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

林輔成一句,夷人偷的時候很勤快,讓朱翊鈞笑了一下。

林輔成也不是撒謊,他眼見爲實。

種植園但凡是有一點點鬆懈,什麼東西都能變成夷人的,這些東西,通常不是特別的金貴,比如一些個碎布、壞掉的農具、木材、雞蛋等等。

因爲損失不是巨大,多數的種植園農場主,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陛下,農場主們的這種善意和大度,很快就會自食其果,因爲這些夷人,都聽說了農場主善良,就會跑到他的地頭上偷竊了,一切能偷走的東西,都會被偷走。”林輔成又告訴了皇帝一個事實。

在海外開闢種植園,要心狠手辣、要睚眥必報,要歹毒,要不然就會被偷被搶,甚至自己都會有危險。

好人就活該被槍指着。

任何試圖教化夷人的傢伙,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就是林輔成在南洋遊記裡,反覆重申的告誡,告誡那些想要南下南洋開闢種植園的人,一定要清楚當地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態。

這也是爲何呂宋、舊港、金池總督府,需要大量的地痞流氓的緣故,因爲這些人很壞,沒有任何的道德負擔,充當打手,最好不過了。

“陛下,其實臣以爲,泰西也好,南洋也罷,他們這種血裔認同,也是有可取之處的。”林輔成提出了一條建議,當他知道黃公子是皇帝陛下後,就開始變得謹言慎行。

自己的話,要對大明整體有利,而不是隨心所欲,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向陛下本人分享陛下的桃色八卦這種事,他再也不會做了。

上一次林輔成去綏遠,把草原上皇帝和三娘子有些緋聞的事兒,分享給了陛下本人,得虧是陛下仁善,否則他現在已經開始蒙學了。

“哦?這種血裔認同,居然還有可取之處?”朱翊鈞好奇的說道:“詳細說說。”

林輔成鄭重的說道:“陛下,移民不會忠誠,沒有任何篩選的移民,只會帶來災難。”

“臣在南洋,就聽說了,一些士大夫在鼓譟一種風力輿論,大明缺人,爲何不訴諸於海外呢?准許倭人、倭女、夷人、紅毛番、黑番,進入大明,共沐聖恩?”

“這看起來是自由派的主張,但陛下是知道臣的,臣向來主張有限自由論。”

林輔成作爲自由派的魁首,在皇帝面前明確表達了對這種風力的完全反對,是沒有任何可取之處的完全反對。

林輔成詳細陳述了自己的理由,寬鬆的移民政策、通過出生地簡化獲得身份的流程、只要來就認可的寬鬆身份政策,只會給大明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

對於這種呼聲,主要是因爲經濟的需求,但是林輔成以種植園經濟爲例,告訴陛下,既不會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不會對經濟有任何的幫助。

林輔成十分肯定的說道:“在經濟上,是完全的負擔。”

“臣在南洋觀察了很久,那些懷揣着救贖,踏上前往彼岸道路的人,在抵達南洋後,就會憤怒於自己的訴求無法得到滿足,居然還要繁忙的勞作才能填飽肚子?”

“他們滿身的怨氣,根本不想做工,最後淪爲盜寇的可能性很大。”

好吃懶做,想要通過長途遷徙就可以不勞而獲的人大有人在,即便是在大明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到了南洋,覺得種不如搶,以偷竊、劫掠爲生,最終死在了總督府的牙兵手中。

林輔成緊接給陛下算了一筆賬,呂宋總督府在政策沒有調整前,選擇懷柔,付出了極大的治安成本,和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雲泥之別。

“朕聽明白了,除了因爲大多數人都是好吃懶做、想要不勞而獲之外,朝廷要爲此付出巨大的開支,來減少他們惹是生非,無論這個成本是什麼,但從經濟賬上看,是完全的弊大於利。”朱翊鈞聽來聽去,明白了林輔成的意思。

即便是以經濟上的訴求去判斷,無差別引進夷人,也是賠錢的買賣。

林輔成繼續說道:“其實廣西的甘蔗種植,也是一個例子,安南人做了雁行人,廣西地面,嚴禁安南人偷偷留在大明,需要砍甘蔗就讓他們進來,不需要的時候,就讓他們離去。”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但凡是少一個,都要連坐整隊。”

“之所以形成這種被廣泛認可的規矩,是長久以來反覆實踐得到的結論。”

朱翊鈞點頭說道:“血裔認同是大明人這個集體的基礎。”

“陛下聖明。”林輔成就是這個意思,血脈上的一致,纔是同爲大明人的根基。

他補充道:“比如黎牙實、伽利略這種長期居住在大明,對國朝有巨大貢獻者,也可以特許以大明人身份對待。”

“這裡面要有個硬性的時間規定,比如最少要在大明呆十五年以上。”

並不是把門關死,自古以來,任用‘韃官’的現象就從沒斷過,比如漢武帝時候的託孤大臣金日磾,就是匈奴人。

經過長期觀察,確實對大明真心認可,而且像伽利略到大明先行了兩年醫,幫助惠民藥局防治天花爲大明做出貢獻的人,是可以成爲大明人的。

“有理。”朱翊鈞認可了林輔成的說法。

大明正處於從國別歷史轉入世界歷史的進程之中,在這個全球化的過程中,如何對待移民這個問題,是大明必須面對的。

答案也是非常明顯的,拒絕大規模移民,條件極爲嚴格的同時,打擊非法移民。

林輔成爲大明皇帝分享了兩件八卦,讓朱翊鈞歎爲觀止。

第一件小事,是在呂宋總督府。

一個紅毛番,用力的將一個夷人踹倒在地上,這名夷人是一名老人,而後,這個紅毛番用力的對着老人的腦袋踹了十幾腳,將老人踹死在了地上,但周圍的夷人沒有一個敢上去阻攔。

因爲呂宋以前是西屬總督府,是殖民地,當地的夷人根本不敢升起任何對抗的心思,還是呂宋總督府出面,將這個紅毛番抓捕歸案,並且處死。

林輔成親自問過好多夷人對這件事的看法,他們認爲是殖民者之間的戰鬥,和他們無關。

林輔成不解,受害人明明是夷人,爲何夷人如此的冷漠,居然把大明實現公正,認爲是一種殖民者的戰爭。

林輔成得到了很多的回答,但最終林輔成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說人是一種動物,可以被馴化的動物。

第二件小事,是在椰海城,一個倭奴,當街將一名夷人殺死,當街行兇的原因,僅僅是倭奴‘討錢’沒有被滿足,而夷人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脖子上被紮了三刀。

街上的夷人沒有一個人出面阻攔,這還是在椰海城。

總督府怎麼可能坐視不管?案件調查清楚後,讓張元勳哭笑不得,這個倭奴,居然曾是自家種植園的奴僕,因爲好吃懶做,被趕出了種植園,正是這一層已經失去的身份,讓夷人不敢反抗。

張元勳將這名倭奴公開斬首,但夷人依舊不認爲是公平正義得到了實現,而是天老爺懲戒不聽話的家奴。

這種總督府的亂象,讓林輔成唏噓不已。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總督府確實挺亂的。”朱翊鈞聽完了這兩個小故事,由衷的說道。

林輔成還在整理這四年時間的文稿,南洋遊記還會不斷的更新。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說的是一種禮崩樂壞後的社會狀態,所有的惡行不被看作是惡,所有的公義行爲,卻不得人心。

邪惡不被審判,正義得不到伸張,時日稍久,就會變成這樣。

到了那個時候,統治階級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爲何審判邪惡,公衆卻對案犯極爲同情;爲何主持了正義,反而被嗤笑爲膽怯。

公信力和凝聚力,是朝廷最有價值的無形財產,一旦損失,比財政困難,還要危險。

大明在嘉靖年間,一年歲收不足六百萬銀的情況下,依舊解決了北虜和倭寇的危機,那時候欠餉是極爲普遍的,但搗巢趕馬的客兵們,知道朝廷不會爲難他們。

連朝廷問責,陝西總督王之誥,都會把抗旨的責任扛下來。

平倭的將領雖然被反覆爲難,但將領們將捷報摔在朝廷明公的臉上時,明公們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武夫還是有些用處的,至少表面上肯定了這些武夫們的功績。

可是到了萬曆末年,遼東建奴作亂,卻變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自從熊廷弼被傳首九邊之後,九邊軍兵,再也不願意爲大明朝拼命了。

朝廷困難,欠了餉,欠了恩賞,軍兵們可以理解,畢竟朝廷有朝廷的難處,都很難。

可一心要滅了建奴,沒有過錯的熊廷弼,卻被傳授九邊;

吃了敗仗、不聽熊廷弼勸告、廣寧之戰的真正戰犯,丟了廣寧和關外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大淩河、錦安、右屯衛、等四十多個城堡、失地四百里的遼東經略王化貞,卻沒有被審判。

九邊軍兵心裡也有桿秤,自那之後,九邊防務,就變得漏洞百出了。

對於大明而言,財政困難並不致命,公信力和凝聚力的全面喪失,纔是亡國的根本。

林輔成對陛下解釋了下討錢的含義。

討錢行爲,不是大爺行行好的乞討,而是一種將自己塑造成很危險的形象、纏着路人索要財物,不能滿足就會步步緊逼,甚至是行兇殺人。

說是乞討,其實就是攔路搶劫。

這種現象,在南洋蔚然成風,林輔成就被討過三次,若非林輔成攔着隨行保護的緹騎,這三個討錢者早就被緹騎給殺了。

大明律又不保護夷人,林輔成是大明人,還是五品格物博士,緹騎殺了攔路搶劫的盜寇,不會有任何的麻煩,還能領到恩賞。

林輔成攔着緹騎不讓殺人,是想要知道他們生活方式,經過了一陣拳打腳踢友好且親密的交流後,林輔成順利的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所有事情。

這些討錢的人,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吸食阿片,距離大明越近,阿片的泛濫程度越低,阿片就會越昂貴;距離大明越遠,阿片就會愈加氾濫,反而會非常便宜。

這些討錢的盜寇走上攔路搶劫這條路,多半都是吸食阿片導致連家奴都做不穩當,把自己弄得臭氣熏天,一副光腳的樣子,讓穿鞋的人,因爲不想與之發生衝突而乖乖交錢。“林大師對調研是極爲認真的,朕還記得當時林大師去保定府的調研,當真是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朱翊鈞肯定了林輔成調研上的態度。

林輔成連這些常人不願接觸的討錢人,都願意深入的瞭解他們爲何變成了這樣。

“其實調研真的很簡單。”林輔成笑着說道:“陛下,調研第一步,要放棄過去自己心裡的成見,不理會風力輿論的偏頗,第二步走近調查的目標,衣食住行的聊幾個時辰,即便是讀完小學的算學水平,都能得到一個相對公允的結論了。”

“真不難。”

朱翊鈞聽聞大笑了兩聲,連連搖頭說道:“看似簡單,實則難如登天。”

“林大師,你讓咱們大明國朝的士大夫們放棄心中的成見,不等同於否定過去的一切嗎?”

“還有這第二步,走近調查目標,士大夫可不想見到這些人生苦難,老爺們心善,看不得這些苦楚,乾脆不看。”

“還有這算學水平,林大師啊,咱大明有相當多的士大夫,對算學仍然是一竅不通,連最簡單的賬,都算不明白,還是名儒,鬧出過不少的笑話。”

“難。”

林輔成說這些,對新式教育的學子而言,是比較簡單的。

因爲接受了矛盾說,就知道萬事萬物對立且統一的存在着,這種辯證思維建立,確定萬事萬物都有其兩面性,才能做到拋開內心的成見。

大明舊文人,絕大多數,都是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極端思維,讓他們拋開成見,還不如直接殺了他們乾脆。

“那倒也是。”林輔成想了想說道:“在臣看來,矛盾說乃是國朝綱常。”

林輔成其實也不太喜歡階級論,因爲他把自己的階級分了一下,居然是僅次於世襲官的官選官階級,是要被打倒的對象。

林輔成又覺得自己階級認同是窮民苦力,他對窮民苦力充滿了同情,所有遊記,都是以窮民苦力的立場去書寫。

階級認同和實際階級的不同,讓林輔成時常有些認知上的錯亂,也讓他常常有些迷茫,他有的時候,會有些恍惚,不知道該以什麼立場去理解問題。

當然因爲他是不太重要的人,所以這種短暫的認知混亂,只會對他個人產生影響,可若是朝堂的輔臣、甚至是皇帝,產生認知混亂,造成的結果,對大明而言是災難性的。

反倒是矛盾說,林輔成可以全盤接受,沒有造成任何認知上的混亂。

要治學治好階級論,真的有些困難,甚至學習階級論本身,就存在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

要學好階級論,肯定是天資聰穎之人,這類人本身就是最容易跨越階級的人,一旦跨越階級,階級認同就會改變,屠龍者變惡龍,階級認同改變,立場就會改變。

學好、用好階級論,真的需要大智慧而不可得,常人修習階級論,還不如修習矛盾說可靠。

林輔成走南闖北這麼多年,敢說把階級論學以致用,而且沒出現問題的,就只有陛下和元輔二人,申時行也只能算半個。

林輔成有些迷茫的說道:“臣在南洋,還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臣發現一個臣無法理解的事兒,就是過去的成本,並不會成爲日後決策的決定性因素。”

“按理說,人做出各種決策,應該是有跡可循的,就是過去不斷投入的成本,這個成本可以是財貨,也可以是精力和時間,但臣在南洋看到的並非如此。”

過去≠未來,巨大的沉沒成本,並不是未來決策的決定性因素。

這是林輔成觀察到的現象,但林輔成完全不理解背後的問題、原因,更加給不出什麼可靠的方案了。

人是極其善變的,而且各種決策,會因爲種種事情,突然發生大逆轉。

林輔成以爲說服殷正茂改變王道策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可殷正茂的政策改變,在一年時間內徹底完成了大逆轉,從王道到霸道的轉變,如此的迅速,讓林輔成都有些措手不及。

一些個種植園的農場主,突然之間就拋售了自己的種植園,以一種非常低廉的價格全部轉讓,然後帶着一家老少坐上了回大明的船,回家去了。

三名呂宋馬尼拉的種植園農場主,從一無所有的山林,開闢出良田萬畝,經營長達十五年之久,連殷正茂都以爲這三名地主,會成爲呂宋士族。

可說放棄,立刻就放棄了,哪怕是殷正茂親自出面挽留,都無濟於事。

這三位地主要走,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思鄉心切想要落葉歸根,想家的強烈執念,甚至連兒孫都無法勸阻。

朱翊鈞聽聞這個疑惑,笑着說道:“林大師啊,矛盾說其實講的很清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泗水侯對政策的調整,不是一朝一夕,可不是單純因爲你的遊說,而是長期以來,王化政策收效甚微,矛盾累積到了他不得不變的地步。”

“同樣,對於這三名馬尼拉的農場主而言,也是如此,思鄉之情、睹物思人可能是決策的一部分,但可能他們最初出海,就是爲了衣錦還鄉。”

“多少福建鄉民給媽祖磕了個頭就出海搏命了,到頭來,非要回家起大厝,建個大宅院才罷休。”

“其實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出人頭地,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他不是孬種。”

“馬尼拉可不是什麼好地方,熱得要死、十分潮溼,蚊子蠅蟲遍地,鹹水鱷個頭大到嚇人,十五年的苦楚,累積的太多。”

“量變最終會引發質變。”

“臣還是沒有把矛盾說治好,要不早就該想明白這個問題。”林輔成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慮如同撥雲見日。

看起來是無緣無故,但其實是各種情緒的堆積,最終促使了這種看似不合常理的決策。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漢武帝的巫蠱之禍,和唐玄宗的安史之亂,看起來都是毫無徵兆的天下大變,但真的沒有一點徵兆嗎?其實非也,是矛盾長期累積後的必然。”

“以安史之亂爲例,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但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之久。”

“安史之亂是大唐贏了,還是河北贏了?其實大唐沒贏,最終不過是大唐和河北和解了而已。”

安史之亂的爆發,不是唐玄宗的昏聵,也不是安祿山、史思明的野心,安祿山死後,這仗還在打。

安史之亂的爆發根本原因,還是要回答一個問題,河北人,到底在抗爭什麼?

鄴城之戰,郭子儀挖開漳河,水淹鄴城,到這一步,鄴城之戰的最後結果,還是史思明以少勝多,大獲全勝。

如果大唐太遠,那大明朝,太宗文皇帝朱棣,爲什麼要遷都北衙?的確是爲了天子守國門,守住胡虜不得南下,但也有那麼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原因,爲了防止別人走他來時的路。

林輔成面聖時間很久,他和皇帝聊了足足一個多時辰,才離開了莫愁湖行宮,毫無疑問,敢於說真話的林輔成,從未失去過聖眷。

“緹帥,看顧好林輔成,別讓他被人給刺死了。”朱翊鈞叮囑了下趙夢佑,這傢伙說實話,得罪了太多人,他現在還活着,是朱翊鈞這個皇帝力保的結果。

就一個萬家皆戾,得罪的不僅僅是皇帝,還有勢要豪右。

萬家皆戾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爲萬曆維新沒有普惠到千家萬戶,自從浙江還田、江西、湖廣、江左、江右施行營莊法之後,這種戾氣,正在逐漸減緩。

朝廷終於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在田制上,深入的改變生產關係了。

“臣遵旨。”趙夢佑俯首領命,不是緹騎護着,林輔成這個書生,早就死了一萬次了。

朱翊鈞抽了個時間,又到了朝陽門,監斬了一百多號裝瘋賣傻之徒,剩下的案犯,終於不敢繼續裝瘋,開始老實交代問題。

很快,緹騎再次出動,這次從江左江右各府,抓捕了上千人的經紀買辦,他們是這些勢要豪右的走狗。

皇帝還要殺人。

“浙東運河已經竣工了,陛下,浙江方面出現了一些分歧,浙撫侯於趙準備馬上放水通航,而部分浙江官員,則以檢查爲由,等兩個月時間,等到八月份,陛下抵達之後,再開閘放水。”馮保將侯於趙的奏疏放在了桌上。

浙東運河,就是杭州到寧波的運河,這條運河修了四年,投入三百五十萬銀,死了兩千五百個倭奴,提前完成了修建。

浙東運河有超過兩萬五千名倭奴力役,這批倭奴,在結束了浙東運河的工期後,會沿着京杭運河北上,對整個京杭運河進行修繕,對淮河部分河道進行疏浚。

任何水利工程,都是需要長期修繕,才能發揮其作用。

朱翊鈞搖頭說道:“獻祥瑞?不必,讓侯於趙放水通航就是,趁着朕還沒到,先試航,有問題,在朕抵達之前,還有時間去修修補補。”

“陛下聖明。”馮保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別到時候獻祥瑞不成,被陛下扔到運河裡祭祀河神。

馮保面色猶豫的說道:“浙江還田,已經基本完成,萬曆十八年年底之前,可以徹底完成,陛下,浙江地面,對侯於趙的意見很大。”

自從侯於趙到浙江後,彈劾他的奏疏就沒斷過,因爲侯於趙推行還田令,是不尊號令就當敵人對待,動輒帶着浙江九營,攻破家門,手段異常狠辣,比申時行要狠太多了,完全是對待敵人的做法。

浙江豪奢戶慣蓄家奴,少則幾十,多則千餘衆。

侯於趙針對這一特點,會對所有田畝百頃以上的大戶人家進行三次審查,第一次審查是稽稅緹騎全面稽稅;第二次審查是萬曆九年廢除賤奴籍後的身籍審查;第三次審查是還田審查;

稽稅、身籍、田契三管齊下,再加上浙江九營的暴力,還田令推動速度堪稱恐怖。

“侯於趙,活閻王。”朱翊鈞揉了揉額頭,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凌雲翼也就是愛殺人,侯於趙則是有自己一套做事邏輯,成功把自己變成了活閻王。

侯於趙在浙江把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當塞外賊寇在處置,關鍵是,完全講得通,一個大明,皆爲王臣,對於不尊王命者,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一律以叛逆處置。

“既然還田基本做完,就暫停當初的科舉禁令,這份恩情,算在侯於趙身上吧。”朱翊鈞給了侯於趙很大的支持。

還田做得好,朱翊鈞自然給他足夠支持。

當然,朱翊鈞說的是暫停,而非撤銷,如果後面浙江還反反覆覆,這份禁令還會繼續執行。

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
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