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

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

酈寄一聲呼號,旋即便自陷入一陣恍惚。

一旁的欒布、韓頹當二人,倒是沒察覺到酈寄的異常。

只嘿笑着走上前去,來到劉榮所在的巨大堪輿前;

發現劉榮的目光,居然是落在堪輿上,那條標註爲‘高闕’的東西向關隘,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眉頭皆不由分說的皺了起來。

“陛下,有意圖謀高闕?”

對於劉榮此時所展露出來的意圖,榆侯欒布頗有些擔憂。

不同於‘賣友求榮’的曲周侯酈寄,以及父祖判漢降胡,自己又再度降漢——身上明明留着純粹的華夏血脈,卻被定義爲‘匈奴降將’的弓高侯韓頹當;

欒布過往這將近八十年的人生,說不上困頓,卻也完全可以稱之爲:波瀾壯闊。

始皇帝年間,欒布出生於樑地,與彼時,同樣只是個平民的彭越私交甚篤。

欒布幼時家貧,卻也幾乎不曾受飢捱餓——爲了討活計,欒布自樑地東遊,去了當時天下聞名的‘富庶之地’:齊地,給一戶酒家作傭工。

期間,尚還只是平民的彭越因罪被秦廷通緝,不得已落草爲寇,於鉅野一帶打家劫舍。

欒布卻不慎被人擄走拐賣,賣去燕地做了奴隸。

期間,欒布的主家——也就是擁有欒布的奴隸主,意外與人結下了生死仇怨。

欒布雖委身爲奴,卻也覺得主家對自己不錯,便捨出命去,替主家報了仇。

此事,在那時的燕地,也是好生引發了一場轟動。

而當時,時間已經來到了始皇駕崩,二十即立,陳勝吳廣起義大澤,天下羣雄並起的二世秦二世元年。

有陳勝吳廣起頭,天下各路豪傑紛紛響應,原本被秦所滅的六國,也很快爭相‘復國’。

如何‘復國’的呢?

在大澤鄉吹響反秦的號角之後,陳勝自立爲楚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而後,爲了團結天下人——尤其是團結故六國百姓、激發全天下人的反秦信念,陳勝決定:先將曾經的六國領土,從秦廷手中打下來!

打定主意,陳勝便派出大澤鄉起義的發起者之一,老家陳留的小老鄉,在起義過程中堅定擁護自己的小弟武臣,率軍攻略趙地。

也正如陳勝所預料的那樣——聽說武臣所率領的軍隊,是大澤鄉起義的領導者:楚王陳勝派來,打算將趙國從秦廷壓迫下解救出來的‘王師’,原趙國百姓,或者說是趙人,一致決定推舉武臣爲趙王。

有了這次的成功先例,趙王武臣也有樣學樣,派出麾下大將韓廣攻略燕地。

不出意外的,韓廣也隨之被廣大燕國百姓,共同推舉爲了燕王。

差不多也就在韓廣被推舉爲燕王時,奴隸欒布爲主家報仇雪恨的故事,便傳遍了燕國大地。

聽聞此事,燕王韓廣麾下將領:將軍臧荼,對欒布‘知恩圖報’的德行非常欣賞。

於是親自向燕王韓廣舉薦欒布,讓欒布做了都尉。

就此,樑國農家子弟出身,去齊國給人做傭工,又被賣去燕國做奴隸的欒布搖身一變,成了反秦義軍之一:燕軍的將領。

次年,也就是秦二世二年,趙將李良暗中降秦,並按照和秦將章邯的約定發動兵變,暴起而殺死趙王武臣!

趙王暴斃,趙國上下一片混亂,章邯也趁亂東進,斬殺項梁,攻破邯鄲,並一路追擊逃亡的趙國軍隊。

趙王死,邯鄲破,趙軍危。

萬般危機之時,趙相張耳、大將軍陳餘二人,決定扶立故趙國王族之後:趙歇爲王,以安人心。

以此同時,張耳假借趙王趙歇之名,向天下各路義軍求援。

最後,便是率領倖存的萬餘趙軍,帶着新立趙王趙歇東走,卻終還是被困在了鉅鹿,固守待援。

鉅鹿之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章邯連戰連捷,所過之處,反秦義軍可謂是觸之即死、碰之即王。

所以,當章邯大軍兵臨城下,圍困固守鉅鹿的趙王趙歇、趙相張耳等,其餘各路聯軍都自顧不暇,紛紛堅壁營壘,唯恐秦軍向自己攻來。

各路義軍都自顧不暇、自身難爆了,自更不可能派兵救趙,以解鉅鹿之圍了。

這其中,就包括被燕王韓廣派出,率軍救趙的燕將臧荼,以及都尉欒布。

之後的故事,自然是喜聞樂見的:霸王項羽破釜沉舟,一戰而絕嬴秦氣數,天下各路義軍士氣大振!

而燕將臧荼、燕都尉欒布,自也就此折服於霸王在鉅鹿城下的風姿,跟隨項羽一路西進,一同入了關。

而後,秦三世而亡,項羽以義軍統領的身份,分封各路義軍將領爲諸侯。

其中,原燕王韓廣,被封爲遼東王。

而燕將臧荼功勳卓著,被項羽封爲燕王,取代了曾經的君上。

曾經的部下,搶走了自己的‘燕王’頭銜,自己又去了鳥不拉屎的遼東,做個勞什子遼東王,韓廣自然是一萬個不服。

於是之後不久,燕王臧荼便發兵殺死遼東王韓廣,吞併了所謂的‘遼東國’。

至於欒布?

本就深受燕王臧荼欣賞的欒布,自然就此做了燕國大將。

兩年後,即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天下格局又是一番天翻地覆。

——曾經的各路諸侯,或主動、或被動的與漢王劉邦聯合,與楚王項羽戰爭不休。

楚漢爭霸,真正進入最後的白熱化階段。

爲了不斷壓縮項羽麾下楚軍的生存空間,漢王劉邦派出大將韓信,先後擊殺趙王趙歇、代王陳餘,平定趙、代兩國之地。

說是平定,其實就是把不聽話、不願意和自己結盟的兩個諸侯王殺了,然後封了聽話的自己人做王。

代、趙歸於漢,一衣帶水的燕國,自然就成爲了韓信——或者說是漢王劉邦的下一個目標。

只是漢家的使者纔剛把勸降書送去,燕王臧荼便光速滑跪,望風而降。

至此,項羽曾經分封的十八路諸侯,除去漢王劉邦外,餘下十七路諸侯,或降或亡,幾盡歸漢。

先是關中的雍王、塞王、翟王,早在劉邦北出漢中,還定三秦時,便被納入了漢室版圖。

——還定三秦的‘三秦’,指的就是雍、塞、翟三王。

及燕、代、常山、遼東四國——遼東爲燕王臧荼吞併,代國、常山國由張耳合兵爲趙。

且此二人,先後歸漢。

再算上反覆橫跳,最終被殺的魏王魏豹,被項羽斬殺的韓王韓成,被策反降漢的九江王英布;

秒跪降漢的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以及名義上屬於項羽陣營,卻始終‘中立’,不曾出兵參戰的臨江王共敖;

還有在家族內部合併,最終統一爲田氏齊國的膠西、濟北、齊三國……

掰着指頭算下來,項羽所分封的十八路諸侯,除漢王劉邦外,只有臨江王共尉一人保持中立。

其餘十六家,或土或人,或國或軍,悉數歸漢!

也就難怪最終,項羽被逼的拔刀自刎,無顏渡江了。

說回欒布。

在燕王臧荼降漢之後,欒布自然是跟着成了‘漢軍陣營的燕將’。

後來劉邦稱帝,漢室國祚鼎立;

又燕王臧荼謀反,漢天子劉邦御駕親征,最終生擒臧荼,並將其處死。

而欒布,則兵敗被俘。

按照慣例,燕王臧荼謀反未遂,兵敗身亡,作爲燕國將領的欒布,其實也同樣難逃一死。

但恰好此時,欒布少年時的友人:時樑王彭越出手,請求贖回故人欒布,並將欒布接去了樑國,擔任中大夫。

再後來,彭越也‘謀反’了;

甚至是沒有任何動作,就因謀反的罪名——或者說,是因呂太后那句‘已經得罪了,那就將錯就錯殺了吧’,而被梟首懸頭示衆。

斬殺彭越,並將彭越的首級掛上洛陽城頭後,劉邦還下令:有來探望、祭奠彭越首級,或收斂彭越屍首者,即刻下獄!

彼時,欒布纔剛出使齊國歸來,

於是來到城門下,絲毫不顧及劉邦‘不許探望、收斂’的威脅,一把鼻涕一把淚,向彭越高懸於城門的腦袋,彙報了自己此番出使齊國的工作情況。

彙報完了,還光明正大的祭祀起彭越,甚至還打算收斂其屍身,將其安葬、爲其舉喪。

得知有人如此不把自己,以及自己發佈的命令當回事,劉邦當即大怒!

令人將欒布抓來,便呵問道:朕都說了不許探望、收斂彭越首級,你卻如此不把朕當回事,是想要和彭越一樣造反嗎?!

而後便要以‘謀反共犯’的名義,當場烹殺欒布。

到了關乎身家性命的關頭,欒布也是不含糊——指着劉邦的鼻子就是一頓說。

雖然不至於到‘指着鼻子罵’的地步,但也差不多把事實真相,把劉邦的遮羞布挨個扯下來了。

什麼,我王彭越謀反是假,陛下貪圖樑土是真啊~

什麼,我王功勳卓著,功高震主,陛下容不下我王啊~

反正就是怎麼扎心怎麼來,偏偏劉邦還反駁不了。

可畢竟是漢太祖高皇帝,一則厚黑,二則,也不是全然不講道理。

知道欒布所言句句屬實、話糙理不糙;

再加上欒布最終的請求,也是及其淳樸的:請求爲我王收斂了屍身,入土爲安之後再死。

劉邦爲欒布的忠義而動容,於是便赦免了欒布,任命其爲都尉,讓欒布正式躋身‘漢將’的行列。

從那之後,欒布的後半生,便算的上是順風順水了。

於太祖皇帝年間任都尉,在軍中熬了二十來年,到太宗孝文皇帝年間,便做了秩祿真二千石的燕國相。

之後又回到軍中爲將,與邊境屢屢與匈奴人對戰——無甚功勳,卻也無甚過錯。

又是二十多年過去,欒布又於平滅吳楚之亂後,因功封榆侯,食邑一千八百戶。

再到如今,年過八十的欒布,已經成爲了與酈寄、韓頹當二人齊名,處於漢室軍方金字塔塔尖的第一梯隊最高將領。

其中,酈寄偏掌控大局,韓頹當則專精騎戰。

而欒布,則屬於二者的微妙結合。

——掌控大局的帥才,欒布能做;

率軍奔襲的騎兵集羣主將,欒布也沒問題。

所以,對於劉榮想要圖謀高闕的想法,欒布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劉榮瘋了。

很簡單的道理。

誰家好人會通過常規作戰方式,正面猛攻函谷關啊?

多大家業多少家底啊?

高闕,那不一樣一樣的嗎?

純粹就是拿人命填,還幾乎不可能填的滿!

只能寄希望於敵人挽弓搭箭、揮舞刀劍到脫力了,且沒有適時輪換生力軍,好給本方踩着高高壘起的戰友屍體,爬上牆頭的機會。

很顯然,匈奴人不可能這麼傻。

除非有意外因素,如天雷、隕石,又或是冰雹、風雪之類的自然偉力幫助漢室;

又或者,匈奴人內部自己出了問題——比如單于庭內訌啊,幕南內戰啊,乃至於高闕守軍分成兩波,自己和自己打出狗腦子之類。

否則,正常狀態下的高闕,幾乎不可能通過人力,從正面攻破、拿下。

欒布當然知道高闕的重要性。

當然知道拿下高闕,漢家就幾乎不再會有‘敗給匈奴人’的可能性。

幕南、河西,都會成爲漢軍將士的後花園,想啥時候去啥時候去,根本不會再被限制。

但也正是因此,欒布同樣無比篤定:匈奴人在高闕一線佈置的防守兵力,幾乎不可能比單于庭的守備力量低。

對於匈奴人而言,單于庭有多重要,高闕便也同樣重要!

只是過去這些年——尤其是北地朝那之戰,以及河套-馬邑戰役後,與劉榮相處的經歷,終於還是讓欒布把趕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

先聽聽吧。

別急着罵娘。

萬一陛下真有什麼好辦法——好的‘非常規’的辦法,那高闕,未必就是不可觸碰、不可企及的。

在‘不走尋常路’這方面,當今劉榮也不止一次,讓朝堂內外大開眼界。

若劉榮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

到時候再罵不遲!

如是想着,欒布便悄悄眯起眼,仔細觀察起高闕一代的地形。

——作爲漢室軍方的高級將帥,欒布對高闕一代的地形,不說是倒背如流,也起碼是知之甚詳。

但也正是因爲了解,欒布心中的疑惑,纔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愈發深刻。

能有什麼辦法呢?

高闕,怎麼可能在不遭受天大代價、損失的前提下,正面攻破、拿下呢?

第392章 又一年秋晚點更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11章 幽冥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69章 詭寂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43章 考校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81章 洗牌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53章 竇王孫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調的一手好作息第387章 商賈告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38章 宗祠第226章 朕!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20章 衛青第159章 社稷第401章 大魄力第135章 奏對第5章 登門賠禮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26章 朕!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02章 戰書?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63章 黑土地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46章 廟算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441章 迭代!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80章 魔改第434章 還行吧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47章 好小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62章 記住了?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65章 酷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4章 棋盤俠劉啓
第392章 又一年秋晚點更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11章 幽冥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69章 詭寂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43章 考校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81章 洗牌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53章 竇王孫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調的一手好作息第387章 商賈告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38章 宗祠第226章 朕!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20章 衛青第159章 社稷第401章 大魄力第135章 奏對第5章 登門賠禮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26章 朕!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02章 戰書?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63章 黑土地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46章 廟算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441章 迭代!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80章 魔改第434章 還行吧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47章 好小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62章 記住了?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65章 酷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4章 棋盤俠劉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