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

朱翊鈞其實也清楚,綏遠的王化進程,要遠遠好於呂宋。

呂宋王化十五年,顆粒無收,可是綏遠的王化進行到了第八年,已經走到了同心協力共同建設新綏遠的進程。

但朱翊鈞依舊憤怒柯延昌去年冬天被襲擊之事,下章嚴厲申飭了綏遠地面官員,再有下次,皇帝的威罰和重拳,就會砸向綏遠。

在大明,沒人會把皇帝的聖旨當兒戲,陛下說到做到。

馬三強的案子引起了十分廣泛的討論,很快南衙的各種雜報,就開始討論這個案子,但朱翊鈞對這個風向非常不滿。

南衙的整體風力,主要集中在了這個案子爲偶發案件,是非常偶然的個例;

其次就是將整個案件歸因爲了底層人的邪惡之上,即小人之惡。

“簡直是胡說八道!”朱翊鈞看完了幾份雜報,直接扔到了地上。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的確是孔夫子說的,可是在這裡,夫子是以道德身份去區分小人和君子,而不是身份和地位!說馬三強索賠是小人只知道私門之利,那劉友嘉呢?”

“這些人斷章取義,對劉友嘉買兇殺人,隻字不提!”

“馬三強只求五銀,索賠這湯藥費以奉母養子,是爲私不假但合人倫,民之道,有恆產者有恆心,民生無保,焉能責其義?”

“夫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在這些南衙的士大夫眼裡,居上位者,德行天然就是高尚的,居卑賤者,德行就像是野草,他們就是這麼理解論語的嗎?”

“這句話分明是說居上位者的德行,影響整個世道的道德,馬三強本爲勤勉工匠,主家苛責,買兇殺人,暴起反抗,是困獸猶鬥。”

“孟子有言,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居上者,不修德行,率獸食人,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這些蠢貨,現在全都責怪黎民庶人,不肯寬容!”

“顛倒綱常!”

朱翊鈞氣瘋了,南衙的風力輿論,引經據典,把儒家的經典,挨個引述了一遍,將馬三強這個居卑鄙者,認定爲了窮兇極惡之小人,進而論證了一個觀點:

底層人的道德最是敗壞;底層人最是邪惡愚蠢,而且還習慣性的坐井觀天,以自己的低級思維理解世界。

比如馬三強,冤有頭債有主,摸黑滅人滿門,就是典型的底層報復思維,一點都不體面。

朱翊鈞也讀四書五經,而且他讀的很好,從萬曆元年到萬曆十年,每月二十九日,他都要接受講筵學士考成,起居注中,將每一次考成都記錄周詳!

朱翊鈞就沒有看出孔夫子和孟子說的話,是他們解讀的那個意思!

相反,孔夫子和孟子幾乎所有的經典,都是一個觀點,民風善惡繫於上位者教化所致。

作爲統治階級的居上位者,一定要修德行,儒家經典裡,從沒有一句,是教人漠視民生疾苦、苛責困厄之民!

“馬三強、劉友嘉滿門俱死,如此慘案,何所致?非小人之惡,恰是上失其道之果!”朱翊鈞站起身來,在幾份雜報上,用力的踩了幾腳。

朱翊鈞惡狠狠的啐了一口,厲聲罵道:“一羣蠢貨!就這麼繼續漠視民生疾苦,苛責困厄之民,等到馬三強出在他們家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改悔了,就知道自己錯了!”

從萬曆元年接受帝王教育,向來很有禮儀,很少出口成髒儀舉失範的大明皇帝,又是罵街,又是啐一口,可見是真的對這些風力輿論厭惡。

“陛下,氣大傷身,氣大傷身,這裡還有幾份北衙的雜報。”馮保將幾本雜報送到了御案之前。

“不看,看什麼看,八成也是這種胡言亂語,看多了生氣。”朱翊鈞將雜報往旁邊一推,看出火來的大明皇帝,恨不得讓戚帥帶着京營從獅子山衝下來。

“陛下,南北兩京的風力是完全不同的。”馮保還是小心的將北衙的雜報放在了桌上。

朱翊鈞這纔回到了御案之前,看了兩本,才坐直了身子,看了許久。

北衙的風力輿論就正常多了,畢竟萬曆維新十七年,順天府被規訓了十七年,即便是再賤的賤儒,捱打挨多了,就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了。

相比較南衙對劉友嘉的避而不談,北衙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松江府上海縣知縣,爲何沒有執行十五銀的索賠。

討論是極爲充分的,最後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劉友嘉沒錢。

不是劉友嘉真的沒錢,而是在朝廷的眼裡,劉友嘉名下沒有任何的財貨,地畝、錢財。

甚至連劉記豆腐坊,都不是在劉友嘉的名下,而是在一名徐富貴的人名下。

有筆正甚至跑到了上海縣,找到了姚光啓瞭解了所有始末,才得知,這個徐富貴,早就在萬曆五年就死了,可是因爲沒有銷戶,這個徐福貴仍然活在檔案裡。

產業是詭寄在死人名下,家宅是租賃遠房親朋,下人全都是和工坊籤的勞務合同,劉友嘉主打一個一無所有。

劉友嘉分文沒有,姚光啓這頭還沒找到劉友嘉的財產,那頭劉友嘉就讓徐四海去泄憤了。

劉友嘉的銀子在哪裡?松江府查實,劉友嘉的銀子,都在私人的錢莊裡放高利貸賺利息。

這還是稽稅院跟着銀路查到的線索,也就是稽稅緹騎辦案不講法理,百無禁忌才找得到,否則地方衙門查一輩子也找不到。

第一份雜報,討論的是爲何基層判決如此難以執行,是否可以讓稽稅院幫忙穿透,尋找財物強制執行。

第二份雜報來自李贄,李贄在雜報裡,則以矛盾說討論了矛盾激化的過程,劉友嘉有四次機會,可以避免災禍發生。

首先是在驢踢人的時候,劉友嘉作爲豆腐坊的主人,就該慰勞,而非惡語相向;

其次是馬三強養傷時候,劉友嘉但凡還是個人,就該去家中慰問看望,主動承擔湯藥費;

再之是馬三強康復後,索求五銀,劉友嘉無論出於道義還是責任,都該償付;

最後則是在買兇殺人時候,迷途知返,當劉友嘉讓徐四海去爲難馬三強的時候,已經是覆水難收;

整個矛盾激化的過程,居上位者也就是地位上的君子,總是掌控和主導矛盾激化程度;

而馬三強在某種意義上已經無敵,毫無顧忌,母妻子皆亡的時候,掌控和主導矛盾激化的就到了居卑鄙者手中。

這個矛盾主導者變化過程,十分顯著。

而量變引發了質變,當這種居卑鄙者的數量,累積到一種程度,就是天變之日。

李贄從矛盾說去分析其中的矛盾,論述了主導矛盾的主體,在矛盾不斷極化過程中的攻守易形。

如果朝廷沒有作爲,製造這種無敵之人,這種駭人聽聞的案件將會愈演愈烈。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徐四海下的命令,的確是打一頓,是這四人在扭打的時候,推了馬三強母親一把,殺死了馬三強的母親,才一不做二不休,強淫了其妻子,聽到村裡人聲犬吠,才狼狽逃竄。”

徐四海四個手下被抓後,交代了爲何沒有斬草除根,把馬自強也給殺了。

因爲村裡人聽到了動靜,已經過來查看情況,這四人只能狼狽逃跑,沒有繼續痛下殺手,否則馬三強也死了。

馬三強僥倖不死,之所以等不及朝廷的公義,因爲他只能先下手爲強,否則劉友嘉必然斬草除根。

而第三本雜報,則是討論了律法缺位,豪右恃勢拒償之弊。

姚光啓判罰十五銀的賠償,缺少大明律法的支持,劉友嘉不服這份判決,是因爲大明律沒有規定,憑什麼要賠?

十五銀的賠償,全憑姚光啓地方官個人道德支撐,這種律法的缺位,更導致僱工傷殘,無憑可依。

馬三強不信衙門、不信朝廷,讓自己手裡的刀,倒一倒心中的苦水,因爲他知道朝廷律法從來不保護他這些窮苦人。

正是這種律法的缺位,導致了勢要豪右可以倚仗自己的社會地位,來拒絕一切的賠償,爲所欲爲。

在大明生產關係向自由僱傭關係轉變,商品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朝廷的僵化、律法的缺失,也是讓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

朝廷應該制定相應的賠付標準,極力避免這種情況。

國朝凌駕於一切社會集體之上,調和各方矛盾,顯然,馬三強案,朝廷在律法上的缺位,沒有履行到自己的責任。

第四本雜報,則討論了地方保護,勢要豪右作爲地方稅收大戶,稅收的來源,地方衙門天然對勢要豪右偏袒。

第五本雜報,則是討論大明不止一個馬三強,而是千千萬萬個馬三強,筆正根據自己的見聞,一共舉了五個例子,都是相似的案件,馬三強的悲劇,反覆上演。

“這本雜報,就有點不切實際了。”朱翊鈞拿着北衙第六份雜報,看了會兒,搖頭放在一邊。

第六份雜報則討論了官廠和民坊之間的差別,在官廠做工,受傷了、意外死亡,都有湯藥撫卹,甚至連匠人留下的子女,也能夠順利長大成人,官廠會強令這孩子留校上學,即便是不能成爲士大夫,也可以成爲讀書識字的匠人。

wωw ¸тт kΛn ¸c○ 官廠和民坊之間巨大差別,乾脆把天下所有民坊,全都收歸官廠得了。

官廠有官廠的問題,僵化、臃腫、世襲等等,都是難題,把天下民坊變成官廠,這和復古到井田制,沒什麼區別了。

北衙的十幾份雜報,主要是討論馬三強案件在各方面的意義。

“朕看完,越發覺得南衙這些雜報面目可憎了,他們連事實都不談,其心可誅!”朱翊鈞揉了揉額頭。

不是馮保在欺上瞞下,給南衙士大夫上眼藥,馮保沒那個膽子。

南北兩京的雜報,全都是排的上號的大報,都擁有廣泛的訂閱人羣,能夠發日報的那種大型報社。

這種風力輿論上差別,讓朱翊鈞有點無奈,他總不能把南京皇宮修一修,在南京做皇帝。

這也是南衙士大夫有恃無恐的原因,你皇帝終究是要回北衙吃沙子的。

如果皇帝嚴加處治,因言獲罪,也會對下情上達形成阻礙,文字獄非但不能完成思想上的統一,反而會讓人道路以目。

馮保將一本奏疏放在了桌上,低聲說道:“內閣上了本奏疏,稽考舊章,參酌時宜,謹擬工傷賠償條例,懇請聖裁。”

風力輿論總是那麼的喧囂,大明朝臣們並不會被這些風力輿論所裹挾,而是按照聖旨,制定了《請定工傷賠償條例以安民生疏》。

主要內容包含了明定僱主之責,細化了賠償的規定、嚴申官府職權、禁絕私鬥之風等多個方面。

首先就是律法上,明確規定:

凡匠作、僱工因務負傷致殘者,主家須依《大明律·戶律》損公私財物例,承擔全責,若因器具朽壞、牲畜失控致傷,主家未及時修繕管束,罪加一等。

工傷要賠償,而且生產工具、牲畜等,如果不能及時修繕、約束、賠付,罪加一等以殘害論刑名。

拒不賠償,民事案件上升到刑事案件,輕則杖五十一百,重則流放煙瘴之地。

賠償細則,工傷必須明定包含湯藥、誤工、恤銀。

湯藥就是醫藥費;誤工費按月錢折半、不足一月按一月算;而恤銀則是殘疾,按月錢全額賠償十五年,致死則是月錢賠償二十年;

馬三強一年的勞動報酬爲十四銀,如果殘疾就是210銀,如果致死則是280銀。嚴申官府職權,就是府州縣衙門必須要嚴格執行判罰,不得延誤,抗命不遵,枷號一月,罰銀倍償;情節尤重者,流徙南洋。

一旦有工傷賠付的判決,只要不賠償,就將事主抓捕,強制執行。

枷號,就是戴上枷鎖羈押,每拖一個月的時間,就要處罰加倍,姚光啓判劉友嘉賠十五銀,拖一個月是三十銀,拖兩個月是六十銀,拖三個月是一百二十銀。

如果惡劣到劉友嘉這種情況,抄家流放。

在嚴申官府職權這一則中,內閣要求,地方官員要對各自所轄地面所有民坊立契稽查,就是民坊必須要有勞務合同,如果沒有則以違禁取利判罰。

違禁取利,就是違反禁令獲利,最輕微的處罰,也是勒令關門,即未立契書,不得經營。

禁絕私鬥之風,則是:僱工不得私相報復,違者以故殺論;主家若買兇脅迫,依謀叛連坐。

如果僱工負傷,也沒告訴衙門,就懷恨在心,直接報復殺人,按殺人案判;

如果主家爲了逼迫僱工就範,買兇脅迫,則是謀叛大罪,要連坐家人,抄沒家產。

禁絕私鬥之風,不僅對窮民苦力有要求,同樣對主家要求更高。

最後內閣輔臣重申工傷賠付條例的目的:非獨護窮黎之血肉,實爲斬豪右之爪牙,正不正之風,利國朝之商貨。

劉記豆腐坊這一惡案,沒有贏家。

馬三強沒有贏,他雖然沒有被斬立決,但也要流放南洋了,全傢俱喪;

劉友嘉當然也沒有贏,全家都下地獄了,跟閻王爺講理去了。

“令三法司會籤,頒行天下,曉諭地方各官,申明條例。”朱翊鈞全文審視了三遍,確定了所有條規後,硃批下章。

萬曆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內閣上奏,皇帝硃批,大明朝正式開始推動勞動保障制度完善。

度數旁通,量化工傷、致死賠償標準,強制執行避免勞資矛盾進一步激化,用皇權壓制地方豪強的爲所欲爲,強化朝廷對地方經濟控制,爲‘讓大明再次偉大包含所有大明人’提供製度性保障,切實推動‘民爲邦本,本固邦寧’的基本國策。

而皇帝再一次踐行了‘護民以彰聖德’的基本執政理念。

當皇帝聖旨下章到了各地方衙門的時候,南衙的風力輿論,立刻偃旗息鼓了下來。

胳膊擰不過大腿,朝廷、皇帝根本沒有理會他們掀起的風力輿論,不受他們裹挾,制定了新的律法,繼續胡說,那就是抗旨了。

討論是討論,抗旨是抗旨,性質完全不同。

故意將整個案件歸因爲小人之惡,就是江南勢要豪右希望用自己對風力輿論的控制,影響朝廷的判斷,同樣也是自我寬慰,沒事的,就是偶發個例,不必過分擔心。

但劉友嘉滿門慘案,還是讓所有勢要豪右心有慼慼,朝廷最終的判罰,連馬三強都沒殺,而是送去了南洋,甚至民間傳聞,皇帝本人還從內帑給了二十五銀做安家費,也不知真假。

“朕給了馬三強二十五銀做安家費這事兒,朕怎麼不知道呢?倒是提醒朕了,內帑支二十五銀,送到松江府衙門,親自交給馬三強,給他安家。”朱翊鈞對着馮保交代着。

他真沒給,但民間有這個傳聞,他再不給,反倒是小氣了。

“臣遵旨。”馮保讓一個萬曆元年起跟着陛下陪練的大璫去辦這件事,順便再讓這個大璫瞭解下案件的始末,確定陛下沒有被矇蔽。

這不是二十五兩銀子,而是保命符。

有御賜的這二十五銀,證明陛下知道馬三強這個人,到了南洋,也不會有人刻意爲難,萬一皇帝陛下想起來此人,詢問近況,刻意的爲難都會變成迴旋鏢,正中眉心。

“戚帥到了嗎?”朱翊鈞看了看時辰,戚繼光每七天到莫愁湖行宮一次,報聞京營情況。

馮保趕忙俯首說道:“已然等候一刻鐘了。”

“不早說,快宣,不,朕過去吧,戚帥在哪裡?”朱翊鈞站起來,準備自己過去。

戚繼光是大將軍,節制天下兵馬,放到五代十國,今天不是皇帝明天也是了,即便是不提戚繼光現在身份,他也是爲大明南征北戰四十載的常勝將軍,值得朱翊鈞禮遇。

“戚帥在看陛下種的速生楊。”馮保還是帶着陛下去了行宮花園。

戚繼光還在等皇帝宣見,結果卻等來了皇帝,頗爲惶恐的俯首說道:“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免禮免禮,不是戚帥在閱江樓給朕鎮着,這些南衙勢要豪右早就跑到莫愁湖行宮號喪來了,哪裡會如此清淨?有人反對朕的政令,朕就對他們說:你去跟朕的京營說去吧,哈哈哈。”朱翊鈞走了幾步,滿是笑意的說道。

戚繼光聽聞趕忙說道:“京營是陛下的京營。”

“京營的瘟疫處理的如何了?”朱翊鈞問起了京營的情況。

“一切妥當,南衙諸豪右的反應,實在是有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戚繼光說起此事,也是搖頭,他帶兵打仗四十餘年,什麼幺蛾子事都見過,這幫勢要豪右有點沒見識了,嚇得連門都不敢出了。

戚繼光頗爲好奇的指着剛剛移栽的樹苗說道:“陛下,這就是中盛速生楊?”

朱翊鈞詳細的解釋了下這種速生楊的培育過程,速生楊的缺點是格外明顯的,做紙、做筷、做傢俱還行,做不了棟樑,長得慢,木質堅實是硬木。

但不代表速生楊沒有作用,相反意義極其重大。

“嘖嘖,好東西啊。”戚繼光和皇帝兩個極其魁梧的人,蹲在數棵速生楊樹苗面前,聊了半天這種楊樹的優缺點和培育時間,戚繼光問,朱翊鈞回答。

朱翊鈞又花了一刻鐘介紹了下膽礬、綠礬這些農藥的作用。

“中盛速生楊,這個名字好、膽礬這個也好,都好,都好!”戚繼光由衷的說道。

中盛二字出自禮記,曰:年儉谷不足,賓祭以中盛。意思是年景不好的時候,祭祀不用稻、粱,一切從簡,中祭先祖是不會怪罪的,反而會保佑來年鼎盛。

儒家禮法,也不都是崇禮,如果非要在禮法和現實二選一,禮記主張:先顧好現實,再考慮祭祀。

“戚帥坐。”朱翊鈞和戚繼光有很多的話題可聊,戚繼光帶兵打仗是主業,他會種地,還會尋礦,這些農桑事兒,張居正都不是很明白,朱翊鈞也只能找戚繼光說道說道。

“戚帥在京營推動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說軍兵嫁娶,要書記覈准報聞把總,可有此事?”朱翊鈞問起了他從軍兵處聽到的消息。

戚繼光點頭說道:“陛下聖明,確有此事,臣打算試試後,再奏聞陛下。”

這不是戚繼光瞞着皇帝要做什麼,是小範圍實踐,確定沒有太多問題後,再報聞皇帝推行。

“發生了什麼事兒?”朱翊鈞詢問起了究竟,戚繼光做事從來都不是臨時起意。

“京營銳卒來自五湖四海,這娶妻就很難知根知底了,入朝抗倭後,發生了一些事兒,軍兵的反應比較激烈。”

“有奸佞之徒,把主意打到了撫卹銀之上。”戚繼光已經用盡量委婉的語氣,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朱翊鈞驚駭無比的說道:“瘋了嗎?”

如果在老家,娶妻的時候都會打聽打聽情況,可到了京營裡,就變得非常困難,在入朝抗倭發生後,一些個媒人,就開始做起了一門古怪的生意,嫁銳卒。

如果京營軍兵從前線活着回來了,那他就是英雄,皇帝的恩賞之豐厚,天下聞名,跟着丈夫過一輩子都不會吃苦;

若是銳卒死在了前線,這撫卹銀,就可以拿到手裡,保一輩子衣食無憂。

京營講武學堂,那是京師數得上的頂級學堂,絲毫不亞於名儒學堂。

這本來是個好事,軍兵以前社會地位低,現在有人上趕着嫁上門,是好事。

但京營鎮撫司,也就是軍事法庭,在入朝抗倭之戰結束後,收到了十二份訴狀,這些軍兵發現自己被騙了,做了冤大頭。

“騙婚騙到了京營的頭上!”朱翊鈞深吸了口氣,平息了自己的怒氣,發現無論如何都平息不下去,才問道:“究竟如何?”

戚繼光將案卷交給了陛下,情況不復雜,這十二份訴狀,情況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已經嫁過人,甚至趁着軍兵在前線征戰,這些婦人在後方,再續前緣,軍兵回到家,發現家被別人給佔了。

這是騙婚,而且還是一個團伙作案。

朱翊鈞看完了卷宗,略微有些自責的說道:“這事兒朕居然不知道,南巡出發太倉促了,應該等凱旋之後諸事皆了再南巡的。”

“出發之後,朕不再操閱軍馬,知道的晚了,他們怎麼敢把主意打到京營銳卒的頭上?”

是一個團伙作案,是一個賣房的經紀買辦乾的。

京師不僅紙貴,地也貴,宅更貴,大明附籍制度,沒有產業不得附籍,爲了落得北衙戶籍,當真是想盡了辦法。

賣房的經紀買辦,和媒婆一商量,就開始幹了。

“京營刀刃向外,從不將刀兵對準百姓萬民。”戚繼光告訴了陛下爲何會這樣。

朱翊鈞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這事兒不能按戚帥的意思辦,通通處死,經紀買辦、婦人、丈夫,一律處死!京營銳卒刀刃的確向外,但朕的劊子手,專斬邪佞!”

“如果不斬,日後這等奸佞必然蜂擁而至,成了就是美事兒,不成也不會怎樣,犯錯的成本太低了。”

戚繼光的判罰過於仁慈了,判離,歸還家產,這種判罰,完全是按着民間律法進行,軍營是軍營,和民間完全不同。

要是軍營和民間相同,那還要鎮撫司這種軍事法庭幹什麼?

“陛下聖明。”戚繼光不動聲色的說道,沒有反對。

朱翊鈞一愣,眉頭一皺意識到事情不太簡單,他想了想說道:“戚帥這處置意見,是故意的吧,就是讓朕改判,施恩銳卒?”

“陛下聖明。”戚繼光見自己的心思都被陛下看穿了,也沒含糊其辭,他也不擅長。

他就是爲了讓皇帝執行正義,讓軍兵感念陛下恩德。

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
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