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

老撾宣慰司的祖上是原來大理國的朝貢國朝景嚨國,忽必烈攻滅大理國後,景嚨國人離開了雲南,前往了老撾定居,所以老撾這個地方,從建立之初,就和雲南的苗民語言相通,文化相同,血脈相連。

在刀攬勝和老撾勐主心裡,投靠大明,完全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因爲祖祖輩輩都是如此生活的,對於蠻夷而言,自適應認爹貫穿了他們的歷史和現在,甚至是未來,安南可以,東籲可以,大明自然也可以。

挑來挑去,大明這個爹,似乎最善良。

鴻臚寺少卿俞良史有些無奈,這和他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他學的內容都是修文德以柔遠人,如果遠人還要跟你打,那就是文德不夠,還不夠溫和、包容、尊重對方,需要繼續修文德,更加柔和、變通、增加特例來招徠與安撫遠人。

如果仍然無法安撫,那就是文德不夠,還得修。

但禮部的風氣在萬士和的帶領下,徹底壞掉了,動輒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如果聽不懂人話就揍一頓,只要不想死,蠻夷自己會和自己和解,就能聽明白大明在講什麼了。

這種風氣之下,鴻臚寺的外事工作,就變得極爲強硬了起來。

俞良史覺得這種風氣不對,但是實踐經驗又告訴俞良史,的確如此,土蠻汗、俺答汗、建州女真、朝鮮、倭國、安南、東籲、紅毛番,似乎這些蠻夷都是如此,大明好好說話,這些蠻夷從來不聽,只有揍一頓後,事情才能聊明白。

紅毛番建立了呂宋總督府,建立了果阿總督府,揍了一頓之後,這些紅毛番就不敢造次了。

但金毛番太遠了,大明揍不到,大明從萬曆九年開始,就一直要求金毛番撤銷私掠許可證,維護海上營商環境,保證自由貿易,但是金毛番就是不聽,好話賴話都說盡了,也沒有什麼用。

老撾的情況和這些蠻夷又有不同,老撾捱得揍,不是大明揍得,是旁有惡鄰,無可奈何。

大明到老撾的官道驛路,是老撾人自己修的,他們把一切能拿出來的全都拿出來了,這就是抓緊一切機會,傍上大樹好乘涼,打通了到大明的官道驛路,老撾的一切都變得好起來了。

刀攬勝猶豫再三才說道:“我在路上聽聞大明相繼佔領了朝鮮、倭國、琉球、呂宋、婆羅洲、爪哇、舊港總督府、東籲,這不是我們勐主們應該擔憂的事兒,我們勐主更關心如何被大明所接納,幸好一切都順利。”

“我只是覺得大明似乎在拋棄一些仁義,這是爲何呢?”

刀攬勝雖然沒有明明白白的說,但是還是擔心大明道德滑坡帶來的極其惡劣的影響,害怕老撾人成爲了大明再興路上的代價,即便如此,刀攬勝依舊希望可以併入大明,哪怕是成爲代價的一部分。

在講出併入大明這句話之前,刀攬勝已經想了好幾年了,最終做出了決策。

對於刀攬勝帶領的國民而言,應該害怕的不是被人利用,被人利用說明有用,最害怕的是無人問津,這樣代表你沒有任何用,誰都可以欺負。

哪怕成爲大明再興的代價,也要併入,因爲交了血稅,就真的可以融入大明瞭。

“你知道劉備嗎?”俞良史想了想問道。

“我知道,他是諸葛丞相的主公,我聽說過他的名字。”刀攬勝非常肯定的說道,在三宣六慰,諸葛武侯廟遍佈各個城邦,因爲諸葛亮是整個西南小國的啓蒙者,樂器、農作物、農具、防止瘟疫蔓延的辦法等等。

俞良史這才繼續說道:“在東漢末年諸侯蜂起,昭烈帝仁慈一生,從未屠城,攜民渡江,白帝城託孤時,仍在告誡蜀後主劉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可是仁善一生的昭烈帝,在取益州的時候,還是堅決的去拿了,因爲他不拿,益州就是曹操的了。”

“道德也好,仁善也罷,若是你被消滅掉,你所有的信念、你的道德、你的追求都化爲了烏有,沒人會記得,還會在你的墳頭上耀武揚威,你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天下被爛人所佔據,看着萬民在痛苦中哀嚎。”

“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盡是鼠輩出。”

俞良史解釋了大明爲何拋棄了一些高道德,對外開始展現出自己的鋒芒,而不是過去的柔遠人。

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就俞良史自己看來,這就是個選擇題,大明不這麼做,泰西的那些番夷也要這麼做,與其便宜了蠻夷,不如大明自己去佔領。

紅毛番已經把總督府建到了大明的家門口呂宋,建到了大明領土濠境之上。

如果有的選,俞良史希望蜀漢那羣理想踐行者們,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一統天下。

可惜,諸葛亮、張飛等人的子嗣們,都肯爲蜀漢殉國,依舊無法挽天傾,因爲地盤太小、實力太弱、兵少將寡。

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生靈塗炭戰火無休無止。

“我聽得不是很明白,但大明這麼做一定是對的!”刀攬勝認真思考,放棄了思考,選擇了擁戴!

大明這麼大的地盤,這麼多人,這麼多讀書人,既然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必然是有原因且對大明有利,對大明有利,就是對老撾有利,大明越是富裕,手指頭縫裡露出一點點,就夠老撾世世代代安定生活了。

“我們老撾人可以成爲大明軍征戰東籲的嚮導,對於雨林,我們非常瞭解!”刀攬勝迫不及待的展現自己價值了,他十分肯定的說道:“在我們那裡,要加入一個部落,只有一起殺敵之後,才值得信任。”

這也是黔國公沐昌祚教刀攬勝說的話,就是表功,其實早在大明和老撾接觸之後,就有一些老撾人加入了大明軍成爲了嚮導,探路、尋找水源、避開蛇鼠、尋找賊巢和藥草等等。

刀攬勝能入京,其實是他們已經支付了一些加入大明的血稅,爲大明開疆拓土建立了一定的功勳,獲得了黔國公府、雲南衙門的認可,才獲得了入京朝貢的資格,刀攬勝能走進京師,已經是用盡了全力。

“我看到黔國公的奏疏,相信你說的話。”俞良史笑着回答道。

刀攬勝急切的說道:“真的,我們老撾人也是很能打的,不是任由安南和東籲緬賊欺辱,我們也曾經差點攻破安南的都城,差點將東籲白象王斬於陣中,奈何還是人數太少,每次獲勝,都無法擴大我們的戰果。”

“我相信,但你要留在京師,你兒子回到囊漢(今萬象),幫助大明建立統治。”俞良史換了個說法,不再肯定對方而是要求對方,明確的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減少溝通的障礙。

“好的!”刀攬勝終於不再驚慌,聽懂了大明官員的話。

俞良史扶額,只能說萬宗伯那套理論,是真的好用,似乎只有這種趾高氣昂,指使的語氣,對方纔能聽明白大明究竟什麼意思。

萬宗伯有一套蠻夷自適應認爹說,而沈鯉沈宗伯有一套蠻夷常贏說。

在沈鯉看來,蠻夷無論做什麼,都必須要一個字:贏。

絕對不能輸,輸一點都不行,必須要贏,而且要無盡的贏,源源不斷的贏,贏得沒邊的贏,贏無止境,即victoriae infinitae(無限勝利,永遠勝利。)

這是大明觀察泰西紅毛番、金毛番的形式邏輯後,得到的結論,而後從大明附近的蠻夷身上得到的結論。

比如匈奴會宣佈自己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強行在國書的擡頭上贏過大漢;肆意羞辱劉邦皇后呂后,然後單方面宣佈獲勝,並且在草原傳唱孤狼戲鳳。

最後匈奴被大漢的鐵騎殺的遠遁萬里之外,不敢滋擾;

比如突厥立的碑《闕特勤碑》上,漢文寫的都是恭順,而突厥文則是我全勝的悖論,突厥要是贏了,頡利可汗怎麼會在長安跳舞爲生呢?

但突厥的《闕特勤碑》就是要寫我全勝,並且在碑文上銘刻‘餘等令突厥民達於天下有黃金之汗國’、唐軍‘百戰皆敗’等等虛妄之言。

比如後突厥毗伽可汗,還吹噓自己‘四十四出征、二十次親、敗大唐四十次’,這戰報顯然是撒謊了,因爲戰線在不斷的向西北擴張,和毗伽可汗的吹噓南轅北轍。

比如遼國有個典禮,叫春獵射柳,就是在開春的時候,遼國的國主,將宋朝的皇帝畫像掛在柳樹上,然後遼國君主射箭,‘箭穿宋帝像’後,開始春季的圍獵,澶淵之盟的簽訂,算不上是遼國的全勝,但遼國依舊堅定的宣佈全無敵。

比如安南國會紀念兩姐妹,徵氏姐妹,認爲她們是反抗漢朝的英雄人物,而且經過近千年的加工,兩個人身上迭加了太多的神話故事,甚至被尊爲徵聖王。

但大明禮部查遍了舊典,才找到了這兩個女子的記載,《後漢書馬援列傳》曰:交阯女子徵側及女弟徵貳反,明年正月,斬徵側、徵貳,傳首洛陽。

大概就是,她們造反了,然後馬援帶兵過去,平定了叛亂,把腦袋送回了洛陽。

比如,倭寇明明在朝鮮戰場上節節敗退,但是傳到倭國國內的戰報,總是非常滑稽,織田信長都不能確定前線的具體情況,最後大明打到了倭國本土,倭人無不驚駭,我們不是一直在贏嗎?怎麼大明軍打過來了?

這些都是沈鯉爲了完善自己的蠻夷常贏說,找到的論據,不僅僅是泰西的蠻夷,甚至連大明周圍的蠻夷也是如此,無時無刻不在勝利。

(蠻夷常勝機要疏——節選)

沈鯉認爲,蠻夷存在基礎即爲‘必須贏’的生存機制,一日不贏,即面臨脆弱共識的整體崩潰,所以只能宣佈無限勝利。

中原並非如此,從古至今都沒有無限勝利的說法,贏了兩句話,輸了三本書,纔是常態。

戚繼光徵朝鮮,指揮得當,穩站穩打,步步爲營,每一步都是精心謀劃,其謀劃讓倭國明明白白去死,看穿了戚繼光的規劃,也只能按着戚繼光的規劃去做,這是何等恐怖的戰場掌控?

但大明這邊的記載就只有‘六捷安邊’這麼一個概述,又沒輸,記錄那麼多作什麼?

漢朝時候,大漢視‘白登山之圍’爲奇恥大辱,並沒有宣佈過白登山是漢軍大勝,而是厲兵秣馬,擊敗了匈奴後宣佈獲勝;

明朝的時候,土木堡天變後,大明用盡了手段,把被俘的皇帝要了回來,最後也先的腦袋被阿剌知院砍了下來,送到了大明換了賞錢;

中原可以接受輸,甚至要對輸進行全面的分析、全面反思,然後再贏回去。

《蠻夷認爹說》和《蠻夷常勝說》構成了禮部現在處理蠻夷之事的基本邏輯,這兩個邏輯共同推動了一個方法論,對待蠻夷,打他一頓,他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蠻夷常勝說,是非常難纏的,因爲大明任何的尊重、禮讓、優惠、善待,都會被蠻夷解構成一種贏,進而讓蠻夷變本加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倭國,大明已經把倭寇推下海了,倭寇還在國內贏贏贏,還不打算投降,準備跟大明魚死網破,神火飛鴉火燒長門,還是沒有把倭寇叫醒,只有大明軍火燒京都,倭寇才終於清醒了過來。

只有戰爭,真實的、看得見的暴力,最直接的勝負,才能摧毀蠻夷常勝說,才能徹底瓦解蠻夷的常勝,蠻夷纔會自己和自己和解,進而屈服於大明的意志。

蠻夷認爹說和蠻夷常勝說,經過了實踐檢驗之後,就更加讓禮部官員確信,對待蠻夷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一頓。

兩任禮部尚書,算是徹底把禮部的風氣給帶壞了。

按理說老撾帶着國土和國民來歸順內附,無論怎麼看,都是大贏特贏,值得大書特書之事。但鴻臚寺少卿俞良史則覺得,這中間缺少了一個過程,打一頓的過程,蠻夷居然自己就想通了,有點不可思議。

老撾的投誠是非常有誠意的,甚至是肯支付血稅來投靠的,俞良史被這兩任禮部尚書的歪理學說,給帶偏了。

刀攬勝在大明京師定居了,按照從二品的韃官領俸祿度日,而他的兒子被大明冊封爲了老撾宣慰使回老撾主持軍務。

萬曆十六年十月初二,刀攬勝被宣到了通和宮覲見。

“臣老撾宣慰使刀攬勝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刀攬勝規規矩矩行禮,五拜三叩首不敢有任何不恭敬,這一路走的有多難,他自己非常清楚,因爲不恭順厭惡了大明皇帝,功虧一簣。

他走過了千山萬水,老撾人加入大明軍爲大明軍披荊斬棘,老撾人上下齊心協力修通了官道驛路,才換來了這麼一個,他這個首領覲見天子的機會。

一切事宜都談妥了,若是因爲他壞了事,他對不起那些苦苦掙扎的國民。

刀攬勝不敢有任何不恭順,唯恐壞了老撾千百年來唯一一次成爲天朝上民的機會。

“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滿臉笑容的說道:“不必拘謹。你兒子刀示恭,還要留在京師一段時間,不是朕要留他,是他的身體狀況不大好,肚子裡有太多的蟲子了。”

刀攬勝一共有三個兒子,兩個戰死了,只有這麼一個小兒子了,二十四歲,但是情況不大好,十分的瘦弱,大醫官們經過診斷,發現長期服用生水,導致刀示恭肚子裡都是蟲子。

“都是蟲子?”刀攬勝驚駭無比,他也不能生了,就這一個兒子,死了就真的沒繼承人了。

“如果不加治療的話,他恐怕時日無多。”朱翊鈞非常肯定的說道:“肚子裡的蟲子很多,非常危險。”

“懇請陛下搭救。”刀攬勝手都在顫抖,他帶着兒子入京是爲了表示誠意,這才知道,兒子居然身患重病。

刀示恭的病情已經影響到了生活,瘦弱和什麼都吃不下都是表現。

“你們那邊佛學興盛,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若不誦此咒,如食衆生肉。這是飲水偈咒,但是念偈咒,不能把水裡的蟲子念死,這些小蟲子鑽到了刀示恭的肚子裡,越來越大,但情況並沒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朱翊鈞解釋了下寄生蟲的概念。

解刳院曾經解刳過一個倭人,腦袋打開裡面也都是蛔蟲,自那之後,對於寄生蟲的防治,就變成了大明國朝的重點。

刀示恭的情況,還沒有惡化到那般地步,需要打掉寄生蟲,靜養數日即可,根據解刳院的研究,蛔蟲這東西蟲卵在腸道散溢,進入肺部,在肺部發育,沿着氣管進入咽喉部分,最後在腸道內發育成蟲。

所以打蟲子的治療,需要一段時間,尤其是刀示恭這種長期感染者,朱翊鈞解釋清楚了爲何要留刀示恭一段時間。

朱翊鈞帶着些寬慰的語氣說道:“這中間會用到一些砒霜,主要是不只是蛔蟲,所以蛔蒿不管用,你安心,解刳院大醫官醫術了得。”

“你相信朕嗎?”

“謝陛下聖恩。”刀攬勝再俯首,他相信陛下的話,因爲強壯的兒子,最近半年突然開始消瘦了起來。

朱翊鈞露出了笑容,刀攬勝知道感恩,知道說感謝的話,而且也相信大明,當然朱翊鈞沒有誆騙刀攬勝,他兒子的情況,再不醫治,真的會死。

“你們老撾有醫倌嗎?”朱翊鈞詢問着老撾的情況。

“有,陛下,有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啊!”刀攬勝聽皇帝介紹了寄生蟲的生存方式,嚇得渾身哆嗦,他和兒子的生活習俗相同,怕是也有這種情況。

“這樣,讓老撾的醫倌到大明入學,學成後回到了老撾,建立惠民藥局。”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每年可以來二十人,每人一百二十銀的束脩,可以用貨物衝抵,膏火費是每年每人六銀,這個錢和大明學子一樣,由朝廷貼補。”

“番邦蠻夷入學,每生一萬銀,絕不還價的,但是老撾有誠意有決心併入大明,那朕自然不以蠻夷對待。”

“臣叩謝皇恩,陛下…臣…”刀攬勝直接跪在了地上,不停的磕頭,這一刻他忽然理解,併入大明的實際意義,絕非是安全那麼簡單,而是人活的有個人樣。

刀攬勝在這一刻,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王化,這從來不是一個虛妄的概念,而是人活着像個人的現實。

大明正在構建自己的普及醫療制度,現在連制度都沒成型,但培養大量醫倌,已經成爲了共識,而老撾併入,正好乘上了東風而已。

“醜話,朕喜歡說在前面,若是老撾反叛附逆作亂,如麓川舊事,朕決不輕饒。”朱翊鈞坐直了身子,看着刀攬勝,告誡刀攬勝,絕不要辜負大明的善意!

辜負大明善意的代價,絕不是老撾可以承受的。

刀攬勝有點着急,他憋了半天,纔再拜俯首帖耳的跪在地上說道:“老撾人願爲大明鞍前馬後!”

“起來吧。”朱翊鈞笑着說道:“朕聽黔國公說過了,老撾勇猛,身先士卒,不惜身,涉險之地爲大明探聞敵情之事,昨日因,今日果,今日,老撾算是併入大明瞭。”

“臣謝陛下隆恩。”刀攬勝再拜,他知道,從今天開始,老撾不再是那個任人欺凌的老撾了,安南爲何逞兇中南半島?不就是因爲他們被中國統治了近千年,才能如此爲所欲爲嗎?

從今天起,老撾人就不是老撾人,而是大明人了,是安南人的爹了!

是的這也是勐主們願意在歸順內附書上簽字的原因,只要併入大明,就是東籲緬賊和安南人的爹了,這種身份上的轉變,讓他們非常的在意,這也是一種贏,哪怕是建立在投靠大明的基礎上。

朱翊鈞和刀攬勝聊了小半個時辰,主要詢問東籲的情況,從刀攬勝口中,朱翊鈞才得知,東籲已經分崩離析,各自爲戰了,莽應裡的命令,連東籲城都出不了。

站在大明的角度去看,西南方向的進攻,似乎小打小鬧一樣,很久纔會傳來一份捷報,也沒有什麼收穫,雖然一直在取勝,但都是小勝,但在東籲人看來,大明的每一次進攻,讓所有東籲人窒息,惶惶不可終日,如同喪家之犬。

在刀攬勝離開之後,馮保將起居注拿到了陛下面前,起居注要陛下過目,陛下可以把一些不喜歡的內容去掉。

“不是,老撾歸附這件事,也能贏的這麼大嗎?”朱翊鈞驚訝的看着起居注上的長篇大論。

他非常確信自己跟刀攬勝就是閒聊了半個時辰,就是了解下東籲在中南半島的實力,在不碰大明的情況下,東籲緬賊絕對是小霸王,可惜莽應裡個蠢貨,覺得大明是個破房子,非要踹,跟大明碰一碰。

起居注中,長篇大論,快寫成萬言書了。

從景嚨國開始記錄,到老撾如何被東籲緬賊、安南欺負,到大明如何爲老撾伸張正義,東籲、安南如何不恭順,不聽從大明的調解,悍然動武,首鼠兩端,緬酋莽應裡,如何膽大包天居然主動進攻大明,最終招致雷霆之怒。

內容之詳盡,幾乎等同於一卷番國志書,朱翊鈞敢肯定,東籲、老撾、安南絕對沒有如此詳盡的國史。

馮保解釋道:“陛下,對於大臣們而言,這是萬曆維新以來,第一次修文德以柔遠人的勝利,大明沒打老撾,老撾自己來降,當然值得大書特書,這可是柔遠人的勝利。”

“這不是大明軍能征善戰,打的東籲抱頭鼠竄,老撾畏懼大明天威,才肯歸附的嗎?”朱翊鈞一攤手,這不是柔遠人,不是大明建立了木邦府,老撾連官道驛路都修不通,就會被安南人干涉了。

馮保非常確信的說道:“大明沒打老撾就不是武力征服,就是老撾慕王化而歸順,就是修文德了。”

“也行吧,勿以贏小而不麻,勉強說得通,就這麼着吧。”朱翊鈞想了想沒有做出修改的指示。

大明讀書人雖然不是蠻夷,但也是要贏的,大明也有自己的閉環贏學,這一點沈鯉在討論的時候,也沒放過大明。

沈鯉不是批判的態度,而是認爲大明缺少了一定要贏這種病,不是那種飾僞的贏,而是真正的贏,在沈鯉看來,一個族羣向一個文明的演化,根本所在,就是要贏。

要贏的徹底,後人纔不會受累,要贏,要在大航海的爭鋒中獲勝,不給後人留下巨大隱患。

“沈宗伯說,宋人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贏。”朱翊鈞將滿篇都寫滿了贏的這一篇起居注還給了馮保,說了一句話,算是批示。

宋朝很好,人口很多,科技在增長,商業十分的繁榮,但就是一直輸,沒有決定性的大勝,最終導致南宋甚至連天下都亡了。

若是宋太宗趙光義在高粱河打贏了,而不是坐着驢車跑了,對於兩宋而言,或許就沒有那麼多遺憾了。

缺少決定性的勝利,以至於兩宋始終困於凝聚力之上,動彈不得。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