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

對於後世人——無論是兩千多年後的現代人,還是未來千百年,生活在華夏曆朝歷代的人們而言,鹽鐵二字的分量,都絕對不會輕。

鹽,作爲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以及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獲取渠道,幾乎是和糧食、布匹同等重要性的生活必需品。

——沒有人能不吃飯,沒有人能不穿衣;

自然,也沒有人能不吃鹽。

草原上更誇張,不單人要吃鹽,甚至就連馬匹乃至牛羊牧畜,都需要一定量的鹽分攝入。

對於後世新時代而言,生活必需品,往往並不能當做是一門好的生意;

而是應該當作一項事關國民生計,乃至國家安全的政治工作。

但對於生產力低下,經濟、消費都沒有什麼上限的封建時代而言,生活必需品,卻是最值得投資的大生意。

——農民可能會拒絕你的任何商品,卻唯獨不會拒絕買你的糧食、買你的布匹,以及,買你的鹽。

佔據社會組成人員的絕大多數,卻又只擁有社會財富的小部分,‘生活必需品’這個市場,可謂是即龐大,又狹小。

之所以說它龐大,是因爲如今漢室天下百姓民三千餘萬口,有九九成以上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農民。

而生活必需品,之所以被稱之爲‘必需品’,就是因爲這些東西你只要有,就根本不愁賣、就肯定有人買。

至於說這個市場狹小,則是因爲這個市場的利潤率,以及市場總量,與這個市場所涵蓋的人數多少有些不成正比。

但正所謂:水滴石穿。

後世便有這麼一種說法:華夏國民十三億,只要每人給我一塊錢,那我就是身家十三億的大富豪了。

在這個時代,也是同樣的道理。

——只要能做全天下人的生意,哪怕從每個人身上,你都只能賺到一錢的利潤,這個總量加在一起,也高達三千萬之巨。

在後世,出於種種原因,糧食、鹽等關乎民生民計的生活物資,都被國家機器將利潤空間壓制到了極限。

所以絕大多數商人,都選擇去做那些利潤率更高,並不需要佔據多大市場就能牟取利潤的生意,卻根本看不上生活必需品這種只有佔據極爲龐大的市場,才能吃力不討好,按人頭每人賺幾毛、幾分錢的生意。

但在封建時代,唯有生活必需品,才擁有足夠龐大的市場。

很直觀的案例,便是過去這些年,少府內帑官營糧食。

——每石糧食一錢的利潤空間,和白賺吆喝也沒什麼區別,卻也在五年的時間裡,爲少府內帑日積月累,賺下了足足三十五萬萬錢的利潤。

僅僅只是倒騰、做個二道販子,少府就獲取瞭如此暴利;

那倘若這個生活必需品,本身就是少府生產的呢?

就拿糧食舉例:如果少府內帑能種出一種生長週期短、所需投入的各類成本低廉,售價卻相當不菲的新型‘糧食’,那又該是怎樣一副場面?

官營糧食,少府需要先花錢,從百姓手裡買下糧食,然後又是儲存、又是運輸,最後再在售價上多加一塊錢的利潤,把糧食再賣出去。

一錢的利潤;

每石一錢。

但劉榮爲少府找到的‘新型糧食’——鹽,給少府內帑帶來的利潤率,卻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去年,坐穩皇位之後,劉榮曾專門派人,前往臨海的江都國,實驗曬鹽法。

經過夏、秋二季,前後總共四個月的調研,這種新型製鹽方式的各類成本、投入,也早已經做成了報表,送到了劉榮面前。

——爲了曬鹽,實驗小組先是僱傭了百十名青壯,花費了不超過十萬錢的僱工費,在海岸開闢了二百畝鹽田。

這二百畝鹽田,直接被開闢成了方形,寬二百步(360米),長二百四十步(432米),又被十字交叉線分成了六十個區域,每個區域長四十步(72米),寬二十步(36米)。

而後引海水入鹽田,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大概可以折成二萬錢。

至此,十二萬錢的人工投入砸下去,曬鹽便算是完成了大半。

剩下的就是等。

運氣好的話三五天,運氣不好就十天半個月——只等烈日暴曬下,鹽田內的海水都被蒸發,只留下一層雪花粗鹽。

考慮到曬鹽過程中,需要有人看管鹽田,以最高規格的十五天爲準,大概又是三萬錢左右的投入。

等曬鹽結束,總花費來到十五萬,便可收穫既可以繼續加工,也可以直接出售,供窮苦人食用的粗鹽,足有數百石!

石!

而不是斤!

要知道鹽這個東西,無論是上好的細鹽,還是這種只經過一道暴曬工序,吃了更是會損害人體健康的粗鹽,市場上無論批發還是零售,售賣單位都只會是斤!

數百石,可就是數萬斤!

即便是按照最劣等、最廉價的:摻有土、沙的粗鹽,市場價也至少是五十錢錢一斤打低!

於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結論出爐。

——如果只通過一道工序,把海水曬出來的粗鹽直接販賣,那投入-盈利比,便大致是十五萬錢的投入,對應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錢的營收。

比起最後的營收,投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完全可以將其歸類爲‘一本萬利’。

後世有一位偉人說: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

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

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

爲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而劉榮所新創的製鹽工序,將讓製鹽、販鹽的利潤率,提高到駭人聽聞的10000%。

百倍暴利!

哪怕不去幻想,而是腳踏實地的結合如今漢室,百姓人口以及食鹽消耗量,所得出的結果,也依舊令人膽戰心驚。

——按照後世標準,正常人一年的鹽攝入量,大約合漢斤6-8斤(1.5千克-2千克)。

考慮到封建時代的底層百姓,往往連飯都吃不到‘標準量’,便在此基礎上減半,取個年攝入食鹽3斤的最保守估值。

算下來,漢家之民一年的食鹽總消耗量,高達一萬萬斤以上。

拋開利潤率,又或是投入-盈利比之類不說——哪怕每斤鹽,少府內帑都只能賺個十錢,每年一萬萬斤的食鹽消耗量,也將是一筆高達每年十萬萬錢的龐大收入。

口賦每年十二萬萬;

糧食官營每年七萬萬錢;

若再加上這鹽的每年十萬萬,等於說是劉榮掌權不到五年、即位不到兩年的時間,少府內帑的財政收入直接翻倍不止!

最要命的是:鹽這個東西,別說是按劉榮這個超低成本的製作工序;

就連那些用老辦法滷煮的鹽商,都絕不可能只留每斤十錢的利潤空間。

按照劉榮的估算,若是在暴曬之後,再加一道融水過濾,外加蒸餾的工序,便能得出成本不超過每斤五錢,價值卻高達每斤二百錢的細鹽。

全天下每年上萬萬斤的食鹽消耗量,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即一千萬斤是細鹽,按照這每斤一百九十多錢的利潤來算,這利潤也高達每年二十萬萬!

再算上那些相對廉價,卻也同樣成本低廉,每斤同樣能盈利四十錢以上,總需求量高達九千萬斤的粗鹽……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能壟斷食鹽,漢家的少府內帑,就將擁有一筆與國同壽,源源不斷,且每年高達六十萬萬錢的鉅額淨收入!

有了這筆錢,漢家的天子從此以後,可以毫無心理負擔的在每年秋天,都發起一場與漢匈河套戰役同等規模的大戰,同時根本不用擔心財政壓力。

還有,別忘了;

以上這一整套推算,無論是利潤空間,還是市場需求,都是按照最保守的狀況估計。

實際情況只會比這個預估數據更喜人,卻絕不會比數據呈現出來的預測值差。

單就是鹽這一項,其實就足以讓劉榮心動了。

——糧食官營五年,總共賺回來三十五萬萬錢,換做鹽,卻頂多只需要半年;

自打瓷器做出來,這也大概有五年多時間,相比起官營鹽那每年六十萬萬錢打低的鉅款,瓷器的利潤,愣是都有些上不得檯面了……

作爲生活必需品的鹽如此,鐵的情況,則呈現出另外一個極端。

對於底層農戶而言,鐵,並不是食物、衣物,又或是鹽那樣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但無論是農人,還是軍中將官,都對鐵製農具、兵刃,有着一種莫名的執念。

在農民看來,鐵製農具,比起純木製農具更省力、更省事;

最重要的是:使用壽命極長。

便是用壞了,也根本不用換新的,隨便找個鐵匠鋪敲敲打打修理一番,便又和新的沒什麼兩樣了。

軍人那就更簡單了——鐵製,乃至鋼製武器,就是能無壓力碾壓青銅武器!

若是擁有一杆部分零件爲鐵製的農具,毫不誇張的說,這已經能算作是一個農戶家庭的傳家寶了。

而且不是那種供在祠堂,中看不中用的東西,而是正兒八經吃飯的傢伙事兒!

鋼製、鐵製武器更誇張——別說是將帥私人擁有,便是朝堂配發的制式武器,都是質量參差不齊,連參數都無法統一不說,還得限官職、爵位,再加個限量配備。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鐵,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都不是鹽那種可以低成本製作,轉手就能賣出高價的暴利項目。

但鐵器一旦普及,所能間接帶來的利益,卻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當鐵器普及,價格低廉到了一定程度,那農具必然是首先被鐵製所席捲。

更省力、更方便的農具,意味着解放更多的生產力;

原本只能照顧一百畝農田,甚至還要家裡的老幼婦孺搭把手的農人,可能自此能照顧二百畝,甚至三百畝農田了。

耕作能力提升,自然就會有更多的荒地被開墾,漢家的農田、人口、糧食總產量,以及基於產量按比例收取的農稅、按人頭收取的口賦,都將在未來百十年內穩步提升。

農田更多了,土地兼併被緩解,百姓多少能喘上一口氣,甚至稍富裕一些;

糧食總量變多了,糧價如何且不說,至少絕大部分人都能吃飽肚子了。

糧產、人口變多,對應農稅、口賦上升,國家財政收入提高,國力自然也會隨之提高。

可以說,鐵這門生意,幾乎是除了不能直接賺到錢,其他什麼東西——乃至國運都能賺到的好生意!

更何況‘不能賺錢’,也只是相對鹽那誇張的百倍暴利而言。

若是把鹽、鐵兩項一同壟斷,都扒拉進少府內帑的碗裡,那鐵器在民用範疇的盈利,也同樣是相當可觀的。

——肯定沒有鹽那種百倍暴利;

但畢竟是冶煉這種技術活,成品又是生產工具,五到十倍的利潤空間,起碼還是不在話下的。

“自太祖高皇帝始封,一直到吳楚七國之亂。”

“——這前後四十多年的時間裡,吳王劉濞有至少三十年,都在無所不用其極的開山挖礦,熔銅鑄錢。”

“雖然這是青銅冶煉技術,但終歸也算是觸類旁通,有技術底子……”

“既然有了主意,那就在吳國境內,開始大力勘探鐵礦吧。”

“若能找到像樣點的鐵礦,我漢家的鋼鐵生產基地,便放在吳王劉濞曾經的銅礦冶煉區。”

“還有鹽。”

“試驗階段結束,成本、利潤、成品、工藝,基本都已經趨於成熟。”

“要想大規模曬鹽、製鹽,還得朕那位‘豪氣干雲’的好弟弟……”

想到這裡,劉榮終是含笑低下頭,將一張空白絹布在面前攤開。

提起筆,卻並沒有急於落下,而是思慮許久,又措辭片刻;

良久,方輕輕落下筆鋒: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

自去歲一別,竟已數月有餘;

弟身諸侯之貴,反因國事而久滯塞外,實乃兄之過也。

古人云,長兄如父;

爲兄者,或擇一業爲弟行之,或置一產爲弟持之。

兄縱不敏,亦得可行之業、可置之產一二。

塞外苦寒,若弟無心滯留,又有意聞兄閒談,當速歸長安以面議。

兄煮酒炙肉,掃榻以待……

第432章 策問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34章 還行吧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53章 吞金獸!第208章 太上皇?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11章 幽冥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47章 好小子!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63章 黑土地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38章 宗祠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40章 驗金石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明天開始恢復更新歇一天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401章 大魄力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42章 啊這?啊???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4章 真打呀?!第399章 金布律?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430章 人才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11章 人才庫?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52章 瓷器成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43章 考校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06章 孤兒軍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07章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380章 魔改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80章 魔改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5章 登門賠禮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
第432章 策問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34章 還行吧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53章 吞金獸!第208章 太上皇?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11章 幽冥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47章 好小子!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63章 黑土地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38章 宗祠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40章 驗金石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明天開始恢復更新歇一天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401章 大魄力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42章 啊這?啊???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4章 真打呀?!第399章 金布律?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430章 人才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11章 人才庫?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52章 瓷器成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43章 考校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06章 孤兒軍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07章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380章 魔改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80章 魔改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5章 登門賠禮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