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

新舊士農工商,都沒有佃、流、氓、力這些窮民苦力的位置,小農經濟之下,他們在強人身依附生產關係下爲奴爲婢;在商品經濟之下,他們都是大規模自由僱傭關係之下的勞役。

大明專門有個詞來形容這類人,草芥。

李贄在綜合了矛盾說、生產圖說、階級論等思潮之後,非常絕望。

根據階級論的第三卷鬥爭卷,理論上,這些奴婢、這些勞役、這些草芥們,他們永永遠遠無法獲得足夠的尊重,因爲經濟地位決定了政治站位。

根據生產圖說的解釋:個人的學識、過往的經驗積累也是個人的固定資產,因爲這些資產可以使人長期獲得利益,可以讓勞動賦予更多的價值,可以讓人獲得足夠的經濟地位,進而獲得政治地位。

讓人絕望的是:草芥們無法獲得足夠的經濟基礎,他們根本沒有資財更沒有時間,通過學習去積累學識經驗、積累生產經驗、去了解社會運行的規律、甚至無法分辨流言,無法完成自身積累,去跨越自己所在的階級,自然無法完成階級躍遷,無法獲得政治站位。

叫魂術肆虐上海縣,上海知縣姚光啓很清楚這是騙人的把戲,他用盡了心機,最終混了個‘大功德士’的美名,一些個百姓堅定的認爲姚光啓會法術,破了叫魂術還了松江府安寧。

哪怕姚光啓自己去糾正,最終還是沒有改變這種共識。

哪怕是少數人,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勞刻苦,完成了階級躍遷,很快這一小撮人,會對自己所在的階級產生認同。

鬥爭卷講:階級認同大於族羣認同,即階級認同是最大認同。

這些完成了階級蛻變的人,就會立刻認同新的階級,不會爲窮民苦力的利益奔走,歷史上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

哪怕是王朝更替,生產資料在最純粹的暴力之下,完成了重新分配,這些窮民苦力短暫的活得像個人,但很快就會因爲兼併,再次從人,向下滑落爲草芥。

這樣的循環,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在歷史之中。

李贄和林輔成,都是自由派,他們追求的自由是有限的,限定在大明人的範圍內,他們希望每個大明人獲得有限的自由,而不是無責任的自由。

但對新士農工商定義之後,李贄有些絕望,因爲哪怕是在理論上,很難實現自由。

“丁亥學制,勢在必行。”朱翊鈞看了半天雜報,他也沒什麼好的解題辦法,只有普及教育,讓所有人讀書明理,讓所有人都可以積累足夠的學識經驗,別無他法。

朱翊鈞提出了萬曆維新的五間大瓦房,丁亥學制的全面普及教育、培養足夠多的專業醫生和不是那麼專業的鄉野衛生員的醫療、交通便利出行成本降低的自由流徙、商品經濟的自由僱傭生產關係、每個人都能吃飽飯。

這五點目標,用一百年、兩百年去實現,這就是朱翊鈞給出的答案。

誠然,這個答案並不完美,也無法帶來真正的公平公正,也無法自由的活着,但起碼讓人在有限的自由裡活着。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這是一種分配方式。”

萬曆十六年的最後一次廷議結束了,大明皇帝反而更加忙碌了起來。

二十六日,大明皇帝在皇極門見了外官、耆老、百姓,廊廟陳民念,丹墀問政典,丹墀問政已經成爲了慣例;

二十七日,皇帝前往了大興南海子慰問了墩臺遠侯、海防巡檢的家眷,下午前往了永定毛呢官廠和西山煤局;

二十八日,皇帝前往了北土城,十王府見了宗親,皇家格物學院見了博士、學正,下午操閱軍馬;

二十九日上午,皇帝和皇后前往了養濟院,看望了鰥寡孤獨。

當今大明皇帝,是大明有史以來最活躍的皇帝陛下。

萬曆十七年的新年準時來到,四處都是喜氣洋洋,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大明皇帝在通和宮接見了賀歲的文武百官,皇后在後苑接見了命婦。

除夕夜,火夫們在譙樓裡用望遠鏡觀察着全城,一旦哪裡失火,火夫就會集體出動去滅火,即便是順天府丞王希元規定了集中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但依舊有些人不遵守這些規矩,在城中放煙花。

這根本不是放煙花而是在放火!

“一年又一年。”朱翊鈞打了個懶腰,看着朱常治笑着說道:“是不是特別無聊?”

朱常治性格很好,他很有耐心,但畢竟還是個孩子,這種枯燥的儀禮,總是能最快的消磨掉孩子不多的耐心。

“確實有點無聊。”朱常治看大臣們都走了,低聲回答道。

朱翊鈞一樂,笑着說道:“咱也這麼覺得,確實非常的無聊。”

“但朕要是不讓大臣們拜年,大臣們又要上奏,喋喋不休,說什麼元輔攔着,不讓臣子們見皇帝了,是要謀朝篡位了,朕不讓大臣們見你,他們就會說朱常治失寵了,如此云云。”

“大臣都是常有理,比孩子還常有理。”朱常治露出一個我很懂事的神情,他很少哭鬧,他覺得他比大臣們表現要好,大臣什麼都能佔到理去!

“所以,無聊也得做,有這個功夫,咱能看多少本奏疏啊,丹墀問政那一千本,咱纔看了四百本,初六就得下發內閣。”朱翊鈞笑了起來。

王皇后把皇長子培養的很好,對外彬彬有禮,但私底下,也是個十分活潑的孩子,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至少不是膽怯的,忐忑不安的說些吉祥話。

當然,王皇后揍朱常治的時候,朱翊鈞都要暫避鋒芒。

“報!”一個緹騎快速的跑進了通和宮內,舉着手中的加急塘報大聲的說道:“前線急報!戚帥領京營在長門城,全殲毛利輝元本部一萬八千人!”

“呈上來。”朱翊鈞立刻站了起來,走到了堪輿圖前,對着地圖,一點點的看着塘報上的內容。

豐臣秀吉割讓了出雲、石見、長門三國北方城池給大明,期許大明幫忙封禁極樂教,大明應允,豐臣秀吉割地的時候,一點都不心疼,這三個令制國的多個城池,全都是毛利輝元的。

毛利輝元在朝鮮戰場上保存了太多的實力,如果不是大明軍就在他的地盤上,這個時候,毛利輝元早就開始提刀上洛,和豐臣秀吉爭一爭關白之位了。

毛利輝元有點不服氣,要趁着過年前的寒冬,打戚繼光一個措手不及,收復一些失地。

他就計劃趁着戚繼光不在,進攻長門城,奪回長門,這樣一來,大明在倭國的實際控制,就失去了最大的支點。

大明在倭國本土的統治,完全依託長門城這個支點,因爲一切的海運都要從釜山港到長門城,再轉運到別的地方,一旦長門城被毛利輝元奪回,大明攻下的城池,一個都守不住。

毛利輝元之所以要鋌而走險,也不是瘋了,現在不作爲,就是等死,真的讓大明經營幾年,紮下根兒來,他就再也無法奪回石見銀山了。

石見銀山是整個倭國最大的銀山,世界上僅次於富饒銀礦的銀山,這就是毛利輝元的錢袋子,沒了錢袋子,他就徹底沒有提刀上洛的可能了。

他想的很好,奇襲長門城,收復所有失地,反攻對馬島,斬斷大明直接武力干涉倭國本土情況的能力。

毛利輝元的情報被送到了石見銀山,戚繼光正在石見銀山建立營堡,爲陛下巡視陛下的礦山,聽聞之後,秘密返回了長門城,開始制定埋伏計劃。

毛利輝元全以爲自己打的是沒有主將、防備空虛的長門城,結果被戚繼光抓了個正着,毛利輝元本部兵馬一萬八千人,或死或俘,只有不到兩千人脫離了戰場。

“好好好,重重有賞。”朱翊鈞笑的陽光燦爛。

這一戰,徹底斬斷了倭人收復失地的野望,之後毛利輝元就真的沒有能力反攻了,他在朝鮮戰場保存的實力,全都填進去了。

“這毛利輝元有病吧,還想以慰問的由頭,給大明軍下毒?陰謀詭計都玩不明白。”朱翊鈞將塘報遞給了馮保下章內閣,有點幸災樂禍的說道。

毛利輝元想要給大明軍下毒,慰問用的是倭女,下毒的方式則是用酒。

人無法想象沒有見過的事情,毛利輝元以爲大明軍跟他們倭寇一個德行,覺得此計必成,就準備了一千名倭女,帶着毒酒,來到了大明軍營。

毛利輝元收到了計謀得逞的信號,就開始進兵,全然不知這個計謀得逞的信號,是李如鬆傳出去的,毛利輝元帶着人衝了上去,然後,就被戚繼光給包了餃子。

仍然是訓練有序的線列陣,密集的火銃,讓毛利輝元衝鋒的路上,人仰馬翻,很快士氣變得低迷,督戰的武士開始逃跑的時候,大潰敗就開始了。

“大規模戰爭中整建制全殲對手,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兒,每一次發生,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巧合。”朱翊鈞對這次的勝利非常滿意。

戚繼光並不是爲了賀歲獻禮,才專門整了這麼一出,就是單純的軍事行動,捷報送到正好過年了而已,這也是巧合的一部分。

這次還有個巧合,是仗打到一半,突然開始下雪,而且是鵝毛大雪,快速降溫,導致地面溼滑泥濘,倭國根本無法脫離戰場,給戚繼光耀眼的軍功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仗,徹底打掉了倭人的膽氣,大明京營終於可以順利凱旋了,遼東軍七萬餘衆,會有四萬人,在總兵祖承訓的帶領下,駐守倭國。

“朕記得當初,戚帥埋伏董狐狸,就是這麼做的,吃掉了董狐狸的兵馬,他的侄子都被戚帥給俘了。”朱翊鈞說起了當初的舊事。

馮保也有幾分感慨的說道:“陛下聖明,那時候,戚帥進京領賞,陛下直接冊封了戚帥爲遷安伯,讓元輔都非常意外,楊博趁機發難,元輔靈活應對,以誅心之辯,把楊博給堵回去了。”

“都已經十六年過去了。”朱翊鈞看着大明天下堪輿圖,這堪輿圖,就是大明振武十六年,給天下萬民的交代。

這個新年,朱翊鈞過得非常開心,當然今年的鰲山燈火會也非常的壯觀。

大年初五,休沐的最後一天,好不容易偷閒半日的大明皇帝,優哉遊哉的拿起了一本雜報,看了兩段,立刻發現自己有巨物恐懼症,他真的由衷討厭大傻比!

這本名叫《良友雜談》的雜報筆正,對於朝廷培養不是那麼專業的衛生員頗爲不解,他認爲朝廷應該着力於培養專業的醫倌,把每一個惠民藥局辦好。

這位筆正認爲:衛生員又看不好病,頂多是江湖郎中的水平,爲何不讓病人去縣裡或者市裡的惠民藥局看病呢?用盡全力建設惠民藥局,不是更好嗎?

邏輯看起來天衣無縫,把培養衛生員的費用用來打造惠民藥局,培養更多的專業醫倌,把來的病人的病全都看好。

朱翊鈞將雜報拍在了桌子上,指着雜報說道:“鄉野到縣裡,四十多里路,要在一天之內往返,否則就得住到漫野地裡去!牛車,驢車,那要去地主家裡借,鄉野百姓入城,都是步行,一個病人,一天走八十里路?路還不好走,路上還有豺狼虎豹,入城還要路引。”

“爲什麼要培養衛生員?讓人少生病,就是培養衛生員的意義!”

“鄉野的百姓是不是人?是不是人?!何不食肉糜的狗東西!”

朱翊鈞的火氣很大,因爲他從這些筆正的身上,看到了不把人當人的傲慢,這些個筆正,根本就沒爲鄉野百姓考慮分毫,甚至不把他們當人。

一如新舊士農工商,這些個筆正們心裡,一點都沒有想過,窮民苦力們,走不到縣裡、府裡惠民藥局的病人該怎麼辦。

鄉野之民,生了重病,頂多請個跳大神的跳一跳,若是治不好聽天由命了,根本不會拉到城裡的惠民藥局,哪怕惠民藥局打着惠民的旗號,但湯藥錢依舊十分昂貴,不是窮民苦力可以負擔的。

死亡對窮民苦力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所以纔有自己剪掉胞宮,獎勵自己一碗紅糖雞蛋羹的村婦,所以纔有自己鋸斷自己的腿,死於感染的鄭木匠。

下鄉的衛生員,都是從營莊遴選出來的人,到縣裡的惠民藥局學一陣衛生與預防簡易方,普及鄉野衛生,讓百姓少生病。

哪怕這下鄉的衛生員,的確是個看不好病的江湖郎中,也比沒有強。

但在筆正這些士大夫眼裡,根本就是浪費國帑的行爲。

“城裡的老爺是人,城外的鄉民不是人?這人是誰?”朱翊鈞面色有些凝重。

馮保看了看筆正的名字,從御書房的書房裡找出了一本名冊,翻找了片刻,遞給了陛下說道:“這個筆正名叫劉文麟,湖廣黃州府人,他的祖父在三年前,曾經到武昌府的惠民藥局做過闌尾炎的手術。”

“所以劉文麟理所應當的認爲,人生了病就該到大藥局裡好好看,鄉野郎中靠不住,大藥局能治好病。”

“這就不奇怪了,劉文麟這輩子就是這麼生活的,他理所應當的認爲,其他人也是這麼活着。”

劉文麟家境殷實,衣食無憂,對他而言大明交通十分便利,有舉人的功名在,他哪裡都能去,有父母的資財在,他到大明京師來,要三架馬車一起上路,還要帶十多個家丁保護他的安全;

對他而言,大明交通便利、醫療資源極爲豐富,黃州府看不好,就到武昌府,武昌府還看不好,就到北衙順天府。

劉文麟如此生活了二十多年,讓他寫文章,就會寫出這種何不食肉糜的文章來。

朱翊鈞琢磨了一會兒說道:“這麼下去不行,這幫筆正,五體不勤,五穀不分。”

“下章禮部,傳朕旨意,日後雜報筆正從業者,都先到北衙皇莊幹一年農活,再到西山煤局做一年的體力活,才能上崗,不參與勞動,是真的不行。”

“臣遵旨!”馮保歡天喜地的跑去禮部宣旨了,只要能爲難讀書人,讓馮保親自監督,他也願意!

馮保拿着陛下蓋過章的聖旨,踩着旱鴨子一路蹬到了禮部門前,馮保把這種車叫踆烏,但陛下叫它旱鴨子,時間一久,根本沒人叫它踆烏了。

馮保等到禮部諸官聚齊了,才吊着嗓子陰陽頓挫的喊道:

“陛下有旨,敕曰:凡雜報筆正者,須先赴皇莊親事農桑一載,再至西山煤井勞作一載,方許執筆。不歷稼穡之艱,焉知黎庶之苦?違者永不得操業。欽此!”

這就是陛下,陛下沒有對着劉文麟這個人發火,因爲這些筆正,不僅是劉文麟一個人這麼想,所有的筆正都是如此想,所以針對的時候,直接針對了筆正這個羣體。

馮保將薄薄一頁紙的聖旨遞給了沈鯉才說道:“大宗伯,這是陛下親筆手書,可要仔細執行,咱家雖然沒什麼本事,可是還能盯住他們,定然不能讓他們偷懶。”

“好說好說。”沈鯉確定了聖旨的印綬和筆記,確定是聖旨,纔有些疑惑的問道:“這宮裡發生了什麼事兒,才讓陛下如此雷霆大怒?忽傳嚴旨到禮部來?”

馮保立刻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雜報遞給了沈鯉說道:“嗐!說到這個就來氣!”

“年前戚帥在倭國長門城全殲了倭寇一萬八千衆,那可是全殲啊,朝鮮戰場打了三年都沒打出的全殲戰役,這過年,宮裡可謂是喜氣洋洋,陛下走到哪兒都是喜笑顏開,這才高興幾天啊?”

“誰曾想,今天閒來無事,陛下看雜報,直接就這筆正所寫給氣到了。”

“大宗伯你說,這是不是欺負人?!欺負陛下寬宏大量,不跟這些個嚼舌頭根兒的賤儒一般見識!”

“陛下這些年,爲了廣開言路,受的委屈可真是太多了!”

“是是是,大璫說的對。”沈鯉可不敢跟馮保掰扯,到底誰被欺負的問題。

沈鯉看完了雜報,臉色鐵青,有的時候確實不怪陛下發火,誰不知道陛下這些天真的很高興?這不是添堵是什麼?

禮部負責文教之事,這筆正的管理也歸禮部管轄,筆正出了問題,等於禮部出了問題。

沈鯉想了想說道:“不如這樣吧,每年春三月,夏五月,都定爲農桑月,專門給國子監的監生、大學堂的院生劃出一片地來,負責耕種和搶收。”

“省的日後再鬧出這等笑話來,勞煩大璫奏聞陛下了。”

“還得是大宗伯啊!好主意!”馮保左拳擊右掌眼裡閃着精光說道:“不麻煩,不麻煩,這事兒有了準信兒,咱家一定讓人來告訴大宗伯,大宗伯擬個奏疏,咱們這就推動流程。”

這話兒,哪怕沈鯉不給錢,他馮保也會傳!

馮保回到宮裡和陛下一說,陛下立刻就同意了,徐爵專門跑了一趟,傳達了聖意,禮部開始擬奏疏,防止國子監、大學堂的學子們,得了米糧都是從貨架上長出來的大病。

皇帝和內帑大璫琢磨着怎麼爲難學子,那邊張居正拿着一本奏疏,來到了通和宮求見。

“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張居正恭敬見禮。

“免禮免禮,坐坐坐,馮大伴看好茶。”朱翊鈞示意張居正坐下,他把雜報、種地、做工這件事和張居正仔細說了說。

“陛下,這事兒得做!”

“都察院那幫御史,自從開始自己挑水後,就再沒爲難過窮民苦力了,這是大好事,臣以爲各府州縣學,也該推廣開來,哪怕是很難監察,但也好過五穀不分,這樣只能培養一堆的賤儒。”

“臣以爲明年會試之後,要逐漸加重算學的比重,最起碼五成,算學不好考不中進士,這算學纔是真的推廣開來。”

“算學這個東西,不會就是不會,做不得假。”張居正對於陛下爲難賤儒的決定,舉雙手贊成,甚至想要揮舞兩下,表示認可。

張居正變本加厲,提高算學在成績裡的比重,最起碼要佔到五成,甚至是七成去,纔不會培養賤儒。

“就依先生所言,先生果然是先生。”朱翊鈞眼前一亮,深表贊同!

這是大明教育改革的新進步,藉着這賤儒胡說八道,深化教育改革。

“陛下下章到內閣一本丹墀問政的問政疏,臣拿了過來。”張居正將一本奏疏遞給了陛下,他來通和宮自然有事兒要說。

今年丹墀問政,從雲南來了一位苗民,來自雲南彌勒州十八寨,這十八寨有土司三家,爲世仇,這位苗民連字都不會寫,漢話說的不是很利索,是陛下單獨召見的百姓旨意。

黔國公沐昌祚、雲南巡撫、地方官員的主要精力在攻打東籲,就沒有太多功夫管理這些土司。

稍微管理鬆了那麼一點點,有世仇的三家土司就開始了苗民互屠。

張居正連連搖頭說道:“三家土司,彼此殺戮多年,黔國公府力壓,苗民稍有喘息之機,這稍微力有不逮,這幫土司就開始發瘋,如竹園、朋溥、羅洪寨、一畝田等十四寨,短短半年,俱蹂躪一空,一萬五千苗民屍骨堆積如山,慘不忍睹。”

十八寨一共纔不到三萬丁口,這苗民互屠,就殺了一萬五千衆,十四個寨子被徹底燒燬了。

黔國公府抽調了兩千漢軍前往,每到一寨,掩埋屍骨,最終彙總了一個總數,黔國公暴怒,大發雷霆,下令進剿了三家土司,祿氏、明氏和沙氏,將一應賊人全部斬首,纔算是平息了民憤。

但造成的傷痛卻無法彌補,張居正的想法是全面推進改土歸流,這不僅是出於統治的需要,更是出於安定地方,安頓苗民的需要。

張居正出身湖廣,他就見過苗民屠寨,但過去朝廷沒有那個精力去推動這件事。

“陛下,黔國公肯定生氣,黔國公府用了兩百年的時間,梳理這些世襲土司的矛盾,勸了這家勸那家,好不容易,才安生下來,讓雲南萬民有了喘息之機,這稍微有點放鬆,就又開始了。”

“臣以爲,朝廷要注意苗亂。”張居正擔憂的說道:“雲南、四川漢軍在進攻東籲,雲貴川黔的土司,就開始蠢蠢欲動了,若是有人暴亂,力剿之,改土司爲流官,方爲正途。”

“先生所言極是。”朱翊鈞深表贊同的說道。

大明趕苗拓業,從來不是邪惡的大明軍四處燒殺搶掠,殺的人頭滾滾,而是土司之間的世仇,彼此仇殺,殺的苗民日子沒法過,主動投靠大明朝廷,甚至爲大明官軍帶路,曾省吾平九絲的時候,指路的苗民比作亂的苗民還要多。

處於戰亂中的苗民,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請大明官軍下凡,弔民伐罪,安撫萬民、處罰罪魁禍首。

等到大明軍離開的時候,哭着喊着求着大明官兵駐紮下來,改土歸流,互相通婚,最後實現王化。

“陛下,今年戶部大計歲收,四千六百餘萬銀,遠超戶部預期。”張居正拿出了另外一本奏疏,來自戶部。

去年歲收,滿打滿算折銀4100萬銀,今年戶部預期4300萬銀,年終大計覈算多了三百萬銀。

“田賦折銀1650萬銀,比去年減少了五十萬銀,商稅及官廠、煤鐵煙專營、鈔關抽分和關稅等等,萬曆十六年的商稅,有2900餘萬銀,商稅比例超過了六成半。”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從120萬銀,漲到240萬銀爲宜。”

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請假條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請假條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