麼好結束的。”

羣雄蜂起的亂世,結束都是以百年的尺度去衡量,比如東漢末年一直到隋朝建立,共歷361年,安史之亂到趙匡胤登基,共歷205年,南宋滅亡到大明洪武二十一年擊破北元朝廷,共經歷了165年。

大國小國皆是如此,比如倭國現在的戰國大名亂戰,從應仁之亂算起,已經打了116年,好不容易在織田信長手裡有結束的趨勢,因爲大明的干預,再次變得遙遙無期了起來。

大明要這四百萬石的糧食,不過是加速了安南國南北對峙局面的惡化罷了。

“大火收汁,再給他們添把火,賣他們點軍備!”朱翊鈞思索了片刻,他決定踩油門。

朱翊鈞也是個讀書人,讀書人特有的心狠手辣,朱翊鈞也不缺,他不想辦法調和安南國南北之間的矛盾,反而加速局面的惡化。

目的自然是讓他們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之下,要麼全都毀滅,大明好趁機收復交趾十三司,要麼打出一個結果來,不要再這麼扯頭髮了。

安南國不是大明的屬國,是屬地。

安南國在大明正式的稱呼是:安南都統使司,北莫僭主莫茂洽是安南都統使,從二品武官。

這都是名義上的,安南國還是事實獨立,大明對其連軍事羈縻都算不上,因爲沒有駐軍,只有簡單的政治羈縻,冊封了都統使,禮部甚至乾脆直接將其稱之爲安南國。

作爲大明皇帝,對屬地的內亂不想辦法平息,反而添油加醋,烈火烹油,生怕熱鬧不夠大,這多少沒有仁恕之心。

但,大明優先,大明利益至上!

“先生對於織田信長所請,希望大明派遣海防巡檢保護安全之事,怎麼看?”朱翊鈞詢問張居正對於成立在倭京都地檢特搜部的看法,朱翊鈞簡單陳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去倭國倭人頭上作威作福,倒是沒什麼,大明軍兵前往倭國又不是去受罪的。”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織田信長其實在投機取巧,大明一旦派遣了海防巡檢前往,即便是不提供任何保護,織田信長的目的就達到了。”

“因爲海防巡檢一到,意味着織田信長被大明認可了,即便是沒有倭國國王的冊封,他也是實際上獲得了類似的地位,方便他下一步的行動。”

“更加明確的說,織田信長請朝廷派海防巡檢過去的根本目的,還是爲了藉助大明天威,來確定自己的路在何方。”

織田信長之前走的路線是天下人,他想要結束倭國層層架空的政治結構,改變倭國普遍的下克上的風氣,拒絕接受天皇冊封的徵夷大將軍,也不尋求大明的冊封倭國國王,走的就是一元專制的路線。

但是這個路,現在走不通了,織田信長在大明多次裡挑外撅之下,完全無法推行自己‘天下布武’,也就是武力統一整個倭國的構想,退而求其次,接受了倭國天皇冊封,成爲了新的安土幕府。

除了來自倭國天皇冊封之外,他還需要大明的冊封,才能完成幕府建設。

但大明在冊封這件事上,一點都不積極,足利義昭還活着,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昭纔是被大明認可的倭王,這可是永樂年間的祖宗成法,哪怕大明皇帝有這個打算,也是對大明禮法的巨大挑戰。

織田信長想要獲得大明正式冊封,困難重重,所以他換了個路,請大明天兵駐軍,來迂迴獲得大明認可。

哪怕這種認可沒有任何的書面保證,甚至連一道聖旨都求不到,但這已經是織田信長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原來他是這個打算。”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動着,笑着說道:“織田信長聰明反被聰明誤,請神容易,送神就難了,如果大明真的派遣了海防巡檢去京都,恐怕,整個安土幕府生殺予奪大權,都在大明手中掌控。”

“用完全的俯首稱臣、把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命,交到大明的手中,來換取不存在的認可。”

張居正吐了口濁氣說道:“他在豪賭,賭大明不會做那些下三濫的事兒,同樣在賭國運,把整個倭國的未來當做了賭注,推上了賭桌,贏了,他就是倭國第一功臣,輸了,也不過是性命而已。”

“倭國的局面,已經不能更壞了。”

張居正從政治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立刻發現了織田信長的打算,他哪裡是請的戍衛,分明請的是大明皇帝的聖眷。

織田信長改旗易幟,改變了過去天下布武的打算,需要一股凌駕於倭國所有人的力量,幫他完成掉頭。

大明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會得到大量的好處,大明在倭國的刺探活動,有了官方合法的身份之後,就變的更加輕鬆和簡單,對於倭國的水文地理的勘測,對於倭國各個大名的動向,都可以掌握在手中,大明可以更加方便的獲取倭銀等等。

“先生以爲該不該答應呢?”朱翊鈞詢問着張居正的明確態度。

張居正往前探了探身子,低聲說道:“答應他,用倭國海防和海關作爲置換之物,大明在倭設立專門的海防巡檢緝私營,就駐紮在大阪灣,日後倭國一應海貿都餉,皆由大明負責,緝私和都餉皆歸大明所有。”

“以防止倭患的名義。” Www ●Tтkǎ n ●℃o

織田信長想要之物,大明不是不可以給,但需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大明的認可,哪有那麼輕易就可以獲得的?你織田家的那些爛命,大明根本看不上。

張居正知道陛下一定會詢問他的意見,他連遮羞布都想好了,緝私都餉防止倭患,這就是大明的需求。

海防和海關,其實就是海權,張居正讓織田信長完全交出海權來。

“大明對倭的戰略是滅倭,那麼海權就至關重要,倭國也有水師,如果他們團結一致,還是有些麻煩,不如分而化之。”張居正完整的論述了自己的圖謀。

這是在圖謀海權,還是爲了滅倭做準備,而不是和解。

如果大明真的打算和解,那就是想辦法讓倭國維持在一個誰都奈何不到誰的平衡狀態,進而維持海疆安全,而不是採取如此進攻的姿態。

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
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