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點將!

試問對於華夏武將而言,軍事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什麼?

後世人或許會說,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數百年前的宗周列雄會說,開疆拓土,百戰百勝!

但這個問題在如今漢室——準確的說,是在如今的草原上,卻是出奇一致的。

一個漢人將領,在草原遊牧民族這裡,所能得到的最高成就,或者說是最高‘待遇’,是被塑像朝拜。

究其原因,自然是匈奴人興奮地原始薩滿教,主張世間萬物皆可成神的思想。

所以,只要是匈奴人打不過的,無論是人還是物,都會被捧上神壇。

小到一塊石頭,一棵樹木;

大到匈奴單于,又或是漢人將領。

只要是能讓匈奴人束手無策,甚至反傷匈奴人的東西,便都會在草原遊牧民族的價值體系下被神化。

按照這套價值觀,就好似匈奴人眼中,世間只有自己一人是‘人’。

主打的就是一個自我以下皆螻蟻,自我以上皆神明。

劉榮始終認爲:後世姨媽巾國人的思想價值體系,與這兩千多年前的匈奴原始薩滿教,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勾八就是欠揍!

你好聲好氣跟他說話,他就會覺得你是怕他,隨即得隴望蜀,蹬鼻子上臉。

有事兒沒事兒給他兩個大嘴巴子,他就會覺得:嗯,敢打我,還打疼了,果然是神明沒錯了。

於是,你就成了他慈祥的父親。

而在這一套思想價值體系下,匈奴人神化一位漢軍將領最直接、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爲這位漢將捏塑泥像,並早晚朝拜。

他們會認爲,這位天神降之於漢家,暫時在世間給漢人做將領,早晚都會回到天上的在世神明,必定會被自己的虔誠所打動。

如果自己運氣夠好,那這一世,自己就能得到這位在世神的庇佑。

就算運氣差些,這輩子沒能得到這位在世神庇佑,也起碼能爲自己結下下輩子的善緣。

下輩子能別再投胎到草原,而是去溫暖的中原,做衣食富足的漢人,自然是最好不過。

至不濟,也至少別再投胎成底層牧民,乃至牧奴……

在歷史上,有許多漢家將領,曾得到過遊牧民族這一特殊方式的崇拜。

比如太宗孝文皇帝年間,駐守雲中足足二十多年,始終確保雲中城門不破、城牆不失的郡守魏尚;

比如歷史上,與景帝、武帝年間歷任邊郡,打的匈奴人哭爹喊娘,以至於典屬國公孫昆邪疾呼‘快讓他收了神通吧’的飛將軍李廣。

自然,還有千百年難出的帝國雙壁:衛青、霍去病。

卻鮮少有人知,原歷史時間線上的蒼蠅郅都,也曾爲匈奴人塑泥神像,以早晚朝拜。

可以這麼說:在歷史上的西漢前半頁,判斷一名武將是否名副其實、真有本事時,最具含金量,同時也最具說服力的判斷依據,就是看匈奴人有沒有爲其塑像。

如果有,那無論這個人被太史公黑成了什麼樣,這個人都是有點東西的——而且不止‘有點’。

反之,一名漢將,哪怕是被太史公吹得天花亂墜,又是功勳卓著、又是智勇雙全,只要他沒有被匈奴人塑像,那他就是個鐵水貨。

最起碼,也能說明這個太史公口中的‘名將’,從來都不曾打疼匈奴人。

要知道遊牧民族,向來都是直來直去的。

只要你把他打疼了,他說塑像就塑像,說認父就認父,半點都不帶含糊的!

什麼見風使舵、識時務者爲俊傑之類的技能,更是早就被草原遊牧民族點滿。

這樣一羣人,你都沒能讓他們爲你塑像?

你還有臉說你是漢將?

而郅都這個人,大抵是因爲‘逼殺太子榮’這一政治污點,以及被竇太后賜死的悲慘結局,在史書上留下的痕跡並不多。

但即便如此,即便太史公極力筆削春秋,終也還是不得不留下這樣一段描述。

——在太子榮死後,(孝景)皇帝爲了保護郅都,將其任命爲雁門太守,使其戍邊衛疆;

而後幾年,郅都率軍抵禦匈奴人入侵,被(匈奴人)譽爲戰克之將,國之爪牙!

匈奴人用木頭刻出郅都得形狀,立爲箭靶,是士兵們策馬挽弓,但士兵們畏懼郅都,居然沒人敢射中郅都形狀的木靶。

於是,直到郅都失去,匈奴軍隊都再也沒有靠近過雁門……

短短几句話的描述,能提煉出來的信息量,卻堪稱海量。

首先,最核心,同時也是最驚人的一點是: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並非漢家內部自吹自擂,又或是看在景帝劉啓的面子上,將郅都這個景帝心腹吹吹捧捧上去的;

而是匈奴人在親身體驗過後,‘官方認證’的用戶評價!

其次,從歷史上的孝景皇帝年間,匈奴人在漢室邊境的活動規模、頻率,我們其實也不難發現:在孝景皇帝年間,漢家的邊牆並不很太平。

雖然吳楚之亂前後,匈奴人始終沒有真正干涉漢家的內部動亂,但無論是在吳楚之亂前,還是在吳楚之亂平定之後,匈奴人在漢北邊境的‘活動’頻率和規模,都可謂與日俱增。

尤其是在吳楚之亂平定之後,匈奴人就好似是因爲自己錯過機會、沒有在吳楚之亂中橫插一腳而懊惱不已;

於是接連多年,對漢北邊境進行高頻次、高強度入侵,以作爲宣泄。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歷史上的漢景帝后元三年,即公元前141年。

卻也並非是到了這一年,匈奴人就不再侵擾漢室了。

而是匈奴人針對漢室的侵擾,在這一年到達了巔峰,並最終促成了一件並不亞於太祖皇帝白登之圍、呂太后受國書相辱,以及太宗皇帝十四年,匈奴先鋒火燒回中宮的國家級恥辱性事件。

——漢景帝后元三年,天子啓病重彌留,遂使皇太子劉徹提前加冠,爲即將到來的政權交接做準備。

得到消息,匈奴單于攣鞮軍臣當即下令:盡發幕南、河西、河套可戰之兵,各自就近奔襲漢邊關隘,發起對漢室版圖的全面入侵!

恰逢彼時,漢室在吳楚之亂平定之後,爲削弱宗親諸侯所制定的一系列削藩政策,都到了下刀割肉的關鍵時刻。

爲確保萬無一失,景帝劉啓將北牆相當一部分戍邊力量,都調去了關東駐防,以免關東生變。

邊關防務空虛,匈奴人又是趁天子彌留、人心惶惶之際傾巢而出,邊關防線自然是一觸即潰。

短短十數日,漢-匈邊關悉數燃起戰火,邊牆關隘、要塞及軍事重鎮大半告破!

數十萬邊郡軍民,就此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一年,爲後世史家公認爲漢室北疆四郡,在兩漢四百多年曆史當中,最苦、最難的一年。

在這一年當中,漢北四郡遭受了匈奴人長達數月的馳掠。

四郡軍民,戰死、傷殘,又或被擄走的人數高達十幾萬,佔了四郡總人口的至少四成!定囊、雁門、代、上四郡,更就此元氣大傷,在往後數十年裡接連不斷接收內陸移民,才總算是恢復元氣。

更要命的是:和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先鋒踏足關中,火燒回中宮一樣;

這一次,漢家又有一座行宮,被匈奴先鋒所點燃。

而且這一次,火光距離長安更近。

——不再是直線距離長安二百里,實際路程三百餘里的回中宮;

而是直線百餘里,路途也不超過二百里的甘泉宮!

甘泉宮!

漢天子於每年夏季,前去避暑的甘泉行宮!

這一事件,爲後世人稱之爲‘火燒回中宮’,也被當時的漢室官方正式命名爲:凌辱之恨。

正如以上所言:從吳楚之亂得以平定,一直到景帝末年的凌辱之恨,漢室北方邊牆的狀況,實際上是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惡化的。

在此前提下——在邊防狀況越來越糟糕、邊防壓力越來越大的前提下,郅都能爲位處邊境第一線的雁門郡,帶來長達數年的絕對和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漢室這邊,天子病重,儲君少弱;

關東暗流涌動,邊關守備空虛;

反觀匈奴人——軍臣單于纔剛整合單于庭,正處於權利的鼎盛時期,恰好匈奴帝國,也剛好到達了軍事實力的巔峰。

兩相對比之下,雙方之間打出火燒回中宮、漢北四郡糜爛的結果,幾乎是必然。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郅都一個‘戴罪之臣’,一邊頂着竇太后爲孫兒劉榮報仇的壓力,一邊還能打的匈奴人抱頭鼠竄——都不敢朝自己的木像挽弓搭建,以至於不敢再靠近雁門!

劉榮只想說:上一個達成如此成就——上一個讓匈奴人不敢靠近其防守區域的人,還是太宗皇帝年間的魏尚。

至於下一個?

大概率不是衛霍,就是霍衛。

——連接連取得朝那、河套兩戰勝利的程不識,都還不曾被匈奴人如此‘禮待’!

如此將才擺在面前,偏偏漢家眼下又飽受將官稀缺之苦;

劉榮難道還能放着郅都不用?

難道還真能把匈奴人官方認定的‘戰克之將,國之爪牙’,召回長安給自己做保鏢頭子,又或是京都治安大隊隊長?

開什麼玩笑……

“不妨明告將軍。”

“——高闕之戰,已然定下章程。”

“廟算,得勝。”

見郅都思慮良久,卻始終不發一言,劉榮倒也沒有急着催。

而是如是一語,將郅都的注意力拉回眼前,而後再道:“將軍亦曾戍邊,非‘南將’。”

“高闕有多重要,得之何利、失之何弊,無須朕過多贅述。”

“——只要高闕在手,即便朕自此不復用兵於草原,我漢家,也至少可得二十年太平!”

“二十年後,也至多不過是高闕告急,而非邊關告急。”

“更何況拿下高闕後,朕也不可能就此偃旗息鼓,與匈奴人握手言和。”

“——朕,有太多太多賬,要和匈奴人算。”

“我漢家,也有太多太多國仇、家恨,要向匈奴人討要。”

“所以高闕,朕是一定要得到的,這一點沒有商量。”

“區別只在於:蒼鷹郅都,是否願意爲國之爪牙——替朕飛去朔方,啄瞎匈奴人的眼睛,叼走匈奴人的哨衛?”

“又或朕,還需另尋先鋒,以此潑天之功相酬……”

實際上,並不需要劉榮說這麼多——又是誇、又是捧,又是以武勳誘惑之類;

單就是過去這幾年,從天子心腹、預備九卿,到邊關將領、博望侯屬從的巨大落差,就足以讓眼下的郅都,不顧一切的賭這一把。

之所以在劉榮發出邀請後,沒有第一時間作出答覆,而是皺眉陷入沉思,自是和先前,酈寄、欒布、韓頹當三位老將一樣。

——高闕,很難打。

天時、地利、人和皆具,也不過是堪堪‘有可能’。

但凡缺其一,便幾乎不可能成功!

郅都確實是要賭這一把。

但也恰恰是因爲要‘賭’,郅都纔不得不慎重思考,好得出一個相對可行的方案,以取得劉榮的信任。

——郅都根本不相信劉榮,會無條件把攻打高闕的先鋒任務,交給自己這麼個‘非親非故’的先帝遺臣。

若是不能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郅都根本無法保證這個機會,不會被劉榮交到其他人手中。

比如博望侯程不識;

比如飛將軍李廣。

再不濟,也還有酈寄、欒布、韓頹當三位老將軍兜底。

衝鋒陷陣,他們或許不再有那個力氣了;

但指揮作戰,總還是不在話下的……

只是此戰的目標,終歸是不亞於函谷關的高闕。

即便再怎麼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郅都最終,也依舊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

——於冬天開戰,趁河面冰封夜班而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已經是漢家從戰術方面,所能達到的極限。

去掉護城河:大河的阻礙,並製造出突襲機會,已經是漢家在戰術層面,能爲前線將士爭取到的最大優勢了。

剩下的,就只能靠將士們一刀、一槍去拼。

於是,郅都的關注點,很快就從戰鬥本身,轉移到了戰前準備方面。

——要想讓高闕外的大河冰封,非臘月凜冬不可爲!

而在能冰封大河的臘月,漢軍將士們在河套北部,也很難不被‘冰封’。

既然戰略戰術層面,漢家已經無法做到更多,那唯有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來降低必然會出現的非戰鬥減員了。

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21章 老兵第419章 考題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69章 詭寂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315章 活該!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3章 竇王孫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9章 戰鼓擂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21章 大喜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441章 迭代!第5章 登門賠禮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95章 女人心第263章 人心啊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2章 瓷器成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46章 廟算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2章 瓷器成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203章 誰知道呢我再改改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21章 老兵第93章 兒,斗膽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52章 博望苑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42章 啊這?啊???婚假第40章 賺錢賺錢第295章 女人心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58章 難啊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6章 困獸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467章 麻煩了啊剛落腳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79章 雛鳳初鳴
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21章 老兵第419章 考題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69章 詭寂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315章 活該!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3章 竇王孫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9章 戰鼓擂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21章 大喜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441章 迭代!第5章 登門賠禮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95章 女人心第263章 人心啊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2章 瓷器成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46章 廟算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2章 瓷器成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203章 誰知道呢我再改改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21章 老兵第93章 兒,斗膽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52章 博望苑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42章 啊這?啊???婚假第40章 賺錢賺錢第295章 女人心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58章 難啊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6章 困獸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467章 麻煩了啊剛落腳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79章 雛鳳初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