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

“這五年,辛勞桃侯了。”

在列數過過去這五年,漢家所遭遇的困境、問題,以委婉表示對劉舍丞相任期的認可之後,劉榮終是從御榻上緩緩起身。

如是一聲:辛勞桃侯,惹得老劉舍也不由得眼眶一熱;

正要彎腰再拜以謝,便見劉榮以自御榻前拾級而下,來到了自己面前。

“陛下……”

喃喃一語,劉舍當即便要提起袍擺,跪地叩拜。

只是不等劉舍彎下身,劉榮那還算有力的手,便已自手臂將劉舍結結實實服了起來。

而後,便是劉榮在滿朝公卿大臣驚愕的目光注視下,將身上那層絳黑色披風解下;

擡臂一掃,披風便已是蓋在了劉舍雖不佝僂,卻也早已盡顯老邁的雙肩之上。

“自太祖高皇帝篳路藍縷,立漢國祚;”

“爾來,足有五十餘載。”

“——先是孝惠皇帝,後,又是少帝、僞帝。”

“便是太宗孝文皇帝,也是在二十三歲的年紀——以弱冠之年承繼大統。”

“直到先孝景皇帝,爲儲足二十二載,更太子監國數歲,年三十一而即立,我漢家,才總算擺脫主少國疑之久弊……”

劉榮嘴上說着,腳下,也已是邁動腳步,踱步走到了劉捨身旁。

與劉舍相反的方向並將站立,劉榮隨機擡起手,在劉舍伴隨着哭泣而輕輕顫抖的肩頭拍了拍。

而後,又環視向殿內衆人。

“孝惠皇帝年少而立,幸有蕭相國、曹丞相,方使國祚無恙,宗廟得存。”

“(前)少帝、僞帝(後少帝)即立,則相府無有國之長者,而使宗、社險些顛覆。”

“幸太宗孝文皇帝,少年老成。”

“縱弱冠而立,亦未使我漢家之宗廟、社稷,因天子少弱,而再遭劫難……”

這番話,劉榮可謂是半點都沒給呂太后年間,先後履任的王陵、陳平、審食其這三位丞相留面子。

——王陵還好些;

畢竟孝惠皇帝前腳剛駕崩,王陵後腳就因反對遍封諸呂,而被呂太后給踢出了朝堂。

審食其也沒的說——本來就是個沒得洗的呂黨,哪怕德行、能力都不錯,在如今漢室的政治背景下,那都是必須要黑的。

更何況審食其這人,本身也不具備什麼德行、能力;

後世野史甚至有傳聞,審食其之所以能過一把漢相的癮,不過是因爲和秦賊嫪毐相同的天賦,而得到了呂太后別樣的特殊青睞。

唯獨陳平。

唯獨陳平,被劉榮這一棒子打進‘不是國之長者’的負面歸類,稍微有一些冤。

論能力,陳平好歹也是開國元勳出身。

更何況陳平爲相,那是早在蕭相國還在世時,就已經被太祖劉邦定下來的。

——蕭何,曹參,王陵+陳平,這是劉邦在彌留之際,對呂后委託的漢家前三任丞相/左右相。

論政治成分,按如今漢室‘捧太宗皇帝一脈,暗貶孝惠皇帝一脈,死命黑呂氏’的基本共識;

作爲誅呂主謀、迎立太宗皇帝的第一決策者,陳平本該在太宗皇帝一脈的每一位漢天子口中,都得到毋庸置疑的正面評價和定性。

但考慮到太宗皇帝入繼大統之後,陳平、周勃爲首的一派老臣,爲了掌權而架空太宗皇帝,劉榮今日這番暗諷、暗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畢竟陛下還年輕嘛!

——爲祖父感到不忿,想給祖父出口氣,也算是人之常情。

聽着劉榮擲地有聲的判語,殿內衆人如是想着。

卻見殿中央,劉榮已是側過身,面向此刻正側對自己、正對御榻方向,早已哭的涕泗橫流、老淚縱橫的老丞相;

莊嚴務必的退後一步,沉沉拱手一拜。

“朕,謝丞相。”

沒有過多的華麗語言;

也沒有多餘的政治作秀。

就這乾脆的一拜,簡簡單單一聲‘謝’,老劉舍便已是再也壓不住淚意,吭哧吭哧哭嚎着轉過身。

“陛下~”

“何至於此啊~~~”

“何、何至於此……”

此刻,什麼宮廷禮儀,什麼‘君前失儀’,都早已被劉舍拋到了九霄雲外。

本該誠惶誠恐跪倒在地,口稱‘不敢受陛下之禮’的劉舍,此刻卻滿臉淚水的伸出手,顫巍巍將劉榮扶起了身。

待劉榮面帶不捨,甚至眼眶發紅着直起身,劉舍更是千言萬語,都只化作止不住的淚意,以及那不住點下的頭顱。

——沒人知道這些年,劉舍過得有多憋屈!

不單是劉舍,而是整個桃侯家族,從決定背叛項氏的那一天,就再也沒有被人當‘人’對待過。

不單是私底下、背後——就連非正式的宴請,乃至於朝議等正式的公開場合,人們關於桃侯家族背叛項氏、牆頭草兩邊倒的行爲,都始終是不屑和鄙夷。

而且不知爲何——每每到人們要忘記這件事的時候,就總是會發生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件,讓桃侯家族再次被拉出來道德鞭屍。

比如當年,太祖高皇帝於洛水之畔即立爲帝,開漢國祚;

衆所周知,太祖高皇帝劉邦立漢國祚當年,並非‘太祖元年’,而是大漢五年。

因爲大漢紀年,並不是從劉邦稱帝開始算,而是從秦三世身亡,劉邦獲封爲漢王那年開始算起。

漢元年,太祖劉邦獲封漢王,就國漢中;

同一年,大將軍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還定三秦!

漢二年,基本掌握故秦國之地的劉邦,召集其餘各路諸侯組成聯軍,東出函谷,正式向霸王項羽發起挑戰。

這一戰,也被稱爲彭城之戰。

而彭城之戰,也被後世史家作爲‘楚漢爭霸’的開端。

劉舍的父親劉襄——或者說是項襄,便是在那一年的定陶一戰,爲漢將灌嬰所敗後,降服於漢。

從項襄降服的漢二年,一直到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太祖劉邦即立稱帝的漢五年,中間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

再者漢營之中,本就諸多降將;便是項氏族人,也不止項襄一個。

照理來說,即便是對項襄再怎麼不屑、鄙視,三年時間過去,外加一個‘開國之喜’;

其他功侯們情商再低,也總該嘀咕一聲:算了,以後好好處吧;

然後不再拿項襄開涮纔是。

結果桃侯的爵位纔剛封下來,項襄就被賜了劉姓。

於是,輿論就又一次炸了。

——作爲項襄族人,你背叛家族?

行,站在‘正義’的角度,算你大義滅親;

幫對手倒戈對付自己的家人?

好吧,算你心狠手辣。

被對手封爲開國功侯?

也沒問題——就當你通過這種委曲求全的方式,爲老項家留了條血脈。

但?

改姓?

尤其還是改姓劉?

臉都不要啦?!

就這一下,桃侯家族徹底成了整個天下,都最爲人所不恥的家族。

偏偏同一年,還發生了一件事,讓項襄被賜劉姓的輿論風波,徹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早些年,彭城之戰,霸王項羽忙着在齊地攻伐,太祖劉邦長驅直入,直接打進了楚都彭城!

順風順水之下,太祖高皇帝自認爲勝利已經到手,就一頭扎進了楚王宮的後宮,整日整日的廢自己腰子。

等項羽自齊地輕裝奔襲而歸,還在彭城楚王宮瑟瑟的太祖劉邦,那是褲子都沒來得及提,就着急忙慌往城外跑。

結果還差點沒出得了彭城!

好不容易自西出了城,才踏上逃亡之路,就被楚軍將領丁固率領的騎兵追上,死死咬在了身後。

被騎兵追擊,劉邦那是嚇得心神俱震;

坐在由太僕夏侯嬰駕馭的馬車上,什麼兒子、女兒,都毫不遲疑的往車下踢,就圖能減輕車重,加快車速,以更快逃出生天。

結果每踢下去一次,夏侯嬰就要停一次車,把後來的魯元主劉樂、孝惠皇帝劉樂往車裡撿一回;

非但沒有按照劉邦的預想,減輕車重、加快車速,反而還因爲夏侯嬰停車撿孩子,而又浪費了不少時間。

萬般無奈之下,劉邦就只能從車廂後側探出頭,向已經追進的丁固喊道:兩賢豈相厄哉!

字面意思就是說:英雄爲何要難爲英雄呢?

聽到劉邦這句話,丁固便駐馬止步,而後引軍而去,不再追擊劉邦了。

——當然不是因爲丁固,被劉邦這一聲‘英雄’給誇嗨了!

而是劉邦這句話,是有一層更深層次的含義的。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丁固或許是英雄,或許不是;

但毋庸置疑的是:丁固,是楚將。

在那個時代,絕大多數楚將存在的意義,都是對付劉邦的漢軍。

楚將建功立業、奪取功勳,也都得通過戰勝漢軍來達成。

更何況霸王項羽,在軍事方面本來就有點瞧不起人,連韓信都瞧不起、不願重用,更捨不得爲其加官進爵。

所以,出於養寇自重的考慮——出於‘留下漢軍之主,給楚軍將士留下一個刷怪升經驗的副本’的考慮,丁固放走了逃亡路上的劉邦。

然後,這個和項襄沒有半毛錢關係的迴旋鏢,在三年後——在項襄被賜劉姓時,不偏不倚正中項襄腦門。

——漢五年,太祖劉邦立國稱帝后不久,僥倖於垓下之戰活下來的丁固,非但沒有找個山溝溝躲起來,反而跑去洛陽找劉邦了!

去幹什麼?

要封賞。

因爲丁固覺得,如果不是自己當年放走劉邦,那劉邦也沒有這開國家、建社稷,以王天下的一天。

不料劉邦聞知丁固來意,卻滿是唏噓的說:丁公爲項王臣不忠;

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於是下令斬殺丁固,並對左右言:使後世爲人臣者無效丁公。

至於丁固的救命之恩,最終也只換來了劉邦那略帶敬意的一個‘公’字……

然後,輿論又炸了。

——使後世爲人臣者無效丁公!

——劉襄!

——你就沒啥要說的嗎?!

——丁固一個外臣,背叛項氏尚且得了這麼個下場,你一個項氏族人,還哪來的臉繼續活着?

——趕緊下去給項王當面請罪去!

有那麼一段時間,桃侯府外,總是有一陣若有似無的輓歌響起。

項襄不敢管,更不敢說。

當然,也沒有‘羞愧自盡’。

就這麼忍了二十多年,一直到死去的那一天,病重臥榻、彌留之際,連人都認不出來的項襄,嘴上都還在不斷念叨着:非有罪也;

非有罪也……

父親離世的時候,作爲侯世子的劉舍,當然就在病榻前。

且無論是那之前的桃侯世子,還是那之後的二十桃侯,都對桃侯家族的處境瞭然於胸。

——桃侯家族,就是融不進開國元勳的圈子裡!

因爲人家的侯爵,是在戰場上,一刀一槍砍出來的;

而桃侯家族,卻是背刺項氏背刺出來的。

非但功侯圈子融不進——幾乎每一個正常的、但凡有點道德追求的圈子,桃侯家族都融不進去。

看看過去這些年,桃侯家族能日常往來,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能彼此走動的,都是些什麼人?

——賣友求榮的曲周侯酈寄;

——父親判漢投胡,自己又判匈投漢的弓高侯韓頹當;

——商賈出身,貲郎起步,最終官至廷尉的張釋之;

——和誰都不輕易交惡的交際花袁盎。

沒了。

劉舍記得很清楚:父親死後,滿朝公卿大臣、功侯貴戚,沒有哪怕一個人上門弔唁;

至於自己,劉舍也大概能斷定:能有多少人能來調研自己,就看以上這幾個僅有的故人,還能有幾人健在了。

某種程度上,劉舍爲相,也算是先帝代表老劉家,給桃侯家族過去這些年,所遭受到的不公待遇的一定補償。

——過把丞相的癮,權當是安慰;

順帶着,藉此提一提桃侯家族的地位——這家出過丞相的!

所以早在履任之初,劉舍就已經明白,這丞相,自己就當是體驗券,過把癮就好了。

順帶着過渡一下,等有合適的人了就麻溜讓位;

若有必要,甚至可以故意犯點錯,好讓天子名正言順的罷免自己。

直到此刻,劉榮將自己的披風掛在了自己肩上,還當着滿朝公卿大臣的面,如此鄭重其事的拜謝自己;

劉舍心裡的委屈,一下就再也蚌埠住了……

第340章 驗金石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25章 河西第207章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08章 誓師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49章 戰鼓擂第241章 處置第108章 誓師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79章 雛鳳初鳴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80章 魔改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34章 還行吧第23章 好劇本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4章 真打呀?!第292章 蒙王?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80章 有母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沒寫完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95章 女人心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435章 稅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27章 開戰!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08章 開科!取士!沒寫完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8章 秦老匠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61章 陛下!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50章 單于庭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36章 下一步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73章 封印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26章 朕!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38章 新的秩序
第340章 驗金石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25章 河西第207章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08章 誓師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49章 戰鼓擂第241章 處置第108章 誓師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79章 雛鳳初鳴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80章 魔改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34章 還行吧第23章 好劇本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4章 真打呀?!第292章 蒙王?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80章 有母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沒寫完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95章 女人心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435章 稅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27章 開戰!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08章 開科!取士!沒寫完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8章 秦老匠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61章 陛下!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50章 單于庭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36章 下一步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73章 封印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26章 朕!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38章 新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