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而這句俗諺當中暗含的哲理是:要想達成非常的目標,就必須通過非常的手段。
好比一個做題家,無論端盤子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成爲一個財富自由的餐廳服務員。
又好比一個老農,無論鋤頭揮舞的多有勁,也無法從土裡刨出萬貫家財。
——循規蹈矩的過程,只能得到平平無奇的結果。
驚豔世人的成功,往往只能通過驚世駭俗的渠道來達成。
此刻,擺在劉榮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在這公元前一百四十多年的西漢年間,爲數十萬人的武裝部隊,提供能抵抗草原凜冬風寒的禦寒手段;
同時,還要在一場冷兵器時代的攻堅戰當中,在呵氣成冰的臘月凜冬,作爲攻擊發起方,將傷亡控制在一個幾乎不可能的超低水平。
這兩個目標,非同尋常。
要想達成,便只能通過極不尋常的方式。
比如前者,需要這個時代根本不存在的羽絨服、棉服,作戰靴,乃至於電子取暖用品。
而後者,更是似乎只能通過後世熱武器時代的戰爭邏輯、戰鬥方式,纔有些許可能達成。
羽絨服,劉榮搞不來。
劉榮連棉花都搞不到,更別提什麼作戰靴、暖手寶。
在現有條件下,劉榮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酒水、特殊肉類等高熱量攝入,以及‘量變引起質變’的堆量。
——一層棉絮擋不住風寒,那就三層!
三層不夠就六層,六層不行就九層!
哪怕是把將士們包成企鵝,也總能有辦法讓他們不被風寒所擊倒。
再不行就喝烈酒,吃狗肉,甚至是調集漢室全天下的動物皮毛,都給大軍將士做禦寒衣物!
至於傷亡——劉榮首先想到的,是後世熱武器戰爭中,涵蓋於特種作戰分類的斬首行動。
但很快,劉榮又無奈的否定了這個方案。
熱武器戰爭時代,斬首行動之所以能有效打擊敵方,是因爲斬首行動,破壞的是敵人的指揮系統。
失去指揮系統,敵方就會羣龍無首,無法整體協調作戰。
但在這個時代,斬首行動唯一的意義,就是提振士氣。
——大家打起精神!
——敵人的將軍,被俺們暗殺了!
——敵人就快要敗亡了!
但實際上呢?
人家分分鐘把副官推上來做將軍,那你不直接炸了麼……
這還是中原,相對重視戰爭指揮的華夏軍隊。
放在草原,斬首行動?
破壞敵方指揮系統?
就好比一個沒有道德的人,根本不會被道德綁架一樣。
——一支根本沒有指揮系統的軍隊,又怎麼可能被你的斬首行動,而導致指揮系統崩潰?
說白了,這個時代的遊牧民族,作戰方式都是及其原始的。
作戰過程中的指揮,也多侷限於:主將發佈一個籠統的軍令,比如進攻、撤退、紮營之類。
具體怎麼做,還是由下面的千人將、百人將,一層一層把命令分發下去。
好比去年,河套-馬邑戰役的馬邑分戰場。
手握單于庭主力的單于軍臣,壓根兒就不需要關心戰爭細節,只需要下達一個‘發起攻擊’的命令,然後就可以找個視野好的地方觀戰了。
身爲單于的軍臣下了令,底下的部族頭人、小王們,則會對自己下轄的萬人將、千人長,下達一個稍微具體一點的指令。
比如:隔壁某某部攻打馬邑西北側,俺們攻打東北側,另外一個部族攻正北。
再往下,百人將們得到指令:供給從某處到某處,這長几十丈的城牆段。
然後底下的將士就自由發揮了——射箭的射箭,衝鋒的衝鋒。
聽到‘進攻’的命令就傾巢而出,聽到‘撤退’的命令便如潮水般退去,回軍營休息了。
所以,這個時代的遊牧民族騎兵部隊,本質上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指揮系統的。
斬首行動,最多隻能對這個時代的匈奴人,造成政治打擊,而非軍事打擊。
還是拿去年的馬邑戰場舉例。
漢家派出了一支精銳特種作戰部隊,對軍臣單于實施了斬首行動,併成功了!
造成的結果,固然是匈奴一方陣腳大亂,漢室一方軍心士氣大振!
但緊接着,就必然是匈奴人光速選出一位‘代理單于’——至少也是臨時總指揮,接過馬邑戰場的指揮大棒。
然後繼續一層層下達指令:攻打馬邑,爲死去的單于報仇之類。
具體到高闕,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高闕的守將,或許真的掌握着整個高闕的軍事指揮權。
但這並不意味着這個守將死了,高闕就沒有指揮系統了。
或者說,本就沒有指揮系統的高闕守軍,並不會因爲守將的突然死亡,而造成太過嚴重的指揮混亂。
劉榮甚至都無法百分百確定:高闕,是否真的有一名守將,或是守將性質的最高指揮官。
按照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在戰爭過程中,幾個部族若身處同一陣營,且沒有單于或左、右賢王這種明顯地位更高者,那戰爭指揮權,基本就是這幾個部族的頭人商量着來。
如果這些頭人中,有哪一個不小心陣亡了,那也沒關係。
草原信奉的叢林法則,會在老頭人屍骨未寒——甚至是還沒斷氣的時候,就爲部族選出一個新的頭人。
高闕也一樣。
高闕或許有一位守將,全權負責高闕事務,又或許沒有;
高闕的事務,或許是由幾個負責駐守的部族頭人一同負責。
但無論是那種情況,斬首行動,都是象徵意義、精神意義大於現實意義的做法。
——敵人會很慌,很亂,但緩過勁兒過來後,也會很氣!
我方將士會軍心大振,卻也因爲所謂的‘斬首行動’,而就此錯失了最佳的突襲發起機會。
念及此,劉榮也基本得出結論:攻打高闕,幾乎不存在捷徑可以走。
必須正面突破!
必須從外部攻打,並攻破關門,攻入闕內!
於是,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只剩下強攻的手段,能否‘推陳出新’了……
“唉……”“真的要這麼做嗎?”
“真的要這麼早,放出那頭‘惡獸’嗎……”
對於作爲穿越者的劉榮而言,後世熱武器時代的武器軍械,並非是全然沒辦法復刻的。
至少元、明年間的落後火器——尤其是簡易火藥,劉榮是能想辦法搞出來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做不出有殺傷力的炸彈,也起碼能做出聲勢驚人的‘煙花’,來做驚馬、驚人之用。
只是這人世間的一切,幾乎都是雙刃劍。
劉榮清楚地記得,原本的歷史上,華夏民族意外搞出了火藥,並將其做成了絢麗多彩的煙花爆竹。
而外來民族得了火藥,卻將其製作成了長槍短炮,並將其用於轟開華夏國門,讓本就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華夏民衆,陷入了更加黑暗的人間煉獄。
想想前些年,劉榮還只是太子儲君的時候,搞出來的馬鐙、馬鞍、馬蹄鐵三件套。
東西不好嗎?
好極了!
只要裝備上,漢家的騎兵就能極大縮短訓練、培養週期,可以向塔防遊戲一樣光速爆兵!
但至今爲止,那三件套都依舊沒有得到量產,而是被先孝景皇帝,以及當今劉榮先後下令封存。
究其原因,便是相較於漢室能得到的好處——這三件套給匈奴人帶來的增益,才真正大的嚇人。
漢家纔有幾匹馬、纔有多少騎兵部隊?
匈奴人口口聲聲說的‘四十萬控弦之士’,也就是單于庭本部的男丁,可有一個算一個全是騎兵!
這還沒算除匈奴本部外,其他部族零零散散,加在一起也幾十萬人的騎兵部隊。
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來說,便是這三件套,可以讓漢家僅有的萬兒八千號騎兵,將人均戰鬥力3-4提到8。
可一旦匈奴人得到這三件套,那就是草原大幾十萬號精銳胡騎,能將戰力從6直接提高到9,甚至是10!
所以,無論是漢匈朝那之戰,還是河套-馬邑戰役——乃至於即將開啓的高闕之戰,劉榮掌控下的漢家,都始終在極力避免和匈奴人於野外、平原地區對壘。
而是更多的依憑城池、關隘等防禦工事,以步兵對騎兵,與匈奴人斡旋。
是漢家練不出騎兵嗎?
是漢家不喜歡騎兵、不想派騎兵去和匈奴人剛正面嗎?
都不是。
是因爲漢家馬不夠多,就算練出足夠數量的‘騎兵’,最終也根本配不齊這些騎兵所需的馬。
於是,戰馬三角套被無限期封存,哪怕在府庫放爛了,也絕不能流入匈奴人手中。
馬鞍、馬鐙、馬蹄鐵尚且如此,其他的,更加驚世駭俗、聳人聽聞的武器軍械,自然就更是如此了。
就拿眼下,劉榮因爲攻打高闕的難度太大,而首先想到的:原始黑火藥。
如今漢室,配不出來黑火藥嗎?
這個時代,沒有硝石、硫黃以及木炭嗎?
當然不是。
只要劉榮將大致配方、配比交給少府,那最多三天,劉榮就能拿到成品,並在初步審覈通過後下令量產。
但過去,劉榮從來都沒有動過搞出火藥、搞出炸藥的念頭。
——因爲這個時代,還沒有準備好那般驚天動地的東西。
忙着對內防備宗親諸侯,對外防備北方匈奴、南方百越,西南百夷、東北朝鮮的當今漢室,還沒做好炸藥問世的應對準備。
最主要的是:劉榮自己也沒想好炸藥問世之後,自己,乃至每一位漢室政要的生命安全,該如何得到保障。
過去,死士行刺,那都是要務必近身,並對目標要害部位反覆造成近距離攻擊的。
所以很好查,也很好預防——甚至都不用盤查,只需要別讓人靠近政要即可。
但有了炸藥之後,整個世界都會爲之改變。
從好的方面來講:開礦、開路之類,再也不用人們徒手去挖、去砸了,而是可以直接拿炸藥炸開,省時省力。
但從壞的方面來說,某個對劉榮,或是對朝中大臣不滿的亡命之徒,也不需要學荊軻‘圖窮匕見’,又或是像豫讓那般藏刃於魚腹了。
遠遠把建議炸彈一扔,劉榮或其他某位政要,那就真的要‘炸’了。
先前提到過:在這個世代,斬首行動,往往無法在戰場上起到戰術效果,無法對敵人造成軍事打擊,而是會對敵人造成政治打擊。
一樣的道理——炸藥問世之後,漢家或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因爲逆賊反動勢力過於強大的火力,而陷入數十年如一日的爭執動盪當中。
隔三差五炸死個皇帝,三天兩頭炸死個公卿大臣——就這,朝野政局還能穩得住,那纔是天大的怪事。
於是,問題就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高闕,值不值。
投入後勤輜重、錢糧用度值,將士死傷、漢室軍隊傷筋動骨也值;
那搞出火藥,大幅改變這個時代,並使歷史提前、過早的走進本不該這麼早進入的文明階段,值不值?
劉榮,無比糾結……
“就一次……”
“就這一戰,在高闕用一次……”
“在此之前,天下沒有黑火藥存在;”
“高闕戰罷,天下也仍舊不會有如此逆天的東西存在……”
一廂情願的想着,劉榮卻始終下不定決心,也根本沒有‘只用一次,絕不擴散’的信心。
潘多拉的魔盒,從來都只有打開一說,絕不會有關上的可能。
有了這一次,從今往後,漢家的軍隊、少府的礦業部門,丞相府的道路建設部門等等,都會記住有這麼個東西,能讓他們的工作難度大幅降低。
劉榮若給,他們肯定會要;
劉榮若不給,他們就算不搶,也肯定會想辦法自己搞出來。
真到了那一天,漢家軍隊所要學習、習慣的戰爭模式,或許就會無限接近於後世元、明,乃至於滿勤時期的華夏軍隊了……
“罷了~”
“罷了……”
…
“穿越這一遭,總歸是要爲這個時代,留下一些東西的。”
“——少府忙活了這麼多年,投了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進去,也該開一次花、結一次果了。”
“也不做複雜的,就搞最原始的陶罐炸藥,用投石器扔上高闕……”
“嗯,這樣一來,傷亡肯定能壓下來。”
“呵——若是高闕外牆的火燒的足夠旺,說不定連禦寒,也不成問題了?”
“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