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

朱翊鈞在見到李太后的時候,看起來沒有提到潞王就藩之事,只是說武清伯府如何,但其實重點還在潞王就藩這件事上。

李太后沒有說7800兩銀是小事,是小錯,無論銀子多少,這都不是小錯,把手伸向寶鈔這件事本身,只要讓人發現就是大錯。

既然已經被發現,無論如何嚴懲,都不爲過。

李文全、李文貴能留下性命,只是因爲他們無能的同時,也沒有勾結朝中大臣,更沒有勾結武勳,案子就是他們自己幹出來的,案子完全侷限在貪腐求利的範圍,沒有上升到政治性案件的地步。

但凡是李文全和李文貴兩兄弟,跟朝臣勾結在一起,那這件事絕不會如此草草收場。

不是這兩兄弟沒找過,是朝臣們不敢,趁着皇帝離京,偷皇帝的錢,而且是勳貴和朝臣勾結,皇帝在南衙殺了622家勢要豪右,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才參與其中?

萬曆十七年的臘月寒冬,是一個不尋常的冬天。

正陽門外的護城河結了冰,可是這冰面泛着詭異的青灰色,冰面薄得像層琉璃,底下竟還浮着幾尾半死不活的鯉魚;

往日裡吆喝賣凍柿子的老攤主,蜷縮在正陽門的牆角里,躲避着寒風,粗布口罩洇着深褐色的藥汁,每聲咳嗽都很用力,讓人擔心他有了瘟病。

霾氣在檐角凝成淡紫色的霧絛,分明是晴天,陽光灑在霾上立刻變得光怪陸離,讓天光看的有些瘮人,日頭卻像浸在桐油裡的銅鏡,在灰霧裡浸出一圈毛邊似的昏黃光暈。

寒風帶着永定河底淤泥翻涌的腥氣,摻着煤灰的細密塵沙,掃過了京師,連最聒噪的烏鴉都啞了聲,縮在枯死的槐樹枝椏間,羽毛上結滿晶狀的霾粒。

烏鴉突然擡頭,振翅高飛,因爲一隊隊的緹騎奔過,驚擾了所有的飛鳥。

讓人不安的暖冬裡,唯一讓人安心的就是陛下一如既往的活躍。

京師百姓經常能看到皇帝的車駕,穿行在京師的街頭,這給了所有人安心,至少陛下在,天災之下的人禍,就能減輕幾分,連武清伯府都因爲不法被嚴懲了。

更讓百姓安心的是,皇帝在年前下旨,推倒了一大片的皇莊,改爲了田土,來年開春種植番薯和土豆。

從立水橋到朝陽門外六裡鋪,大約有兩萬畝地的牧場,叫做北苑,這裡是皇宮的牛羊肉的牧場,專門供給宮裡用度;

通州西南從八里橋到張家灣,有一個梨園,這個梨園可不是種梨樹的果園,而是唱戲的地方,常樂寺在這裡有三百名樂伎和舞伎;

蘋果園、石榴莊等等,專供皇帝吃不應季水果的莊園,都被皇帝一一改爲了農田,來年都要種土豆。

京師的百姓對這些變動,就四個字,陛下聖明。

比如這通州梨園的樂伎和舞伎,根本就不是給皇帝享用的,通州梨園本是先帝起的園子,專門給先帝遴選美人用的地方。

先帝龍馭上賓,陛下年幼,等到陛下大婚後,陛下對於納妃之事,也不是非常熱衷。

皇帝忙的沒工夫管這些事兒,那自然有人趁機侵佔。

京師的百姓都知道,這梨園裡養的三百樂伎和舞伎,最後都到了勢要豪右的家中做了伶人,等於說是皇帝花錢養,勢要豪右享清福。

牛羊房裡沒有牛羊,蘋果園裡沒有蘋果樹,石榴莊裡也沒有石榴樹,宮裡要,莊子裡就報災禍,然後買一點送到宮裡交差。

之所以沒有蘋果樹也沒有石榴樹,完全是因爲人禍,看果樹的果農,在宣德年間,就因爲受不了朘剝,早就跑光了,這兩片超過兩萬畝的地,全都荒廢了好多年,雜草叢生。

皇帝這番大力整治,也不是指望整治這些的田土,能產多少糧食,主要是一個姿態,告訴國人,皇帝會和百姓們一起共度時艱。

這個態度真的足夠了,因爲皇帝一帶頭,西土城的勢要豪右們最先響應了起來。

他們響應的方式,讓所有人意外,西土城遮奢戶們要減租,從37.5%的佃租,降到了一成,如果來年旱災蝗災起來了,就全免。

主要是怕,怕皇帝搶他們起的大厝。

西直門外,玉泉山下,數百座的大厝,都可能是皇帝接下來搶劫的目標,因爲這些大厝,把院牆打掉,太適合建學校了。

皇帝連清華園都搶走了,那可是皇帝外祖父的大宅!

十二月二十五日,朝廷宣佈年末休沐,張居正帶着戶部大計的賬本,來到了通和宮御書房奏聞了聖上。

今年的歲入,田賦折銀爲1542萬銀,商稅折銀爲3658萬銀,總計超過了5200萬銀,商稅比例首次超過了70%,主要得益於煤鋼煙專營帶來的龐大收益。

“菸草專營上交的利潤,居然超過了三百萬銀。”朱翊鈞注意到了收入增項裡,引人注目的一項,菸草專營收益。

菸草專營的收益,一舉超過了煤鋼專營,用不了幾年,菸草專營這一個單項的收益,真的有可能抹平軍費開支。

張居正思索了一下,言簡意賅的說道:“這東西,賣的有點太貴了。”

菸草專營能上交這麼多的利潤,完全是因爲貴,菸草其實是一種非常非常好養活的農作物,它比大白菜還省心的多,朱翊鈞是個農學家,他很清楚菸草有多好養活。

呂宋等地的菸草田,一畝地一年能收穫300斤幹菸葉,一件煙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的菸絲,成本不過一兩銀子,能賣二十多銀。

這玩意兒的利潤最大源頭,就是因爲官營。

大明的官營呈現了兩面性,一方面,官營的菸酒都非常的貴,另一方面官營的煤鋼都比較便宜。

煤鋼專營就賣的便宜,一斤煤六文錢,已經很多年沒有漲過價了,各種鐵器的利潤其實也不是特別高,一把鐵鋤一百五十文,一把鐵鏟一百二十文,一整套的馬具一銀八錢,水井筒車八銀四錢,主打一個薄利多銷。

大明外貿的徑尺鐵鍋一銀一口,跟搶錢似的。

而且隨着北方115個官廠的不斷營造投入使用生產,鐵器的價格在可見的未來,是漲不了價,甚至可能降價。

菸草專營,其實就是朝廷取了一個對民生影響極小、成癮性較高、又不會馬上對健康構成危害、非生存性物資的稅點,進行暴利經營。

其實就跟皇莊裡售賣的國窖一樣,國窖不是很好喝,但賣的非常紅火,價格也十分昂貴,和菸草的邏輯是完全相同的。

當初士大夫們的擔心,還是出現了,朝廷爲生財富國之計,掊克聚斂。

但這種聚斂表現出了一定的剋制性,大明上下普遍可以接受,反正皇帝拿了銀子,也是建設馳道和學校,而不是用於自己的驕奢淫逸。

“先生當初跟朕講,這歷朝歷代的朝廷,其實就一句話,從哪裡弄錢糧,又把錢糧用到何處,可是這朝廷國帑、內帑的虧空,沒人問,也沒人敢問,因爲朝廷虧空這件事,就不能提,一提就是在質疑大明的天命是否仍在。”

“今日再看,朕深以爲然。”朱翊鈞將戶部大計的賬本收好,由衷的說道。

在張居正看來,朝廷千頭萬緒,其實歸根到底就兩件事,搞錢和花錢。

廟堂樞機,財賦所出之源,國用所耗之途;國帑空虧,廷臣莫敢問,亦莫能詰。蓋帑虛之議,實爲天命之疑,觸之則涉天聽,言則犯大諱。

有次朱翊鈞問張居正,嚴嵩如何?張居正沒有正面回答陛下,而是說了這段莫名其妙的話。

當時朱翊鈞也沒有追問,後來他想明白了。

嚴嵩這個衆所周知的大貪官,能夠縱橫朝野二十年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他能搞到錢,讓東南平倭有軍需,讓西北拒虜有餉銀,所以滿朝文武都知道嚴嵩是個貪官,但就是沒人能打倒嚴嵩。

張居正對嚴嵩的評價,大抵就是嚴嵩在給嘉靖皇帝遮風擋雨,這樣皇帝、朝臣們就可以不用觸及國帑空虧這個致命問題了。

張居正和嚴嵩都是首輔,當國日久,張居正的應對和嚴嵩不同,他挑開了這個膿瘡,然後想辦法讓這個傷疤癒合。

“現在,朝廷有錢了,更加應該注意的是怎麼花錢的問題了,而且也要注意,真的花出去,而不是一層一層的撥下去,最終兜兜轉轉都變成了私門之利。”朱翊鈞說舊事,是爲了當下國事。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嚴厲治貪治腐,這些蠢笨之人,尸位素餐也還罷了,若是都和李文全、李文貴這等,錢貪不到多少,還壞事,萬曆維新,萬事不成。”

朱翊鈞露出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笑容,張居正是反對反腐抓貪的,他的路線是治理裙帶姑息之弊後,再進行反腐抓貪,因爲姑息之弊不除,反腐抓貪只會變成黨同伐異,而不是吏治工具。

高拱在隆慶年間多次反腐抓貪,最後晉黨無一人被罷黜,就是典型的教訓。

朱翊鈞和張居正溝通了一下反腐抓貪的力度,考成法、吏舉法再加上都察院逐漸可以履行職能,反腐抓貪的力度,可以繼續加大了。

朱翊鈞翻找出了幾本奏疏,遞給了張居正說道:“廣西總兵戚繼美、兩廣巡撫劉繼文、廣州府知府萬文卿已經從鎮南關撤離,撤兵引起了朝中部分御史的不滿,在這些御史看來,安南和緬賊東西夾擊老撾,這打的是老撾嗎?打的分明是大明。”

“這些御史認爲,就該趁此良機,大舉南下,一戰滅安南四大家,再次將安南郡縣化。”

這幾本奏疏,張居正都看過,而且也給了浮票,皇帝既然當面詢問,顯然是有些想法。

“陛下,此時不是再復交趾十三司的最佳時機。”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從國力、軍力來看,安南毫無抵抗之力。”

“朝廷廟算準備錢糧,調集精銳京營佐以兩廣精兵,火銃火炮快速帆船齊上陣,讓飽讀詩書的筆桿子們從秦時明月書到現在,以壯聲勢,再寫一篇蕩氣迴腸的檄文,就可以出征了。”

“甚至還可以準備好最爲苛刻的條件,逼迫安南四大家簽署,再準備好《南征記》和《英豪錄》,到時候又可以大勝特勝,對內威懾勢要豪右聽話,對外攻城略地,增加糧食供應。”

“看起來,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但陛下,在出徵前,一定要問一個問題,那就是,萬一打輸了呢?”

朱翊鈞想了想笑着說道:“打輸了就說打贏了,接着奏樂接着舞,歌舞昇平。”

張居正一聽,就甩了甩袖子,陛下又說那話!

大明贏學,真的幹不出飾勝這種事兒來,飾勝僞贏,還不如不贏。

真的這麼做,怕是要被人笑話上千年的,到時候,無論誰說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旁人一句,你打輸了還說自己贏了,都讓人無言以對,無地自容。

陛下說的是玩笑話,其實張居正在浮票裡說的已經很清楚了,不是不打,是現在不打。

現在大明打過去,只會讓安南四大家族放下一切矛盾,共同對抗大明,而且有了對抗大明這個旗幟,所有人都會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這對大明可不是個什麼好消息,就是硬吃下去,恐怕也是消化不良。

安南國那個地方,真的不是那麼好打的。

安南再亂點,死的人再多點,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大明再出手,投靠大明,成爲大明的一部分,就成爲了一個最優解。

張居正很清楚大明京營的實力,打安南,一鼓作氣,幹掉四大家族,三個月的時間都不用,可一旦讓安南形成了衆志成城、齊心協力的局面,就變成了一場爛仗。

到時候,安南就會和當初宣德年間一樣,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了。

再亂點,再死一點,衝突更激烈一些。“其實倭國也一樣,死的人還是不夠多。”朱翊鈞看向了堪輿圖,這幅越來越精細的天下堪輿圖,可是將安南、舊港、倭國等地全都囊括其中。

這份天下堪輿圖在萬曆三年就有了雛形,那時候,地圖上就已經將安南、舊港、馬六甲、倭國等地完全囊括。

這是皇帝陛下的野望,也是大明再次偉大的藍圖,連這些地方都沒有拿下,怎麼能稱之再次偉大呢?

這些年,這張堪輿圖上,僅僅加入了金池總督府和大鐵嶺衛的絕洲地圖,不過整體精細了數倍。

倭國和安南局勢相似,倭國的人口在快速變少,因爲青壯年的損失,讓倭國人口出現了結構性的崩塌,在萬曆十七年這一年,倭國人口減少了近五十萬,跌破了七百萬丁口的下限,而且還在向下快速滑落。

倭國的內部矛盾在快速的激化,土一揆、國一揆、一向(一向宗)一揆、百姓一揆愈演愈烈,大名們已經無法有效壓制倭國人的不滿,這種矛盾又無法外溢通過對外戰爭轉移。

倭國的糧食產量累年下降,因爲沿海的港口、礦區,吸納了太多太多的壯勞力,而鄉野之間無人耕種,糧食完全仰賴海外輸入,進一步加劇了人口減少。

倭國正在走向全面崩解。

朱翊鈞拿出了一本早就準備好的聖旨,交給了張居正,過年的最後一天發出去,到倭國大概要到明年三月份了,他笑着說道:“這要過年了,給倭國幕府將軍豐臣秀吉下道聖旨,朕給他出個藥方吧。”

聖旨上全都是良藥,絕對管用的良藥。

朱翊鈞給豐臣秀吉提出了兩個路線,第一條就是閉關鎖國,片甲不下海,人口流失、人口向沿海城鎮聚集等等問題,就可以解決,這些幕府將軍、大名們,就能繼續作威作福了。

第二條路線,是徹頭徹尾的還田,超過一頃的田主,將所有田畝交還,由倭國幕府分派給倭國萬民,休養生息,既可以解決糧食困境,又能遏制人口的不斷下跌。

但都是廢話,無論哪條路線,都不是豐臣秀吉能走得通的。

走第一條路線,就是大明答應,沿海城鎮的城主們也不答應;走第二條路線,大名們第一個砍了豐臣秀吉的腦袋。

朱翊鈞之所以要下這麼一道聖旨,爲倭國指明道路,不過是在煽風點火,火上澆油的離間計罷了,目的只有一個,加劇豐臣秀吉和大名們的離心離德,造成倭國的進一步撕裂。

裡挑外撅雖然看起來很沒有道德,但真的管用。

“這兩條路,無論倭國走通了哪一條,都有資格活下去,但臣看來,他們一條路都走不通。”張居正看完了聖旨,面色嚴肅的說道,他給了陛下一個斷言,給倭國判了死刑。

無論倭國走通了哪一條,大明都不會對倭國繼續大規模對倭國動武了,因爲這代表着倭國形成了廣泛的共識,上到倭國幕府將軍,下到黎庶。

大明只會建立高牆,封鎖倭國,原因和安南一樣,能形成普遍共識的國家,是很難消滅的。

大明很容易可以取得軍事勝利,但無法取得政治勝利,無法取得政治勝利,就代表着大明需要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去維持統治。

這是精算,更是現實。

張居正帶着聖旨離開了,朱翊鈞則拿出了松江巡撫李樂的一本奏疏,看完之後,朱翊鈞略微有些心有餘悸的說道:“這極樂教,是真的邪門。”

“下章各個市舶司,對倭人、極樂教嚴防死守,決計不可讓極樂教在大明擴散。”

“臣遵旨。”馮保俯首說道。

倭國是有機會形成上下都認同的共識,而且正在形成,種種證據表明,這個進程,被極樂教給徹底破壞了。

起初,沒人在意極樂教,就連朱翊鈞也沒把極樂教當回事兒,不就是邪祟嗎?大明也有。

朱翊鈞是下意識的防備,把極樂教定爲了邪祟,禁止極樂教在大明的傳播,而現在再看,當初皇帝這個看起來有點隨意的決定,完全可以用英明神武去形容了!

極樂教打破了倭國共識的形成,打破了倭國國朝構建的進程。

人不婚宦,情慾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楊朱這句先秦時候的話,正在倭國發生。

極樂教在倭國信衆已經擴大到了上百萬人,最近從長崎、松江府傳來了消息,極樂教搞出了可怕的行動,滅嬰。

大明已經極力配合倭國禁止極樂教的傳播,甚至在身上刺字的倭奴、倭女,一律不得離開長崎總督府,並且進行嚴密審查,防止漏網之魚。

唯恐極樂教這條蛆爬到大明的餐桌上,但是宗教這玩意兒,就是這麼邪性,它有了規模後,你再消滅它,真的非常困難,越是打壓,發展越是壯大。

除非拿出三武滅佛那種決心來,壯士斷腕去治理,否則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滅嬰,這兩個字,朱翊鈞看了都打心底發顫,極樂教不僅教衆自己滅嬰,還四處獵嬰,消滅嬰兒成爲了極樂教標誌性的活動,而且大量倭國的三姑六婆參與其中。

長崎總督徐渭就奏聞了一件浦賀城廣泛發生的現象,接生婆去接生的時候,會帶一根針,針是在瘟疫病人身上扎過,在嬰兒出生後,就紮在嬰兒身上,主人家問,就說是爲了讓孩子哭出來。

這案子,還是大阪灣守備千戶所稽查,並且將所有接生婆一網打盡,才停止。

朱翊鈞看的手腳冰涼,頭皮發麻。

“再下章桃山幕府,問問豐臣秀吉到底行不行,這極樂教都鬧到這種地步了,他剿不剿?他要是剿不了,就讓朕來,朕發兵倭國,把這些雜碎超度了!”朱翊鈞準備武力干涉了。

豐臣秀吉不行,大明來,無論如何,不能讓極樂教外溢。

馮保沒有遵旨,而是從御書房的書架上取了好幾本奏疏,放在了陛下面前,指着其中幾段,開口說道:“陛下,他恐怕剿不了,他的公卿、還有兩個支持他的大名,都是極樂教衆,而且是法主。”

極樂教是有着非常嚴密的組織,一個教主,九個法主,二十七個位神,各地都有組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剿滅了數次,三任教主被殺,現在教主之位空缺,九個法主各自管事。

在討伐極樂教的過程中,豐臣秀吉手下兩個大名,成爲了法主。

馮保面色凝重的說道:“極樂教之所以如此難以剿滅,就是它和幕府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這些去討伐的大名,打着打着,就變成了法主,表面剿滅邪祟,實際庇護,所以才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極樂教葷素不忌,各地的幫會、匪徒也是極樂教重要部分。”

城裡的幫會,城外的匪徒,都加入了極樂教中,共襄盛舉,這些暴力團體,就是極樂教最重要的武裝力量,僅僅大明朝廷蒐集的名冊,這些暴力團體的數量就超過了六萬人,他們活躍在港口、碼頭、倉庫、妓院、賭場、阿片館等等地方。

想要把極樂教連根拔起,已經完全超出了幕府將軍的能力範圍。

“就是放在大明,朝廷要剿滅發展到如此地步的極樂教,也是十分困難,所以大明定要防微杜漸。”馮保通過數本奏疏,解釋清楚了原因後,將奏疏放回了四海總督府那一個書櫃的長崎架上。

不用問豐臣秀吉,馮保都知道,豐臣秀吉真的辦不了,連遏制其規模繼續擴大都做不到。

其實馮保看來,根本原因就是大明改變了國策,開海之後,倭國這種局面就是必然,即便是沒有極樂教,也會有別的邪祟作亂,這是一個必然的局面。

大明完全放棄了柔遠人的路線,換成了拳腳相加;大明是個吞金獸需要太多的白銀;大明要開發南洋,需要太多太多的力役。

大明伸展了軀體,翻了個身,倭國就在大明翻身的過程中,被碾的七零八落,倭國、安南、東籲,都是如此。

沒有國,哪來的家?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個萬家燈火、歲月安好,又哪來的國呢?

把國家這兩個字,把集體和個人,拆分開來,搞對立的人,是又蠢又壞,最起碼根本沒讀過矛盾說、公私論。

“那就嚴防死守吧,詢問豐臣秀吉需不需要大明駐軍,不能這樣下去了。”朱翊鈞知道困難,但剿滅打擊,讓其規模不至於外溢到大明,這很重要。

“陛下,陝甘總督石星言到了。”一個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石星言,是今年皇帝要接見的外官,石星言不得不回京了,他跟皇帝意見相左,再不回來見見皇帝,怕是要被革罷了。

“罪臣石星言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石星言規規矩矩的行禮,五拜三叩首,不敢有一點點的不恭敬。

朱翊鈞笑着說道:“石總督此言差矣,你講的有道理,這是責難陳善,朕恨不得天下羣臣都能責難陳善,何罪之有?免禮,坐下說話。”

朱翊鈞還年輕,他還能聽得進去反對的意見。

“朕聽說,甘肅此次旱災,未曾有饑荒出現,這是何故?”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問起了甘肅的情況。

陝甘綏大旱,陝西餓死了千餘人,綏遠能計算的也有數百人之多,唯獨甘肅沒有奏聞饑饉事,要麼是甘肅欺君,要麼是甘肅有自己的辦法。

“陛下,臣完全憑此物抗旱。”石星言讓人拿來了一筐土豆,個頭不大,奇形怪狀。

朱翊鈞一把抓了三個在手裡,眉頭緊蹙的說道:“就土豆就行了嗎?”

“陛下,這是中盛良薯,臣種了263萬畝,皆爲薄田,每畝田收2000斤,乾重400斤,比小麥收的還要多,故此災不能害。”石星言趕緊彙報了下今年甘肅抗旱情況。

甘肅小麥受災,畝產不過86斤,若不是這263萬畝土豆田,恐怕自殺的就是石星言了。

甘肅育種的方向,是沈一貫找到的,中盛速生楊是甘肅呈送的第一個祥瑞,而中盛良薯是第二個祥瑞。

“石愛卿,朕是個農戶,朕操持農桑之事,你可知道?”朱翊鈞拿着手裡三個沾着土的土豆,看着石星言問道。

如果石星言欺君,到這一步,他還有回頭路可言,老老實實承認自己瞞報,還能活命。

“陛下親事農桑,乃國朝一等幸事,以臣西北觀之,農學院、寶歧司纔是新政第一功,其餘皆爲次等,臣知陛下關切農事,也曾研讀《農學》十二目六十卷,算是農學子弟。”石星言不僅不肯回頭,還以農學子弟自居。

石星言再拜,拿出了一本奏疏,俯首說道:“臣從西北帶回來了一萬斤中盛良薯,就是給陛下驗看。”

騙皇帝有一萬種辦法,石星言沒有必要帶着物證給皇帝。

石星言是來邀功的,不是來請陛下砍頭的。

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
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