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自古以來?

不得不說,對於河套戰役過後,匈奴單于庭如此果決的轉移戰略重心,劉榮是頗有些驚訝的。

不是因爲這麼做很蠢;

而是因爲這麼做,實在是再明智不過!

劉榮原本還想:失去了河套,匈奴單于庭必定會產生一些動盪——就算不會出現一個‘鳴鏑弒君’的新單于,也起碼要有一次血洗、暴力鎮壓。

而後,匈奴人必定不甘於河套之失,依舊會嘗試着奪回河套。

等過個幾年,損兵折將之後,匈奴人才會認清現實,接受‘河套不再屬於大匈奴’的既定事實,並以此爲基礎,重新制定對外戰略。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爲了在大體戰略層面,更好的應對匈奴人可能做出的抉擇,劉榮曾站在匈奴人——站在匈奴單于庭的角度,去思考匈奴帝國未來的走向。

如果朕是匈奴單于,接下來該怎麼辦?

當這個念頭出現在腦海中的瞬間,劉榮便得出了答案。

——放棄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徹底放棄河套地區,迅速將戰略重心西移!

但這麼做,並不是爲了躲避漢家的兵峰,而是爲了在西方、在遙遠的中亞地區重新建立自己的威望,並讓匈奴帝國‘重新偉大’。

而後,便是着重深耕西域,徹底達成對西域地區的完全統治,將西域這個輸血包牢牢掌握在手中,做好和漢人長期拉鋸的準備。

在中亞得到補充,並徹底掌控西域這個血袋之後,再回過頭,和漢人拉開架勢,鬥上個三五十年;

等戰況焦灼,漢人百姓疲於久戰,百姓民不聊生,漢人內部自然會出現問題……

這,就是劉榮站在匈奴單于的角度,以匈奴當下所面臨的情況爲準,所能想到的最優解。

但在簡單的思考之後,劉榮便斷定這個最優解,大概率不會被匈奴人採取。

原因很簡單;

——不是什麼人,都能如先孝景皇帝那般、像一個冰冷無情的決策機器一樣,以極致冷靜、不摻雜任何情緒的精神狀態,做出理論上最正確,實際上卻無比憋屈的抉擇。

尤其是匈奴人!

尤其是慕強心理極強,強到宗教信仰都有極爲濃烈的‘我打不過的就是神’味道的匈奴人,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至高統治者,做出哪怕一絲一毫有軟弱嫌疑的決策。

就拿眼下,纔剛失去河套地區的匈奴單于庭來說;

按照草原遊牧之民最樸素的期望,這個時候的匈奴單于,就該把草原所有能夠作戰的勇士都聚在一起,朝着河套地區發起向死而生的英勇衝鋒!

單于應該以身作則,甚至於衝鋒陷陣,帶着不奪回河套誓不罷休的堅定意志,讓大匈奴的騎兵重新踏足幕南地!

而在這種殷殷期盼下,單于居然低聲下氣向漢人的皇帝求和,甚至還要遠遠躲去西方,去欺負羸弱的西域各國,又或是那些金髮碧眼的西方人?

在這種情況發生的瞬間,匈奴單于就會失去草原大半遊牧之民的效忠!

要不了多長的時間,草原某個犄角旮旯的角落,就會出現一個——甚至是雨後春筍般,冒出成千上萬個‘勇敢者’;

取不取代單于另說,起碼這些人會打起‘揮軍南下,奪回河套祖地’的旗號,並迅速壯大起來。

然後,草原就會出現一個最強蠱王,將所有決心奪回河套的勢力聯合起來。

到了這一步,這個‘反漢聯軍統領’的地位,實際上就已經不比單于低了。

考慮到此間種種,劉榮先前纔會斷定:匈奴人,絕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哪怕明知無法奪回河套,匈奴單于軍臣,也必定會象徵性的做出一些嘗試。

直到那些熱血沸騰的草原勇士,也被誇張的傷亡數字嚇住,給驚的熱血變涼,軍臣纔會找一個契機,完成總體戰略從東向西的轉移。

至於之後的事順不順利——中亞能否順利拿下,劉榮不疑有他。

畢竟上帝之鞭的威名,還是有點東西的;

好歹也是出身東亞怪物房,甚至還一度短暫做過怪物房房主!

西進成功,對於‘帝國’狀態下的匈奴人而言,根本不在話下。

倒是西域,劉榮覺得還有操作空間。

——趕在匈奴人西進完成、掌握中亞之前,漢家搶先拿下河西……

總結而言就是:按照劉榮原本的推斷,河套戰役過後,漢匈雙方還會在河套及周邊地區拉鋸幾年;

等拉鋸結束,雙方都疲憊不堪,匈奴人便會幡然醒悟,跑去中亞欺負大宛、大秦等戰五渣。

漢家則趁着匈奴人戰略重心西移,伺機奪取河西,打通河西走廊,而後開始圖謀西域。

待匈奴人西進取得圓滿成功,成爲西方人靈魂深處的恐懼:上帝之鞭——阿提拉後,回過頭要加深對西域的統治時,竟發現漢家在西域也具備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而後,漢匈雙方——已知世界唯二的大塊頭,便在不屬於任何一方本土的西域,打響那場決定世界霸主歸屬的曠世決戰……

但眼下,情況顯然有些出乎劉榮先前的預料。

匈奴人,居然真的對河套沒有絲毫留戀!

短短一個冬天過後,匈奴人便迅速認清便接受現實,而後迅速做出了最明智的戰略抉擇!

劉榮不知道軍臣,是怎麼做到的。

劉榮想象不到軍臣,究竟是如何讓這般‘軟弱’的總體戰略,爲一生慕強的遊牧之民所接受——以至於這麼一支帶着‘求和’之使命而來的匈奴使團,順利出現在了漢都長安。

對於軟弱者、投降者,遊牧之民從來都不會有半點寬恕!

如果不是接受並認同了這個做法,那此刻,站在宣室殿內的匈奴使團,絕對不可能逃脫草原遊牧之民的圍追堵截,全須全尾的踏上漢家之土。

既然他們走出了草原,來到了漢家,那就說明軍臣的這個決策,草原遊牧之民基本都支持,且並不覺得這是單于軟弱。

而這,就是方纔使團及殿時,劉榮一言不合就大開殺戒,輕飄飄幾句話就弄死匈奴副使:東胡王子盧榮,並明確表示‘不再放過任何一個出身韓王部、東胡王部的漢奸’的原因所在。

——如此炸裂的消息,漢家居然沒能通過韓王、東胡王(長安侯)這兩條線,收到哪怕一丁半點的消息!

韓王部也就算了——畢竟人家被匈奴人排擠到了幕北,地域上和漢家隔着一整個幕南,以及分割幕南幕北的大沙漠;

但東胡王部,或者說是長安侯盧氏的地盤,可就在幕南!

而且是相當靠近漢家的區域:南池一代!

匈奴單于庭發生的任何事,盧氏都必定會有所耳聞;

且只要有心傳消息,盧氏就必定能和漢家搭上線!

爲確保這個信息渠道暢通無阻,漢家過去這些年,可沒少對長安侯家族做投資。

爲了穩住老盧家,先孝景皇帝甚至一度承諾:安心在草原埋伏吧,等大功告成,盧氏徹底迴歸漢家,燕王之位依舊屬於老盧家!

且不提先孝景皇帝這個承諾有幾分真、幾分假——至少那些真金白銀,還有尚冠裡那座長安侯府,都是實打實的吧?

如此厚待,老盧家不說鞠躬精粹、死而後已,也起碼得做做樣子,把那些明顯重要的信息儘快傳回來吧?

結果可倒好。

直到河套戰役結束,漢家依舊沒能從老盧家的渠道,收到‘匈奴單于庭兵指馬邑’的消息;

等戰爭都塵埃落定,河套都變成朔方郡、五原郡了,老盧家才磨磨唧唧傳回來一封書信,說之前被單于庭盯住了,沒能送消息回來。

這回更過分!

匈奴單于都已經讓整個草原,都接受了‘戰略重心西移≠軟弱’的觀點;

別說是匈奴國書了——連匈奴人請求止戰,好讓匈奴人安心西進的使團都到長安了!

結果老盧家至今都還沒有傳回消息,告訴劉榮:軍臣究竟是動用了什麼神仙手段,才達成了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成就!

很顯然:過去這些年,兩頭吃、兩頭騙,雙面間諜爽歪歪的好日子,讓老盧家有些飄了。

漢家真金白銀的砸錢,老盧家照收不誤,但像樣點的情報,老盧家卻是一個沒有。

細追究起來,老盧家上一次給漢家提供有效情報,還是太宗皇帝后元三年,傳回‘老上單于已經在去年死了,左賢王軍臣繼承了單于之位’的消息。

看看——連單于換屆的消息,老盧家都不能保證時效性,足足過了一年才把消息傳回來……

這一次,悍然處死匈奴副使,看上去是劉榮因怒而爲,在擺‘戰勝國’的譜,給作爲‘戰敗國’的匈奴人來了個下馬威。

但事實上,這是劉榮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最終決定對老盧家做出的敲打。

尤其是那句‘無論韓王部、東胡王部,皆斬’,還是‘只要是漢奸,無論藏在哪裡,我漢家都絕不放過’——劉榮敢保證,只要這兩句話傳到盧他之耳中,擺在老盧家面前的,就會只剩下兩個選擇。

要麼,就此死心塌地給匈奴人做狗,並在失去價值之後,被匈奴人兔死狗烹;

要麼,就是收起那些小心思,老老實實給漢家做情報渠道,等漢家徹底打敗匈奴人,便迴歸漢室,做一門閒散徹侯。

至於眼下,匈奴人意外的‘過早覺醒’,過早的將戰略重心西移,對於劉榮而言,這稍有些棘手。

但也僅僅只是棘手而已。

相比起過去,漢家邊牆苦苦支撐,唯恐哪天匈奴人大軍壓境,就又是方圓數百上千裡糜爛的惡劣處境,僅僅只是‘棘手’,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臨行之前,我主單于特地有交代;”

“只要皇帝陛下仁慈,願意賜予一生困苦的遊牧之民以和平,我主單于就能將我大匈奴的河南地,完整割讓給皇帝陛下。”

“此外,爲了表明我主單于的誠意,我大匈奴還將以大宛良馬一匹、美少女十人的禮物,來作爲漢匈兄弟之國世代友好的見證。”

“另外,我大匈奴遼闊的北海之地,也可以割讓給皇帝陛下……”

隨着呼延且當一條條‘誠意’擺上檯面,殿內也逐漸響起一些不大和諧的牢騷聲。

“河南地已然爲我漢家所有,更設朔方、五原二郡,何需狄酋所謂‘割讓’?”

“——是極是極!”

“——更別提那良馬,居然只有一匹,也虧他軍臣送的出手?”

“哼,說是什麼大宛馬,聽都沒聽說過,怕是連駑馬都不如……”

“還有那北海之地——幕北之民都還要北上千百里,才能到那北海冰寒之地!”

“這麼一塊‘飛地’,他軍臣便是割土,我漢家又如何能據之?”

“更何況那北海,傳聞一年有八個月都是大雪紛飛,更終年天寒地凍。”

“便是得了這塊地,我漢家又能作何用?”

“總不能真在那片凍土,種我漢家的宿麥吧……”

隨着嘀咕聲越來越嘈雜,呼延且當的聲線也是漸漸低了下去。

但在御榻之上,劉榮卻是本能的擡起手,以食指指腹摩擦起脣下,面呈思慮之色。

第一條:割讓河南地,即河套地區,劉榮明白呼延且當的意思。

雖然方纔,劉榮嘴上也嘀咕了一句‘我用他軍臣割讓?’,但這一條對漢家的益處,劉榮卻也是心知肚明。

——既然是明確‘割讓’,那就必定會以匈奴國書的形式,留下書面證據!

而這份證據到了後世,便是河套地區‘自古以來’最堅實的佐證!

也就是說這一條,對於如今的漢家意義不大,但對後世之華夏,還是有不錯的實際利益的。

至於第二條:一匹大宛馬,十個少女。

對於草原上的‘少女’,劉榮即便沒見過,也實在不敢恭維。

茹毛飲血的匈奴人,難不成還真能養出什麼膚白貌美的美人兒?

頂多也就是不醜,看得過去。

這種外貌條件的女人,劉榮只要想要,就絕不會缺。

倒是那匹大宛馬,成了劉榮意料之外的驚喜。

——汗血寶馬!

只是這匹馬,多少帶了些軍臣威脅漢家的意味在其中。

大概就是軍臣在憑藉這匹馬,拐彎抹角的對劉榮說:老弟啊~

這樣的馬,我大匈奴可是有很多噠~

若真逼急眼了,老哥我可就要讓勇士們,騎着這樣的高頭大馬去幹你啦~

聽老哥我的,乖乖收手,別打了~

等老哥我把大宛拿下,這樣的馬要多少有多少,多送老弟幾匹,也不是不可以噠……

“汗血寶馬~”

“嘖,中看不中用啊……”

“金貴的不行,恨不能騎着人才能養活。”

“——軍臣是真當朕不懂啊……”

“倒是北海……”

“嘿!”

“讓貝加爾湖,乃至周邊的東西伯利亞,都成爲我華夏的‘自古以來’……”

“嘖嘖……”

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沒寫完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205章 羽林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99章 金布律?第35章 漢少府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08章 將戰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35章 西域!第77章 我乏了第292章 蒙王?第430章 人才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50章 有樣學樣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48章 墨家?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8章 命可真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22章 暴君!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11章 幽冥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61章 陛下!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246章 廟算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93章 兒,斗膽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回家晚了第363章 黑土地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99章 金布律?第263章 人心啊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5章 登門賠禮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16章 大棒!第151章 該打就打!沒寫完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告假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5章 漢少府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1章 不盡然吧?
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沒寫完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205章 羽林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99章 金布律?第35章 漢少府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08章 將戰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35章 西域!第77章 我乏了第292章 蒙王?第430章 人才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50章 有樣學樣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48章 墨家?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8章 命可真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22章 暴君!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11章 幽冥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61章 陛下!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246章 廟算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93章 兒,斗膽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回家晚了第363章 黑土地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99章 金布律?第263章 人心啊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5章 登門賠禮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16章 大棒!第151章 該打就打!沒寫完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告假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5章 漢少府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1章 不盡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