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

張居正很早就知道了,皇帝陛下之前的陽光開朗的笑容只是僞裝,都是故意爲之,是少年天子爲了不讓朝臣輕視皇帝,那時候,再開朗的笑容都有點像強顏歡笑。

這種強撐着的笑容,在很多的老狐狸身上非常明顯,比如張居正,比如王崇古,比如萬士和,像葛守禮那般憨直的性格,實在是少之又少,人老成精,像他們這些老東西,早就過了喜形於色的年紀,戴着面具活着,早就成了他們這些老狐狸的本能,面具早就烙印在了臉上。

可是陛下才十五歲,確切的說,從十歲起,陛下就始終如一的在戴着面具。

少年暮氣,死氣沉沉。

短時間內還好,一旦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病,一種心裡擰着一大堆疙瘩的心病,到那時候再想紓困,難上加難,因爲疙瘩本身就一個套一個的套在一起,根本無從下手。

皇帝得了這種心病,會變得孤僻,會變得敏感,會變得暴怒,會變得一意孤行,如果是個人,頂多不合羣,可陛下是大明皇帝,動心起念可以影響帝國命運的那個人。

張居正很關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很顯然,陛下本人的性格是很活潑的,只不過是之前大明國勢極差,差到皇帝不得不像個石頭一樣活着。

而現在的開朗是少年心性,總而言之,陛下活的更像個人了。

“王仙姑、王世貞和他們那個什麼合一衆,應該就是上次襲殺案的幕後黑手,緹騎們已經查清楚了,只是十萬教衆,讓朕有些投鼠忌器,大明京營大捷,朕只能等一等,等待戚帥凱旋,再跟他們計較。”朱翊鈞靠在軟篾藤椅上,絮絮叨叨的說道。

如果說萬曆五年還有什麼未盡之事,就是王仙姑這個合一衆了。

王仙姑宣傳儒釋道三教合一,這其實是南宋王重陽首先提倡,他主張三教合一、三教從來一祖風、三教和諧、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出家修行、返璞歸真。

王重陽對於宗教的主張,也成了後來歷朝歷代治理宗教的核心,要和諧,不要因爲信仰掐架,鬧出了民亂來,會引來朝廷的威罰。

但是王錫爵的女兒王仙姑抄襲之後,就開始給自己的合一衆傳教了,各種秘法,觸目驚心,而那個王仙姑的首席大弟子宿淨散人,那和王仙姑好到了一張牀上去,整天修一些個密宗的陰陽大法,倒是符合這個合一衆的教派宗旨。

王仙姑號稱謫仙,天上的仙女掉下來的,平日裡道貌岸然,私底下玩的那就是不堪入目了,而那個宿淨散人,教內尊稱共工,在西山襲駕案前,的確在京師活動了兩個多月,而且王謙通過收買也探查到了,此共工就是彼共工,那些個侍女提供了重要的線索,王仙姑手裡有一本賬,上面有收入有支出,到底是誰支持了這件事,一目瞭然。

“挾民自重,自古就不稀奇。”張居正嗤笑了一聲,搖頭說道:“不過都是烏合之衆,就是真的現在查辦,這些教衆也會做鳥獸散,不會出什麼亂子,陛下變得慎重了起來,臣爲大明賀,爲陛下賀。”

小皇帝的張牙舞爪,兇狠暴戾,很多時候也是逼不得已,國事糜爛,皇帝再是個軟腳蝦,皇后都被人給殺了,別說反抗,連說都不敢說一句的餒弱之徒,是當不了中興之主的。

大明權力從來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則是法統、規則,自下而上,則是萬夫一力,是衆志成城,皇帝在帝制的制度設計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現在陛下開始變得慎重,變得謹慎,顯然是不需要再張牙舞爪了。

“先生,戚帥寫了書信,說大明若要繼續征戰草原,就必須要組建騎營了,按照書信裡的說法,戚帥就是動心起念,讓朕也跟先生溝通一二,這可是國朝大事,朕德涼幼衝,想聽聽先生的看法。”朱翊鈞說起了這次大雪天還要過來的原因。

戚繼光想組建騎營,不過就是起了個頭,之所以沒有給出具體的規劃,是戚繼光對國朝的財政並不是很清楚。

“陛下,騎兵的馬貴、甲冑貴、人更貴;糧餉貴、撫卹貴,安置更貴。”張居正的面色十分猶豫,他想了想還是說道:“陛下,要不緩緩?實在是過於昂貴了。”

“就連成祖文皇帝五次征伐大漠,都未曾組建專門的騎營,只有騎步兵都有的五軍營。”

連一向強調給武將事權,富國強兵的張居正,在面臨騎兵這個話題的時候,也格外的謹慎了起來,因爲真的很貴。

朱棣的北伐主要用的是武剛車,這也是朱棣爲何後三次無功而返的原因,他一到草原,北虜一看您老人家又來武裝巡遊,立刻就遠遁千里,不跟你打,你又追不上我,徒嘆奈何?

朱棣不是不想組建,而是和戶部尚書夏原吉一商量,夏原吉直接躺地上,說陛下還是殺了我利索些。

戚繼光也是這個態度,大明需要騎兵,但是繼續打下去,沒有騎兵,無法實質性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具體有多貴?”朱翊鈞沉默了一下問道。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馬貴,是戰馬除了體格以外,其性格要兇悍大膽,否則上了戰場也是畏懼不前,馬貴在第二點,就是一個騎兵作戰,至少要三匹馬一起前行,否則騎兵就沒有機動性了,那組建出來的騎兵和驢兵並無太大差異。”

“這一人三馬,人吃馬嚼,馬比人吃的要多的多,而且夜裡也要吃,春天夏天要吃糧食,否則就沒力氣。”

“人就更貴了,陛下,咱們大明人種地不放牧,牧民纔在馬背上長大,陛下習武騎馬,也知道專門學習騎馬,那不是家資厚重,是萬萬學不了的,驛站的驛卒都是走的固定的官道驛路,路面平整而且熟悉,這上戰場到草原廝殺,驛卒是決計無法充任的。”

朱翊鈞自己騎馬,他確實是知道學騎馬這種事,的確是的家底足夠的厚,否則想上戰場就是在癡人說夢,馬伕和驛卒的工作場景和戰場,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張居正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大約來講,一個騎兵不算組建到成軍的其他支出,僅僅是他和他的三匹馬、甲冑、訓練,一騎等於十八頭牛,而一頭牛就要十八兩白銀,這不算撫卹和之後的費用,止成軍之日。”

一萬騎兵,就是十八萬頭牛,就是近四百萬兩白銀。

而京營十萬軍兵一人一年按十八兩計算,糧餉合計一年不過二百多萬兩。

一萬騎兵就能吃掉京營十萬軍兵兩年的糧餉,貴是真的貴。

“那草原怎麼動不動就幾萬騎,幾萬騎?”朱翊鈞有些疑惑,北虜怎麼就可以一次弄幾萬騎兵出來,就草原那點資材,居然能撐得起幾萬騎兵?

“他們的馬賤、人賤,糧餉全靠搶,撫卹安置,更是無稽之談。”

“他們的馬是不是戰馬又無所謂,打得過就打,打得過就搶,打不過就跑,草原上的人命,不值錢,都是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有今天沒明天的,命值幾個錢?”張居正思索了一下,繼續說道:“爲了能活下去,三娘子一年要往京師跑兩三趟,生怕朝廷斷了封貢,斷了羊毛生意,沒有鹽、沒有鐵鍋、沒有茶生活。”

“活着,對於草原人而言是一種奢侈,生存是他們必須要面臨的第一等大事,所以,草原上對黃金家族廣泛認同。”

因爲黃金家族帶着草原人結結實實的過了近百年的安穩日子,入主中原,可以活着,而且騎在中原百姓的頭上活着,似乎只要相信黃金家族就可以繼續過上當初穩定而優渥的日子,逐漸就變成了一種信仰。

“戚帥跟朕講過,中原的騎兵戰術和草原騎兵的戰術完全不同,中原的騎兵講究的就是穿插,都是全甲重騎,而草原的騎兵主要是遊騎,以騷擾、機動爲主,先生所言,朕茅塞頓開,成本不同,效果自然不同,所以自古中原騎兵和草原騎兵對陣,中原騎兵勝多敗少。”朱翊鈞恍然大悟,怪不得漢唐鐵騎,都能壓着草原的騎兵,跟打孫子一樣的打。

中原一萬騎兵,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也能鑿穿敵陣。

“陛下可知中原最強橫的騎卒是何時嗎?”張居正既然要說清楚騎兵這件事,就不打算淺嘗輒止,他跟皇帝的論政,除了君父一體、君師一體這些不會更加深入,從來不會淺嘗輒止,而是深入的剖析問題,再讓皇帝決策。

張居正和賤儒是完全不同的,他不會讓皇帝自己去猜,而是用自己的才能去輔弼皇帝做出決策。

“唐朝?”朱翊鈞思索了一下,又想了想說道:“胡元?”

胡元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認可過的正朔,那算中原王朝的時候,自然可以把胡元也算上,胡元本身就是蒙古人南下,胡元的騎兵最強,也理所應當。

“不是胡元,就是把四大汗國算上,也不是胡元的騎兵,也不是大唐,大唐其實更多的政策是以胡治胡,以夷制夷,挑撥他們的矛盾,讓其爲大唐走狗前驅征戰。”張居正十分肯定的說道:“中原最強悍騎兵,是在大漢,確切的說是漢武帝和匈奴決戰之時。”

“漢武帝與匈奴在漠北決戰,共計出動了十萬精騎,這是漢武帝攢了一輩子的家底,即便是衛青所率五萬鐵騎未能盡全功,但是霍去病卻盡了全功,至此北國安定四百年。”

漢匈決戰的地點在漠北,從漢地跨過草原、大漠,到杭愛山的漠北決戰,這補給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一次就出動了十萬精銳騎兵,簡單換算下,一萬精銳騎兵要十八萬頭牛,那麼十萬精銳騎兵,就要一百八十萬頭牛。

精銳騎兵厲害自然是厲害,那都是用銀子砸出來的!

“臣從不認爲漢武帝就是人們口中的暴君,西漢之時,草原溫潤,匈奴的實力強橫至極,連漢高祖都有白登山之圍,匈奴遣使者入漢,羞辱漢高祖皇后呂后,呂后也只能笑臉相迎,大漢和匈奴是生存的矛盾,誰輸了,誰的名字將會被抹去,成爲歷史微不足道的註腳,如此尖銳矛盾,只能壓上一切了。”張居正做出了對漢武帝的評價,漢武帝橫徵暴斂窮兵黷武,決計不是個仁君。

可是漢武帝時,匈奴和中原之間的矛盾已經尖銳到了生存的地步,你死我後,不壓上一切,難道把錢花在了戰爭賠款上?

漢匈決戰,大漢全勝,即便是衛青的主力軍團未盡全功,也不過是沒追上而已,霍去病率領的五萬衆,可是結結實實的把匈奴的右翼盡數殲滅了。

漢武帝壓上了文景兩帝的所有積蓄,透支了大漢五十年的國力,才完成了十萬精騎的組建,遠征漠北,永清漠北。

這就是洪武五年,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要三路大軍伐漠北的原因,朱元璋希望可以給大明創造出一個幾百年沒有邊患的大明,永清漠北。

張居正詳細的解釋了下漢武帝壓上了什麼。

首先就是賣官鬻爵,漢武帝連官職都要售賣,剛開始還賣吏員,後來乾脆賣起了官身;其次就是錢法,五銖錢從足重到鐵錢,再到禁止老劉家的藩王私自鑄錢等等;先頒佈算緡法收稅,算緡法無法滿足的時候,就開始用告緡法,讓大漢內外所有人都大告發,告發誰家裡有錢不納稅;

而後就是鹽鐵專賣,通過鹽鐵進行隱形徵稅,到了這一步,仍然不夠,漢武帝將屠刀對準了豪強,大戶遷茂陵守陵,如此種種,都是漢武帝在撈錢,爲了填補這十萬精銳騎兵的大窟窿。

沒有騎兵,滅不了匈奴,想要騎兵,就要賭上一切,前五十年和後五十年,所有的財富全都壓上。

這就是十萬精銳騎兵的代價,昂貴到了一個天文數字。

大唐朝最精銳的時候,騎兵也不過四五萬之數,這裡面能遠征漠北、九千九百九十九里之外的安西都護府的不足萬餘。

“咱們大明想要永清漠北,需要騎兵幾何?”朱翊鈞沉默了下問道。

“十萬。”張居正十分確切的給出了一個數字,這是經過漢武帝檢驗過的數字,也是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得到的數字,草原的氣候變得酷寒了起來,但是戰場的尺度和縱深擺在那裡,就必須要這麼的精騎。

朱翊鈞連連擺手說道:“要不起,真的要不起。”

“大明現在不是國初,漢武帝還有文景皇帝的遺產,朕登基的時候,咱大明還欠着修皇陵的十一萬兩,精銳騎兵貴不是他的缺點,窮只是咱們大明的劣勢。”

朱翊鈞對大明的財政狀況非常瞭解,十萬騎兵,一百八十萬頭牛,爲什麼不把他這個皇帝片一片,論片賣了?

“這也是三娘子能夠如此頻繁入朝朝貢的原因,她想和解,草原人也要活着,當然草原人還有死硬分子,這就需要殺伐了。”張居正解釋了下爲何三娘子頻繁入朝朝貢,她代表的是草原上的投降派,或者說和解派。

張居正看着天空飄揚的雪花,語氣略顯沉重的說道:“衛青、霍去病率領的十萬精騎在漠北決戰後,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大將軍衛青一直到十三年後病逝,就再無出戰過,這十萬精銳騎兵以及配合着十萬騎兵作戰的數十萬大軍,要不要維持,如何維持,如何安置,戰亡如何撫卹,就成了漢武帝的難題。”

“在這些精銳騎兵中有大量的歸附的匈奴人,這些匈奴人的待遇在戰時極高,戰後還要繼續給他們如此的待遇嗎?如此林林總總的問題,還有大漢的財政也開始捉襟見肘。”

“此戰之後,匈奴並未絕其苗裔,大量臣服於大漢的匈奴諸部再次開始反叛,而精銳騎兵中的匈奴人因爲不滿待遇開始加入這些部族,匈奴人再次開始南下劫掠,因爲耗盡了國力,導致民生多愁苦,晚年的漢武帝面對這一切,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了那般疑神疑鬼的性子。”

漢武帝一生最大的成果,大抵就是贏得了漢匈之戰的勝利,這是他最大的驕傲,而後他這個驕傲,隨着匈奴再次南下劫掠,變得不那麼真實。

朱翊鈞思忖了片刻說道:“歷史沒有如果,誰知道漢武帝沒有組建這十萬鐵騎,大漢會不會被匈奴所滅,所以漢武帝無法證明他的抉擇是對的,所以他會變得疑神疑鬼,情理之中了。”

朱翊鈞其實可以瞭解漢武帝的想法,作爲帝王,在匈奴再次開始劫掠邊關的時候,他自己一生的功績像是個笑話,但是以後世觀之,正如張居正所言,那是個關鍵的歷史窗口期,漢武帝把握住了,他藉着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軍事奇才,完成了遠征漠北的奇蹟。

匈奴一直活着,甚至比大漢活的還要久遠,可實力已經對中原無法形成實質性的威脅,草原上的單于繼位也要看大漢的臉色,匈奴一直想要活成大漢的模樣,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人劉淵還建立了漢趙,尊劉備的兒子劉禪爲祖宗,要再復大漢榮光。

朱翊鈞不認爲漢武帝做錯了,因爲當時匈奴的實力遠比現在的北虜強橫的多。

“漢匈最後和解了。”張居正是非常支持大明對俺答封貢的,俺答姓孛兒只斤,是黃金家族的叛徒,投靠了大明做了王爺,算是給大明和北虜的和解帶來了契機。

朱翊鈞導致知道和解這件事,被人戲稱爲漢匈合併條約的漢匈和親政策,自王昭君出塞開始,漢匈合流就開始了。

“所以,組建騎兵這件事,就先組建兩個騎營吧,六千人。”朱翊鈞思前想後,騎兵還是要有,精銳騎兵有左右戰場局面的能力,精騎一向很貴,六千人的規模,大明還能夠承受得住,再多,現在大明真的無法承擔。

大明九邊軍費一年六百六十萬兩白銀,京營和南衙水師一年支持二百七十萬兩白銀,這就是九百萬兩的白銀支出,即便是組建一支六千人的精銳騎兵,大明每年的軍事支出就超過了一千萬兩。

而萬曆初年,在張居正急匆匆的完成了全國的清丈還田,將田畝數從四百萬頃提高到了七百萬頃,完全實行了一條鞭法的萬曆九年,大明當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兩千二百一十七萬兩。

而現在在清丈沒有完全完成,在一條鞭法未曾實行的萬曆五年,一年一千萬兩的軍事支出,佔據了大明一半的財政支出,這已經算得上是窮兵黷武了。

得益於毛呢官廠、西山煤局、松江、南衙、福建造船廠、各大織造局的結餘,廣州、福建、松江市舶司的海貿的不斷擴張,稽稅院在南衙、浙江、湖廣、福建等地的追欠,讓大明的財政沒有再次赤字。

萬曆五年十一月戶部開始了審計,一個月的時間,戶部算清楚了大明的稅賦,折算白銀爲2037萬兩。

減去今年的支出後,國帑結餘了二百三十萬兩有餘,而內帑結餘了三百萬兩,國帑存銀大約有九百萬兩,內帑超過了千萬。

內帑的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皇莊的生意,大明皇帝實在是生財有道,就比如皇莊裡的燕興樓,一樓設立的精紡毛呢大廳,光是千分之三的抽成,一天就能有近千兩之多。

王國光這個大司徒盡職盡責,絕對對得起皇帝的信任。

大明真的很窮,因爲收不上來稅,萬曆九年已經是晚明最輝煌的一年了,到了萬曆二十三年,廢了新政窮瘋了的萬曆皇帝派出了稅監,四處聚斂,一年也不過八百萬兩。

和大明用一套稅法的韃清,在順治十一年,稅收就達到了3165萬兩,韃清能收的上來稅,是刀子磨得快。

“陛下,臣是不是佞臣?”張居正突然開口說道,表情有點失落。

朱翊鈞大驚失色,驚駭無比的問道:“何出此言?!”

“陛下,永定、永升毛呢官廠,今歲上交利潤超過了三百萬兩,大司寇一己之力超過了臣和臣的張黨五年的奔波,臣稍微盤算了下清丈以來的稅賦增長,居然比不過大司寇的官廠,這還是給大司寇家裡分了賬之後的利潤。”張居正可以和漢武帝感同身受,他費勁了心思幹了五年,結果還不如王崇古一個人的官廠賺得多。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

晉黨在之前張四維及同黨族誅之後,實力大減,在如此劇烈的朝堂傾軋之下,王崇古的官廠,可謂是完全憑藉一己之力,其利潤超過了張居正所有的努力。

“感情先生就是昨天晚上想這個想到早上才睡?”朱翊鈞這才知道張居正到底爲何要熬夜了。

先生大抵是睡不着,躺下一閉眼就是王崇古這三個字,張居正推行考成法,他也對自己考成,這結果自然讓他寢食難安,進而懷疑自己是個佞臣。

“誠如是。”張居正的臉上還露出了一點迷茫,自己這五年做的真的對嗎?清丈激化了朝廷和縉紳之間的矛盾,折騰來折騰去,結果上看,卻不如王崇古。

“先生也是糊塗了,矛盾說還是先生的學說呢,朕也不提其他,就王崇古這個人而言,沒有先生好言相勸,他怎麼肯回頭是岸?”朱翊鈞搖頭說道。

張居正那不是好言相勸,那是重拳出擊,差點把王崇古打死的重拳出擊,到現在王崇古都有心理陰影,張居正只要還活着,王崇古就會膽戰心驚的繼續履行自己的承諾。

王崇古那不是回頭是岸,那是被打的奄奄一息,才肯回頭的,當初宣大長城鼎建,王崇古可是傾盡家財的堵上了窟窿,安置了十九萬遊墜百姓失地佃戶,纔算是把當年的僭越那筆賬給平了。

朱翊鈞繼續說道:“永寧、永豐毛呢官廠的盈利,其實是大明富國強兵的一個結果,不是戚繼光在大寧衛、會寧衛的接連取勝,羊毛生意能做的如此安穩?北虜肯坐下來談,三娘子肯一趟一趟的入京來,那還不是不敢南下搶?”

“這清洗羊毛的白土,還是從大寧衛桃吐山找到的,沒有先生富國強兵,哪來的白土?”

“先生也是說胡話,張居正新政,這五個字,是能用朝廷財稅去衡量的嗎?的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是金錢不能衡量一切。”

“永定、永升毛呢廠,是新政的成果。”

“先生,這吃第五個包子吃飽了,前四個包子就沒有吃嗎?先生着相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朕看的很清楚。”

佞臣?誰是佞臣?張居正的新政,用金錢去衡量,那就是無價。

吏治的清明、軍隊的振奮、學政的清朗、商貿的興盛,朝廷的稅賦當然可以體現,王崇古督辦的是朝廷的官廠,不是他自己的,官廠也是大明新政的一部分,王崇古能上交這麼多的利潤, 那是新政的成果之一。

“真的嗎?”張居正仍然有些疑惑。

晉黨作爲他的政敵,表現的居然比他還忠君體國。

“真金白銀的真!”朱翊鈞十分肯定的說道:“先生就是不當國了,忙習慣了忽然閒了下來,才胡思亂想了起來。”

“王崇古和王謙二人面奏,說要定爲固定分成,今年給他們家分了三十多萬兩,王崇古說銀子拿的太燙手了,實在是太多了,王崇古拎的很清楚,他督辦的是朝廷的官廠。”

王崇古必然要拎得清楚,拎不清楚,王謙也會幫他拎清楚的,九族事大,可不能拿九族開玩笑。

情況說明,昨天寫完了之後,朕因爲今天要出遠門,早上六點出發,朕以爲朕定時發佈,結果早上忙完一看,居然沒發,求月票,嗷嗚!!!!!!

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
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