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

朱翊鈞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休沐了三日,不是長途奔波車馬勞頓,朱翊鈞坐的是大駕玉輅,出門都是緹騎開道,他根本沒有感覺到疲憊,而是在處理積壓的奏疏。

大明在皇帝南巡,朱載堉不怎麼管事,朱常治這個小孩,也管不了事兒,內閣的四位輔臣,有些事兒並不能決斷。

第一件事關於陝西旱災餓死人的追責名冊,賑災糧一定要用於賑災,也一定要有糧食。

陝西旱災有人禍。

朱翊鈞拿着奏疏,覺得神奇,平涼府知府的九族難道是批發的不成?人的膽量居然能大到這種地步?真的不怕災民攻破州縣,把這些貪官污吏給生吞活剝了?

陝西旱災餓死了千餘人,主要集中在了平涼府,這引起了所有御史的注意。

府庫裡沒有糧,而西安府發的賑災糧,都沒有用於賑災。

吏部、戶部的清查發現了貓膩,最終確定了這一次的貪腐案,而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給的判罰是斬立決,涉案三十二人。

“平涼府的府庫裡沒有糧食,是因爲綏遠種樹種牧草,挪作他用了嗎?還是因爲要趕隴開馳道的修建,纔沒有存糧,也沒有賑災?”朱翊鈞覺得平涼府知府衙門,大約是在完成聖命和保民生之間,爲了升轉,選擇了完成聖命。

如果是這樣,算是朝廷之惡,也不能完全怪平涼府知府衙門膽大包天。

馮保翻找了下,將另外一本奏疏呈送御前,俯首說道:“吏部、戶部、都察院,查的很清楚,這件事驚動了德王殿下,德王發了緹騎去平涼府查問了三月有餘。”

“府庫錢糧,既沒有用於種樹種牧草,也沒有挪作隴開馳道攤派。”

“賑災糧全都高價售賣了,爲了填窟窿。”

朱翊鈞拿過了奏疏,看了許久,纔拿起了硃筆說道:“人殺了不算完,其家人流放金山城也不算完,刊登邸報也不算完,把案子公佈之後,在平涼府衙裡立塊碑,把這件事世世代代的傳下去。”

案子頗爲複雜,萬曆十三年,平涼府還是陝西地方,考成上上的知府衙門,平涼府也算是政通人和,這一年,知府衙門來了個經紀買辦,經人介紹後,這位經紀買辦認識了知府,拿到了府庫銀的支配權。

平涼府知府交代,都是財迷心竅,纔信了經紀買辦的鬼話。

這位經紀買辦拿着銀子到西安府換成了承兌匯票,到了京師進了燕興樓,投入到了金銀市之中。

知府也不是個傻子,派了三個人日夜不離身的盯着經紀買辦,起初經紀買辦賺了不少的銀子,然後,就遇到了金池總督府金船到港,金價暴跌,賠了個一乾二淨,經紀買辦絕望自殺。

平涼府知府衙門損失了十一萬銀,就開始兜售府庫的存糧,填補府庫銀的虧空,想着朝廷稽查,就火龍燒倉平賬,結果沒等到朝廷稽查府庫,大旱先來了。

平涼府知府衙門上下,都爲了這筆只有十一萬銀的虧空發了瘋,在西安府發賑災糧後,一不做二不休,選擇了趁着糧價,高價販售,然後趁着災年,兼併了三千頃的土地,算是把虧空的帳做平了。

因爲平涼府旱災饑荒餓死的人最多,朝廷無論如何都要追查清楚,最終把這些事兒,全都查的清清楚楚。

一步錯,步步錯,最終滑入了深淵。

這個案子最離奇的地方,就是經紀買辦居然能說服知府衙門,把銀子都拿去金銀市裡賭博。

按理說官僚最注重的就是穩定,一切不穩定因素,都會畏懼。

緹騎們當然不信是財迷心竅,就反覆走訪調查,那個已經死了的經紀買辦,都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最終確定,這個經紀買辦背後沒別人了。

死掉的經紀買辦,是在燕興樓金銀市賺了點小錢的平涼府商人,回到平涼府之後,四處擺闊,平涼府上上下下都流傳着這個商人是財神爺轉世,這一來二去,三人成虎,傳的越來越離譜。

平涼府知府見了這個商人數次,最終認爲此人真的有些本事,才招攬爲了師爺,負責勾稽之事。

事情的真相有些過於離譜,以至於增加了它的可信度。

陝西總督石星言被言官連章彈劾了,主要是石星言不肯遵從朝廷海陸並舉的大計,堅決反對過多投入重開西域。

最關鍵的是:寧遠侯李成樑被偷襲也跟石星言有關。

“怪哉,被石星言坑了的李成樑一言不發,倒是言官們喋喋不休。”朱翊鈞翻動着奏疏,石星言有點扛不住了,上了致仕奏疏。

石星言是精算派,他覺得,讓李成樑帶着三千客兵可勁的折騰就是,折騰多大地盤就是多大地盤,大明重開西域應該以二十年、五十年爲尺度,而非一朝一夕,主要是維持進攻和開拓姿態。

陝甘綏太窮了,根本撐不起大規模的開拓。

言官們彈劾石星言的第一個理由,就是不忠君上開闢事,不體國朝振奮意,這是一頂很大的帽子,但石星言只能戴好,畢竟他真的和皇帝的主張不同。

李成樑召集了西域的部族奴酋,拿出了他在遼東的打法,拉一批,打一批,結果李成樑許諾的條件沒能兌現,西域這些奴酋覺得李成樑出爾反爾,就偷襲了李成樑。

李成樑手下的客兵,各個都是兇人,偷襲賊人滿打滿算不過一千二百人,三千客兵,打的對方哭爹喊娘。

奇怪也奇怪在了這裡,李成樑只說這些賊人敢偷襲他,他一定會報復,但他奏疏裡沒說,石星言坑了他,不肯兌現他給的許諾,導致了被偷襲。

“寧遠侯和陝西總督的奏疏,都在這裡了。”馮保取出了兩個密匣,裡面是李成樑、石星言的密疏。

朱翊鈞確定火漆封口後,打開了密匣,看完了兩本密疏後,就直接燒燬了,而後將所有彈劾石星言的奏疏全都蓋了‘否’的印章,打了回去。

密疏就是二人,把前因後果講清楚講明白,二人的密疏內容,基本一致,和御史言官們的彈劾一致。

這事還真不怪石星言,實在是李成樑以爲自己在遼東,以爲自己背後是一百萬頃的墾荒田,給的承諾太大了,石星言真的兌現不了。

石星言說的對,做的也對,朱翊鈞從沒去過西北,沒去過陝西甘肅,那些地方確實窮,窮的撐不起大規模征戰。

朱翊鈞一直忙到了日暮時分,才把積壓了半月的奏疏處置清楚。

“皇后千歲,帶着皇長子殿下在西花廳等候兩刻鐘了。”馮保見陛下忙完了公務,才俯首說道。

朱翊鈞去了西花廳,坐在了太師椅上,笑着說道:“娘子,朕打算冊封治兒爲皇太子。”

朱翊鈞打算立嫡長子爲太子,這是朱常治監國之後的必然。

“還是再等幾年爲宜。”王夭灼看了眼朱常治低聲說道:“治兒年紀還是太小了些,現在做太子,恐怕擔不起那些個風浪。”

反正朱常治是嫡長子,這太子位基本沒有什麼懸念,朝臣們也挑不出理來,太早封太子,反而不是好事。

有了太子,有些離經叛道的大明皇帝,是不是可以去死了?

但凡是比較霸道的君王,都和太子的關係有些微妙,比如漢武帝和太子劉據,比如唐太宗和太子李承幹。

在大明當太子也是比較危險的事兒,開闢之初有朱標,朱標一死,朱元璋就跟發了瘋一樣;

嘉靖二十八年,莊敬太子剛剛在三月十五日行冠禮,十六日加冠,十七日突然爆疾去世。

王夭灼一方面不想讓孩子剛剛九歲的年紀,就承擔這些風風雨雨,另一方面,也要再看看朱常治是否能肩扛日月,肩負江山社稷。

一旦冊封太子,意味着複雜、殘酷的政治鬥爭,就會不受任何人控制的撲向朱常治。

朱翊鈞仔細權衡了下說道:“朝臣雖然沒有請命,但名不正言不順,朕不冊封太子,對於治兒而言,也不公平,不過娘子的擔心,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也行。”

朱常治經過這次監國已經是實質上的太子了,他只要自己不犯下滔天的過錯,那就沒人會廢掉他,即便是他長大成人,確實十分平庸。

朝臣們沒有因爲太子的事上疏,也是因爲這個原因,雖然皇帝有些離經叛道,但沒打算廢長立幼。

不封太子,對朱常治最不公平。

“父親,孩兒倒是覺得晚幾年極好。”朱常治倒是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的確還小,但不代表他聽不懂人話,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朱翊鈞倒是有些驚訝的問道:“爲何?”

朱常治眉頭緊蹙,思考了片刻,才鄭重的說道:“皇叔自從大婚後,就再沒從潞王府來宮裡看過孩兒了,孩兒還小的時候,他每次過來,都帶着各種各樣的雜耍。”

潞王朱翊鏐很喜歡孩子,經常逗朱常治玩兒,但自從變成了‘臣弟’之後,家人就變成了臣子。

對於小孩子而言,朱常治無法理解複雜的政治,可他能感受到親疏遠近,一個親人不再是單純的親人了,朱常治能夠清楚的感受到這種變化。

而且他覺得自己要是成爲了太子,那父親就是父皇,母親就是母后了。

朱常治曾經不止一次的想,爲何親叔叔會變得如此陌生?想的多了,他便理解了那句,最是無情帝王家。

如果他要是做了太子,是不是也要和叔叔一樣,遵守那些繁文縟節?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對於朱常治而言,爹不是爹,娘不是娘,是父皇,是母后,這件事和天塌了一樣的可怕。

朱翊鈞聽聞,也是有些感慨,寶歧司剛建的時候,他在地裡幹活,朱翊鏐就整天拖着個鼻涕泡,在後面撒尿和泥玩。

可現在,朱翊鏐已經完全恪守人臣的本分了,甚至把封地看向了金山城。

“那就暫緩幾年吧。”朱翊鈞最終做出了決策,反正朱常治這個嫡長子是事實儲君。

“治兒養的三花貓死了?”朱翊鈞說完了正事,問起了朱常治養的三花貓。

大明皇宮有很多的貓,內府衙門專門設有一個貓兒房,有近侍四人,專門負責養貓,這些宮裡的貓,也有三六九等,花色好看的、脾氣溫順的都會進獻御前和各宮娘娘。

朱翊鈞尚節儉,貓兒房的貓從最多百餘隻降到了十二隻。

朱常治養的三花貓,並非貓兒房進獻,而是去年四月,朱常治看到了牆角看到了一隻在牆洞裡躲雨的小貓,大概只有巴掌大小,剛剛滿月,花色不是很好,嘴下有一塊黑色毛髮,看起來有些怪誕。

朱常治養了它,取名墨竹。彼時剛滿月的墨竹,脾氣非常溫順,而且很愛乾淨,從來不會亂吼亂叫,朱常治也就是養,從不會過分靠近,畢竟貓爪子撓一下,咬一口,很容易得瘋病,貓兒房的小黃門總是抱着給朱常治看。

朱翊鈞南巡去了,剛剛成年的墨竹,生病死在了貓兒房。

“駱叔看過了,確實是病死的,也不是有人要害它,六月的時候下了大雨,它淋了雨就染了風寒,躺了三天,終究是沒挺過去。”朱常治有些傷心,這是他長大第一次養活物,結果只陪了他一年。

朱常治繼續說道:“父親,貓兒房養貓的小黃門,嚇壞了,跪在地上拼命的磕頭,孩兒就想到了先生們教的成語,率獸食人,人是人,獸是獸,不能因爲墨竹是孩兒的貓,就責罰小黃門。”

“這番話誰教你說的?”朱翊鈞眉頭一皺,率獸食人這個詞一出,朱翊鈞立刻察覺到了異常。

小孩說大人話,一定是大人在教。

朱常治立刻回答道:“是德王叔祖教的,德王爺爺知道我的貓死了,特意進宮來,見我沒有責罰小黃門,才告訴了我這個成語,告訴我如果責罰了小黃門,就是率獸食人,哪怕小黃門是個宦官,是家奴。”

“皇叔教的,那沒事了。”朱翊鈞聽聞教的人是朱載堉,立刻放心下來,朱載堉雖然醉心於萬物無窮之理,但是他從來都把人當人看。

朱載堉不理政事,但絕對不會放任朱常治野蠻生長,朱常治要是長歪了,那纔是天塌地陷的大事。

朱常治摸了摸頭,低聲說道:“父親,能跟德王爺爺說一下嗎?我實在是對樂理一竅不通,不是孩兒想偷懶,實在是學不會。”

王夭灼萬般無奈的說道:“治兒在樂理上,的確沒什麼天賦。”

王夭灼的音樂天賦極高,但一點沒有遺傳給朱常治,朱常治是真的學不太會那些樂理,朱載堉也盡力了,在朱載堉看來,在音樂一道,朱常治和皇帝一模一樣,朽木不可雕也。

“那就不學了,咱當初,也沒學會。”朱翊鈞聽聞,滿臉的笑容,這也是朱載堉這位大科學家、大音樂家的最大遺憾。

第二天清晨,大明皇帝出現在了北大營的武英樓,在北大營操閱軍馬之後,皇帝召見了京營鎮撫司鎮撫使,詢問了十二人被騙婚的案子,確定得到了妥善處置後,才放下心來。

朱翊鈞拿出了刑部的一本奏疏遞給了戚繼光說道:“大明律增補兵律·軍婚條,有定:”

“凡邊軍、戍卒、征戰者,其妻妾女眷,敢有豪強侵佔、奸徒誘拐者,主犯斬、從犯流南洋邊方之地,知情容隱者同罪,產籍沒官。”

“若有本婦自犯和姦,枷號南洋,不得歸明。衛所千戶、地方里甲知情不舉,同罪。”

“若爲忠烈遺孀,罪加三等,涉軍移交軍鎮撫司處置,明知故犯者,以謀叛論罪。”

“戚帥今天就張榜公告吧。”

首先涉及到了軍兵的案子,要在軍事法庭,也就是鎮撫司判決,地方判決明知故犯,就是謀反;

趁着軍隊征戰、戍邊,霸佔軍兵妻妾女眷,那就是死刑,但凡是參與其中都是流放南洋,知情不報一律按同罪處置。

如果是婦人自願和姦,那就是流放南洋,地方不得隱瞞,同罪。

如果是戰死沙場的忠烈遺孀,那所有案犯,都要罪加三等。

“臣叩謝聖恩。”戚繼光、李如鬆、馬林等人相繼傳閱之後,行了大禮謝恩。

自從十二個騙婚案出現後,京營其實不想着會有明文的律法這種好事,萬曆維新十七年了,但朝中興文匽武的風力仍在。

京營將領的想法,更多的是自保,讓把總把好關,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朱翊鈞之前就下旨處斬騙婚案犯,在他的授意下,刑部、大理寺制定了律法條文,增補入了大明會典。

在皇帝離開的時候,兵律·軍婚條已經張榜公告,軍兵們無不歡欣鼓舞,都在討論着新律法的公佈,其實對於軍兵而言,死亡並不可怕,後顧之憂,纔是每個軍兵必須要擔心的事兒。

陛下一次次的解決了軍兵們的後顧之憂。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順天府,對於百官而言,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爲一切一切的不適都消散了,過去十幾年的高效又回來了。

皇帝南巡這幾個月,政事緩慢,讓人無法接受。

勤政的大明皇帝一回京師,就把積累的奏疏,全都批覆,像是堵塞的溝渠被疏浚了一樣,政如流水。

休沐結束,朱翊鈞召開了回京後的第一次文華殿廷議,他看着羣臣說道:“朕非常欣喜的看到了都察院的轉變,御史們終於不再是朝中大臣們黨爭的刀斧手,而是逐漸恢復了其本身職能。”

“昔之臺諫,或飾太平以媚主,或擇甘言而避禍,或爲犬牙利刃而攻訐,遂使九闕笙歌,不聞巷哭;紫宸冠冕,難睹黔黎。”

“陸臺憲做的很好。”

朱翊鈞依舊清楚的記得當初,譚倫朝日壇咳嗽,被都察院御史彈劾坐罪罷免,本來負責糾錯的都察院御史,成爲了黨爭工具後,失去了糾錯的能力。

而現在御史們終於想起來自己是幹什麼吃的了,開始幹正事了。

對於上位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設法的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反饋機制,並且長期維持機制的有效,而不是隻聽自己想聽到的話。

如果只想聽到自己想聽到的話,那這個機制是失敗的,如果不改良,就會陷入‘九闕笙歌,不聞巷哭;紫宸冠冕,難睹黔黎’的困境之中。

“臣惶恐,臣拾前人牙慧,非臣之功。”陸光祖陸總憲出班俯首說道。

不是海瑞打的基礎好,他這個陸總憲,對這些個御史言官,也沒什麼好辦法,今日御史們終於幹起了正事,是被收拾的次數多了,只能行之者一,信實而已。

“陸愛卿自謙了,這蕭規曹隨,聽起來容易,但要讓政策維持下去,非賢臣所能爲也,海文忠海總憲頗爲嚴苛,要想將制度維繫下去,屬實不易。”朱翊鈞笑着說道:“看賞。”

蕭規曹隨,聽起來是一種沒有自己主張,只知道遵循前人制度,循跡而行的蠢笨行爲,但朱翊鈞深知,能夠蕭規曹隨已經是大不易了。

賞賜的東西其實不是很名貴,就是一件錦雞毛呢大氅,東西不貴重,卻代表着皇帝的認可。

只要陸光祖不犯錯,算是生死包辦了,身前事身後名,都由皇帝本人親自盯着。

生死包辦,就是朱翊鈞能給臣子的承諾。

“謝陛下隆恩。”陸光祖看到了賞賜,鄭重謝恩,陸光祖不求自己死後和海瑞一個待遇,他只希望自己死後,也能葬到西山陵寢,成爲萬曆維新功臣榜上一員,也算是青史留芳了。

海文忠海瑞,求榮得榮,自然會有人前赴後繼。

大明對於貪腐的罪名,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什麼行爲纔算是貪?什麼行爲算是權利尋租?大明會典不進行細分。

而陸光祖帶着御史們深入理會了這種定義模糊,在反腐的路上,開始以‘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爲切入點進行調查,收效甚佳。

這看起來有點不分青紅皁白的口袋罪,但對於吏治而言,力度就剛剛好。

現在都察院有了一套全新的辦事流程。

御史風聞言事通過種種渠道獲得線索,巡按地方後,開始秘密調查;

有了部分證據後,就會請巡撫衙門暫且收押,調查期間,仍然是官身,不會施加刑罰;

如果收押不順利,對抗調查,衙役、巡檢司、都司軍兵依次出動;還不順利,就會請求異地都司軍兵;

收押之後,開始增補調查,如果案情十分複雜,巡按御史會報聞都察院,請都察院派遣僉都御史前往調查;

如果都察院僉都御史調查也不順利,甚至地方對抗情緒嚴重,就只能請緹騎去了;

緹騎去了都不管用,那就只能請京營了。

絕大多數情況,都不用緹騎,甚至不用異地都司軍兵,在巡撫衙門的衙役帶着‘語焉不詳的牌票’去收押的時候,案犯基本都是面如死灰,連走路都走不穩當,哆哆嗦嗦的被帶走了。

牌票,是地方衙門傳喚人員、執行公務的正式文書,正常的公文,都有明確事項、明確指令,語焉不詳的牌票,就代表着御史已經掌握了部分切實證據,老實交代還能爭取個寬宥,堅決抵抗,死路一條。

陸光祖有擔當、有辦法、有能力、有手段帶領都察院,在海瑞走後,依舊能夠帶領都察院履行職能,反腐抓貪,整飭吏治。

“潞王就藩。”朱翊鈞看着羣臣說道:“潞王選擇了金山城,朕答應了,諸大臣以爲,這金山城如何?”

王崇古出班俯首說道:“金山城是大明黃金來源之一,潞王就藩鎮守,算是祖宗成法,但是陛下,這事兒,聖母答應嗎?”

滿朝文武,都不太方便,只有王崇古仗着自己年紀大了,把窗戶紙捅破。

分封到金山城那麼遠的地方,是祖宗成法的王府,就是‘如本國是險要之地,凡遇有警,不分緩急,本國與常選兵馬,並從王調遣’的實權王爺。

是擁有兵權、能夠調兵遣將的王爺,而不是養在王府裡,要謹遵藩禁、什麼都不能做的王爺。

太平洋很大很大,就是潞王府能人輩出,對大明腹地也沒什麼威脅。

潞王之所以要去那麼遠,就是用空間換權力,朱翊鏐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自己被藩禁圈一輩子當個廢物的。

他是跟着陛下一起長大的潞王,不是跟屁蟲。

潞王願意吃這個苦,皇帝答應,朝臣們也可以接受,畢竟金山城的黃金是大明財源之一。

最大的問題,就是李太后捨得嗎?

“孃親不同意。”朱翊鈞搖了搖頭,略顯無奈。

朱翊鈞回到順天府已經三天了,李太后都不肯見皇帝,朱翊鈞去請安三次,都沒見到。

如果朱翊鈞執意推行,讓潞王就藩金山城,李太后真的敢把自己餓死,讓朱翊鈞這輩子都活在愧疚之中,活在聲名狼藉之中。

“陛下,聖母既然不答應,還是從長計議爲好。”王崇古俯首,十分恭敬的說道。

“先準備就藩事宜吧,潞王說,他會想辦法說服孃親。”朱翊鈞揉了揉眉心。

朱翊鈞請安見不到,朱翊鏐去了一個待遇,李太后誰都不見。

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
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