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

“你說印加古國的命運,有沒有可能在大明身上發生呢?朕不知道,歷史總是如此,有它的必然,也有它的偶然。”朱翊鈞笑着說道:“但咱大明是在鐵與火之中建立,是南宋滅亡後,胡虜腌臢之中建立。”

歷史真的很有趣,它是既定的過往,也是未知的以後,它不會生氣,也不會怒罵,更不會辯駁,同樣,它也是最好的、最有耐心的老師,你學不會了、忘記了、故意忽視了、歲月史書、妖魔曲解、甚至將它娛樂化,它也不會打你,罵你。

歷史這位老師,只會重來一遍,告訴你,道理就是這樣,你再胡編亂造也改變不了。

“所以,印加古國的教訓,我們是需要認真對待的,我們的算學在郭守敬郭神仙之後,幾乎兩百年沒有進步了,這就是和世界缺少了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造船如此,毛呢亦如此。閉關鎖國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不過還好,咱大明別的不多,就讀書人多。”

“這些紅毛番也就是打不過大明,現在才表面恭順而已,若不是大明水師強橫,你猜朕殺了特使索倫,費利佩是賠大明兩百萬銀子說是個人行爲,還是征伐咱們大明?一定是後者。”朱翊鈞說起了舊事,殺索倫。

費利佩二世把這個行爲推給了索倫的個人行徑,而後給了兩百萬兩白銀,算是給了彼此體面,但如果沒有水師如此強橫呢?如果大明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呢?

自正德年間,泰西的帆船漂洋過海來到大明,跟大明也過招了好多次,打不過才老老實實做生意而已。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朱翊鈞又重複了下這八個字,看着手中的印加捲海外番國志書,越琢磨越不是滋味。

印加古國就沒有忠良了嗎?

嘉靖十年,國王被殺之後,印加古國的遺民進行了整整四十年的抵抗,最終被徹底消滅,一個人口超過了九百萬的古國,存續了超過幾千年的文明,就此消散,文化只剩下了壁畫證明其真實存在,民衆成爲了奴隸,在惡劣的礦山中,消失不見,甚至連血脈都逐漸斷絕。

靠着忠良真的能撐下去嗎?雖然歷史一遍遍的告訴朱翊鈞,真的可以,山河破碎飄搖之日,前赴後繼的能人志士們,用鮮血在廢墟中數次重塑了中國,並且再次讓古老的文明爆發出了耀眼的生機。

但…如果危機足夠大,大到再多的能人志士,捨身報國,都無法彌補這種差距呢?差距足夠大,大到能人志士都心灰意冷呢?

朱翊鈞拿起了硃筆一邊寫,一邊說道:“印加古國亡於封閉,還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落後就會捱打,落後就會國破家亡,落後就會連文明的名字,都會被偷竊,泰西那麼多的羅馬,沒有一個是真的羅馬。”

朱翊鈞是個悲觀主義者,他喜歡料敵從寬,在他看來,與其讓能人志士前赴後繼的填落後這個無底深淵,撐起天傾地陷,還是一直領先於世界更好,當慣了天朝上國,就一直做天朝上國,纔是道理。

世界從不和平,只是大明軍的劍,讓大明變得和平。

朱翊鈞南巡弄了很多的項目,其中就有閱江樓,這樓是雅客們嘲諷朱元璋的地方,這個爛尾的樓,終於又開始動工了,這些個雅客們當然不滿,立刻開始批評朝廷,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罵了多了,連百姓們都琢磨出不對勁來了。

一個閱江樓,纔多少銀子?就這麼招人恨?那閱江樓主要功能是報時,是有利於整個南衙的。

很快,百姓們就意識到了這些雅客筆正們,不過是爲了罵而罵罷了,也就懶得理會他們了。

這些筆桿子們把朱元璋說的跟地獄裡爬出來的凶神惡煞一樣,但百姓們反問一句,朱元璋要真那個樣兒,是怎麼從拿破碗,到做皇帝的?

這就是個基本邏輯說不通的地方,真的是那麼壞,哪裡來的大明?

朱翊鈞懶得理會這些風力輿論,在西湖別苑,繼續處理這五湖四海的奏疏,七月的杭州已經非常酷熱了,連涼亭的風都是燥熱的,經過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後,大明皇帝的生活終於變得平靜了起來,他可以關注到一些更加具體的杭州百姓的生活。

有雜報告訴朱翊鈞,殺死一個人靈魂最好的辦法,就是負債,朱翊鈞對此是不太認可的,人的靈魂怎麼會被殺死?作爲弘毅士人,朱翊鈞當然不覺得靈魂會被殺死。

但他到了杭州之後,逐漸認可了這個觀點,因爲他看到了一些讓他非常反感的現象,那就是百姓爲了生活,不得不借錢度日。

受害者不僅僅是窮民苦力,還有中人之家。

浙江擁有五個百萬人口的大都會,在萬曆十三年七月這個時間點,整個世界除了大明,沒有百萬人口的大城,而浙江就擁有五個之多,而這五個超過了百萬丁口的大都會裡,中人之家,是中堅力量,而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普遍不滿,卻沒有什麼辦法去謀求更加公允的待遇。

而這個時候,負債就應運而生了,而爲了讓這些中人之家,足夠的聽話,浙江的鄉賢縉紳、勢要豪右開始窮盡一切手段,一方面尚奢、競奢,一方面大量的放錢。

“中人一家之產,僅足一戶之稅,遇有水旱疾厲,不免舉貸逋欠,嫁子娶妻喪葬之費,其約者錢數萬,其豐者至數百萬,中人之家一有吉凶之事,則賣田疇,鬻邸第,舉倍稱之息猶弗能給,然則今吉凶之費,絕長補短,殆二十倍於昔也,財用要得而不竭乎?”朱翊鈞讀完了一段雜報上的內容。

中人之家,不上不下,勉強能夠顧得嚴自己的家門,但遇到澇、旱、疾病或者官司,不免要去借錢,這本來就很難了,但社會風氣進一步的奢靡,婚嫁、生子滿月、喪葬的費用,這些人情往來,少則數萬通寶,多則數百萬,是嘉靖年間的二十多倍。

而有人專門瞄準了這些中人之家借錢,利息是典型的高利貸,九出十三歸,借十兩,只給九兩,還錢的時候是十三兩,若是約定的一年到了還沒還錢,就會翻倍。

“赴京闕式,即尋鄉部富商巨賈,預貸金錢以爲費,即謂曰京債。誒?不是,這是啥意思?進士債?”朱翊鈞一愣,看着雜報上的文章,面色極爲古怪的說道。

馮保趕忙俯首說道:“這舉人要長途跋涉前往京師考取功名,這第一次能考中還好說,因爲沿途都是官給驛,沒有多大的花銷,可是第一次考不中,就麻煩了,要麼留在京師,可留在京師那要銀子,拜名師也要銀子,沒有就只能去借了;要麼回鄉,可是第二次、第三次車馬勞頓,就沒有官給了。”

“久而久之,入京趕考的舉人爲了考進士借錢,就被人稱之爲進士債,也有稱之爲京債。”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他們怎麼還錢?”

“俟到任而償者有之。”馮保低聲回答道。

“當官了撈錢了再還?”朱翊鈞眉頭皺的更深,這還沒當官,就已經是貪污預備役了,這大明官場能好的了纔是咄咄怪事!長此以往,必然是吏治崩壞,貪污受賄無處不在,橫徵暴斂窮兇極惡,真清流能在這種官場環境活下去?

馮保聲音更低了幾分說道:“陛下,舉子,其實也可以不還錢,允許這些這些同鄉的富商巨賈們把田畝掛靠詭寄於舉子名下即可,避了田賦,也算是還錢。”

“好嘛!偷稅漏稅都搞成產業了是吧!”朱翊鈞將雜報往桌上一拍,站了起來,指着雜報說道:“這舉人、進士都是要做官的,還沒當官,就欠了一屁股的債,大明還有清廉的官員嗎?這濁流要用,清流也要用,可是這清流太少了,這官場自然烏煙瘴氣!”

“馮大伴,你說,三次入京考試,都官給配驛,入了京,多給些廩米,能不能緩解這種現象?”

朱翊鈞敏銳的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舉人還沒考中進士的時候,就已經被異化了,這大明天下指定好不了,緩解而不是解決。

“陛下,這不是給驛和廩米的問題。”馮保低聲說道:“學子們主要花銷不在衣食住行上,而是沒完沒了的謝師宴、鹿鳴宴、詩會、賞花、踏青、消暑、驅寒冬宴之事上,這做了舉人,這就得體面,這又是一筆開銷。”

光給衣食住行就夠了嗎?陛下站在西湖別苑的門前,往西湖斷橋上看看,爲了消暑舉辦的集會,那些個士子哪個不是琳琅滿目?身上一堆的零碎,都是臉面,別人有的你沒有,你就是窮酸。

你得有把扇子,這把扇子得是好木、好紙、好詞;你不掛個香囊,好意思出門?這香囊還得是名家出品,等閒貨色,怕是引人恥笑;你得有一個書童,給你帶些出門用的東西,筆墨紙硯,印章書籍都得有,一篋書卷,半生榮辱;你最起碼得有個女伴,這女伴怎麼也要是會些琴棋書畫,要麼你寫好了詩詞,怎麼唱?

你出門坐的驢車?第二天你就成了杭州城的笑話。

做了舉人就要有配套,這一配套,那銀子就沒數了,沒銀子?好辦的很,你是舉人有的是人借錢給你,不還錢都沒關係。

“陛下,今日斷橋就有消暑集會,杭州大半的士子都參與其中,這出一趟門,少說都得三四兩銀子,中人之家,一年還餘不下三兩銀子。”馮保又解釋了下這個問題,人情往來,可不僅僅是婚喪嫁娶這些,還有各種必須參加的應酬。

“你說的有理。”朱翊鈞吐了口濁氣說道:“朕計窮也。”

“陛下其實浙江的問題解決了一些,這份雜報有點事後諸葛了。”馮保再次俯首說道:“陛下,先生早些年也借過錢,先生十六歲就考中了舉人,一直拖到了二十三歲才入京考取功名,先生其實也沒什麼辦法。”

張居正被王世貞說是腿上的泥都沒洗乾淨,就在廟堂上耀武揚威了,二人是同榜,王世貞瞧不起張居正出身貧寒,張居正考中舉人後,也經歷過這些,但張居正也沒什麼辦法,只能當不知道了。

這是個複雜到張居正這等人物都覺得棘手的問題。

馮保繼續說道:“杭州府光是辦一次大婚,稍微有頭有臉的人家,最少也得十數萬錢,兩百兩銀子都頂不住,這三媒六聘,這娶媳婦要有彩禮,嫁女兒要有嫁妝,這家裡老人去世,總要風光大葬吧,這都是銀子,這杭州城裡的百姓皆言,這活不起,更死不起。”

“沒銀子只能去借,還不上,就得想方設法去還,那仁義禮智信,就只能完全拋到腦後了。”

“陛下來了浙江,這放錢之風倒是止住了,有人把陛下稱之爲朱青天。”

“啥玩意兒?朱青天?朕?他們不是叫朕朱屠夫嗎?”朱翊鈞愕然,他可是記得很清楚,就在封鎖的這一個月,杭州府的筆桿子都敢直言不諱的罵他朱屠夫!

怎麼就變成青天大老爺了?

“這事兒說來話長,容臣慢慢道來。”馮保認真斟酌了一番,告訴了陛下原委。

大明皇帝在浙江的名聲,並沒有帶兵平叛急轉而下,反而上升到了和海瑞一樣的高度,活青天!

這很怪,以至於馮保說的時候,都有點繃不住,可事實的確如此。

浙江地面出現了很奇怪的風力變化,朱屠夫變成了朱青天,這種變化就在解除封禁的三天之內完成了逆轉。

除了仁和縣之外,整個浙江,家產不足百頃之家的鄉賢縉紳們,對陛下平叛殺豬的行爲,拍手稱快!都說殺得好!

皇帝的刀子再鋒利,對準的也就是百頃以上的勢要豪右,百頃以下,其實沒有皇帝動手的必要,那點錢還沒有京營出動的銀子多。

浙江地面積極配合朝廷行動,生怕皇帝抓不乾淨,還提供一些高門大戶外室、私生子的消息,讓皇帝除惡務盡!其實就是因爲浙江地面,苦這幫勢要豪右久也,能放的起印子錢的,基本都在皇帝的打擊名單之上。

借錢借到需要把家產祖業都賣了去還,人人都知道不還,但人人都沒有辦法。

這次尚奢、競奢的幕後推手被一網打盡,浙江地面立刻有了天朗氣清的景象,皇帝的風評,也從屠夫上升到了青天的地步。

主要原因,很多借條因爲債主物理意義上消失了,導致了欠債不再欠債,這風評自然一下自己上來了。

“朕怎麼覺得朱青天這三個字,是拐彎抹角罵朕呢?”朱翊鈞坐在了椅子上,拿起了雜報繼續看。

“陛下,咱們大明這些賤儒,罵皇帝的時候,從來不屑於拐彎抹角陰陽怪氣的。”馮保又陳述了一個事實,皇帝這頭平叛,杭州府的筆正還在怒罵屠夫呢,大明讀書人膽子大得很,哪裡會陰陽怪氣。

比如,這些文人墨客,就喜歡編點朱元璋、朱棣下三濫的段子,朱棣在浙江的形象,都是一個喜歡強淫五十歲老婦的變態殺人狂。

還真不是馮保胡說,陛下的風評在持續上升。

有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暴力,未嘗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批評的武器不起效果,就使用武器來批評。

朱屠夫本意是壞的,搞肅反,但是給執行好了,執行成了朱青天。

因爲皇帝爲了彰顯皇帝威風的暴力流的血,一個廣場就能裝得下,而數以百年計算的借債關係建立起的烏雲之下,被借貸關係逼到家破人亡,逼到死無葬身之地的百姓、中人之家,一個大明都裝不下,烏雲因爲暴力而消散。

烏雲散了,沒有必要加罪於雷霆。

“陛下,這借債之風四起,弄得大明朝都是些貪吏債帥,貪縱淫虐,誅求無厭,百姓無以寧居,就跟那薯苗,種地裡,過兩年就顆粒無收了,得重新育苗,殺青去毒,才能繼續種。”馮保從種地的角度理解了下這種風力輿論的轉變。

其實就是薯苗殺青,大明江山社稷,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殺青糾錯機制,讓大明的勢要豪右也可以週期性的新陳代謝。

這就是馮保作爲內相的一個粗淺看法,不構成任何政策建議。

朱翊鈞看完了手中的雜報,其實最離譜還不是京債,最離譜的是廟裡的長生債,母金生子息,輾轉相生,綿延不已,故謂之長生或無盡,其實就是寺廟把持的典當行、牙儈、錢莊,放錢循環不息的意思。

這廟裡本該是清修之地,也弄得渾身銅臭。

“那既然都說朕是青天,那這樣,朕就青天到底,浙江廟宇,不得經營典當、牙儈、錢莊,限期半月,全都一體查抄了,亂七八糟,烏煙瘴氣,惹得大師傅們不能清淨禮佛,是吧,朕也是爲了他們安心禮佛。”朱翊鈞決定繼續動手,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光顧着打勢要豪右,把這些廟宇給忘了。

這些廟宇都是偷稅漏稅的大戶,很多鄉賢縉紳把田畝掛靠到了寺廟的頭上,以此來規避一頃還田令,廟宇便成了藏污納垢之處。

仁和夏氏、應氏、費氏、蔡氏等等每次集會的地方,就在這些廟宇之間,朱翊鈞這算是摟草打兔子,既然要整肅,就把事情做乾淨,省的這些廟宇在勢要豪右沒了之後,發展壯大。

“臣遵旨。”馮保覺得這個政令沒有問題,查漏補缺,漏了不要緊,補上就是。

“走,出去轉轉。”朱翊鈞打算遊西湖,這時節西湖正是最美的時候,他打算出去遛遛彎。

馮保一臉爲難的說道:“陛下,要不明天?”

陛下突然的臨時起意,讓馮保非常爲難,因爲西湖上全都是人,皇帝出巡自然要清街,尤其是發生了大火焚燬駐蹕之處後,大明緹騎對皇帝的安保,更加嚴格了一下。

在浙江,非必要,就不要和在南衙、北衙一樣,玩什麼微服私訪了,容易出事。

“那就明天吧。”朱翊鈞思索了一番,還是不準備給緹騎們找麻煩了,浙江地面,的確不是很太平,他是個很勇敢的人,但不是莽夫,萬一有什麼漏網之魚,見到了皇帝,非要玩什麼行刺,剛喘口氣的浙江萬民,又要遭一次罪。

次日的清晨,朱翊鈞起了個大早,帶上了皇后王夭灼、皇長子朱常治,兩名側妃,英姿颯爽郭雲瑤,溫婉如水王兮悅,身後跟着長長的尾巴,準備去逛西湖了。

萬曆年間的西湖盛景,分爲了外景和四條路,比如朱翊鈞現在要去的嶽王墳就在西湖北路,若是要去雷峰塔、龍井,就得去西湖南路。

“夫君,我就不去了。”王夭灼臨上車的時候,忽然有點面色難忍,低聲說道。

“怎麼了?”朱翊鈞一愣疑惑的問道。

王夭灼眉眼都帶着笑說道:“怕是有了,這兩天一直有些孕吐,這要是路上吐了,擾了夫君雅興。”

“哦?好好好!”朱翊鈞臉上滿是笑容的說道:“娘子辛苦,可是這大醫官也說了,這剛有身孕,多活動活動也好,咱這點興致而已,哪有娘子重要。”

“還是算了,夫君還是多陪陪兩位妹妹吧。”王夭灼搖了搖頭,她看向了兩個怯生生的側妃。

郭雲瑤、王兮悅入宮一年多了,這肚子裡一直沒什麼動靜,侍寢也很多次了,王夭灼還以爲夫君身體出了什麼狀況,可她又有了,那問題就不是夫君,而是這兩位妹妹了。

“那也行吧,只希望娘子一片好心,她們能夠明白,也不會辜負了娘子好心。”朱翊鈞看了眼郭雲瑤和王兮悅,低聲說道。

王夭灼笑着說道:“不會,她們沒那麼不識趣。”

郭雲瑤、王兮悅又和王夭灼說了兩句悄悄話,也不知道王夭灼說了些什麼,弄得兩個側妃都羞紅了臉,才一左一右跟着陛下一起上了大駕玉輅,向着玉蓮亭而去,玉蓮亭是西湖北路第一個景點。

一路上經行了玉蓮亭、昭慶寺、哇哇宕、大佛頭、保俶塔等等景點,兩個側妃拉着朱常治,頗爲開心,只不過朱翊鈞的心思不在路上,他主要是去嶽王墳。

車駕在中午時候,行至嶽王墳,嶽王墳就是岳飛的墓地,因爲死後被追封爲了鄂王,故此得名。

嘉靖中期倭患四起,平倭犧牲的軍兵的墳塋,也就是忠勇祠,設在嶽王墳的旁邊,朱翊鈞這次來,既是祭奠岳飛,也是祭奠死於抗倭的大明忠勇之士。

“爹,這裡埋的是都是誰?”朱常治被皇帝拉着,來到了忠勇祠,祠堂只有兩畝地,和南衙祠堂一樣,只有正房和左右兩廂,影壁牆後,有石碑記錄着一個個人名,和他們的事蹟。

祭拜忠勇祠,是朱翊鈞每到一處的必要行程。

“這裡埋的都是守護大明的英烈,治兒,你記住,這些人,都是撐起大明的脊樑。”朱翊鈞從馮保手中接過了三炷香,鄭重的放進了香爐之內。

朱常治還小,他其實搞不明白天下至尊的父親,爲何要專門跑來這麼遠的地方,給這些人上香,但他很清楚,這些人對父親很重要,兩個側妃被留在了門外,皇后才能跟着皇帝一起進門上香,側妃沒這個資格。

朱翊鈞拉着朱常治,把碑文上的內容念給了朱常治聽,主要是名字,殺了幾個倭寇,犧牲在何處,爲何犧牲,都講給了皇長子聽。

“爹,他們是因爲殺倭寇,所以才被奉祀在這裡嗎?爲什麼要殺倭寇呢?”朱常治走出了忠勇祠的廟門,有些疑惑的問道。

朱翊鈞非常平靜的說道:“因爲倭寇殺了我們大明人,所以,我們大明人就要報仇,這一世報不了仇,就下一代,十代也不晚,他們殘忍的殺害了我大明東南沿海數萬百姓,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流離失所,此仇不報,朕妄爲天子。”

大明皇帝不是在仇恨教育,因爲他會把事情做完,朱常治長大之後,那些不過都是歷史而已。

“我認識這三個字,嶽王墳,這祠堂前,跪着的四個人,是誰啊?”朱常治看到了嶽王墳前的跪像。

朱翊鈞看着這三個塑像,笑着說道:“他們四個啊,都是笑話。”

“正德八年起,浙江都司指揮使李隆令人銅鑄三跪像,從左到右,分別是:秦檜、王氏、万俟卨,隆慶四年加張俊跪像。這四個,還有他們的主子宋高宗趙構,都是笑話。”

“治兒,你要記住,作爲皇帝,你可以是個偉人、聖人,也可以是個暴君、屠夫,但唯獨不能變成笑話。”

“你一定記得這句話,變成笑話,會被人笑話幾千年的,你想,別人一提到你的名字,就笑着嘲弄,那真的是太糟糕了。”

“爹能給我講講嶽王的故事嗎?”朱常治鄭重的點了點頭,父親很忙,父親語重心長叮囑的他,他會一直記得。

“岳飛啊,他出生的時候,有大鵬飛過屋頂,所以字鵬舉。”朱翊鈞對岳飛的故事非常熟稔,拉着朱常治開始仔細的講了起來。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