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

黨爭和黨錮有所不同,都是鬥爭,但黨爭是彼此競爭,而黨錮是爲了鬥而鬥,全然沒有任何的標準,直到完全把對方殺死,纔算結束。

嚴嵩和徐階,高拱和張居正,張居正和王崇古,存在不同程度的黨爭,但至少還有塊江山社稷、大局爲重的遮羞布,無論斗的再兇,大家也沒有攪的胡宗憲平倭,沒了軍需。

哪怕是頂層撕裂嚴重,但平倭拒虜都要做,嘉靖中晚期、隆萬時期的黨爭,是完全圍繞着‘平倭拒虜’這一指標進行績效式的競爭,比的是誰家的理念更強,誰家的執行力更強。

但明末的黨爭,尤其是從萬曆國本案開始,一直到南明滅亡,這個期間的黨爭,全都是沒有任何下限、沒有任何標準、不論好壞和是非的黨錮。

黨錮之禍,是滅國四兆之一,是組織系統性敗壞的結果,不是原因。

當一個組織已經呈現出黨錮之禍的時候,這個組織已經徹底壞死了。

當黨爭從競爭發展到黨錮時,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大局爲重?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

輸家跟大局一點關係沒有,處於鬥爭雙方的人,哪裡還管得了農民起事、邊方告急、軍國大事、江山社稷,搞死麪前的人,抓住對方和他的爪牙往死裡整,纔是正事。

畢竟建奴、農民軍還遠在遼東、陝西這些天邊,而鬥爭的雙方,敵人就在眼前。

最明顯的就是南明,如果把南明的歷史通讀一遍,就會由衷的產生對賤儒的偏見。

南明,二十年的時間裡,從半壁江山逃亡了緬甸。

在南明最鼎盛的時期,南明朝廷甚至獲得了農民軍的支持,農民軍都要支持大明擊退建奴;一個在滅亡的時候,在淪陷區仍然有極爲穩固的基本盤:心向王化的漢人;

大明祖宗成法裡有一杆驅除韃虜、復我中華的大王旗,只要將這個旗豎起來,哪怕到了後世,仍然能作爲粘合劑,凝聚人心、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

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短短二十年,南明從南京輸到了緬甸,最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南明史裡面的那些狗屁倒竈的事兒,幾乎全都是由賤儒做出來的,這些賤儒爲了爭而爭,沒有好壞、沒有對錯、甚至沒有績效。

朱翊鈞作爲張居正的嫡傳門生,張居正教過他解決黨錮的辦法,那就是威權統治,必要的時候,甚至要一元專制,這就是解決黨爭的唯一辦法。

張居正思索過,是不是有什麼制度可以避免黨爭?但他思索了幾十年,最終得到的結論是,沒有任何制度可以避免黨爭,哪怕是理論上。

解決唯一辦法,是實現威權統治,而解決黨爭、實現威權統治,一定要先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賤儒這些蟲豸們是如何獲得權力的?

只要將蟲豸獲得權力的途徑關閉,或者縮小,就能有效遏制鬥爭的主體,蟲豸們掌握權力;

第二個,漫長的歷史告訴所有人,黨爭會亡國,皇帝知道、文武大臣知道、萬民知道,如果任由這幫蟲豸禍國殃民,一定會亡國,但爲什麼,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剝奪他們的統治地位?將其罷免、褫奪功名、流放、抄家、夷三族、誅九族呢?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政治擔當,必要的時候,必須要做出抉擇的時候,權衡下利弊、主張,不要猶豫,不要怕犯錯、更不要想什麼後果,選擇一方,然後堅持到底。

大明有着極其廣袤的領土、有着極深的縱深、有着最勤勞的百姓,這都是政治冗餘,只要作爲最終的決策者,堅定的選擇一方,哪怕是選錯了,堅持下去,錯的,也能執行成對的。

這就是一以貫之。

朱翊鈞從來不缺少政治擔當,什麼春秋史斷、什麼歷史功過評價,他又看不到,他從來不在意日後自己的墳頭上到底有多高的垃圾,誰耽誤了大明中興,就終結誰的性命。

猶猶豫豫,註定一事無成。

在科舉之前,朱翊鈞抽空給墩臺遠侯、海防巡檢加了個薪酬,按天計算,只要不在腹地、不在港口,在草原在海上,每一天的補助爲一錢銀,這年頭大概只能買十斤豬肉、三十五斤米。

如果一個墩臺遠侯、海防巡檢,出勤四個月,補助爲十二銀,而一個墩臺遠侯、海防巡檢最高出勤天數是六個月,不得超期出勤,一年最少有一半時間是在墩臺和港口休息,一年最少有兩個月的年假。

但鮮卑平原探險隊除外,鮮卑平原探險隊是按次,一次一百銀,朱翊鈞從來沒欠過這筆錢,甚至每年過年到大興縣南海子慰問墩臺遠侯家眷的時候,朱翊鈞都要親自詢問家屬,銀子有沒有按時送到。

鮮卑平原仍然非常危險,這錢是賣命錢。

墩臺遠侯和海防巡檢,是大明最貴的兵種了,兩支隊伍滿打滿算才六千人編制,一年俸祿是二十五銀,每年的過年銀、開工銀、封賞還有八銀,一年能領俸祿三十三銀,加上現在的出勤補助,普通遠侯、巡檢一年能領俸祿四十五銀。

服役三年可以到水師、京營做百戶,遴選入北鎮撫司緹騎。

補助這筆錢完全出自內帑,元輔給皇帝漲工資,朱翊鈞給墩臺遠侯和海防巡檢漲工資。

這事兒是大司馬曾省吾上奏請命,以斥候最是辛苦爲由,請求額外恩賞,以茲軍兵效命,曾省吾的本意是國帑內帑平攤,朱翊鈞直接全都放到了內帑,因爲保護他的緹騎,大部分都是從這裡面選出來的,保命錢,不方便交給外廷。

馮保面色複雜的將一本奏疏放到了御案上,無奈的說道:“陛下,浙江道監察御史王國,彈劾曾省吾和臣,相倚爲奸,送臣銀三千兩,圖謀升官。”

“你拿了沒?”朱翊鈞有些好奇的問道。

馮保搖頭說道:“陛下,臣只拿陛下的銀子,皇莊的錢還不夠臣貪嗎?各地皇莊辦差的宦官,每年孝敬都十六萬銀了,今年保不齊要十八萬銀了。”

馮保從來沒有掩飾過他的貪腐,皇莊的太監搞惜售,把皇莊裡的物品,高價售賣,賺了錢,就要給馮保這個老祖宗分成,每年光是這個分成都十幾萬銀了。

“三千兩想買個大司馬做一做,這也太看得起臣了。”馮保看着這本奏疏,低聲說道:“這王國,窮鬼一個,沒見過銀子。”

買個大司馬要多少銀子?馮保沒算過,但按着曾省吾平九絲的功勞,一個賊首三兩銀子去算,平九絲報斬、俘兩萬三千人,最起碼也要六萬多兩銀子,僅僅都掌蠻一戰,就四千六百人了。

三千兩,真的買不到。

朱翊鈞看了半天奏疏,下章都察院調查一番,看看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曾省吾最近一直忙着調度轉運前線糧草、火藥等物,和這些御史壓根沒有來往,這無緣無故,這御史要是誣告,朱翊鈞要把這個御史送到金池總督府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翊鈞收到了陸光祖託小黃門回報,陸光祖查清楚了,還真不算誣告。

曾省吾沒送銀子、馮保也沒收銀子,但三千兩銀子的事兒,的確是事實。

“諸位愛卿免禮,這大司馬沒送銀子、馮大伴也沒收,怎麼着三千銀就是事實了?”朱翊鈞主持廷議,先問了問情況。

陸光祖趕忙出班,將一本奏疏遞到了馮保的手裡,俯首說道:“大司馬有個學生,名叫曹大野,這曹大野送銀子,生怕不收,就假借了大司馬的名頭,馮大襠的確沒收,因爲這筆銀子,送到了馮大襠的堂侄手中,所以三千兩確有其事。”

“這曹大野送了銀子,遲遲不見升轉,就去尋馮大璫的堂侄,結果尋不到,喝多了,就和旁人說起了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就傳開了,傳着傳着就變了樣,監察御史王國有不察之過。”

“只是不察,並非誣告,無過。”朱翊鈞立刻說道,御史言官乾的就是捕風捉影,風聞言事,只要不是爲了趕走中興大臣編的誣告,那就沒什麼問題。

譚倫咳嗽兩聲,言官爭相彈劾,朱翊鈞纔會大力處置。

朱翊鈞看完了整本奏疏,都察院已經問詢了曹大野,曹大野供認不諱,但是馮保的堂侄,這是內廷的事兒,都察院沒有詢問。

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馮保,讓馮保好好看看這裡面的情況。

“臣有罪。”曾省吾無奈,出班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說道:“臣御下不嚴,懇請陛下責罰。”

“臣罪該萬死。”馮保看完奏疏面色鐵青,也跪在了月臺上。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免禮吧,馮大伴你帶東廠番子、緹騎,去把你那個堂侄抓到詔獄去,問問情況,別是這曹大野胡說。”

廷議進行了一個多時辰,主要是議定會試、殿試,等到廷議快結束的時候,馮保才面色鐵青的回到了文華殿上,入門就跪,馮保十分不甘心的說道:“確有其事,臣那堂侄嗜賭如命,欠了賭坊的錢,無處拆借,就打着臣的名義,四處索賄,弄了三萬多兩銀子。”

“不止曹大野一人。”

“臣罪該萬死,懇請陛下念臣苦功,寬宥臣前往鳳陽守陵。”

馮保看了眼站在陛下身邊的張宏,萬般無奈,千小心萬小心,結果栽在了這個堂侄的手裡。

“好嘛,還是個窩案。”朱翊鈞一愣,萬萬沒想到,給馮保這個堂侄馮寧送銀子的居然有十多個人!

馮保再磕了一個頭說道:“還不止馮寧一個人,臣今天才知道,臣還有另外一個堂弟馮佑,他也收了兩萬一千銀。”

“馮大伴,你還有堂弟、堂侄嗎?”朱翊鈞十分驚訝的問道。

馮保俯首帖耳的說道:“沒了。”

這是自家的親戚,馮保說跟他沒關係,那沒人會信,這銀子,有沒有到馮保手裡,沒人知道,甚至之前傳信的人,被打了四十杖,可能也是爲了遮掩貪腐行徑,才那般做。

而且馮寧和馮佑兩個堂侄、堂弟,在詔獄裡,都說和馮保沒有瓜葛,是他們自作主張。

但馮寧和馮佑只要不要馮保咬出來,馮保自然可以運作一下,拖一段時間,等風頭過了,把他們救出來。

所以,馮保無論如何,是洗不乾淨罪責的,當年楊士奇如日中天,兒子行兇,楊士奇就得立刻走,因爲他是兒子行兇殺人底氣的根源。

馮保這個案子也一樣,無論馮寧、馮佑是不是把銀子給了馮保,他們能貪銀子,都是因爲馮保是宮裡的老祖宗,在陛下面前說的上話。

除此之外,馮保當年趁着皇帝年紀小欺負過陛下立威,十七年行無差錯,倒在了這些從不來往的親戚上。

他希望陛下看在過去的盡心盡力的苦勞上,給他個終老的機會。

“大司馬罰俸半年,各位明公,可得把自己門下看好了,行賄升不了官,升官之事,都在職官書屏下面的盒子裡,每年年末開啓底冊填名,定升轉之事。”朱翊鈞指了指職官書屏的鎖,裡面是考成法的底冊,鑰匙在皇帝手裡。

考成法可是萬曆維新的開端,是一切新政的地基,不肅清吏治,還想變法,王安石和范仲淹就是下場。

朱翊鈞十分認真的數了兩個指頭,伸了出去對着大臣說道:“這些年,馮大伴在朕跟前伺候,一共說了兩位臣子的好話,一位是譚倫譚司馬,一位是王一鶚王侍郎,譚司馬當年因爲咳嗽被彈劾,馮大伴氣不過,王一鶚被楊巍案牽連,馮大伴兩次爲王一鶚說了好話。”

王一鶚滿臉的錯愕,他跟馮保沒有任何來往,馮保居然爲他說了兩次好話。

“馮大伴替你這堂侄和堂弟交還贓銀,這馮佑、馮寧一家,都送往金池總督府,一應行賄官員,統統送往呂宋總督府,十年不得回到腹地。”朱翊鈞做出了最後處置,他選擇了寬宥。

馮保明顯愣了下,抖了下,再重重的磕了頭,大聲的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七萬銀子根本不是個事兒,再加七萬銀,他也能拿出來,他不太理解,一向殺伐果斷的陛下,居然柔仁了起來。

等馮保回到了月臺之上,朱翊鈞示意馮保宣佈退朝。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馮保一甩拂塵,宣佈退朝,這麼多年,這都是他的活兒,他忽然想起了萬曆元年,王景龍入宮刺王殺駕,他頂着磕壞的腦門出現在文華殿上的場景,已經十七年過去了。

馮保很清楚,自己不是不可取代的。

張宏勉強可以取代,李佑恭最合適,李佑恭作爲皇帝的陪練,也是當初小黃門裡的頭兒,這些年可以用南征北戰、不辭辛苦去形容,現在還在倭國長門城殺倭寇。

而且李佑恭讀書極好,能把司禮監一攤事兒撐起來。

張宏這些年也無心外廷那些糟心事兒,一心一意伺候好陛下的飲食起居,跟外廷的大臣鬥,張宏底氣有點弱,現在他書讀的挺多,但一些事兒他不敢拿主意,反倒是飲食起居習慣了,也無心老祖宗的位置了。

二祖宗張宏,管着市舶司提舉太監,他們這一脈也是吃的很飽。

下了朝之後,馮保小心伺候着陛下上了小火車回通和宮,欲言又止,試了好幾次,最終還是沒問出來。

“馮大伴爲什麼不直接杖殺了馮寧和馮佑呢?”朱翊鈞想了想,先起了個頭兒。

馮保立刻說道:“他們倆兒是案犯,臣杖殺了他們,這不是落人口實嗎?”

朱翊鈞又問道:“那爲何馮大伴不等下了朝,到通和宮候着,私下裡求情,非要上殿?”

“大司徒並未縱容門下,而且陛下還在等着回稟。”馮保不知道皇帝爲何這麼問,選擇瞭如實回答,這麼多年,馮保早就看明白了,跟陛下說實話,好過說謊話。

陛下最恨人騙他。

朱翊鈞笑了笑,看向了窗外,不再說話,馮保也是就是關己則亂,冷靜下,稍微想一會兒,自然就想明白了。

小火車鳴着汽笛,動次打次的抵達了通和宮。

馮保忐忑不安的心落回了肚子裡,纔想明白了陛下爲何寬宥。

在出了事,有點慌亂的情況下,馮保沒有把人打死,做成死無對證,也沒有拖到廷議之後,這是不欺瞞,是忠誠,他入殿陳述了真相,把一切決策,交給了皇帝。

但凡錯一步,恐怕已經在前往鳳陽的路上了,如果馮保選擇瞞着皇帝,那就是欺君了。

作爲皇帝內侍,能力是其次的,忠誠是首要的,有能力的大臣多了去了,文華殿上那麼多臣工,哪個不是精明能幹?哪個不是眼珠子一轉就是一個主意?

皇帝身邊不缺能臣,反倒是缺忠臣。

朱翊鈞到了御書房換了身衣服前往北土城操閱軍馬,他對着馮保說道:“開元盛世,開元十七年,唐玄宗開始懈怠,四方進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後大事進奉御前,小事高力士自行裁決。”

“爲此,高力士在開元十七年、天寶元年、天寶七載,分別以江山社稷、祖宗託付和克終爲由,一共勸諫了唐玄宗三次,說不能怠政,唐玄宗不聽。”

“最後一次克終之難勸諫,終於惹惱了唐玄宗,唐玄宗不再倚重高力士,而是倚重袁思藝,設了個內侍省,內侍監,一個高力士,一個袁思藝。”

高力士是個賢宦,三次一次比一次罵的狠,第一次江山社稷、國事爲重,還是公事,第二次祖宗託付,就已經是指着鼻子罵了,第三次克終之難,更是一點面子都沒留,一次比一次狠,希望唐玄宗能清醒點。

但唐玄宗沉浸在萬邦來賀、鮮花錦簇之中,最終大唐急轉而下。

“你好好做事,不必想那麼多,宮裡的事兒,也輪不到外面大臣來管。”朱翊鈞換好了衣服,坐上了小火車前往北大營。

“臣遵旨。”馮保再俯首,直到汽笛聲響起,陛下離開,馮保才站直了身子,他臉色變了好幾次,先是滿臉愁容,而後是憤怒,兩個倒黴親戚,坑了他七萬多銀!

馮保也十分慶幸,在這次的風波中,命保下來了,位置也保下來了,這被坑了的七萬銀,慢慢賺回來就是。

二月九日,大明三年一次的會試開始了,袁可立揹着書箱,準備進入考場,他忐忑不安的站在貢院之前,看着長隊,思索着自己有沒有少帶東西,而後就自嘲的笑了笑。

張居正收了他四十斤的小米,不僅讓他在家學堂補了下算學,還讓全楚會館準備好了應試的一切物品,和熊廷弼一模一樣,是一起準備的。

遊守禮帶着四個人,站在熊廷弼、袁可立的背後,作爲全楚會館的大管家,遊守禮親自前來,就是怕有人陷害二人,要知道熊廷弼可是三箭定陰山的主兒,文武雙全,在京師赫赫有名,多少人打着撞一下給熊廷弼書箱塞點東西,好讓熊廷弼聲名狼藉。

大明的會試,搜檢極其嚴格,設有搜檢懷挾官、帶搜檢軍數十人,檢查考生。

所有舉人入院後,要解衣露立,搜檢軍二人上前查驗,上窮髮際、下至膝睡、裸腹赤趾,甚至連穀道都不會放過,但凡是夾帶小抄進入考場,就會立刻革除功名,永不敘用。

“揚州府舉人夏宗堯,懷挾入貢院,革除功名,以儆效尤!”一名搜檢懷挾官,突然走上前去,站在貢院門前,大聲的喊道。

搜檢官側了側身子,兩名搜檢軍架着一名衣衫不整的學子,就給扔出了貢院之外,但凡是會試作弊,這輩子就別想跟功名、仕途有任何關係了。

甚至成爲舉人收到的那些好處,還要全部吐出來。

所有的舉人都是心有慼慼,每年都有不死心的舉人,花費無數的白銀,購買那些小道流傳的會試題目,甚至有些乾脆直接購買八股文,等待着入考場後謄抄。

夏宗堯就是這種心懷僥倖之人,甚至賣題的人,還會告訴他,搜檢懷挾官已經被收買,決計不會有問題,安心大膽的進去考試就行。

“我沒有夾帶,是有人栽贓構陷!造誣惡言,醜詆學生!那不是我的東西!”夏宗堯面如死灰,坐在地上,連衣服都不整理,大聲的爭辯着。

“你到順天府敲鼓鳴冤去。”搜檢官根本不理會,他除了是搜檢官,還是北鎮撫司提刑指揮使,自萬曆二年起,他就做了搜檢官,這麼多年了,他抓了多少心懷僥倖之徒,人人都說不是自己的。

若是有冤情,就去順天府衙門敲鼓,朝廷自然會有人查清楚其中真假。

袁可立和熊廷弼走進了貢院之內,在偏房把衣服脫乾淨。

搜檢官認的熊廷弼,十歲起,就住在全楚會館了,有人說這是張居正的私生子,搜檢官覺得胡扯,熊廷弼的來歷很清楚,而且長得一點都不像,熊廷弼虎背熊腰,像個武夫。

“趙指揮,好像有情況。”一個搜檢官翻着書箱,敲了敲書箱的木板,面色一變。

熊廷弼面色一變,也不穿衣服,就走到了書箱旁,敲了敲,一拳就把木板給錘碎了,確實有問題,裡面藏着九張紙,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熊廷弼拿起了那幾張紙,面露疑惑,而後穿好了衣服說道:“我自去順天府報案。”

熊廷弼走出來的時候,看到了一樣被趕出門的袁可立,帶着幾分歉意說道:“連累兄臺了,這是衝着我來的,若是我一個人就罷了,陛下給我找好了武夫的路子,我上戰場也能尋到出路,連累兄臺不應該。”

“同去順天府敲鼓?”袁可立看着自己的書箱詢問道,他其實想說,自己也可以做個武夫,他很確信自己很有軍事天賦,可以做個儒將。

“同去。”熊廷弼向着順天府衙門去了。

順天府丞楊俊民哪裡敢怠慢,立刻馬上就跑到了通和宮奏聞聖上其中詳情。

熊廷弼和袁可立要作弊,還要靠夾帶?侮辱人!

題目是陛下硃批的,陛下一口一個熊大,十分親暱,告訴他們題目,弄個狀元出來都是簡簡單單?

“陛下息怒,息怒,會試茲事體大,臣到是有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馮保看着陛下要換戎裝去京營,嚇得渾身冒冷汗,這要是讓陛下出了門,京營就要入京了!

至於辦法,馮保哪有辦法?

“事已至此,你還有什麼辦法?無論如何,熊廷弼、袁可立都要誤了這次的會試了,遊守禮親自檢查了好幾遍,還被掉了包,衝着先生去,就是衝着朕來的。”朱翊鈞看着馮保眉頭緊蹙的問道。

“臣真的有辦法!陛下,他們就等着陛下動怒,這就是目的。”馮保十分大膽的伸出手,站在陛下面前說道:“陛下,所有人換衣服、換考籃,這樣一來,就不存在所謂的夾帶問題了,御製考籃衣物!”

“咦?”朱翊鈞看着馮保,打量了半天,還真給馮保找到了辦法。

馮保看着陛下放下了兜鍪,長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他也是急中生智,嘴比腦子快,說完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出了個好主意。

ωwш_ тtκan_ C〇

如此一來,日後也不會有什麼夾帶的問題了,入貢院換衣服、拿朝廷發的考籃不就行了?!

“咦,這好像真的是個好辦法,陛下,換裝換考籃!”馮保意識到這個主意非常好,他自己都驚訝無比,自己難不成在狗鬥上,真的有些天分?

“這樣,試題也一起換了,日後,同考官、主考官出了題上奏,就不批覆了,直接送到三經廠印刷後,裝袋封存。”朱翊鈞眼中寒光乍現,選擇了更進一步。

馮保比較關注狗鬥,而朱翊鈞比較關注權力,他很貪財,因爲他貪權,這次奪得是解經權。

這可不是他先壞的規矩,是有人非要爲難熊廷弼和袁可立這兩個張居正的門生,那就不能怪朱翊鈞不客氣了,打破數百年來的規矩了。

到了傍晚時分,皇帝突然嚴旨到貢院,任何人不得進出,所有人個人物品一律收繳,由內帑分發制式考籃、衣物,夏宗堯、熊廷弼和袁可立,也被送進了貢院之內。

很快,舊題作廢的聖旨也下達到了貢院,皇帝要另外出題。

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
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