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

徐成楚是來查貪腐,哪怕是貪官污吏也要承認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貪腐是一種罪行,不被世人所認可的行爲。

中原這片土地,自古以來,便是:民不容貪,法不護腐。

《夏書·禹刑》有云:惡而掠美爲昏,貪以敗官爲墨,殺人不忌爲賊。

仗着自己的強壯做惡事,掠取他人的財物,是爲昏,貪婪而敗壞官職操守,是爲墨,殺人毫無忌憚,是爲賊,犯昏、墨、賊任何一個罪名,都要殺。

禹刑,是夏朝時候的律法。

商湯滅夏後,專門針對官員制定了《官刑》,其主要內容包括三風十愆,由伊尹制定,每一條都和驕奢淫逸有關。

比如三風爲巫風、淫風、亂風,其中巫是大搞封建迷信;淫風是生活作風不正;亂風是理想信念喪失。

在商朝,違反了三風十愆的結果,會和羌人一起被‘用’掉,用的方式千奇百怪,砍掉腦袋做酒器、劈成兩半、砍去四肢等等,如果祖宗不滿意,還要繼續用更多的羌人、牲畜平息祖宗怒火。

在甲骨文裡,貪這個字,上面是一張嘴,下面是個貝殼,商朝的時候貝殼是一種貨幣,貪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不能吃的貝錢也要吃下去,就是貪。

貪的反義詞是廉,不該拿的不拿,不該吃的不吃。

武王伐紂,革故鼎新,商朝覆滅,周朝的時候周穆王命呂侯制定了《呂刑》。

《呂刑》共有五個刑種,林林總總有近三千條之多,可見法網之密,而在《呂刑》中,對官員的腐敗亂象進行了歸納總結,分爲了五條: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

惟官,官員利用職權,相互包庇、掩蓋罪行;

惟反,濫用職權,徇私枉法,不公平不公正;

惟內,大搞裙帶關係,利用職權爲親友牟利;

惟貨:利用職權爲他人謀利,非法收受財物;

惟來:縱容包庇親朋好友,受他人請託枉法。

有以上五種過失,就是觸犯了‘五過’,後果相當嚴重,因爲要反坐。

《呂刑》中只有五種處罰,墨、劓、剕、宮、大辟,一旦官員因爲五種原因枉法,判了五罰之中的任一一個,都要反坐判官本人。

你收錢割了別人的鼻子,那大王知道了,就要割掉你的鼻子。

到了春秋戰國,各國開始變法,李悝所著《法經》,其中《雜律》篇,對於大夫等收受賄賂,直接處死;商鞅變法更是執行什伍連坐,知情不報視爲同罪連坐。

到了漢代,漢文帝被貪官污吏折磨的痛苦不堪,頒佈了《懲貪律》規定:吏坐受賕枉法,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答罪者,皆棄市。

貪贓、枉法、受賄、自盜,直接腰斬棄市,棄市就是不準收斂屍骨。

漢文帝作爲歷朝歷代的帝王典範,他下了如此不‘仁’的規定,連屍骨都不準收斂,就是爲了高壓懲戒貪腐,因爲漢文帝很清楚,再不懲戒,恐怕大漢就要沒了。

《唐律疏議》則更進一步,根本不規定具體行爲爲貪腐,而是以六贓論罪。

六贓,就是鉅額財產來源不明,非法獲利就要懲戒,《唐律疏議》首次採用了‘計贓論罪’量化標準進行反貪。

明承唐律,對六贓進行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四十貫斬、八十貫絞、一百二十貫磔,家人流三千里。

朱元璋還專門做了個《醒貪簡要錄》,把貪官污吏被懲處的下場一一列舉出來,讓百官日夜誦讀,引以爲戒。

自古以來,從夏朝時候開始,貪腐這種行爲就是錯的,民不容貪,法不護腐的集體共識,早已形成,包括貶義詞的貪得無厭、政以賄成、賣官鬻爵等等成語,都是這種集體共識的體現。

反貪是對的,貪腐是錯的。

這種共識之下,官場上和反腐司的對抗是得不到普遍支持的,甚至得不到官場同僚們的普遍認可,畢竟大明真的存在海瑞、徐成楚這樣清廉的官員,有些也知道這麼做不對,但大家都拿,只能和光同塵。

陛下兵發容城,徹底摧毀了湖廣地面最後一點抵抗共識,正如徐成楚說的那樣,穿儒袍的鬧得亂子大,那就比穿儒袍的鬧得亂子更大。

萬曆反貪,已經比明初反貪要輕的多,四十貫斬已經成爲了沉睡條文,關於貪腐,不鬧出惡劣後果、重大影響,基本不會觸發死刑,但對抗調查,一定是死刑。

孫奇逢一個知縣,當了五年,貪了不到四萬八千銀,哪怕是被查到,他連被反腐司稽查的資格都沒有,最多也就是個革罷官身褫奪功名的下場。

但現在,青馬橋案子一出,孫奇逢的行爲立刻上升到了挑釁皇權的高度,也就是萬曆九年定大明人不入解刳院,否則孫奇逢勢必要進解刳院走一遭。

如此之下,馳道窩案查處順利,就變得理所當然了起來。

大明百官清楚的意識到,不能再刺激皇權,不能再刺激陛下了,官員再不支持陛下反腐,陛下就要開始復祖宗成法。

陛下把《大誥》喚醒也就罷了,萬一陛下復祖宗成法,復到商朝,豈不是要跟小羌人一樣,被用去祭祀祖宗?

誠然,萬曆年間沒有羌人,可萬曆年間有夷人!

而且已經有些這種徵兆了。

去年大明皇帝在應天府南京監斬,就在朝陽門外、紫金山孝陵搭建的刑臺,一旦真的徹底觸怒了皇帝,把貪官污吏用了祭祀祖宗,也不是不可能。

“京廣馳道,京師到開封鄭州段,也有貪腐案。”徐成楚翻動着案卷,面色凝重的對陳末說道。

陳末深吸了口氣說道:“有,這馳道,南北貫通,京師到廣州,修通的這段也有貪腐案,我在湖廣辦案,查到有關聯的貪腐案,就有七個案子之多。”

“規模如何?”徐成楚眉頭緊蹙的問道。

陳末將一本賬冊遞給了徐成楚說道:“整體涉案規模爲91萬銀。”

徐成楚看完了所有的賬冊之後,合上了賬冊說道:“不查了。”

“嗯?額,不查了?”陳末感覺非常非常的意外,他驚訝的看着徐成楚,這個骨鯁正臣,爲了查貪腐,連命都肯搭上!

現在面對新出現的貪腐窩案,徐成楚居然選擇了放手,簡直是比太陽大西邊出來還要奇怪。

徐成楚需要避貪官污吏的鋒芒?徐成楚現在是風頭正盛的時候!

“大工鼎建,七分到工,三分入袋。”徐成楚搖頭說道:“文成公說,這大工鼎建,有七成能用到工地上,那就是底線,一般七成用到工地,基本不會出問題,若是再低,出事了要被追責了。”

“京開馳道,一共1400裡,每裡9200銀,在加上陛下給的30萬銀犒賞,總計用銀1300萬銀,分爲四年投入,陳指揮,91萬銀整體規模,不算大了,甚至不到一成,甚至可以說,非常廉潔。”

這91萬銀,連一成都不到,這是初步稽查的結果,就是嚴加稽查,最後規模翻倍,也不到兩成,沒有觸及到反腐司介入的紅線。

大工鼎建,是個千絲萬縷的事兒,這裡面有很多的賬都只能做糊塗賬。

反腐司從設立之初的目的就非常明確,或者說反腐的目的就是壓制貪腐規模,防止大明糾錯機制失效。

不至於像王崇古那樣,拿了朝廷的銀子,宣大長城一點不建。

徐成楚不由的想起了他成爲御史後辦的第一個貪腐案,大名府天雄書院山長宋善用,弄得徐成楚非常狼藉,還是陛下給他處理的後續。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徐成楚才徹底明白,海瑞作爲神劍,爲什麼不辦王崇古。

“很難給陛下交代。”陳末眉頭緊蹙,他已經在稽查京廣馳道前半段的貪腐了,徐成楚突然說不查了,陳末還是覺得有必要查一查,哪怕是不大動干戈,也要知道,到底多少銀子沒有到工。

徐成楚想了想,搖頭說道:“我寫奏疏給陛下。”

有了一點小分歧,但也有共識,那就是出京時領的十二案,要一查到底,徹查清楚。

徐成楚的奏疏入京時,已經是九月中旬,大明皇帝朱翊鈞收到了徐成楚的奏疏,反而鬆了口氣,在徐成楚臨行前,朱翊鈞就反覆叮囑過他,凡事都有個度。

朱翊鈞對徐成楚最大的擔心,就是他過於骨鯁了,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

“下旨徐愛卿,卿等櫛風沐雨,星夜疾馳,查明馳道窩案,民不容貪,法不護腐,實乃天命攸畏,朕心甚慰。”

“治國如持火銅鼎,火弱則鼎傾,火烈則膏焚,天下至難,莫過於是。非骨鯁不能持正,非通變不能謀國,今準愛卿所奏。”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明堂峙蒼穹,在寸木之積,爲億兆生民,常警戒於心。”

朱翊鈞給了徐成楚明確的聖旨,準了他的奏疏,不必過分嚴密,吹求過急,但也不要掉以輕心。

王崇古說的七分到工,朱翊鈞還專門派了緹騎去調查了一下,發現的確如此,不客氣的說,能做到七分到工,已經堪稱廉潔典範了!

比如武清伯李偉修的清華園,和米萬鍾修的勺園,是三分到工,就是說,十兩銀子,只有三兩銀子用於修建園林,其他全都被各種原因消耗掉了。

趙夢佑專門就清華園各種人工、料價等等進行了覈算,除此之外,圍繞着京北園林,有上百個莊園,這些大厝,趙夢佑也專門做了賬,大多數都是三分到五分到工。

而馳道能夠做到七分到工,已經實屬不易,非常非常省錢了,過於嚴厲的追查,只會遭到普遍反對。

朱翊鈞簡單梳理下歷朝歷代的反腐共識,就想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兒,那就是乾隆末年搞出了議罪銀製度來。

這議罪銀製度一出,代表着貪腐完全合法化,只要給乾隆交夠了銀子,就能想怎麼貪怎麼貪。

議罪銀不是贖刑制,贖刑是犯了錯之後贖買,是有罪的,是認罪伏法,而且贖買也是減刑,非豁免。

哪怕八議八辟,這種專門給勢要豪右開的方便之門,也是承認有罪在先,皇帝念功勳寬宥在後。

而議罪銀不是犯了罪交錢贖罪,議罪銀是預付款,你付了錢,就不是罪過,就可以合法的搞錢了。

議罪銀出現一直到清朝覆滅,是漫長曆史時間裡,唯一一段時間,貪腐合法的年代。

即便是胡元,貪腐也是不合法的,忽必烈讓色目人充當御史算賬反貪,只是忽必烈死後,元廷再也沒有能力反貪了而已。

合法和不合法,這一來一去,差別天大了去,韃子終究是韃子,和漢室江山格格不入。

“王謙來了奏疏。”馮保將王謙的奏疏翻了出來,遞給了陛下。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給王崇義那個嗣子求情的嗎?求情也不管用,此逆賊已然逼良爲娼,朕若寬宥,人心難安,朕絕不輕饒!”

王謙和朱翊鈞私交很好,但這是公事,王謙要是給那個逆賊求情,那就要考慮下王謙的立場了。

王崇古對江山社稷有功,朱翊鈞當然念着,可王建這個逆賊乾的事兒,其實是在破壞王崇古的身後名,這是皇帝不允許發生的。

官廠制可是萬曆維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王崇古畢生心血。

“陛下,王謙不是是非不分之人。”馮保將奏疏翻開,遞給了陛下。

王謙勸陛下仁恕?王謙恨不得陛下辦個加急!省的惹禍上身,連累無辜。

王謙的態度很明確,不能寬宥。

文成公三個字,是他爹留給他王謙的餘蔭,他親爹給他攢的聖眷,憑什麼王建這個嗣子破壞消耗這些來之不易的聖眷?聖眷也是他們老王家的遺產,他這個親兒子都沒享受到,就給王建消耗掉?

王建變得無法無天,正是王謙去了松江府後,京師再沒人約束,纔出現了這些禍事。

王謙沒有給這逆賊求情,他在奏疏裡說,死了活該。

他王謙都不敢犯的事兒,他王建憑什麼犯,而且王謙還和姚光啓商量好了,姚光啓這個女婿的兒子裡,找一個改姓王,繼承王崇義的血脈,不讓王崇義絕嗣。

姚光啓答應了下來,他一共有三個兒子,讓一個給岳丈就是。

“這個案子有趣。”朱翊鈞看完了整本奏疏,上半部分說的是王建的案子,下半部分則說的是松江府的一個小案子。

河南汝陽府一個大把頭,傳幫帶從家裡帶了十四個人,到松江府做工賺錢。

這個大把頭利慾薰心,欠了六個月的工錢不給這些匠人,這十四個匠人都要靠着他生活,都是鄉下漢子,哪裡敢反抗,哪裡知道如何反抗?

但就是有四個匠人不服,一人一把刀,拿着刀闖進了大把頭的家裡。

這四個人進門就喊:不給錢就砍死你們!砍死你們,別說你們不知道怎麼死的!

大把頭大驚失色,就想奪路而逃,卻被四人堵在了偏房,動彈不得。

這大把頭跪在地上連連磕頭說有錢,有錢。

大把頭,就把四人的工錢給了,這四人仍然不滿,讓大把頭把十四個人所有沒給的工錢,全都結清,把剩下沒來的十個匠人,全都叫到了大把頭家裡,最後把工錢結清了。

這四個人領頭之人走的時候說:我們笨,但我們講道理,既然給了錢,就好聚好散。

大把頭在匠人們走後,就跑到了松江府衙門報官,松江府衙一看這事,就呈送了師爺,師爺下令刑房不理,而且還讓刑房衙役警告大把頭,膽敢生事,王法無情。

案子發生在三月份,王謙一直沒有直接干涉,但他在密切觀察,他還以爲這個大把頭會發動人脈,讓這些個‘刁民’沒有任何生計可做,但王謙想錯了。

這個大把頭非但沒有發動人脈報復,讓刁民無法謀生,還專門找人,給這四個刁民找了活兒去做,這麼做的原因,是大把頭怕這四個刁民無事可做,就登門訛詐。

而且只要鬧起來,刀劍無眼,傷的是這大把頭和他的家人。

“把揚州之前的案子拿出來。”朱翊鈞想起了一個相似的案子,讓馮保去拿奏疏。

萬曆十七年十一月,揚州發生了一起和這個案子高度相似的殺人案,也是傳幫帶的大把頭,從家鄉帶了匠人到城裡做工,也是欠薪不給,也是持刀逼迫,大把頭被逼無奈給錢。

但揚州大把頭告官,揚州府受理了,將持刀逼迫、討薪的三人抓捕歸案。

這不抓還好,一抓出事了。

傳幫帶,都是鄉里鄉親,惡意討薪的三人被抓,一起到揚州府的同鄉,第二天就闖到了大把頭家裡,把大把頭給殺了,一把火就把大把頭的家和工坊給點了,逃之夭夭。

顯然拿着刀索薪都是謀劃好的,一旦這大把頭非要繼續爲難,那就魚死網破!

大火一燒,乾乾淨淨,什麼物證都留不下,而且這些同鄉全都逃走了,根本不知道逃到了哪裡去。

最後,討薪的三個人也被放了。

揚州知府出入府衙,那是前呼後擁,閒雜人等不得近身,可是具體經辦此案的衙役們,可不敢賭這些個膽敢殺人的鄉民,還在不在揚州,衙役們把三人放了。

冤有頭債有主,這大把頭死了,就沒必要再找衙役索命了。

這案子最後就成了這麼一件無頭公案,除非皇帝派出緹騎,嚴密搜索,動用巨大物力財力,否則這案子,真的很難很難抓到案犯。

皇帝沒有派緹騎過去,這個無頭公案一出,揚州知府、同知、推官等等,全都捱了一個下下評,再有一個下下評就要被罷官了。

“其實揚州府鬧一鬧也挺好的,揚州府地界,已經沒有工坊主欠薪了。”朱翊鈞合上了揚州的奏疏,揚州府經過這件事後,再無人欠薪了。

當然,皇帝也覺得有些怪異,勞資矛盾在公權力無法有效介入的情況下,居然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

這是朱翊鈞完全沒料到的結果,他其實一直頭疼,江南地區勞資矛盾的調和問題,而且他也頒佈了一些政令,比如必須要契書,比如契書薪資問題可以快速審結等等。

但他的聖旨,還是沒刀子管用,這幾顆人頭,一把大火,這就平衡了起來。

朝廷不是無所不能的,沒什麼好的手段,也沒什麼辦法有效介入,看不見的大手,起了作用。

“寧化、瑞金等三縣鬧了一鬧,整個江西的士紳,都沒人收年節了呢,生怕再鬧出個田兵之亂來。”馮保對陛下的話,非常贊同。

朱翊鈞拿着王謙的奏疏繼續說道:“王謙還提到了一個他不能解釋的現象,他發現松江府工坊缺人缺的厲害,但是街上有很多的遊墮之民。”

王謙觀察到了一個他無法解釋的現象,請求聖上解惑,王謙是真的想不明白。

大明有很多矛盾的現象,比如:明明處處缺人,總督府種植園缺人、工坊缺人、田土缺人,但大明就是有層出不窮的遊墮之民,他們不事生產,操持各種惡業爲生;

比如松江棉紡生產相對過剩,可是人們還是拼了命擠到這個行當裡來,弄得工錢更低。

這種矛盾的現象,其實也有一雙看不見的大手在發力。

鄉民聽了同鄉的話入了城,他發現大把頭、同鄉說的那些話,全都是騙人的。

這年頭,敢出門長途跋涉到松江府、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這些地方謀生的人,每個人都是特別努力,勤奮,每個人都是懷揣着對未來的希望才選擇出門。

可是他們到了地方,一次一次的被現實打擊,不是衣食住行連牲畜都不如、就是工錢欠來欠去,動輒打罵,最終他們成爲了遊墮之民,乾點短工,得過且過,混一天是一天,或者乾脆操持惡業爲生。

這個惡墮的過程,他們但凡是能贏一次,就不會選擇當遊墮之民。

“越是努力,越是上進,就越容易成爲遊墮之民,哎。”朱翊鈞總結了下王謙說的這種現象,給出了明確的硃批。

越是努力、上進,付出和收穫的落差就越大,失望就會越多,就越容易成爲遊墮之民,反倒是那些喜歡隨波逐流的人,找個活兒,對付着幹,對付着活,什麼都不想,會輕鬆很多。

“要讓這些人贏,其實非常簡單。”朱翊鈞拿起了硃筆說道:“勞有所得,他們就贏了。”

朱翊鈞解釋了王謙想不明白的現象,這個現象矛盾但現實,想要改變,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勞有所得,幹活真的能拿到錢。

容城縣的衙役們,一年半沒領到俸祿,幹了活兒不給錢,自然就懶得幹活了。

在當下大明,最重要的是不要鬧出民亂,但凡是鬧出民亂的地方,都要被皇帝嚴厲懲處,畢竟沒有民亂,就不會有人打到京師,威脅到皇爺的皇位。

皇帝一定要坐在皇位上,皇位給百姓掀了,那皇帝還是皇帝?

如何不鬧出民亂,皇帝也給出了明確的道路與指示。

極端偶發事件,就是火苗;

走投無路活不下去的百姓,就是乾柴。

偶然事件是不可控的,沒人能阻攔偶然事件的發生,哪怕是富的像松江府這種地方,依舊有人間疾苦,依舊有死人持刀上門索薪之事發生。

偶發不可控,但乾柴的多少,是可控的。

而讓乾柴不會一碰就着,燃起熊熊大火的辦法,也很簡單,有口飯吃就行。

大明人並不是很多,人口也沒有快速、爆發式的增長,天變之下,也看不到腹地爆發式增長的可能了。

大明的田畝也足夠多,能夠養得起這麼多人,只要衙門能讓鄉賢縉紳遵守他們許下的承諾,災年減租,允許種土豆、番薯這些雜糧。不在水源溝渠爲難鄉民等等,萬民就可以有口飯吃,就不會鬧出民亂。

一般而論,人們不會從制度、結構、觀念、精神、人的本質等等角度,去判斷社會優劣,因爲這太麻煩了,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很難說服他人。

人們往往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出發,或者說從腸胃出發,去判斷社會的優劣。

這一點,朱翊鈞已經不知道下過多少次聖旨,反覆告誡官員,應該知道民生是根本之務,聖旨和民生之間,選擇民生不會視爲抗旨不遵。

徐州知府劉順之爲了抗旱,就放了運河的水,朝廷沒有問責。

“陛下,金池總督府的賀表來了。”馮保看陛下處置了王謙奏疏,將石隆侯鄧子龍的賀表放在了陛下面前。

陛下明旨不得送昂貴的賀禮,但總督府們,還是想盡了辦法,折騰點有用的事兒,讓陛下高興。

金池總督府在萬壽聖節之前,完成了大金池、赤軍山港正衙鐘鼓樓的營造,向陛下道喜。

正衙鐘鼓樓很重要,因爲一個京師時間,一個當地時間,只要京師時間準確,就可以精準的計算經度,確定在海上的位置,過往船隻,都可以在金池、赤軍山港矯正自己的時間了。

這是萬曆開海的一小步,是結結實實、腳踏實地的一小步。

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
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