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這從來不是一個誇張的詞語,在西周之前,黃河流域的森林覆蓋率超過了53%,甚至能夠達到65%的地步,全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森林覆蓋率是58%,那時候的中原,從溫度到氣候,都和當下的雲南沒有什麼差別,跑滿了大象、河馬和鱷魚的土地。

周天子分封,就是給諸侯們一個許諾,一隊兵馬,諸侯領着這隊人,控制交通要道,修築城池,伐木墾田,這就是分封制的背景。

大明分封制的典型,從來不是各地的王府,尤其是洪武之後,建文削藩、燕王靖難、永樂藩禁之後,本就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的藩王,沒有行政權力的藩王府,甚至連出王府都需要奏請朝廷獲批。

大明分封制的典型是黔國公府,鎮守西南。

可黔國公仍然沒有行政權,大明在雲南有完善的巡撫、巡按、三司、府州縣的官衙,所以仍然是遵循了大明分封制的基本原則,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

打敗仗,指揮、千戶被殺,不是什麼恥辱的事兒,戚繼光總對皇帝說,勝負乃是兵家常事。

承平多年的西南很久很久沒有打仗了,出現一些問題正常,只要能夠及時糾正就足夠了,對生苗防範不足,那就動用漢軍,四川總兵劉綎帶兵已經入了雲南,情況得到了好轉。

朱翊鈞對西南的戰況,仍然比較樂觀,對於蒙兀兒國的阿克巴,朱翊鈞希望阿克巴大帝配得上他這個大帝的名號,不要做出錯誤抉擇就好。

沙阿買買提也就是不知道皇帝的擔憂,否則一定會告訴皇帝陛下:尊敬的阿克巴大帝是個正常人,不是莽應裡那種腦子缺根筋兒的人,跟大明上嘴臉,生意還做不做了?阿克巴現在只想把棉花賣給大明,獲得大明大量、廉價、質量上乘的棉布,而後做中間商,將棉布賣的哪裡都是。

朱翊鈞和張居正、王崇古最終對西南的局勢,做出了再看看的決定,觀察觀察,如果實在是力有未逮,再仿照三徵麓川時,調發京營前往,真的成了爛瘡,就要用利刃。

只不過那樣的話,代價就有點大了。

“倭國的寶鈔…”朱翊鈞看着來自長崎總督府的奏疏,略帶着些嘲弄的說道:“這些個大名們,真的是貪婪無厭。”

長崎總督府徐渭、孫克毅等人在控制寶鈔的流速,長崎總督府對倭銀、倭奴、遊女的吞吐速度,不是無限的,所以朱翊鈞送往倭國的一萬萬貫寶鈔,能用很久很久,可是對於這種控制,戰國大名們普遍不滿!鑄幣稅這東西,有點像福祿三寶,沾上了就很難戒掉。

“臣從來沒想過,倭國大名能把年供能收到八公二民的地步,還要收鑄幣稅。”張居正也是由衷的說道,這些倭國戰國大名,和大明的鄉賢縉紳,那真的是越看越像,一個是災年不減租,招致滅門慘禍,一個是什八稅還不滿足,要收鑄幣稅。

“織田信長通過長崎總督府,希望能夠朝貢大明,織田信長希望獲得大明的冊封。”朱翊鈞說起了長崎總督府的目的,織田信雄先是前往了長崎總督府磋商,商談未果後,織田信長又遣使到了長崎,請長崎總督代送了織田信長願意俯首稱臣的想法。

大明的手段實在是太殘暴了,太無情了,織田信長有點頂不住了。

“織田信長願意俯首稱臣,受大明冊封;繳納歲供白銀三十萬兩;接受大明寶鈔在倭國的發行;開放倭國港口;織田信長承諾,施行一公二民稅制,安頓平民,減少倭寇;配合大明艦隊,打擊倭寇。”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張居正。

政治軍事經濟多方面接受大明的強羈縻,只求大明皇帝手下留情,不要在過量超發寶鈔了,倭國本就糜爛,現在正是結束戰亂的關鍵時間,大明皇帝這一攪合,倭國滿目瘡痍。

張居正看完了遞給了王崇古。

“自一百一十年前,應仁之亂後,倭國進入了戰國大名時代,在織田信長手中,終於有了結束亂戰的趨勢,對於倭國人而言,織田信長並不是尾張大傻瓜,也不是魔王,而是英雄一般的人物,爲了終結倭國的內亂,織田信長放棄了之前天下人的想法,選擇了對大明妥協。”朱翊鈞頗有感觸的說道。

莽應裡這種莽的不知所謂的人,還是少數,織田信長在重重壓力之下,選擇了認輸。

“條件還是不錯的,但沒必要接受他的投降。”王崇古頗爲肯定的說道:“東南沿海飽受倭患襲擾數十年,生靈塗炭,家家戶戶戴孝,接受他的投降,朝廷沒法向百姓交待。”

織田信長想跪,大明不見得要收這條狗。

“臣和王次輔的意見是一樣的,他投降與不投降,都不影響大明的政令推進。”張居正和王崇古在這件事上,態度完全一致,不接受投降,已讀不回。

和倭國和解,只是沒辦法向百姓交待嗎?還有奉國公戚繼光,平倭一生的他,怎麼面對這件事呢?

足利義昭,是大明永樂年間冊封的倭國國王,爲了介入倭國,足利義昭這面旗還是要用的,能接受足利義昭留在大明,那是因爲足利義昭已經沒有實力繼續當倭國國王了,就是個大(借)義(口),反正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絕嗣。

歷朝歷代的手段不要太多,例子也不要太多。

大明若是再冊封一個有實力當國王的織田信長,那代表着大明和倭國和解。

“沒有任何和解的餘地。”朱翊鈞和首輔次輔敲定了此事的結果,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大明對倭方面所有人,大約都是徐渭和孫克毅這種,寧願點了長崎火藥庫,玉石俱焚,也要大明武力介入的人,對於當下大明而言,和倭國和解,就跟趙構殺岳飛議和一樣的離譜。

織田信長的確是個人物,算是倭國少有的人傑了,但也沒什麼用,大明會有條不紊的執行自己的滅倭計劃。

“自上次國姓正茂上奏說要大明收稅之後,呂宋總督府開始設立府州縣等衙門,這開了個好頭,呂宋也不缺少官吏了。”朱翊鈞說起了殷正茂請大明收稅的後續。

在殷正茂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黔國公府和雲南巡撫,運作了兩百年,雖然偶爾會扯頭髮,但總體而言,是穩定的西南邊方,是穩定的世襲罔替。

這是成功經驗,是路徑依賴,黔國公府與大明同休,世襲罔替。

世襲罔替,世襲官的頂端,這就是殷正茂要的,自己當國王,哪有背靠大樹好乘涼?

看看那些國王吧,因爲一塊牛皮失去了腦袋的、權臣架空的、大臣篡位的、死於民亂,安南、暹羅、呂宋、勃泥、爪哇、滿加剌、錫蘭、倭國等等國王,你方唱罷我登臺,城頭變幻大王旗,怎一個糟亂去形容?

沒有穩定的軍事、政治、軍事、經濟制度的國王,哪有那麼好當的?放着黔國公府篳路藍縷以啓山林開闢出來的穩定路線不走,非要跟朝廷離心離德?

殷正茂最大的期望,就是有一天,呂宋巡撫彈劾泗水侯府兼併過甚,世襲罔替的呂宋侯府,和大明文官爲了田畝的事兒扯頭髮。

大明在永樂年間冊封過呂宋總督許柴佬,後來興文匽武和禁海的大勢之下,只剩下一塊碑文了。

穩定,世襲罔替,在大明腹地,對於世襲官階級是一種習以爲常,可對於海外總督府,那是一種奢侈。

在呂宋逐漸安定下來後,殷正茂當然要進一步王化呂宋。

不缺官吏,是因爲航海技術的發展,讓前往呂宋不再是冒險,也是因爲呂宋逐漸穩定了下來,讓前往呂宋任官更加容易做事,國初大明也不缺少人前往雲南,相應的現在大明也不缺少官吏前往呂宋。

改土歸流進行時。

“盈嘉公主朱軒嫦和駙馬都尉殷宗信,想要帶着剛出生三個月的孩子入京省親,朕打算拒絕,孩子那麼小,海途顛簸,就不必來回折騰了。”朱翊鈞說起了殷正茂在奏疏裡的另外一件事,盈嘉公主和駙馬都尉育有一子,出生已經三個月了,本來打算回京來看看,但孩子太小,朱翊鈞怕出什麼事兒,等長大些再說。

舟車勞頓,小孩子承受不住。

“陛下聖明,有仁愛之心。”張居正並無反對的想法,入京省親覲見,歸家探望父母尊親,是一種政治手段,大明和呂宋總督府並無間隙,如果出了問題,就可以入京省親,說明情況。

張居正總是處於政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一個無情的政治機器。

張居正王崇古站起身來,選擇了告退,今天入宮最重要的事兒就是各級有司奏聞大事,要分析其中的矛盾,而不是乾巴巴的一句話,《管子·明法》言:下情不上通,謂之塞。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也是游龍號下水的日子,林輔成回到京師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二十三日了,八月二十六日,游龍號已經完成了第一次海測,快速帆船從松江新港出發,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抵達了琉球,而後用了僅僅不到五天的時間,繞雞籠島一圈,在澎湖巡檢司補給後,回到了琉球,再次返回了大明。

松江巡撫申時行報喜,將快速帆船的第一次海測的消息,呈送御前。

“朕這才知道,現在去雞籠島,是先到琉球,從貓鼻頭南下淡水鎮和興隆莊,而不是橫貫福建、雞籠之間的海峽,舟師的確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啊。”朱翊鈞看着堪輿圖愣愣的說道。

朱翊鈞以前也疑惑,明明知道安東尼奧是對手,爲何費利佩二世還要任命安東尼奧爲船長,讓他帶着大帆船前來大明,費利佩二世也不想,這不是沒人用嗎?現在費利佩二世的大帆船,也要倚仗馬爾庫斯的引領。

這海上貿易,沒有經驗豐富的船長和引航員,大航海就是飛將軍李廣進草原,暈頭轉向。

臺灣海峽在閩人口中叫大黑溝,橫跨這條大黑溝是一件很難的事兒,現在前往雞籠島的航線,一共有兩條,一條是從新港、寧波雙嶼前往琉球而後南下到貓鼻頭,就是雞籠島北端,因爲像貓的鼻子而得名;而另外一條路線,則是月港至澎湖巡檢司,再到興隆莊(今高雄),這兩條航線,都是要避開大黑溝複雜的海流。

也就是說從大明沿海出發,更容易下南洋,而不是去雞籠島,這就是爲何雞籠這個大島,這麼多年也未曾大規模開發的緣故,自從琉球王府內遷,大明水師駐軍琉球后,雞籠島的開發進程,大幅度加快的緣故。

誰控制了琉球,誰就控制了雞籠島。

琉球,俞大猷、陳璘都說是大明海疆的鎖鑰之地,這裡的確是萬國海樑。 有一條船從寧波雙嶼前往淡水鎮買賣木材,因爲請不到舟師,只能冒險出海,打算從雙嶼直撲淡水鎮,結果走了幾天,再看到岸的時候,已經到了瓊州…

舟師是一種極爲專業的人才,他們鬧着不讓朝廷擴招,鬧着要待遇,連大明皇帝都忍了,跟舟師們談了條件,說明了擴張的詳情,而申時行和舟師們的談話,也在逐步應驗,大明海貿逐漸興旺,對舟師的需求在增加。

現在是船等人,各大海商們也反應過來了,哐哐的給各個海事學堂砸銀子,生怕海事學堂資金不足關了門,沒人可用。

“五個市舶司建了五個海事學堂,還不夠嗎?”朱翊鈞有些撓頭了,開海發展到現在,人才的增長速度,跟不上海貿擴張的速度,海商大戶現在回過神來,開始鼓譟着再興辦一些海事學堂。

馮保低聲說道:“豈止是舟師,還有尋礦的地師,扎銀幣的銀匠,各行各業的大師傅,都缺。”

只缺舟師嗎?是各行各業,都缺乏人才。

舟師因爲影響更大,所以體現的更加直觀,可是其他的缺口,其實也非常非常的的大,系統性培養人才,已經成爲了大明的當務之急。

朱翊鈞思索了一番說道:“分科治學,迫在眉睫。”

分科治學,說起來容易,可是大明傳統士大夫的阻力,也是朝廷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朝廷的行政力量恢復後,的確有能力強摁着牛喝水。

但是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問題,讀儒學可以做官,這是讀書成爲人上人的固定晉升通道,大明的讀書人們,也是不樂意學其他的科目,鄉賢縉紳、勢要豪右之家,沒人會讀,又無法實現階級的躍遷,學來做什麼?

所以,學這些的只有窮民苦力,而這些窮民苦力沒錢讀書,大明需要對教育進行龐大的投入,纔能有成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線投資,短期收益不明朗,長期收益纔會有直觀的體現。

組織架構、發展、資金、規模、指向性、招生數量、教職工來源數量和質量等等問題,都是分科治學要解決的問題。

朱翊鈞將這幾個事情,依次寫在了紙上。

主要矛盾是大明缺乏專業人才的現狀和士大夫對知識的壟斷地位,次要矛盾是學生對專業學院缺乏認可而專業學院需要大量招生。

組織架構上,肯定要脫離原來國子監、太學、貢院這個體系,這會引發矛盾激烈衝突;而發展方向上以專業人才爲主,而不是培養官員,這引發次要矛盾;

資金上反而不是問題,內帑國帑有大筆大筆的銀子,而且海事學堂也有無息學貸的經驗;

在教職工上,皇家格物院可以提供部分的教職工,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師傅,可以成爲教職工,來源數量和質量都不必擔心;而工兵團營的三級學堂可以提供生員,指向性的學堂的就業也不缺少方向。

朱翊鈞在備忘錄上,寫好了規劃,他放下了鋼筆,將自己的規劃謄抄,最後提起了硃筆鄭重落筆:【皇家理工學院】。

冠以皇家之名,自然是資出內帑,這是爲了減少朝堂的阻力,無論是脫離原來的教育體系,還是挑戰士大夫對知識的壟斷地位,皇權都是利器,而理工之名,則是區分於儒學,儒學對於機械是極爲反感的,認爲是投機。

夫子言: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下章內閣禮部。”朱翊鈞將手中寫好的敕書,遞給了馮保,讓馮保送往內閣和禮部。

皇家格物院是研究院,也培養人才,但門檻極高,主要負責的是探索已知世界的邊界,萬物無窮之理,皇家理工學院,主要是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從中優中選優,成爲五經博士。

分科治學,皇家理工學院,張居正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就立刻捂好了,讓中書舍人,將王崇古、萬士和喊到文淵閣來議事,在沒有確定要做的時候,不便讓更多的人知道。

王崇古、萬士和、王國光和張居正分作四方,奏疏在中間的桌子上放着,秋天的脾氣比夏天還要陰晴不定,這風往往都伴隨着雨忽然而至,一場秋雨一場寒,張居正讓人拿來了幾件大氅披在了身上。

“如何是好?”等所有人看完了敕書,張居正才深吸了口氣,詢問着衆人的意見。

大明需要人才,各個行業都是嗷嗷待哺,分科治學勢在必行,但也容易變成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激進派的王崇古立刻說道:“陛下思慮極爲周全,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做就是了。”

“茲事體大,恐動搖江山社稷之舉。”萬士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這件事真的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就是了,動教育就是動鄉賢縉紳、勢要豪右的根本。

高陽何氏爲何災年不減租?何氏已經徹底完成了兼併,爲何還不肯給生民一條活路?對何氏而言,勞動者、窮民苦力,最好沒有土地,甚至沒有任何生產工具,因爲如此一來,勞動者將別無選擇,只能靠出售勞動力爲生。

這是勞動異化爲商品的過程。

何氏之所以敢這麼做,能這麼做,因爲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對知識的壟斷,進而對權力壟斷,勞動異化爲商品的整個過程,是結果,不是原因。

“沒事,他們會自己騙自己的。”王崇古搖頭說道:“你高估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們的勇氣了,哪有那麼多人敢鋌而走險的?放心幹就是了,造反這事兒,輪不到他們。”

“輪不到他們?”張居正眉頭一皺。

王崇古信誓旦旦,語氣格外確認的說道:“頂多罵兩句罷了,擁有的越多就越怕失去,只要不是被逼到了角落裡,有那麼一絲絲的生存空間,就很難徹底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勢要豪右所擁有的莊園、桑田、田畝、長短工、家財,是他們的財富,也是他們的枷鎖。”

“窮民苦力一無所有,沒有枷鎖,所以纔會落草爲寇,纔會洗劫何氏,殺何氏滿門,因爲他們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了。”

“我是過來人,這事兒聽我的就是了,大膽的幹!除了能叫喚兩聲,還能做什麼?軟弱和妥協,根深蒂固,要我說把太學納入皇家理工學院得了,不必區分,都能考舉人進士,都能做官。”

王崇古真的非常確定的瞭解勢要豪右,他本身就是勢要豪右,而且反賊經驗豐富,造反?但凡是有一絲絲的生存空間,就不會造反,那些個枷鎖,會牢牢的約束這他們那顆野心,他們也會自己騙自己,大明朝廷是爲了人才,大明更好,才能賺的更多。

大明哪有勢要豪右造反的舞臺?

鄧茂七、葉宗留的百萬之衆等等,那是一無所有的泥腿子,才能聲勢浩大,還有就是意圖走燕王朱棣路徑成爲皇帝的親王們,可現在,又因爲道爺旁支入大宗,子嗣不興旺,親王造反的舞臺已經逐漸消失了。

“你這話說的就莫名其妙,哦,拼死拼活賺來的,都是爲了往自己身上套枷鎖?”萬士和看着王崇古,覺得王崇古這個邏輯,實在是怪的離譜!

拼死拼活的奮鬥,最後得來的都是枷鎖,人的努力,都是爲了給自己套枷鎖,這邏輯根本就不對。

“大宗伯,虧你還是禮部尚書呢。”王崇古笑了笑說道:“不瞞大宗伯,這都是經驗之談啊。”

反賊經驗,不是誰都有的,王崇古已經不羞於談及過去自己是個反賊這件事了,反賊經驗,反而有助於他經邦濟國。

人生在世,誰還沒有個走岔路的時候?能有迷途知返的機會,纔是最難能可貴的,而王崇古抓住了,反賊是他,忠君體國也是他,都是他王崇古。

“好像是這麼回事兒。”張居正的眉頭都擰成疙瘩了,反賊經驗成了王崇古的獨門優勢,這找誰說理去。

王崇古樂呵呵的說道:“所以說啊,大膽幹就是了,土木的事交給我,工兵團營需要鼎建的活兒幹,皇家理工學院和十王城一起建得了,就在北大營北土城周圍興建,陛下反正每日操閱軍馬,沒事兒還能過去轉一圈。”

“這就是我的意見,你們定,我還有事兒。”

王崇古說完就站了起來,他的態度已經表達的十分明確了,他不僅贊同陛下的辦法,更覺得陛下步子有點小,過於保守。

王崇古走到門口,忽然走了回來,拿起了敕書又仔細看了一遍,嘆了口氣說道:“若是陛下缺錢,我老王家也略有家資,但冠以皇家之名,那就不了了之了,可惜,可惜。”

這一次王崇古真的走了,崇古馳道,王崇古幾乎每七天都會去看一看陛下親題的石碑,馳道讓他收穫了太多太多的名望,他每次看到那塊石碑都格外的安心,所以,若不是冠以皇家之名,王崇古恨不得獨資承辦,到時候叫崇古理工學院,誰還能說他是佞臣!

可惜的很,陛下顯然對權力非常的敏銳,從敕書開始,就是冠以皇家之名。

“王次輔越來越像當初譚司馬了,做事越來越激進了。”王國光眉頭緊蹙的看着王崇古的背影,意味深長的說道。

萬士和倒是能理解王崇古的心態,他搖頭說道:“歲數大了,對身後名越來越急切了,總覺得時間不多了。”

“有沒有可能,這也是王崇古的倍之呢?加倍執行,讓政令無法推行。”張居正有些懷疑的說道。

“陛下說元輔對王次輔有偏見,還真的是偏見啊,若真的要倍之,不是這麼做的。”萬士和連連擺手,元輔次輔之間的鐵馬之爭,剛剛在皇帝的調停下落下帷幕,這可不能再起爭端了。

張居正對王崇古的偏見,是解不開的死結,一如陛下對文臣的警惕,無解的問題。

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
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