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

黑麥的出現,讓朱翊鈞對十分嚴峻的小冰期,長鬆了口氣,漢人是十分擅長種地的,只要這種耐寒的植物得到了大量推廣,少餓死或者不餓死人,就能讓大明挺過嚴寒風暴。

朱翊鈞和徐貞明聊了很久,關於黑麥的培育方向得到了確定,一種是以葉量爲主的牧草向,一種是以種子產量爲主的糧食量。

黑麥麪包很難吃,這不是問題,再難吃也比觀音土強。

朱翊鈞不想看到大明百姓普遍飢餓,他之前最激進的一條政令就是拋荒罰款進而罰沒土地,沒有任何施政基礎,一拍腦門的一廂情願,後來發現無法執行而停止,只有松江府因爲還田標準最爲激進,做到了拋荒罰款罰沒土地。

大明皇帝回到通和宮的時候,收到了鴻臚寺卿高啓愚的奏疏,關於興學的總綱常,高啓愚已經制定了出來,並且通過了禮部的部議,送到了內閣。

“先生居然貼了個空白浮票,當真是小孩子脾氣,多大點事,不就是沒避諱嗎?”朱翊鈞看着奏疏上的浮票,代表首輔位置的浮票,是空白的,其他閣臣都給出了具體意見。

張居正不原諒的原因很簡單,高啓愚不能成爲萬曆維新的突破口,當初那個案子,很容易被有心者塑造成爲張居正有意僭越,故意授意高啓愚試探民意。

主少國疑的攝政,在正統年間就有過一次,不是什麼大問題,攝政歸攝政,你要是僭越,架空皇帝,甚至搞禪讓取而代之,就是大問題。

高啓愚的奏疏名爲:《奏請興學學堂定製疏》,萬曆十五年是丁亥年,也可以稱之爲丁亥學制。

“宣高愛卿來見,朕詳細問問他。”朱翊鈞看完了這份長長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說道:“一萬五千字,朕得細細去看。”

這本奏疏是典型的萬言書,不是無用信息轟炸,把目的掩藏在文字的海洋中,字字句句都很重要,涉及到了學制的方方面面,朱翊鈞簡要的看了一遍,發現了很多的疑惑,需要讓高啓愚面奏。

高啓愚在半個小時後,趕到了通和宮,奏聞之後面聖。

“臣高啓愚拜見陛下,陛下萬歲金安。”高啓愚五拜三叩首行了大禮。

“免禮吧。”朱翊鈞示意馮保看茶,纔開口說道:“朕還記得當年你在玄武門,一直等着朕的車駕,跪在地上請罪,希望不要連累到先生,一晃十四年過去了,時間過得真快。”

“日後私底下奏對,就不必五拜三叩首行大禮了,作揖就是,坐坐坐。”

“臣惶恐,謝陛下隆恩。”高啓愚再俯首趕忙說道,私底下面聖不用跪拜的事兒,高啓愚聽說過,沒想到居然還有享受這等待遇的時候。

“沒什麼,當年高拱在內閣說,十歲天子何以治天下,他覺得朕讀書不好,天資不敏,他沒說朕不可君天下,朕還要謝謝他嘴下留情呢。”朱翊鈞笑着說道:“至少到今日看來,朕還是勉強可以的。”

“陛下乃英明聖主,新鄭公大謬。”高啓愚十分明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高拱活着的時候,都已經承認自己判斷錯了。

高拱已經死了,甚至皇帝還大發慈悲的給了諡號,沒有過分的斤斤計較,但他高啓愚活着,陛下做得好不好,是不是明主,他必須有個明確的回答。

“你這一萬五千字的學制啊,跟朕好好說說吧。”朱翊鈞坐直了身子,開始了問策。

“共有八章八十四節,臣爲陛下一一說明。”高啓愚對自己寫的奏疏倒背如流,他不需要看奏疏,就能講解。

丁亥學制將普遍教育的學制,分爲了蒙學堂、小學堂、普通中學堂、高等中學堂。

蒙學堂是啓蒙,有點類似幼兒園,識字識數,而小學堂、中學堂和高等中學堂,則爲京營、水師、官廠的三級學堂的框架。

從高等中學堂畢業的學子,可以考取學校爲國子監、九大理工學院、工匠實業學堂、譯學館等等。

和舊學不同,新學從始至終都要教授算學,而且不限儒家經典,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諸子經典。

除學制之外,則是先修師範學堂,有老師纔有學子,在九大理工學院要設師範課,培養足夠的先生,各省首府在五年內,都設立師範學堂,保證師資力量的充裕。

“主要還是以官廠的三級學堂爲主,因爲只有官廠才能養得起這些學舍,等到師範學堂足夠,再謀求三級學堂從官廠、京營、水師向府州縣擴展。”高啓愚提醒皇帝,不要操之過急,這活兒是個精細活。

上來就急匆匆的把這些學堂建起來,到時候沒老師,也沒學生,無法維持,全都荒廢了。

八章八十四節,每一節高啓愚都記得清清楚楚,並且把其中的關聯都講的一清二楚,講到口乾舌燥的時候,馮保還專門砌了兩杯好茶。

這裡面有一章頗爲有趣,嚴令戒襲用外國無謂名詞,皆要轉譯再用,以存國文,端正士風。

這裡面就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比如泰西的教派,將他們的神(Deus)翻譯成了上帝,這樣利於天主教的傳播,而禮部研究認爲,他們的神應該以他們的名字音譯,比如陡斯(Deus)、罷德勒、費略和斯彼利多爲準。

這類的名詞有很多,各地學堂嚴禁使用不正確的翻譯。

“嚴格來說,沒有經過朝堂冊封的祭祀,都是淫祭,泰西的神沒有經過陛下冊封,是不準在大明腹地傳播的。”高啓愚作爲禮部官員,詳細的爲陛下解釋下,泰西在大明傳教的非法性。

顯然,羅馬教廷是不可能接受他們的神,被大明皇帝冊封這種荒唐的事兒發生。

整本奏疏,還有很多有趣的規定,比如任何私塾和家學,都不允許教授兩本兵書,這兩本是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其他兵法不做限制。

“這是爲何呢?其他兵法不禁,爲何戚帥兩本要禁?”朱翊鈞眉頭緊蹙的問道。

高啓愚趕忙說道:“陛下,這不是興文匽武,是因爲兩本兵書,實在是太具體了,講武學堂講授就好。”

“如此。”朱翊鈞知道了爲何這兩本兵書會被禁止了,實在是太具體了,容易鬧出些亂子來。

高啓愚繼續說道:“第六章第十七條:學正不得鼓譟,學子不準妄幹國政,暨抗改本堂規條。”

“夫子有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又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位者,本也,本分之謂也。學子當恪守學規,專精學業,此學生之本分也。果具愛國之心,存報國之志之輩,理當厚自期待,發憤用功,俟將來學業有成,出爲世用,以圖自強,孰不敬之重之。”

“騰爲謬說,妄行干預國政,或糾衆出頭,抗改本堂規條。此等躁妄生事之徒,恐難成大事,各學堂應即照章懲儆,決不可稍涉姑容,致滋流弊。”

“陛下,有些勢要豪右蠱惑學子,少壯學子容易衝動,易被賤人所利用,此規禁令,因此而設。”

高啓愚既然總攬興學之事,自然不會給學政埋下一個大雷,少壯學子,每一個都是大明的未來,他們被歹人所利用,是大明的巨大損失,不讓政治活動進入學堂,是底線。

朱翊鈞點頭說道:“這些個學正,在學堂上胡言亂語,也要嚴懲不貸,朕仍記得國子監監生,歧視理工院生之事,還把繪測望遠鏡給摔壞了。”

高啓愚繼續講解着他的丁亥學制,他已經儘量精簡了,但還是佔用了皇帝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才把條規講清楚,講明白。

“臣以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此爲國之長策。”高啓愚總結性的說道,丁亥學制,預計用一百年的時間,去實現皇帝的野望,無論貧富貴賤,人人有學上,人人能識字。

朱翊鈞平靜的問道:“多少錢?”

“很多錢。”高啓愚深吸了口氣說道。

朱翊鈞笑了笑繼續問道:“很多是多少?”

“就是非常多。”高啓愚沉默了下,仍然含糊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高愛卿跟朕打啞謎是吧。”朱翊鈞笑的陽光燦爛,不是高啓愚想糊弄皇帝。

高啓愚的想法很簡單,他的設想非常美好,但實現這個設想,用掉的銀子,絕不是小數目,他怕巨大的財政預算把皇帝嚇跑了,把投資人嚇怕了,他這個項目還幹不幹了?

“累年投入都要增加,百年時間,恐怕要十數億銀,才能初有成果,而且每年還要近億兩白銀維持,這還是丁口四億以內,若是丁口再多,恐怕更多。”高啓愚閉目良久,嘆了口氣說道:“比京營水師都要貴的多的多。”

朱翊鈞說要人人有學上,張居正說,陛下看看世界地圖吧,日不落帝國更容易實現。

真的很貴,投資十數億兩白銀,每年要上億兩白銀維持,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消耗。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只能是朝廷投入是吧,民間幾無助力。”朱翊鈞盤算了下,搖頭說道:“普及教育,任重而道遠,道阻且長。”

勢要豪右恨不得自己千秋萬代,教育就是最大的階級門檻,讓窮人讀書明智,讀得多了,窮人突破了階級壁壘,他們這些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就會被取而代之。

好不容易搞好的普遍教育,這些勢要豪右、鄉賢縉紳也會想方設法的破壞掉,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朝鮮搞了個《訓民正音》的彥文,將漢學牢牢掌控在了文武兩班的手中,搞得朝鮮烏煙瘴氣,在倭寇手底下只走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被攻滅。

“你這個規劃是極好的。”朱翊鈞點頭說道:“就按着你這個規劃來吧,百年長策是遠景,五年定一次,這五年究竟要做什麼,把它實現,是近景,路嘛,一步一步走。”

“很貴。”高啓愚攥緊了拳頭說道,他希望陛下做好準備,這是個賠本的買賣。

“教育啊,是不會虧的,朕投入多少,大明就會得到多少的人才,人才又能推動大明革故鼎新,不斷向前。”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再貴也得做。”

皇家理工學院已經證明了,這是個虧錢的買賣,理工學院學子畢業以後,朝廷搶不過民舍,第一期一千四百學子畢業,朝廷就搶到了四百人。

皇帝巨大投入,開花結果的時候,民坊摘了果子,長此以往,對大明而言是賺的,對陛下個人而言,是虧的。

高啓愚其實非常贊同沈鯉的強制分配,甭管領不領膏火錢,都強制給朝廷幹五年活兒再說。

封建帝制之下,不肯給皇帝幹活,一點都不忠誠!

這個矛盾似曾相識,洪武年間,大明缺少足夠的官僚,一些心懷故元的士大夫,寧願砍了手指頭也不肯出仕。

強制分配爲朝廷效力,也算是大明的祖宗成法,沈鯉是個極端保守派,對祖宗之法頗有研究,如果沒有,可以現編一個。

高啓愚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陛下,臣有個主意,明年起,在海外各個港口開設明館,不侷限於大明海疆,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友邦,獲得許可即可。”

“環球貿易商隊,所有經停的港口,都可以設立明館,這些明館呢,就是個小型的市舶司,販賣大明各種貨物,就是做做小生意,多賺點銀子。”

教育這麼貴,陛下還要投入,那就得想方設法的吸血了,吸乾全球來供養,就是高啓愚想到的唯一辦法了。

“就只是一點小生意?”朱翊鈞眉頭一皺,高啓愚也是個讀書人,他在皇帝面前提出的這個建議,真的是爲了做點買賣?

高啓愚十分確信的說道:“就是一點取而代之的小生意。”

“你這個提議很好,但是駐明館的大明官吏、商賈恐怕會非常危險。”朱翊鈞點頭,明白了高啓愚的小生意,其實是奔着把人家殖民地搶走的打算。

高啓愚這才說道:“陛下,這風險自然是有的,但要是配合王巡撫特許貿易許可,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大明越強,海外人員就會越安全,反之亦然。”

現在都是仗劍行商,大明強則其他人就會投鼠忌器不敢爲難,而且這些明館其實都是蒐集情報的前哨站,一點點的蒐集當地的情報,特許貿易許可就有用武之地了。

明館,就是前哨站。

朱翊鈞點頭說道:“你的想法很好,等到番都指揮劉吉回京後,朕會跟他仔細商議此事。”

“陛下,臣以爲,可以讓大光明教的教徒,定期來大明朝聖。”高啓愚繼續說道:“有的時候,確實只有宗教可以代替宗教。”

皇帝對大光明教的非常牴觸,可大明有這個條件讓宗教不成爲國朝構建的一部分,但是在番邦,那些蠻夷還就吃這一套,大明要是海外開拓,就需要這種力量來維持殖民地的穩定。

這些被殖民的苦力們,得有點東西做心理慰藉,否則胡思亂想,不利於生產。

“也行吧,這海外有海外的辦法,朕能把大明這一攤子事弄好就不容易了,既然需要,那就准許他們朝聖吧。”朱翊鈞認可了高啓愚的說法,他放棄了一些大明的傲慢,大明行,別的地方不一定行,殖民也要因地制宜。

“陛下…”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跑了進來,在門口摔了一跤,又趕忙爬了起來,將一本雜報遞給了馮保說道:“陛下,京師有妖書一本流傳,緹騎已經去封禁了。”

小黃門專門訓練過摔倒、絲滑的打個滾然後把文書呈送,代表了事態的緊急,可是小黃門卻結結實實的摔了一跤,顯然事情讓人猝不及防。

朱翊鈞從馮保手裡接過那本薄薄的紙張,看了許久,遞給了馮保笑着說道:“給高愛卿看看。”

高啓愚看了幾行字,猛的站了起來,伸着一隻手說道:“陛下,此逆賊也!逆賊!”

“稍安勿躁,朕都沒生氣呢,坐坐坐,這理工科的人才沒起來,這些個復古派的賤儒,整日裡嘀嘀咕咕,真的是煩不勝煩。”朱翊鈞拿過了妖書,對着小黃門說道:“讓趙夢佑把緹騎都撤回來,願意發就發吧。”

“朕被罵兩句,掉不了幾塊肉,朕被罵了,做事的臣子也少挨幾句罵。”

高啓愚呼吸都急促了起來,頭皮一陣陣發麻,他很想知道,這是誰寫出來的,如此大膽,居然敢直截了當的罵皇帝,寫這種文章,是在考驗九族的羈絆嗎?!

妖書的名字爲《天下興亡論》,內容直指皇帝本人。

蓋觀歷朝歷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何也?皆一專耳;

各代國初,勃然而興,以致數年,貪腐必至,貪則必腐,腐則必敗,天下興亡,莫過如此,何也?皆一專耳。

竭天下之財以自奉,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皆一專也;

敲剝天下之骨髓,天下之害盡歸於他人,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一人之產業,皆一專也;

這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皇帝本身要爲天下腐敗負責,因爲皇帝不是爲國朝存在,相反,國朝是爲了皇帝而存在的家天下,在家天下的框架之下,皇帝就要爲天下腐敗之事,負總責。

“這妖書是真的有意思啊,朝陽門外有快活碑林,那麼多的貪官,朕盡力了,朕啓用海瑞,不就是爲了這貪腐事負責嗎?海總憲那麼大歲數了,整日爲反貪奔波。”朱翊鈞笑着說道:“他後面指責,朕不明白,天下之財盡歸朕自己。”

“他的意思是朝廷度支只能做到三月份,修個先帝皇陵一共五十萬銀,還要欠十一萬銀的大明朝廷,是敲剝天下之骨髓?”

“還是永壽宮預算兩百萬銀,最後只拿出了二十萬銀,修好了沒多久又燒的一乾二淨的舊事?”

大明皇帝真的很窮,朱翊鈞也很窮,丁亥學制他都投資不起。

高啓愚看着手中已經批覆的《奏請興學學堂定製疏》,丁亥學制,這可是很有可能要了皇帝、要了朝廷命的龐大開支,陛下答應了,而且第一期的九龍大學堂,已經在路上了。

那可是兩千萬銀,修好之後,每年也要近兩百萬銀的持續投入的龐大開支!

高啓愚嘆了口氣說道:“這妖書裡說的是官廠、馳道、煤焦、鋼鐵、菸草的專營,是取天下之財的聚斂手段。”

“這個朕承認。”朱翊鈞非常肯定的說道:“朕就是要賺這個錢,用這個錢去開海、營造官廠、投資種植園、去修馳道,去興學,朕打算去建好多的學堂,讓孩子有學上。”

“妖書裡說,聚天下之財,以博朕一人之產業,朕捫心自問,朕尚節儉,真沒花多少錢,通和宮一年度支也不過五十萬銀,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安保所費。”

“陛下,臣以爲立刻封鎖九門,把這個背地裡嚼舌頭根的畜生揪出來,把這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遊街示衆纔是道理!”馮保氣的火冒三丈,他看着陛下從十歲到二十五歲。

十五年時間,爲了大明再次偉大,陛下何其辛苦!海瑞多挑剔一個骨鯁正臣,都對陛下一萬個滿意,這些個賤儒,胡亂畫靶射箭,簡直是該死!

朱翊鈞搖頭說道:“馮大伴,妖書的目的就是這個,氣朕,讓朕失去理智。”

“朕不讓官僚加倍執行,但只要朕咬下了這個餌,所有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倍之了,所有人都可能被帶上不忠不孝的帽子,互相爭鬥不休,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黨錮之害,纔是天下危亡,爲了鬥而鬥,不智也。”

“朕看到這妖書,倒是不生氣,反倒是覺得有些好笑,高愛卿,你把這份妖書帶回禮部,讓大宗伯刊登在邸報上,刊行天下。”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自有權衡。”

要是說朱翊鈞摳門,朱翊鈞還有可能把人關到北鎮撫司十天,畢竟那是真的,但要說這種胡亂的指責,朱翊鈞甚至懶得理會。

“臣不敢,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臣看了都是不忠。”高啓愚趕忙俯首說道:“臣告退。”

高啓愚現在有正經事要做,丁亥學制還等着他去實現,陛下第一個五年就給了兩千萬銀要建九龍大學堂,這可是定鼎之大事,馬虎不得。

“下章禮部?”朱翊鈞拿着妖書遞給了馮保,詢問馮保的意見。

馮保連連擺手說道:“臣亦不敢,陛下,真的不抓人嗎?”

“浪費緹騎精力,不必去抓了,敢罵朕,他不可能留下什麼線索。”朱翊鈞笑着說道:“朕想想高啓愚那個明館,這個法子好,但駐派海外人員的身後事一定要保障,否則就沒人給朕拼命了。”

“賺錢更重要啊,一個十數億銀的窟窿等着朕呢,朕要多賺更多的錢!”

朱翊鈞又看了看那本妖書,放在了一邊,特意叮囑道:“馮大伴,可不要偷偷取走,朕要經常看,提醒自己,朕是大明萬民的皇帝、君父,肩扛日月,身系江山,關乎社稷興亡,要好好幹。”

“他這個一專講的就不對,那浮票、披紅、廷議、內閣六科廊都察院封駁事,又是什麼呢?根本就沒有一元專權這檔子事,皇帝呀,真的不是爲所欲爲。”

妖書裡有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大意就是在大明,只有皇帝一個人是自由的,其他人,包括宰相,也是皇帝的奴隸,曰:張太嶽權勢滔天,雖名宰相,實朱氏老奴罷了。

大明皇帝真的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理會這等賤儒言論,他拿起了奏疏,開始上磨,奏疏很多,要奏疏不過夜,才能維持大明官僚系統的高效。

一直到日暮時分,趙夢佑纔回到了通和宮的御書房,他帶着疲憊和無奈說道:“陛下,臣追查了很久,追查到了通州外一處民舍,結果那民舍昨夜就已經被付之一炬,現場沒有任何的線索,臣無能。”

“免禮吧。”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既然敢幹,那就是早就把所有退路都鋪好了,怎麼可能被你輕而易舉的抓到。”

朱翊鈞手裡要是有天眼系統,那找個人還簡單,現在只能讓緹騎去大海撈針,有這個功夫,罪魁禍首,早就跑的無影無蹤。

朱翊鈞打了個懶腰,他讓趙夢佑不必消耗過多的精力去追查,有了線索就查一查,沒有線索,也就那樣就是。

朱翊鈞的反應非常平靜,而大明官場的反應卻一點也不平靜,這裡面最不平靜的就是海瑞,他聽說妖書之後,專門尋來看了,看了一小段就怒火中燒,要寫文章反駁。

沈鯉看了半天說道:“這本妖書指責的地方,都有失偏頗,而且切不到重點,還不如黎牙實編的那些笑話。”

“遣詞用句上,不太像大明士大夫所言,這篇《天下興亡論》用到了大量唐時纔會用的駢四儷六,四字或者六字的排比,但大明講究文以明道,不主張辭藻堆砌。”

大明士大夫普遍反對駢文,就是辭藻堆砌、對仗、過多的引用典故的弔書袋行爲,而是追求樸實無華的散文,把事兒講清楚講明白。

“大宗伯的意思是?”張居正也拿過妖書看了許久,疑惑的問道。

沈鯉面色凝重的說道:“用漢文的又不只是大明,這怕不是倭寇弄出來,希望把大明的水徹底攪渾,以期許前線戰場獲得一些優勢,你看這句,屠毒天下之肝腦,啓釁召戎於萬里,以奉一人之功績,皆一專也。”

“別的不說,就眼下,陛下打的仗,有一個是啓釁召戎?是大明輕啓戰端?”

“倭寇嗎?”海瑞越看越不對勁兒,作爲大明最頂級的噴子,海瑞噴嘉靖皇帝,也是奔着具體的事情去噴,而不是這麼空泛,越看越有一種一口流利的古文試圖跟大明人交流的怪異感。

沈鯉不提,海瑞真的沒有注意到。

海瑞眉頭緊蹙的說道:“可是陛下把在明的倭商全都殺了,要做到在大明京師散播妖書,倭寇也沒那個本事纔對。”

“倭國前民部省大臣神田真一,就是那個主張倭國自己印鈔,對抗大明海外通行寶鈔的硬骨頭。”沈鯉提醒諸位明公,織田市、織田信長的兒子,還有一個硬骨頭神田真一在大明。

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請假條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
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請假條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