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

徐光啓非常真誠的邀請伽利略進入皇家理工學院學習,就是確定了引力存在後,需要更多人才,一起研究引力的測算。

“所有物體由引力引起的下墜加速度,是相同的。”這是伽利略表述了此時此刻他對引力的理解。

這個數字具體是多少,伽利略並沒有太多的頭緒,格物院也沒有,因爲需要進行更加精準的測量和觀測,才能得到。

“不不不,在此之前,我們需要確定一件事,萬事萬物都是運動的嗎?我的意思是,一個物體,在沒有外力干擾之下,會一直保持它自己的運動狀態嗎?這是我們應該最先確定的事兒。”徐光啓極爲興奮的和伽利略討論着他的發現。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似乎都處於動與靜這兩種狀態,直到外力干涉。

兩個人見面之後,繞開了其他一切的話題,開始探尋萬物無窮之理,徐光啓很確信自己發現了力的一些真相。

對萬物無窮之理的探索,是大明格物院的使命。

格物博士們享受了超然的待遇,他們要解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人們又應該如何利用這些規則,改變自然,提高人改變自然的能力,就是提高生產力,這一點在生產圖說中已經解釋的非常清楚了。

人類廣義上的勞動,讓自然產生了價值,礦產放在那裡,本身沒有價值,因爲開採它們非常的麻煩,是人類修好了道路、橋樑、溝渠,讓這些礦產從礦山中源源不斷進入工坊,變成人們能夠使用的商品,才讓自然有了價值。

礦和土地一樣,放在那裡,沒有價值,是人類的勞動,賦予了商品價值,這就是生產圖說的核心理論。

萬曆十六年九月初九,秋意正濃,楓樹林已經將整個西山染成了紅色,秋日高懸,陽光通透穿透了稀薄的雲層,灑在了楓樹林之上,平添了幾分明媚,秋風拂過,如火般的紅葉搖曳着,楓葉林裡,遊人如織,山下車水馬龍。

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望遠、賞菊迎秋、插配茱萸、飲菊花酒,如此熱鬧一天,從京師南門永定門進來了一大批身着奇裝異服的外鄉人。

他們是來自於老撾宣慰司,入京朝貢。

老撾宣慰司南掌刀攬勝,親自帶着二十名族人,和老撾宣慰司的各色特產,來到了大明京師。

這次進京的原因是大明到老撾的路修通了,刀攬勝此行還有一個目的,請求大明皇帝確定他兒子爲繼承人,這個冊封對老撾非常的重要。

如果沒有來自大明的首肯,他不知道老撾會陷入怎樣的窘境。

黔國公沐昌祚承諾,只要老撾保證精絕鹽的供應,那雲南黔國公府就保證,隨時隨地有一把刀頂在安南的腰上,讓他不敢入寇老撾。

沐昌祚說到做到,安南國,再不敢侵入老撾了,這份安全承諾,在前年進行了一次擴容,條件沒變,是對安全保障的範圍進行了擴充,多了一個東籲緬賊。

這些年老撾沒少被安南國和東籲國欺負,東籲緬賊甚至三次攻破了老撾的首府囊漢(萬象),若不是大明軍做主,刀攬勝不可能收復首府囊漢。

“聽得懂漢話嗎?”鴻臚寺少卿俞良史對着通事問道,從雲南傳回的消息來看,刀攬勝應當是不會漢話,少卿和通事確定了一遍。

通事還專門拿了一本厚重的藩國儀注,翻到了老撾那一頁說道:“聽不懂,雖然自永樂以來朝貢三十四次,但都是到雲南大理就回了,這些年,他們被安南國打了兩次,被緬賊打了三次,每次都是國破家亡的程度,刀攬勝,並不通漢話。”

從有限的記錄來看,刀攬勝不會漢文。

“我會!”刀攬勝並不清楚面前接待自己的大明官員究竟是誰,他指了指自己說道:“我說的不好,但是的確會漢話,我學了兩年,因爲沒有好的教師,學的並不是特別好。”

“我們老撾,上至老翁,下至幼童,都在學漢話,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和大明人做生意,做買賣。”

俞良史打量了下刀攬勝的樣子,笑着說道:“會說漢話就好,但仍然要配個通事爲宜。”

配個通事,防止話趕着話,吵起來。

刀攬勝要是敢跟大明皇帝蹬鼻子上臉吵起來,怕是消息傳到雲南,老撾就要亡國了,這是君辱臣死的封建帝制時代,爲了防止可能會出現的爭吵,通事居中緩和情緒,就變得很重要了。

當然,刀攬勝是入京來拜大哥的,他是生怕大明無所求,大明要的越過分越好,最好直接把老撾郡縣化了,就不用受那麼多氣了。

正如禮部官員說的那樣,這麼多年求助了五次,大明只是勸導,沒有出兵干涉,就是因爲大明對老撾無所求,沒有能看得上的東西,大明自然不會費那個力氣,能站出來講幾句公道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最近,終於有了精絕鹽這個大明感興趣的礦產,老撾必須要抓好機會。

礦產放在那裡是沒有價值的,只有經過人的勞動,開採出來後,變成商品,纔有價值,對於老撾而言,那些礦山,根本就採不完。

“我們帶了一些禮物,因爲實在是貧窮,沒有什麼好的東西,我們帶了一些美人,當然,還有精絕鹽。”刀攬勝指了指自己身後的隊伍,俞良史看了一眼,眉頭一皺,老撾沒有糊弄,的確都是精挑細選的美人,身材看起來很不錯,至少孩子餓不到。

這也算是那邊的特色,從三宣六慰上貢的美人,很多都是如此。

俞良史是萬曆二年進士,華夷之辯之下,他對這些美人不是特別感興趣,少卿俞良史帶着刀攬勝下榻了四夷館。

“你們遠道而來,所求何事?”俞良史沒有過多的客氣,在兩任大宗伯的帶領下,禮部的風氣有點差,在禮部官員看來,這些蠻夷朝貢,都是別有用心,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所以直接開門見山,詢問來意。

“能併入大明嗎?”刀攬勝十分鄭重的問道。

“你等下。”俞良史伸手示意刀攬勝暫停一下,他疑惑的說道:“是你的漢話說的不好,還是我聽錯了?你是說,老撾宣慰司併入大明?你要知道,併入大明後,你就不是國王了。”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要求,俞良史從未聽過這種要求。

“天使不知,我何曾真的做過國王?不過是帶着子民們勉強延續生存罷了。”

刀攬勝面帶幾分苦楚,嘆了口氣說道:“我入京要走很久很久,這一路上,我見到了所有,大明好的壞的我都看到了,吏員索賄,我也見到了,我們想要併入大明,好的壞的都可以接受。”

“我們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緬賊和安南人總是欺負我們,大明如果可以把老撾併入大明,我就對得起我的子民了。”

“天使啊,安南人甚至聯合倭寇一起進攻我們,讓我們派遣使者到倭國京都朝貢!”

刀攬勝非常的務實,談什麼條件,老撾有什麼大明看重的東西嗎?趁着大明對老撾感興趣,直接併入!

萬一哪天大明又對老撾不感興趣了,豈不是悔不當初?

大明那麼大,那點礦,大明現在沒發現,日後,難不成還沒有嗎?

大明手指頭縫兒裡漏一點給老撾人吃,老撾人就不用每日擔驚受怕了,刀攬勝根本不知道倭國在哪裡,居然也要去倭國朝貢,刀攬勝實在是受夠這樣的日子了!

這是國王?誰都能踩一腳的受氣包罷了。

俞良史其實非常清楚,精絕鹽,目前大明找了兩三年,真的沒有儲量太過豐富的礦。

“這裡是大明京師,你說的每一句話,大明朝廷都會認真對待,你確定要併入大明嗎?”俞良史有些無奈,再次重申了一遍:“併入大明,就不能後悔了。”

“大明人都好面子,今天你說併入,明天你又反悔,這是對大明的羞辱,大明的精兵強將,絕對不能承受這種羞辱。”

“當然。”刀攬勝非常肯定的說道。

俞良史不會知道,其實大明和老撾再次有了聯繫後,老撾內部商量過一種可能性:故意攻擊大明軍,然後讓大明軍來入侵老撾,這樣就可以併入了。

但老撾貴族們想來想去,還是太瘋狂了,和大明爲敵,太過危險,萬一大明軍收不住力,直接把所有人打死了怎麼辦。

“這是所有勐主們簽下的歸附書,還請天使轉呈陛下。”刀攬勝見這件事有戲,拿出了一張皺巴巴的奏疏,遞給了俞良史。

奏疏的紙也是從黔國公府求來的。

勐,其實就是城邦的意思,勐主,就是老撾宣慰司地面所有的城主,這份歸附書是用漢文寫的,每個勐主都在上面簽了字,確定他們認可這份歸附書。

“對於我們而言,老撾人而言,一些人做夢都想前往安南國或者東籲,因爲到了那裡,至少可以安全些,爲什麼沒想過到大明的呢?因爲不敢。”

“這次大明要求我們提供精絕鹽,我覺得是個攀龍附鳳的機會。”刀攬勝的漢話不好,他不知道應該如何精準表達,但是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這也是幾乎所有勐主的想法。

“對於大明這是有利的,大明在對東籲作戰,正如沐王爺說的那樣,我們這個位置,就是頂在他們腰上的一把刀。”刀攬勝又補充了一下兼併他們可以獲得的好處。

在刀攬勝看來,老撾併入大明完全是負收益,否則大明早就從雲南繼續南下了,這麼多年,大明都沒什麼興趣,顯然是對那片地方,頗爲嫌棄。

俞良史思考了一下說道:“我會如實稟報聖上,這是你最後一次反悔的機會,你確定要併入嗎?”

“我很確定。”刀攬勝沒有任何疑慮的說道:“我可以留在大明作爲人質,讓我的兒子回到老撾幫大明建立統治!”

刀攬勝和黔國公沐昌祚談了三次,沐昌祚教他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

“好的,我會如實稟報陛下。”俞良史以爲刀攬勝要談朝貢貿易,看在精絕鹽礦的面子上,大明可以和老撾通商,但是這次談的是併入,這就不是他一個少卿能夠決定了。

很快,俞良史就把老撾的請求,寫成了奏疏,奏疏順着通政司進入了內閣,內閣閣臣們經過了討論之後,寫好了自己的浮票,送到了通和宮內。

張居正和王崇古被皇帝宣到了通和宮御書房面聖。

“不必多禮,坐下說話。”朱翊鈞剛剛從北大營操閱軍馬回到了通和宮內,就看到了刀攬勝的請求。

“諸位閣臣的意見,朕都看了,四位閣臣四種意見,禮部支持,戶部反對,刑部恭請聖裁,元輔保留意見,這又是一次意見不一致。”朱翊鈞坐在了龍椅上,看着面前的奏疏笑着說道:“元輔說說反對的理由吧。”

張居正的沉默振聾發聵,他的保留意見往往都是反對。

張居正也不藏着掖着說道:“無用之地,不能爲了贏而贏。”

“眼下這種關係,就正合適,老撾的精絕鹽只能賣給大明,他也沒地方去賣,大明提供一些安全保證,就可以讓老撾俯首稱臣,沒必要併入,這不是個划算的買賣,若是併入,王化老撾,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絕對不可計量。”

“開疆拓土爲天功,但有些地方,看起來是天功,實際上奪下之後,不過是好大喜功。”

“臣以爲海上纔是大明應該着眼的長遠目標和利益所在,有這種規模的投入,不如奪取錫蘭(今斯里蘭卡),這是西洋上重要的支點,也是果阿總督府的首府。”

張居正直抒胸臆,在這件事上,他就是精算之風的賤儒,阻止皇帝因爲好大喜功兼併領土的打算。

朱翊鈞看着御書房裡掛着的碩大堪輿圖說道:“先生講的很對,王化哪有那麼容易,太祖高皇帝令中山王徐達領兵收復秦嶺以北,所到之處皆批左衽,華夏衣冠不復,漢文漢字不行,無詩書,無禮樂,更無教化可言,中山王攻破北衙,燕雲之人,不知漢唐。”

燕雲之人不知漢唐,就是燕雲十六州不屬中原,已經四百多年,這裡的人甚至不知道有過漢唐之盛,以胡人走狗爪牙爲榮。

“縫縫補補兩百年,大明原來這兩京一十三省,才又變成了漢家江山。”朱翊鈞看着堪輿圖愣愣的出神,有時候朱翊鈞就在想,沒有朱元璋,沒有大明,中原會怎樣。

再有個幾百年,是不是連漢字都會失傳,璀璨的文明之火,熄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漢字的傳承一旦斷絕,所有的一切,會不會如同印加古國的壁畫、石刻一樣,再沒人能夠理解其內涵。

“先生,若不是因爲開海,航海船業、觀星的技術發展了,先生是不是也要捨棄朝鮮呢?”朱翊鈞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沒有萬曆開海,朝鮮的結局,是不是再立個朝鮮王室。

畢竟沒有足夠的海船,朝鮮地方,光靠陸地運輸,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了。

“那也不能讓倭寇上岸。”張居正十分明確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倭寇打朝鮮,大明一定要將倭寇趕下海,讓倭寇上了岸,大明就是萬世罪人。

至於朝鮮,原來啥樣還啥樣,沒礦也沒田,要那片地作甚。

這一切的原因,都是統治成本,某種程度上而言,張居正是支持從仁宣時期開始的收縮和棄地,因爲統治成本高昂,現在不一樣了,統治朝鮮的成本低廉,甚至連倭國都可以收入囊中。

海運成本遠低於陸運,這就是張居正的邏輯,也是現在張居正反對兼併老撾的原因,老撾是個完全的內陸國,沒有出海口,大明對老撾的利益,就只有精絕鹽,現在的關係就剛剛好。

“次輔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詢問他的意見。

“恭請聖裁。”王崇古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還是那個態度,皇帝說了算。

對於工黨而言,精絕鹽很重要,但對於是否兼併,王崇古態度就十分無所謂了,他和禮部的想法有點像,併入也不是什麼壞事,就是名義上併入,實際上和木邦府、勐養府一樣共管,慢慢改土歸流,慢慢王化。

再有兩百年,基本也就消化乾淨了。

“讓老撾併入大明,算是朕的功績之一了,日後也有話對列祖列宗說。”朱翊鈞看着堪輿圖搖頭說道:“贏一下也無妨,就是拿個宣稱。”

朱翊鈞做出了最終的決策,並老撾入明,爲大明萬民提供一點情緒價值。

在實際行政上,老撾府和木邦府、勐養府一樣,名義上是郡縣之地,但實際上,還是三宣六慰的基本統治框架,軍事、經濟、文化、政治羈縻。

朱翊鈞笑着說道:“這其實也是老撾要的,他們受夾板氣,緬賊不高興了揍他們,安南人高興了也揍他們,甚至連倭寇都跑去讓他們朝貢,受這麼多氣,不如直接投明,老撾要的是安全,要的是安定。”

“大明有巨大利益在老撾,精絕鹽礦,大明一時半會兒也找不見,礦場在,敵人來犯,大明肯定不能坐視不理,總歸是要出力,有個名分也好。”

“陛下聖明。”王崇古俯首說道,陛下講的很明白,就是簡單贏一下,而不是真的要短時間內王化老撾。

“陛下的意思是不會像王化綏遠一樣,大筆投入,短時間內將其徹底王化?”張居正聽明白了皇帝的既要也要,既要面子也要裡子,但是銀子不給。

皇帝的理由很充分,無論是否併入,大明在老撾有巨大利益,無論誰去打老撾,大明都得幫忙,都要出人出力,否則精絕鹽供應就會出現問題,水肥裡面撒點精絕鹽,莊稼長得壯。

朱翊鈞點頭說道:“朕就是把國帑內帑未來十年的歲入都砸進去,也王化不了東籲和老撾,索性交給黔國公府慢慢來吧。”

老撾和綏遠不同,綏遠是大明的腹心之地,肯定要大筆大筆的投入,甚至爲了綏遠地方,還要重開西域,就是爲了確保大明腹地的戰略安全。

“那臣沒有好疑慮的地方了。”張居正立刻表示了贊同,不花錢就行。

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道:“朕會讓禮部跟刀攬勝講明白,王化從不會一朝一夕,需要老撾人配合黔國公府,勁兒往一處使才能成功,他要是不同意,維持現狀也可以。”

“琉球總督府總督陳璘,上奏請求裁撤琉球總督府規制,納入郡縣。”朱翊鈞說起了剛收到的另外一本奏疏。

琉球總督府和別的總督府最大的不同,就是琉球總督是水師總督首裡侯陳璘通常不在琉球,所以琉球三島,實際歸松江府管理。

朱翊鈞點着堪輿圖說道:“朕的打算是,琉球羣島歸松江府管轄,雞籠大島、澎湖巡檢司歸福建管轄。”

朱翊鈞點在堪輿圖上說道:“先生,松江府太小了,一個府設立一個巡撫,哪怕是它是世界的貿易中心、經濟中心,但是依舊太小了,把琉球列島併入松江府,松江巡撫也算是名至實歸。”

“福建實在是太窮了,加上了雞籠島、彭湖巡檢司,田畝之數,仍然算不上一個大省,也好讓福建更好的協調人力前往雞籠島墾荒伐木。”

琉球總督府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總督府,這不是說琉球不重要,相反,因爲大黑溝的存在,導致所有船隻都要繞行琉球抵達松江府,讓琉球變得異常重要,這就是萬國海樑,尤其是在帆船時代。

從最開始,大明朝廷就打算郡縣琉球,所以琉球總督府從來沒有總督府建制,也沒有脫離過朝廷的掌控,現在是直接加強了統治。

“朕和先生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海陸並舉,但主要精力,還是着眼於海上,將南洋和絕洲徹底納入大明的羈縻範圍,纔是朕應該做的事兒。”朱翊鈞向來言行合一,不會跟大臣們胡說,他要做什麼,爲什麼,每次都解釋的非常清楚。

加大對南洋和絕洲的羈縻,纔是朱翊鈞這個皇帝的歷史使命,想要真的把五間大瓦房蓋好,陸上的開拓與收益,根本不夠。

朱翊鈞繼續說道:“大鐵嶺衛指揮使陳大壯,又在冒險,他進入了絕洲的中心地帶,沿路看過去,都是灌木戈壁,但不是沙漠,絕洲真的是個絕地嗎?”

“陳大壯以爲不是,那裡降水在十二寸以上,可比西域要好太多了,要知道西域從漢時就開始修建坎兒井,一直到今天,相比較之下,西域纔是絕地。”

“絕洲的自然稟賦,要比西域強太多了,最少也有一千萬頃的草場可以用於畜牧。”

觀星艦嚴重低估了絕洲的自然稟賦,誠然,和爪哇的良田沃野相比,絕洲是差了點,但其實也是可耕種的土地,長期進行開發,收益比重開西域要大很多很多。

“陛下聖明。”張居正就是拉着皇帝,不讓皇帝對老撾,不計成本的進行王化,這對萬曆維新中的大明,可不是什麼英明的決策。

萬曆維新的收益,用在丁亥學制和吏舉法之上,纔是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大明皇帝的聖旨很快就送到了禮部,少卿俞良史傳達了聖意。

“陛下聖旨說的非常明白,老撾作爲老撾府,歸雲南布三司直接管理,大明朝廷可以接納老撾,但地位等同於木邦府和勐養府。”俞良史又詳細的解釋了下陛下的意思,朝廷不會爲了王化老撾過多的投入。

“臣叩謝天恩!”刀攬勝大喜過望,連續拜了三次,才美滋滋的收起了聖旨。

俞良史再次強調道:“額,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

“已經很好了,大明朝廷天高水長,但是黔國公府就在我們眼前,只有老撾併入大明,老撾有事,黔國公府才方便出面直接干預,已經很好了。”刀攬勝頗爲欣喜的說道。

老撾求援大明五次,大明一次也沒有出兵,是因爲沒有正當的理由,師出無名,黔國公府就是想幫忙,名不正則言不順,現在好了,只要大明承認老撾是大明的領土,那日後安南和東籲就不敢欺負老撾人了。

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不像有的野狗,跑來跑去,都不知道主人是誰。

東籲就是那種野狗,對着大明狂吠,被大明摁着頭打了四年,而且還要接着打下去,莽應裡連死都沒法死,莽應裡的腦袋不屬於他自己,屬於大明,大明讓他死,他才能死。

“東籲緬賊欺負我們最是厲害,殺我男丁,搶我婦孺老幼,奪我都城,燒我王宮,大明王師狠狠的訓誡了東籲,爲我們報仇,理所應當,我們該歸順大明。”刀攬勝解釋了下爲何勐主們,都認可加入大明,因爲在老撾人看來,大明幫他們報了他們永遠無法報的血仇。

俞良史又想起了萬宗伯的蠻夷認爹學,在萬宗伯看來,蠻夷必須要給自己找個爹,才能心安理得,對於老撾而言,挑來挑去,大明的確是個好爹。

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
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