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孤兒軍

“徐徐入營!”

約莫小半個時辰之後,博望苑西側的軍營外,響起一聲聲此起彼伏的嘹亮呼號。

只不過,隨着軍官們——隨着北軍出身的關中良家子弟鏗鏘有力,氣勢昂揚的呼號聲涌入軍營內的,並非是身形高大的兵丁;

而是一隊隊緘默不言的孩童。

這些孩童,大的約莫十四、五,已經到了婚娶的年紀。

小的則只有七八歲,身上軍袍即便是按着自己的尺寸量身定製,也還是難免有些鬆垮。

在軍官的帶領下,機械式的涌入軍營之內,於校場列隊整齊;

隨着軍官們的命令,又嘩啦啦盤腿坐到了地上,略有些迷茫的昂起頭,這纔看見校場靠近營房位置的點將臺上,已經是被一位位身着朝服,甚至是皇子華服的貴人們所佔據。

“這……”

“是要我們上戰場了嗎?”

“應該不會吧?”

“太祖高皇帝不是說,士不教,不得徵的嗎……”

孩子們很迷茫。

此刻,正盤腿坐在校場之內,齊齊昂首望向點將臺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父祖爲國捐軀的英烈之後。

有些人,是祖父、曾祖父追隨太祖高皇帝,最終戰死於關東;

也有的人,是父親死在了先帝年間的北方邊牆,亦或是去年,爆發吳楚七國之亂後的關中戰場。

只無一例外的是:在這裡的每一個孩子,都已經失去了父母雙親,且沒有可以爲他們做監護人的直系親屬。

於是,太子劉榮一聲令下,他們便在關中各地方郡縣的統籌、護送下,來到了這方博望苑。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至於這些命運悲慘的孤兒,就更是如此。

無父無母,舉目無親,身無長物,卻被某位貴人莫名召集到了一起,這些孩子也大都能明白:自己的後半生,應該就是被某位貴人當做死士培養,並最終,死在某一次刺殺/護送任務當中。

只不過,當這方軍營拔地而起,孩子們也住進了這處位於博望苑內的軍營之後,孩子們卻發現接下來的一切,都有些出乎自己的預料。

“孤的銳士們,可都得了孤賜下的田畝?”

點將臺上,劉榮昂首挺胸,雙手揹負於身後,目光在將臺下的‘銳士’——或者說是娃娃兵們的身上次序掃過。

這一千多個孩子——這一千多個烈士遺孤,是劉榮往後的人生中,最值得信任、依仗的武裝力量!

當然,這支武裝力量,和擁有者劉榮一樣,依舊還處於發育階段。

但劉榮很清楚:當着一千多個娃娃兵,以太子親衛——甚至是皇帝禁衛的身份,走出這方軍營的一刻,不會有人懷疑劉榮的這句話。

不會有人懷疑,劉榮將這樣一支武裝力量,當成自己最值得仰仗的臂膀,究竟是對是錯……

“稟家上,得了的。”

劉榮發問,慄倉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上前。

“奉家上之令,博望苑從附近,屬於少府的上林苑皇田中,劃撥了良田二十萬畝。”

“此刻,校場之內,凡是家上所能見到的‘兵丁’,都已經得到了家上所賜的百畝良田。”

“明年開春之時,博望苑還會借出糧種,以及一應農具。”

“一年之後——也就是明年秋收之後,家上的‘銳士’們,便都可以自力更生了……”

聽聞此言,確定自己的交代有了着落,已經被落實下去,劉榮也隨即微微一點頭。

給‘銳士’們,或者說是娃娃兵們賜田,是劉榮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做出的決定。

至於目的,卻並非是單純意義上的邀買人心。

誠然,自打太祖高皇帝劉邦開始,漢家的皇帝,就總是以賜田,來作爲邀買百姓民心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太祖劉邦,孝惠劉盈,先帝劉恆,乃至於當今天子啓,都是如此。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天子通過賜田盡得天下人心的方式,也已經有些行不通了。

——太祖高皇帝時,天下已經經歷了春秋戰國、秦滅六國、天下羣起而反秦,以及楚漢爭霸等一系列戰爭。

天下千瘡百孔,民居十室九空,諸夏疲敝,百廢待興。

在那樣的情況下,太祖高皇帝大筆一揮,自然有的是藏進深山老林,以躲避戰火的前秦遺民,乃至故六國遺民從山裡走出來,將自己的戶口錄入漢家農籍,以換取那百畝田地、一方宅院。

到了孝惠皇帝時,貫徹整個太祖一朝的異姓諸侯叛亂悉數平定,天下終於徹底安穩了下來,漢天子賜田,也還是即不缺田,也不缺受賜的人。

但到了先帝之時,情況就有些微妙了。

——太祖七年,孝惠七年,前、後少帝,也就是呂太后掌政八年;

經過這前後二十二年的時間——尤其是呂太后掌政那八年,漢室天下已經從最初的困局中緩了過來。

天下承平多年,百姓民安居樂業,人口穩步增長。

這時候想要賜田,就多少有些麻煩了。

田還有;

作爲劉漢天下最大的‘地主’,隸屬於漢天子的皇田,怎也不至於連一次賜田都進行不了。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賜給誰?

賜給那些有田的自耕農,讓他們的百畝田,變成二百畝、三百畝?

這顯然不現實。

因爲漢家對於底層農戶的統治,是以商君所提出的‘一夫狹五口,以治百畝田’的核心準則,即自耕農小家庭爲根基。

讓農民擁有的田產超過百畝,那就意味着漢家默認,甚至是鼓勵底層百姓,組建十人以上的大家庭,乃至大宗族。

對於宗族、豪強,漢家一向防之甚於防川,甚至專門出臺了陵邑制度,來斷絕地方宗族豪強,演變爲世家門閥的可能性。

所以有田的人,是不能再得到賜田的。

可若是賜給那些無地之民,那麻煩就更大了。

——什麼樣的人,會在先帝一朝成爲‘無地之民’?

答案是:曾得到過太祖高皇帝賜田百畝,卻因爲種種原因,將那百畝田產變賣了的破產農民。

理論上來講,給這些敗光了家產,把百畝良田盡數變賣的破產農民賜田,讓他們重新回到自耕農羣體的懷抱,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問題在於,憑什麼?

太祖皇帝給你一百畝地,你給敗光了,我還要再給你一百畝地?

真要是這麼幹了,你把我給的這一百畝也給敗光,是不是還得繼續給你賜田百畝?

再有,便是那句古今通用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甲乙兩家農民,都得了太祖皇帝賜下的百畝田;

甲辛勤勞作,靠這百畝田養活了一家老小;

乙好吃懶做,坐吃山空,把這一百畝田給敗光了。

這種情況下,若天子給乙賜田百畝,讓甲乙二人重新回到起跑線,即‘各有百畝田’,那對甲公平嗎?

長此以往,佔底層百姓農戶中絕大多數的‘甲’們,恐怕也會生出這樣的心思;

——別特麼苦哈哈種地了~

缺錢花了,就把地給賣了得了;

反正等地賣完了,皇帝老子也還是會賜田,何必辛辛苦苦從土裡刨食吃……

於是,先帝入繼大統之後,興致勃勃的想要賜田,最終卻是花了老大的力氣,才從深山老林裡的世外桃源,找了幾百故六國,乃至宗周遺民,纔算是把那次賜田給糊弄過去。

等到了當今天子啓這一朝,那就更別提了;

天子啓入繼大統之後,纔剛提出這個想法,就當即被時任丞相:故安侯申屠嘉給否了!

等明白了前因後果——知道了漢家不能賜田,不是因爲沒田可賜,而是因爲沒有可以賜田的對象,天子啓便悻悻作罷,絕口不再提賜田之事。

至於封建王朝的催命毒藥:土地兼併,漢家則採取了更高明、更高效的方式來解決。

——上林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先帝列爲了‘可供破產自耕農佃租,並使破產農民在合理程度的扶持下東山再起’的國運調節器。

說回眼前,劉榮按照太祖高皇帝賜田故事,給自己的‘孤兒軍’將士人均賜田百畝,說是邀買人心,確實多少有些牽強了。

看看這些孩子,大的十四五,小的更是隻有七八歲,舉目無親,孤苦伶仃的;

給他們賜田,他們知道這是多大的恩德?

在這些孩子的認知當中,劉榮賜下的百畝良田,恐怕還不如一個委身爲奴的機會有價值。

所以,劉榮此舉,並非是要豪擲千金,以收買這些孩子的心。

而是……

“孤記得你。”

“你叫田多黍,家住長安田家寨。”

在千百娃娃兵目光注視下,劉榮來到將臺前沿,居高臨下的看向一個孩童。孩童看上去十歲出頭的年紀,身上軍袍雖然明顯是小尺寸,卻也還是鬆鬆垮垮的;

頭上的青銅胄,則顯然無法量身定製過——成人尺碼的頭盔,差點把田多黍的上半個頭裝進去。

將臺上傳來劉榮的聲音,田多黍更是不得不昂起頭,再雙手將青銅胄往上擡了擡,才勉強看到劉榮的身影。

還沒來得及驚訝於劉榮對自己的瞭解,卻見劉榮輕輕一跳,從那比自己還高些的將臺上跳了下來,旋即便來到了自己面前……

“你父的身後之事,辦的可還算妥當?”

又是一問傳入耳中,田多黍顧不得再擡頭上銅胄,當即便是一拱手。

“見、見過太子殿下!”

“回殿下的話:妥當。”

“有大人的袍澤幫襯着,又有殿下送來的棺槨,大人雖戰歿沙場,卻也算死得其所……”

沒兩句話的功夫,田多黍便當即紅了眼眶,低下頭,一手往上擡着頭頂的青銅胄,一手揉起了酸澀的眼睛,惹得劉榮也是一陣不忍。

只見劉榮嘆息着伸出手,將那頂明顯大小不合適的青銅胄拿起,再用另一隻手摸了摸田多黍的後腦勺。

“莫哭。”

“田伍長浴血奮戰,身先士卒,何等英雄?”

“便是孤,聽說了田伍長在戰場上的風姿,也是敬佩不已。”

···

“既然沒了父,又沒了母,田氏的門楣,就要靠伱扛起來。”

“——哪怕田氏滿門,只剩下你田多黍一人,但這門楣,也必須扛起來。”

“等日後開枝散葉,人丁興旺,你田氏,還要靠你田多黍,來爲子孫後人遮陰。”

“嗯?”

語氣溫和,言辭卻不乏剛強的一番鼓勵,也總算是讓田多黍止住哭聲,強撐着重重點下頭。

對劉榮的疏離也少了些,當即便抿了抿脣,低頭輕聲道:“大人生前,是有三十畝田的……”

話音剛落,劉榮便含笑一點頭:“孤知道。”

“騙走你家田畝的賤商,孤已經派人拿了。”

“——就先替你養在廷尉大牢;”

“等你再大些,孤便將那奸商交給你親手處置。”

聞言,田多黍卻是認認真真思考了許久,才堅定地搖了搖頭。

“還請殿下,將那惡商處置了吧。”

“——大人身死,是在戰場上爲國捐軀,與那惡商錢氏並無關聯。”

“雖然騙走了我家的田,但也終歸罪不至死。”

“最主要的是:那麼個卑鄙小人,不值得殿下用糧食養着……”

苦主有了決斷,劉榮自也是不無不可的當即一點頭,隨口交代程不識一句,對面前少年也更高看了幾分。

——條理清晰,恩怨分明;

是塊材料。

“你,是叫呂去疾?”

“應該~是藍田人……”

“妹妹到了伯父家,過得可好?”

“可通過書信?”

···

“嘿!是你小子!”

“賈四郎!”

“怎麼樣,這博望苑的營房,可是比你那破草堆住着舒服些?”

···

······

其實,軍營內這上千孩童,劉榮能叫的上來名字的,也就是那麼三五十個。

但耐不住慄倉實在太懂事兒——湊到點將臺附近的,‘剛好’都是劉榮認識,起碼是能叫的上來名字的。

就這麼走了幾十步,和七八個娃娃兵寒暄一陣,孤兒軍上千‘將帥’看劉榮的目光,當即就變得不一樣了。

——殿下,居然知道我們的名字!

甚至知道我們的經歷!

他們當然知道自己的‘主子’,正是漢家的太子儲君。

他們也知道:太子把他們召集在一起,在這軍營住下,並非是要把他們培養成見不得光的一次性死士,而是要照顧他們的同時,將他們培養成一支百鍊精銳!

至於太子賜下的百畝田,他們只當是太子擔心他們自備,就讓他們也和其他農人一樣,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農田。

最重要的是:農田,意味着未來。

太子賜下農田,意味着這些孩子,都是有未來的。

只是直到今日,這些孩子才猛然驚厥:自己對太子而言,好像並不是‘那個誰’,而是一個個準確無誤的名字!

這樣的感覺,讓這些還沒有形成固定的三觀——甚至還沒有三觀的孩子們,莫名生出了一種心潮澎湃的感覺。

而這,也正是劉榮的目的所在……

“將士們!”

待劉榮回到將臺之上時,整個校場之內,已經是鴉雀無聲。

故而,劉榮這一聲中氣十足的呼號,幾乎是傳到了校場的每一個角落。

——至少,傳到了這千百孤兒軍‘將士’中的每個人耳中。

毫無徵兆,且前所未有的被稱呼爲‘將士們’,孩子們自然是愣在了原地;

但在看到將臺之上,那一個個身着官服的貴人們陡然挺直了腰桿,孩子們也當即本能的站起身,昂首挺胸,將逐漸灼熱起來的目光,投向那道散發着莫名光芒的身影。

便見將臺之上,劉榮猛然抽出腰間佩劍,再反手將劍猛地一插!

而後,便單手握拳,輕輕懸在已經插入木板的劍柄之上,目光嚴肅的在將臺下的‘將士們’身上掃過。

“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我漢家的忠臣義士之後。”

“——在爲我漢家征戰四方的過程中,你們的父祖血親,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孤知道!”

“在閉眼前的最後一刻,他們最掛念的,便是你們——便是他們的親人!”

···

“孤,很慚愧;”

“讓這些忠義無雙的英雄們,爲我劉氏而身死他鄉,孤,對不住你們。”

“——我劉氏,對不住你們!”

“但孤能做的,也只是循着他們閉眼前,最後的那一絲掛念,將你們接來這博望苑,接來這處軍營。”

如是說着,劉榮便沉着臉,學着將士們的模樣,就地盤腿坐了下來。

“去年,吳楚七國之亂時,孤曾在睢陽城頭說過:凡是爲我漢家捐軀的英烈,其孤寡遺孀,孤,親養之!”

“——孤沒有食言,也不會食言!”

“你們,是第一批;”

“之後,還會有一批又一批英烈後人,被孤接到這博望苑,在這處軍營落腳。”

“未來的幾年,你們都將生活在這裡,在將官的帶領下操練武藝、耕作田畝,學會男人應該學會的一切本領!”

···

“到了始傅的年紀,孤,會給你們選擇。”

“想走的,百畝良田,供你們養家餬口,三屋宅院,替你們遮擋風雨。”

“——如果需要,孤還會給你們定下親事,以成家立業。”

“這,是孤——是我劉氏,欠你們父輩、祖輩的。”

···

“願意留下的,以上這些,也都有。”

“但有一點:既然留下,便要編入行伍,爲孤親軍!”

“——凡孤親軍,位比四百石!”

“孤之親軍,號:羽林!!!”

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40章 驗金石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7章 樑《孝》王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92章 蒙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51章 毒蛇!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25章 河西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99章 十日?!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請假條第41章 回去再說!晚點更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79章 雛鳳初鳴第61章 陛下!第58章 我有卵子!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295章 女人心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66章 點將!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剛落腳第238章 宗祠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431章 面聖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11章 幽冥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章 左膀右臂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49章 北地騎士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
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40章 驗金石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7章 樑《孝》王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92章 蒙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51章 毒蛇!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25章 河西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99章 十日?!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請假條第41章 回去再說!晚點更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79章 雛鳳初鳴第61章 陛下!第58章 我有卵子!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295章 女人心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66章 點將!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剛落腳第238章 宗祠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431章 面聖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11章 幽冥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章 左膀右臂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49章 北地騎士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