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

對於與商隊達成協議的部族來說,這根本就是完全不需要去考慮的好買賣。

——放他們過去,就能立刻得到他們的一半貨物;

而且是每放他們過去一次,都能截留下這個商隊的一般貨物。

一來一回放兩趟,收穫便已經和殺死商隊、搶走商隊所有貨物齊平了。

這還有什麼好考慮的?

幹!

非但要幹,而且還要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護這個商隊,以保住這個長期爆金幣的發財樹。

至於商隊——出關西行的時候,只能將四分之一的貨物送到西域,與西域各國交換、貿易;

回來時,也只能帶回‘貿易所得’的四分之一。

看上去很虧,而且多少有些平白無故被收過路費收破產的感覺。

但倘若這支商隊,並非是以盈利爲目的呢?

或者說,這支商隊的損失,亦或說是‘本應獲得的利益’,都由朝堂中央——由少府內帑去給他們補;

而作爲交換,商隊只需要在每次出關時,都和這次一樣,帶上幾個繡衣衛的眼線、探子,在草原上打探信息?

如此一來,各方共贏,只有匈奴單于庭受傷的世界就達成了。

——在河西,且渠、日逐二部掌握交通要道,坐着收保護費就能收的日進斗金;

商隊該賺多少還是賺多少,半點不受影響不說,出關行商路上的安全係數,也肉眼可見的提高了許多。

甚至於路上所需要付出的‘過路費’‘保護費’,都被少府內帑給報銷掉了。

而對長安朝堂來說,花一筆錢去打探消息,顯然本是個有意如此,卻根本找不到門路的事。

現在好了;

雖然這個商隊在草原上,不大可能打探到單于庭內部的消息,但其他方面的情報,打探起來確實不在話下的。

同樣一筆錢——同樣一筆情報經費,與其給東胡王盧他之那個牆頭草,劉榮寧願給這樣一支商隊。

當然了,爲如此規模的走私商隊報銷利潤,支出其實也着實不算小。

每一到兩年,數千上萬萬錢的支出,哪怕是財大氣粗如少府內帑,也顯然有些吃不消。

所以,劉榮並不打算和這支商隊,維持這種簡單的‘我出錢,不出力’的合作關係,而是將這支商隊收編。 шшш¸ TтkΛ n¸ ¢O

事實上,這並沒有什麼難度。

——和且渠、日逐部達成口頭協議的,是這個商隊領頭的樑商,以及那兩個膽大包天的繡衣衛。

餘下的護衛之類,匈奴人根本就不會在意。

就算在意,也完全可以搪塞過去——我換了一批護衛行不行?

甚至於那個樑商,事實上也不是非留不可。

對與且渠、日逐二部而言,這筆生意,只需要有一個臉熟的人繼續履行,並按照承諾支付貨物就可以了。

至於剩下的——原本的商隊頭人去了哪裡、原先那些護衛怎麼沒來,以及商隊爲什麼都變成‘二十來歲小平頭’的奇怪人兒,匈奴人或許會小小疑惑一下、小小防備一下。

但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隨意搪塞過去就好,並不會爲商隊帶來多大的麻煩……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支商隊對於劉榮、對於漢室而言,其實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

劉榮完全可以讓繡衣衛取代那支商隊,組成一支新的‘漢使團’,披着商人的馬甲踏足西域,展開漢家針對河西,乃至西域的戰略部署前期準備工作。

至於這麼做,對於那個商隊公不公平?

走私商人有個屁的資格談公平!

尤其還是走私戰略儲備物資,不拉去炮決,都得感謝如今漢室沒有大炮!

換而言之,眼下,對於劉榮而言,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就是將那支商隊完完整整的抓到廷尉大牢,甚至是直接殺掉。

頂天了去,也就是留下那個領頭的樑商,威逼利誘也好,給編制畫大餅也罷,讓那個樑商從此成爲漢家‘駐河西大使館’的領事。

但在短暫的思考過後,劉榮還是決定:大方一些。

“傳令相府、少府。”

“樑國商人張柏,於國有功,甚得朕心。”

“——賞百金,御劍一柄,蜀錦二匹。”

“商隊勇士百人,各賜十金,蜀錦二匹,各賜農籍、民爵。”

輕飄飄幾句話,劉榮便做出了對那支走私商隊的最終宣判。

而在劉榮身側,聽聞劉榮這看似與邏輯不符,且完全不具備性價比的選擇,郎中令周仁只微微一愣,旋即便滿心歡喜的拱手領命。

至於劉榮的目的,周仁顯然也看明白了。

——劉榮,是要千金市馬骨。

《戰國策·燕策一》中記載,郭隗與燕昭王的一段對話,郭隗借用一則耗費千金,只買來一副馬骨的典故向燕昭王說明:若想天下賢才雲集而來,首先應當顯示出求賢若渴的態度。

大約二百多年前,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時,爲取信於民,也曾在國都咸陽的集市南門,豎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承諾會重賞將木頭搬至集市北門的人,並以此,來作爲重建秦廷政府威信、公信力的手段。

很顯然,劉榮想要做的,也正是通過賞賜那支走私商隊,來鼓勵其他的、本該被抓去下獄的走私商隊:放開手腳,放心大膽的去做吧!

只要做出成績,你們的罪過,朕既往不咎;

你們的功勞,朕,將不吝封賞!

這樣做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從今往後,每一支從邊關潛逃出國,踏足草原的走私商人,都會在原先的‘賺錢、保命’的基礎上,多出一個‘有償爲國家做點什麼,來換取財富及社會地位’的選擇。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這條道路,但有劉榮此番‘原木立信’的先例,當機會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或許就不再會糾結,而是會更果決的選擇:做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

如果運氣夠好,或許幕南乃至幕北,也能多出幾個和漢家達成協議,花錢就能無傷通過的安全商道,或者說是情報渠道。

便是運氣差些,其他走私商隊依舊還是老樣子,對於劉榮而言,也完全沒什麼損失。

左右不過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給走私商人們擺出一個開放性的態度而已。

當然了;

無論是出於保護那支商隊,以及河西那條商道的考慮,還是漢家‘重農抑商’的總體國策,劉榮針對這支商隊的賞賜,都不會太過於光明正大。

偷摸派人去宣讀個詔書,再在非正式場合提上一嘴‘嗯,這個商隊很不錯’,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以後,究竟是讓這支商隊繼續維持原班人馬,以樑商張柏,外加那百十護衛、五名繡衣衛行走於河西和西域,還是增加繡衣衛的人手,乃至於直接接管那支商隊,劉榮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一開始,肯定不能直接把原班人馬全踢出去。

最穩妥的方式,是原先的護衛悉數取締,重新填一批護衛、打手進去,以免消息泄露;

至於繡衣衛,則分批次逐漸摻入這支商隊。

比如商隊下一次出關,先讓商隊中的繡衣衛人數,達到二十到三十人;

再下一次,增加到五十人左右;

然後七十人、一百人、一百五十人……

最終,經過潤物細無聲的蠶食,劉榮要讓這支商隊達到最終形態:由樑商張伯領銜(可替換),並由兩百人左右的繡衣衛情報人員組成的,披着商隊皮的草原情報組織!

而這個新組織,也與劉榮接下來,對繡衣衛內部的整合,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過去這些年,繡衣衛內部雖說不上混亂,但卿,終歸還是有些勞苦的?”

短暫的沉默之後,劉榮如是一語,算是正式開啓了這個議題。

不料劉榮話音未落,周仁便略帶驚愕的擡起頭,旋即五味雜陳的點下頭,脊背都佝僂下去了些許。

——在周仁看來,繡衣衛這樣的情報部門,本身就是特殊時代下的特殊產物,爲了特殊使命而誕生。

現如今,特殊的時代已經結束,特殊的使命已經完成。

考慮到當今劉榮,又向來是以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的政治形象示人,周仁很難不得出‘繡衣衛要退出歷史舞臺了’的結論。

作爲繡衣衛的聯合創始人,以及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第一屆話事人,對於這個情報機構,周仁是有相當複雜的感情的。

作爲朝臣,以及一個同樣具備樸素價值觀的漢臣,周仁知道這樣的特務情報組織不該存在——至少不該用在‘監察百官’這樣的歪門邪道上。

但作爲這個組織的第一任領導者,周仁又很捨不得這個組織,就這麼輕易、草率的退出歷史舞臺。

最後,同時也是最爲關鍵的一點:周仁,是郎中令。

是‘一朝天子未必一朝臣,但一朝天子,肯定會有一朝新的郎中令’的郎中令。

周仁這個郎中令的使用者:先孝景皇帝劉啓,已經是‘先孝景皇帝’了;

周仁之所以還能坐在這個位置上,之所以能繼續做劉榮的郎中令,唯一的原因,便是繡衣衛。

——漢家不需要周仁做郎中令;

劉榮的太子宮班底、潛邸心腹當中,更是有不知多少人,盯着郎中令這個雖然沒有上升空間,卻和劉榮最爲親密的要害位置。

而劉榮之所以反邏輯、反常態化的留下週仁,並不去任命新的郎中令,唯一的原因就在於:繡衣衛這個組織,只有周仁這個聯合創始人玩兒的轉。

現如今,劉榮隱隱表露出取締這個組織的意圖,周仁自然難免感到失落。

沒了繡衣衛,周仁自然也就沒了繼續‘佔着茅坑不拉屎’,霸佔郎中令之位的可能。

不再是明面上的當朝九卿郎中令,也不再是暗地裡的繡衣衛指揮使,周仁,就只會是單純的‘汝墳侯’。

一個再尋常不過,且賦閒在家的普通侯爵。

而且是掌握太宗、孝景,乃至當今劉榮祖孫三代漢天子無數秘密的‘普通’侯爵……

“這一天,還是到來了……”

“早該有所準備的……”

“早就該想到,這一天,早晚都會到來……”

一時間,周仁身上的氣質,都不受控制的萎靡了下去。

只是即便如此,周仁也還是強打起最後一絲精神,對劉榮拱起手,請劉榮‘明示’。

周仁,顯然是打算站好最後一班崗,給繡衣衛一個體面——至少是相對體面的結局。

但劉榮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周仁感到一陣茫然無措的同時,又讓這位年過半百的老臣,重新點燃了內心深處的一團火苗……

“過去這些年,繡衣衛主要的工作,都是蒐集關東宗親諸侯的情報。”

“從關東地方郡國收集到消息,並彙總到樑都睢陽,而後上報入長安——這套模式,已經很成熟了。”

便見劉榮深吸一口氣,神情淡然道:“卿,是先帝最信重、最親近的臣子。”

“想必先帝心中所想,不需要朕再去過多贅述。”

“——吳楚之亂,並不是我漢家削藩的結束,而是一個最基本的開始。”

“吳楚之亂得以平滅,我漢家,才真正具備了削藩的可能、才真正具備了削藩的客觀條件。”

“削藩,是一場持久戰、拉鋸戰。”

“所以關東那邊,繡衣衛還是要繼續盯着的。”

劉榮此言一出,周仁當即一愣,心態頓時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而劉榮接下來的話,也終於讓周仁,吃下了關於繡衣衛的最後一顆定心丸。

“只是關東宗親諸侯,不應該是繡衣衛的全部工作——普天之下,還有許多其他的地方,需要繡衣衛去忙碌。”

“——比如嶺南百越;”

“比如西南夷諸國;”

“比如朝鮮半島;”

“再比如:草原——幕南、河西乃至西域,甚至是河套地區,都需要繡衣衛,去構建起新的情報組織。”

“朕的意思,是讓繡衣衛內部,進行一次體制改革。”

“從原先,繡衣衛士打探情報、上報上線,再彙總於卿之手——這簡單的網絡,改爲更爲標準、緊密的情報網絡。”

“繡衣衛內部,也應當成立對應的分管部門。”

“比如匈奴司、南越司,又或是西南司、朝鮮司之類……”

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4章 還行吧第340章 驗金石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回家晚了第80章 有母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81章 洗牌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53章 竇王孫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告假睡一覺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68章 削藩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92章 蒙王?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62章 記住了?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睡一覺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30章 人才啊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162章 記住了?第241章 處置第108章 誓師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19章 考題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105章 西進!第336章 下一步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8章 蓋棺定論
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4章 還行吧第340章 驗金石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回家晚了第80章 有母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81章 洗牌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53章 竇王孫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告假睡一覺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68章 削藩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92章 蒙王?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62章 記住了?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睡一覺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30章 人才啊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162章 記住了?第241章 處置第108章 誓師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19章 考題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105章 西進!第336章 下一步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8章 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