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

閻士選有些迷茫,最難接受的就是立場斷案,居然如此的準確。

蔡徐兩家的爭鬥,絕非一朝一夕,自從蔡氏女枉死後,兩家已經圍繞着這個案子,爭了整整十年的時間,這中間可不只是德清縣縣衙,而且浙江的局勢反覆發生了多次的變化。

德清縣位於湖州府,先是德清縣衙對德清徐氏滿門進行了問詢,又有仵作屍檢,認定蔡氏女病亡,蔡氏不服到湖州府告狀。

湖州知府下章讓臨近的武康縣又審查了一遍,並且進行了仵作屍檢,認定蔡氏女病亡。

蔡氏仍舊不服,蔡氏女父親蔡正平,再到湖州知府告狀,湖州知府在審查了整整一年後,宣佈蔡氏女系病亡,並且不再受理蔡正平告狀。

蔡正平寫信給在京師做官的弟弟,陳述了冤情,蔡正平的弟弟是嘉靖二十一年進士蔡正通,萬曆九年,時任都察院僉都御史,蔡正通寫信給吳善言,詢問究竟。

吳善言收到蔡正通書信後,再次開始審問,杭州知府開始稽查案件,最後仍然認定了蔡氏女病亡,人證物證書證皆在,德清、武康、湖州府、杭州府仵作皆在屍檢上進行了簽字,可謂是鐵證如山。

蔡正平仍舊不服,請託蔡正通疏通關係,蔡正通表示非常爲難,但蔡正平仍舊不肯罷休,讓兒子蔡樹常入京活動,蔡樹常本來打算入京告御狀,卻被蔡正通勸回。

因爲那時候,杭州府羅木營鬧起來了,浙江九營跟着鬧,其勢洶洶。

萬曆十七年春,蔡正平死了,蔡樹常再次找到了浙江巡撫侯於趙,以還田爲要挾,威逼侯於趙重查舊案。

一向十分強硬,聽從聖命是本分,不聽從聖命爲盜寇的侯於趙,居然接受了這種脅迫,要求蔡氏立刻開始還田,案子他會一定查。

蔡氏從蔡正平到蔡樹常,爭了整整十年,而爭的原因,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自始至終,蔡家就沒有見到過蔡氏女的屍首,就是鬧到這個地步,開棺驗屍的地步,蔡氏仍然沒有見到蔡氏女的屍首。

“這規矩亂了之後,連勢要豪右求個公道,都是如此的艱難。”侯於趙知道棺材裡空無一物的時候,也是極其感慨。

閻士選眉頭緊蹙的問道:“侯巡撫認定了蔡氏是好人,徐氏是壞人嗎?”

“是的,我認定了蔡氏冤。”侯於趙點頭,沒有太多的猶豫,而後解釋道:“因爲立場,德清還田遲遲無法推行,德清縣衙百般阻撓,整個浙江,就德清武康兩縣,未曾完成還田,而其中以德清最難。”

“立場不能斷案,但有人用行動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後,就可以認定他是敵是友。”

侯於趙這種立場斷案法,實在是讓閻士選無法接受。

閻士選想了想鄭重的說道:“若是蔡氏女從徐家逃離,逃回了孃家,蔡家窩藏了蔡氏女,而後藉機打倒徐家呢?未嘗沒有這個可能。”

“蔡家有可能窩藏蔡氏女,但蔡家窩藏不太可能。”侯於趙十分肯定的說道:“這些勢要豪右們,把臉面看的比命還重要。”

“既然如此反覆告狀,明知不可爲,還要在德清、武康、湖州府、杭州府相繼斷案之後,還要告狀,如此反覆的丟臉,蔡家若是窩藏了自己女兒,恐怕,不會這麼做,如此反覆的丟臉。”

“十年前的案子了,恐怕也很難查清楚究竟爲何了,當初吳善言的同黨,被殺了不少。”閻士選看着案卷,就是頭疼萬分,因爲當年很多查案的當事人,都已經在浙江九營兵變中被殺了。

“儘量查一下,最好能找到屍骨吧。”侯於趙當然知道其中的困難,十年前的陳年舊案,只能聽天由命了。

實在不行,就呼叫陛下支援。

皇帝的聖駕很快就來到了杭州府,大明皇帝仍然下榻了西湖行宮,佔地不到三十多畝的行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到了皇帝趕到的時候,閻士選、侯於趙還是沒把案子查清楚。

“德清武康不能還田,德清最難,德清蔡氏覺得自己冤屈十年無法昭雪,不肯聽從朝廷布告;德清徐氏認爲朝廷反覆聽從蔡氏告狀,處事不公。”朱翊鈞看完了侯於趙、閻士選的奏疏,德清還田了,武康就不是問題了。

德清武康緊鄰,一旦德清縣扛不住了,武康孤木難支。

“緹帥,這個案子,好查嗎?”朱翊鈞將案卷交給了緹帥趙夢佑問道。

趙夢佑看完了案卷,也是眉頭緊蹙的說道:“不太好查,起碼得十多天時間。”

“那就查清楚,十七年時間朕都等了,十多天朕也能等,這還田的事兒,必須要辦下去。”朱翊鈞點頭說道:“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弄清楚。”

“臣遵旨!”趙夢佑俯首領命,他委派了兩名提刑千戶,仔細叮囑後,讓二人帶着兩百騎直奔德清縣而去。

七日後,真相大白。

緹騎辦案和衙役辦案是完全不同的,衙役其實拿這些高門大戶,一點辦法都沒有。

修橋補路要士紳拿錢;賑災撫卹要士人出糧出錢;就是修個樓蓋個宅子都得在士紳家的地頭起地基。

衙役的俸祿都是這些士紳發的,輪得到衙役對着這些士紳吆五喝六?

兩名提刑千戶,那都是十幾年的老刑名,這案卷一到手,就看出了一些個端倪,案卷沒有任何問題,正因爲沒有任何問題纔是天大的問題。

人這種動物,別看是萬物之靈,但每個人的記憶其實不那麼準確,前幾日發生的事兒,都能說錯,但口供能做到如此分毫不差,就已經是怪事兒了。

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認知,每個人對一件事的記憶,也是完全不同的,口供如此類似,這案子,就是一定有問題了。

緹騎們到了德清縣,做事那根本不顧及什麼地方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直接就把蔡徐兩家,全都抓了起來,挨個過審,審查的同時,還對整個蔡徐兩家,進行了掘地三尺一樣的搜查。

德清縣令瑟瑟發抖,別說德清縣令,就是京師裡明公大老爺們,緹騎進了家門,那也是瑟瑟發抖,生怕惹禍上身。

緹騎只用了七天,就把案子查的清清楚楚,蔡氏女也找到了,人已經死了七年之久,經過仵作驗看,系毒殺身亡,是砒霜,銀針下到腐朽的屍骨上都是黑的。

“所以,德清、武康、湖州府、杭州府仵作們說是病發身亡,不過驗看的不是蔡氏女,而是蔡氏女的大丫鬟桂香。”朱翊鈞把侯於趙、閻士選都叫到了西湖行宮,將調查的案卷,交給了二人。

蔡氏女被毒死後,體型樣貌都差不多的桂香也死了,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於窒息,就是將身體固定,用紙沾上水一層層的蓋上去,把人憋死。

徐家讓仵作驗的屍首,就是桂香。

侯於趙眉頭緊蹙的說道:“按理說就是驗看的桂香屍首,也該看得出是窒息而亡,仵作們還是枉法了,簡直是無法無天!”

之所以枉法,是因爲有人施壓,吳善言爲首,前杭州知府、湖州知府、德清縣衙、武康縣衙,全都是幫兇。

關鍵是吳善言對此事,幾乎完全不知情,全都是吳善言的師爺居中斡旋,就把事情辦的妥妥當當。

蔡氏女爲何被殺?

因爲她撞見了她的丈夫整日裡跟婆婆偷情。

這話有點繞,但事實的確如此,緹騎查到的時候,也是驚駭無比。

這徐氏是德清豪奢戶,但是上一任家主徐天華,也不知道是做了什麼孽,膝下無子無女,絕了嗣,徐天華還是獨苗一個,只好從旁支過繼了一個遠房侄子過來,這個侄子名叫徐敦成。

旁直入大宗,就會出現各種奇怪的問題。

徐天華老了,仍然對生孩子念念不忘,哪怕是生個閨女,招人入贅也行,爲此徐天華納了十幾房的妾室,但最終是一無所獲皆是徒勞。

這過繼來的侄子徐敦成,起初也是乖巧懂事,但很快徐敦成就發現自己在德清縣的地界,可以無法無天,沒人能奈何他分毫。

過繼的侄子,想找個門當戶對的正妻,有些困難,徐天華也是操碎了心,給了蔡家八十頃地,把蔡家的女兒娶回了家門。

徐天華老了,爲了生孩子納了十幾房妾室,這十幾房妾室知道自己生不出來,徐天華一死,她們這些妾室都要被趕出家門。

爲了能留在徐家,那真的是煞費苦心,其中就有一個手腕高超的倪氏,把這侄子徐敦成拿的死死的。

倪氏生性風流,水性楊花,徐天華不行,倪氏就從府外找了個壯漢,想懷個孩子,結果壯漢辛苦了幾個月,也是沒有結果。

倪氏一不做二不休,就把過繼的侄子,尚且只有十四歲的徐敦成給拿下了。

那會兒徐敦成才十四歲,血氣方剛,哪裡受得了這種引誘?

就這樣,二人沒羞沒臊的過了兩年,徐敦成大婚時候,倪氏也成了徐天華的繼室,算是當家主母了。

繼室是正妻死後續絃,蔡氏女嫁到了徐家後,要叫倪氏爲婆婆,即便是這個婆婆大不了徐敦成幾歲。

蔡氏女嫁過來三個月,就撞破了丈夫和婆婆的姦情後,蔡氏女可是大家閨秀,立刻告訴了公公徐天華,而且帶着丫鬟就準備回孃家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要是傳出去,蔡徐兩家的臉都要丟盡了。

蔡氏女完全沒料到,徐天華、徐敦成、倪氏一不做二不休,把她直接毒死了,

徐天華老了,他也沒個後人,唯一的念想,也就是他們老徐家的名聲了;

徐敦成和倪氏狼狽爲奸,聯手殺死了蔡氏女和蔡氏女丫鬟桂香,徐天華視而不見,還幫着善後,徐天華不僅讓人埋了屍骨,還賄賂了吳善言的師爺,把案子辦成了鐵案。

徐天華在萬曆十五年枉死,他沒想到,做了一輩子對手的蔡正平,能夠爲了女兒的冤死,奔波那麼些年,死咬着不放。

徐天華更沒想到,自己居然死在了過繼的兒子徐敦成手裡。

徐敦成也想不到,蔡正平死了,蔡樹常仍然揪着不放,就是要尋個公道。

朱翊鈞頗爲感慨的說道:“蔡正平就信一個道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既然看不到屍首,那一定有問題。”

“事情不斷髮展,蔡正平心中的虧欠也越來越深,臨死前終於鬆口,讓兒子蔡樹常聽從政令還田,最後爲女兒伸冤一次,蔡正平臨死都覺得是爲了那八十頃的田,害得女兒如此田地。” 蔡正平臨死都不肯放過此事,原因很多,肯定是覺得虧欠女兒,其次就是兩家相爭,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朕都沒想到,蔡氏一個半縣之家,蔡正平弟弟蔡正通還是當朝僉都御史,正四品的京官,家裡唯一掌上明珠死了十年後的今天,才讓冤案昭雪。”朱翊鈞看着案卷,對着侯於趙和閻士選說道。

蔡正通是四品京官不假,可是縣官不如現管,蔡正通寫信給吳善言,吳善言做了處置,但等於沒做。

“這徐敦成是腦子缺根弦嗎?他這樣的家世,什麼樣的女子尋不到?居然事事都聽這個倪氏的?若是當初年少輕狂、不諳世事,這都多大了,還跟那倪氏廝混在一起,不知羞恥!”

“倪氏讓他殺人他就殺人,倪氏讓他賄賂他就賄賂,倪氏讓他把徐天華做掉,他就做了?!”閻士選完全沒料到是如此真相!

那徐天華的死,也是徐敦成做的,自從蔡氏女死後,倪氏乾脆就和徐敦成整日廝混在一起。

徐天華不聞不問,但暗地裡,打算偷偷再過繼一個,幾事不密則害成,這事兒,居然被倪氏知曉,倪氏驚懼難安,三兩句話,就把徐敦成說服,徐敦成一不做二不休,把徐天華也溺死了。

徐敦成這種狠人,手裡已經有了三條命案,居然沒把倪氏殺了一了百了,還跟倪氏生了一兒一女,實在是讓閻士選下巴都要驚掉了。

朱翊鈞看着卷宗說道:“徐敦成、倪氏其罪有三。”

“其一謀殺,《大明律·刑律·人命》定:謀殺祖父母、父母及夫者,凌遲處死;謀殺他人者,斬。徐敦成、倪氏二人聯手,殺蔡氏女、桂香、徐天華三人,毒殺、窒息、溺斃,手段極其殘忍,情節之惡劣,人神共棄。”

“其二通姦,《大明律·刑律·犯奸》定:凡和姦,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徐敦成與倪氏和姦,其系一家,罪加一等,論罪當斬。”

“其三賄賂,《大明律·刑律·詐僞》定:官吏受財枉法者,計贓論罪,至八十貫者絞。吳善言、湖州知府、杭州知府、吳善言師爺及涉案官吏,受賄僞造屍檢結果,已死不論,其餘皆絞。”

“徐敦成、倪氏二人,凌遲處死,徐氏、倪氏家人傭奴知情不報,杖一百,流放金池。”

朱翊鈞在案件調查清楚後,做出了判罰。

這裡面,湖州府、德清、武康之前涉案官吏,皆要追責。

凌遲就是凌遲,不是送解刳院,解刳院已經不接受大明人了,標本主要來自於倭奴。

這個案子影響極其惡劣,朱翊鈞對其家人進行了連坐,尤其是徐敦成和倪氏本家親戚,也都流放金池總督府的處罰,因爲他們也是涉案之人,賄賂這麼多的官員,可不是什麼倪氏和徐敦成兩個人能做成的。

其實這個案子裡,德清縣官吏罪孽最是深重,湖州知府、武康縣、杭州知府,主要是爲德清縣擦屁股,官官相護這種事,在官場上,是最常見不過的現象。

朱翊鈞硃批;徐敦成弒父淫長,倪氏悖倫助惡,合謀戕害三命,賄吏蔽天。依《大明律》,凌遲梟示,家產沒官。餘犯絞決,以正綱常。

他對着兩位臣工說道:“此案既是個人之惡,亦是社會矛盾的縮影:司法腐敗、倫理崩壞、豪強橫行、法律失效。如果朕是浙江勢要,朕也要問,王法何在,聖上何在?”

“雖然處以徐敦成與倪氏的極刑,處以各級枉法官吏絞刑,但不過是亡羊補牢罷了,若制度痼疾不除,類似悲劇仍將重演。”

“綱常崩而天理隱,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

朱翊鈞對這個案子,思考不僅僅侷限於案子之上,之所以要下如此重手,就是警告,若再有這種事發生,各級官衙,不要層層相互包庇,包庇同罪論死,沒有任何懲罰,自然沒人尊重律法,尊重朱翊鈞這個聖上。

“陛下聖明。”侯於趙、閻士選俯首領命。

杭州府衙的牢房內,因爲傷三人被捕的蔡樹常,正對着天窗發呆,十年了,自家妹妹死了十年了,似乎終於有了新的進展,他也可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了。

“蔡樹常。”

獄卒打開了牢門,叫了蔡樹常一句,提刑鎮撫使陳末低頭走進了牢房之中。

“我是御前帶刀糾儀、提刑鎮撫使陳末,朝廷已經查清楚了案子,這就是你父子二人,苦苦追尋的真相。”陳末去了筆墨紙硯,如果蔡樹常沒有異議,簽字畫押後,蔡樹常就可以離開了。

蔡樹常將案卷詳細的看了一遍,放下後,沉默不語。

“你可有異議?”陳末詢問道。

蔡樹常深吸了口氣說道:“陳鎮撫,你是九重天上的人物,自然不理解我這等斗升小民之苦楚,全賴聖上昭德,今日沉冤得雪,我一介草民,本該感念聖恩,可是我還是想問一句。”

“以前呢?我父親爲此奔波了十年。”

七天就能查清楚,硬生生的拖了十年,早幹什麼去了!

若不是他答應了還田,這案子,杭州府衙門、巡撫衙門,甚至連都察院御史都不聞不問!

是不是隻要他不答應還田,這案子永遠無法沉冤昭雪了?

遲來的正義,比草賤。

陳末的表情有些奇怪,他看着蔡樹常看了許久,纔開口說道:“嘉靖二十九年,浙江巡撫朱紈想給浙江一個公道,不讓海寇猖獗擾亂民生,後來他被誣陷自殺;”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大司馬張經、浙撫李天寵,領兵平倭,斬倭寇四千二百人,俘倭八百四十人,朝廷收到浙江方面的奏疏,全都是張經、李天寵,糜餉殃民,十月,張經、李天寵被冤殺。”

“朱紈、張經、李天寵來了,他們死了,你們這些地方勢要豪右在做什麼呢?他們是來平倭的,堂堂大司馬、兩任巡撫,如此冤死,又該怪誰?”

“那平倭事了後,浙江地面勢要豪右有沒有爲朱紈、張經、李天寵說過一句公道話,或者請命朝廷平反,上疏鳴冤?好像沒有。”

“後來,吳善言這等人神共棄之人坐穩了浙江巡撫。”

“好,你不服,這些事兒太久遠了,跟你沒關係,萬曆十三年,陛下南巡,從南京至杭州府,遇大雨駐蹕仁和,仁和官舍大火,剛剛大雨過後,官舍大火燒紅了半邊天。”

“松江巡撫申…申郎中兼領浙江,安撫浙江地面,展開了還田,我來問你,別家都還了田,你家在做什麼?直到今年春天,你纔到杭州府衙找到了侯巡撫。”

“朝廷自然有朝廷的問題,可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蔡樹常,你們這些勢要豪右的選擇,就沒有任何問題嗎?”

陳末沒有責問,也沒有用嚴厲的語氣訓斥,蔡家也被查了個底朝天,沒有問題,是良善之家。

在陳末心裡,朝廷和地方是相互的,這個案子冤了十年,完全怪到朝廷頭上,怪到陛下頭上,陳末認爲蔡樹常說的不對。

公道這個東西,光靠朝廷,實現不了。

“陳鎮撫所言有理。”蔡樹常聽了陳末的一番話後,有些愕然,沉默了很久,反倒是覺得陳末講的頗有些道理。

浙江弄到這個局面,或者說,大明變成了這樣,都是主上昏聵,朝廷無能?

那朝廷、皇帝也太無所不能了,是每一個人的每一個選擇,累積起來,讓世道變成了這樣。

“無論你是裝的還是真心實意,能聽得進去人話就行,若是案子沒問題,就簽字畫押吧。”陳末推了推案卷,讓蔡樹常好好再看幾遍,確定沒有遺漏後,蔡樹常簽了字,摁了手印。

沉冤得雪,還是讓蔡樹常鬆了口氣,至少浙江在一點點的變好。

“你家有田一千一百頃,這是二十張船證和二十張船契,如果不會經營海貿,可以交由松江遠洋商行運作。”陳末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張張的船證、船契。

船證是出海憑證,抽分過關都要,而船契是三條五桅過洋船,和十七條三桅夾板船。

陳末沒有推薦寧波遠洋商行,因爲在陳末看來,寧波商行還是有點不太忠誠,而且門檻高,這些船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反倒是松江商行經營數年,沒有過類似的傳聞。

“額,還田真的有船證和船契?”蔡樹常大驚失色。

“不是,蔡樹常,你就沒看過還田令嗎?你當朝廷白沒你家田產不成?”陳末差點被氣笑了,德清縣還田遲遲無法推行,感情連蔡家這等高門大戶,對具體政策,都是一無所知。

蔡樹常深吸了口氣說道:“我聽人說,說是還田有船證和船契,但根本沒有,都被…侯巡撫自己獨佔了去,聽說,聽說。”

“詳細說說。”陳末眼前一亮,他聞到了大案的味道,立刻頗爲興奮的說道:“這裡都是緹騎,你不必怕侯於趙他挾私報復,他真的把陛下還田令當生意做,他活不過今年,把你聽來的全都仔細說說!”

陳末躍躍欲試,一個掛着戶部左侍郎官職巡撫浙江的正三品大員,這可是一條大魚!

蔡樹常左右看了看,把自己聽說的話,一五一十的道來,陳末完全記錄在案,讓蔡樹常離開杭州府衙後,立刻回家,不要對任何說,他檢舉之事,他會派二十緹騎暗中保護。

三天後,陳末失望至極,倒不是蔡樹常聽錯了,浙江地面的確有這種傳聞,但也只是對抗還田令的傳聞罷了。

侯於趙乾乾淨淨,該發的船證船契,一張不曾缺失,而且這些堅持還田的勢要豪右之家,絕大多數都選擇了松江遠航商行,而非寧波商行。

陳末讓緹騎告訴了蔡樹常情況後,讓緹騎撤出了蔡氏。

侯於趙本人對此一無所知,他還以爲蔡家留着那些緹騎,是爲了繼續死刑三複奏的正常流程。

“侯於趙沒有問題。”朱翊鈞的表情說不上是失望,還是高興,表情是有些複雜的,他當然不希望侯於趙有問題,但是沒看成熱鬧,自然還有一點點失望的。

“陛下,侯巡撫他病了…”馮保拿着一本奏疏低聲說道:“昨日侯巡撫和閻知府二人,一同去了浙東運河,突然就下雨了,閻知府沒事,侯巡撫倒是染了風寒。”

“侯巡撫在遼東十數年,跟着寧遠侯學了點武藝,而且墾荒也是親力親爲,身體極好,在遼東就沒生過病,這到了浙江後,不是從馬上摔下來,就是無故生病,前日,吃了口魚,還被魚刺卡了喉嚨。”

“嗯?”朱翊鈞頗驚訝,拿過了奏疏,看了許久,這是侯於趙身邊的大醫官寫的奏疏。

到浙江這兩年,侯於趙可謂是皆事不順,弄得大醫官都想找個廟給侯於趙燒香驅邪了,實在是有些過分詭異了,而且都是巧合。

“侯於趙是真的命硬!”朱翊鈞看完了奏疏,也是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四章 皇權特許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四章 皇權特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