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酷吏?

郅都這幾年過的是什麼日子,劉榮自然是一清二楚。

甚至於歷史上,郅都是個什麼樣的人,有過怎樣的經歷,最終是個什麼樣的下場,劉榮也都是如數家珍。

——在太史公所記載的史料當中,蒼鷹郅都,是被記在《酷吏列傳》裡的。

究其因,則是因爲郅都於歷史上的吳楚之亂過後,曾擔任濟南太守,並在任上大肆屠殺濟南豪強。

在太史公眼中,似乎只要是殺人,便不用去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殺的是什麼人,都能統一將其歸類爲:酷吏行爲。

劉榮甚至懷疑,若非被歷史上的漢武大帝行了宮刑,太史公甚至可能將衛青、霍去病二人,都給塞進《酷吏列傳》。

畢竟匈奴人也是人嘛;

衛、霍於草原上‘殺人無數’,可不就是純純的酷吏嘛……

說回郅都。

雖然在這個時間線,郅都還沒來得及被先帝老爺子外放濟南,並一刀刀砍出‘酷吏’之名,但郅都的性格,本質上並沒有變化。

郅都是個什麼樣的人?

無論是原本的歷史上,還是當下這個時間線,答案都是一致的。

——嫉惡如仇!

而且,由於思想價值觀更偏向法家,即申商之學的緣故,郅都尤其厭惡的,便是那些破壞王朝穩定因素的羣體。

比如儒生啊~

比如遊俠啊~

再比如地方豪強啊,貪官污吏啊,豪商富賈之類。

可以說,哪怕是到了後世,郅都這一套價值,都能在那個時代得到相當範圍的認同。

——儒生,不就是指點江山的所謂磚家嘛?

——遊俠,不就是無惡不作的黑惡勢力嘛?

地方豪強、貪官污吏、豪商富賈,那就更別提了。

無論哪朝哪代,這些個羣體,全殺了或許有冤枉的,但隔一個殺九個,準沒錯!

瞭解過這些,再來看郅都這個人,其實就不難發現:這個人,其實是非常簡單且純粹的。

從大義上,他嫉惡如仇,可能未必過分善待底層百姓,但一定會對特權階級無比嚴苛。

工作態度上,郅都更是有過這樣一句名言:遠離雙親來長安爲官,不能侍奉雙親晚年,已經是有違孝道了;

若再不忠於君事,有違君臣之道,那不就成了不忠不孝的敗類嗎?

至此,郅都是個什麼樣的人,已經很明顯了。

——極爲典型的法家酷吏!

當然,酷吏二字,是太史公爲代表的一衆腐儒的說法。

劉榮更傾向於將其稱之爲:幹吏。

根據郅都過往這些年——太宗孝文皇帝,以及先孝景皇帝年間的履歷,劉榮所能得出的結論,似乎都在印證先帝老爺子的評價。

郅都,是個忠臣。

頭腦簡單,死腦筋,直來直去,對漢天子唯命是從。

只要是天子下令,說讓他上吊,他就絕不會投水。

如果完全尊重先帝老爺子的建議,郅都這個人在劉榮這一朝最好的去處,其實是新設置的執金吾一職,以及暗中兼掌繡衣衛的郎中令。

但在再三思考過後,劉榮最終還是決定:發揮郅都在原歷史上被埋沒的另外一個才能。

將才。

在原本的歷史上,郅都於太宗孝文皇帝年間,以中郎的身份起家。

中郎二字的含金量,不必贅述——無論是個人武力,還是戰場表現、戰鬥經驗,郅都必定都是挑不出毛病的。

到了先孝景皇帝年間,又升任爲中郎將。

這更沒得說了——‘中郎’這一羣體的領頭人,更是將郅都最耀眼的才能,無半點遺漏的盡數展現。

而在擔任中郎將之後,郅都也有一件事垂名青史。

——漢孝景皇帝元年,天子啓與皇七子劉彭祖、皇九子劉勝之母:賈姬同遊上林,中郎將郅都陪同。

途中,賈姬不適如廁,卻被一頭突然出現的野豬,給堵在了廁所了。

天子啓情急欲救,卻爲郅都所勸阻。

郅都勸阻天子啓時的說辭是: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姬等邪?

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

翻譯過來就是:死了一個賈姬,也會有張姬李姬被送進宮裡,天下難道還缺能送進宮,給陛下做姬妾的女人嗎?

陛下縱然如此輕視自己的安危,卻又將宗廟社稷、東宮太后置之何地?

當然,這件事,也同樣發生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

劉榮依稀記得當時,尚未封王就藩的七弟劉彭祖、九弟劉勝,還因此事把狀告到了自己面前。

最終,劉榮也是毫不遲疑的站了出來,替兩個弟弟好好出了一口胸中惡氣。

但畢竟是對事不對人。

也不至於說是從那以後,郅都就對劉榮心懷怨念了,又或是劉榮從那以後,就本能疏遠郅都了。

——一碼歸一碼。

兩個弟弟的身生親母,被郅都說成‘亡一姬復一姬進’的一次性用品,劉榮固然要給弟弟們出氣,好履行自己長兄如父的身份職責。

但話又說回來,劉榮自己和郅都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仇怨。

相反,對於郅都這個人,劉榮向來是極爲欣賞的。

至於上林野豬事件當中,郅都疑似玩忽職守,導致野豬亂入抵近聖駕,劉榮也並不覺得有什麼值得介懷的。

誰還沒年輕過啊?

誰又沒犯過錯?

雖然這個錯確實嚴重了點,但總歸沒有真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以及惡劣的影響。

反而是郅都,自打那次意外失誤後,爲人處世愈發的成熟、穩重,也更加細緻入微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當年那件事,反倒是好事。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能讓郅都如此迅速地成熟起來,當年哪怕賈姬真被野豬拱死了,那也值!

至於劉榮爲什麼會有這種認知,自然是因爲屁股決定腦袋。

——當年,這件事發生的時候,劉榮是太子。

太子榮要考慮的,是自己在弟弟們,朝堂內外,以及天下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劉榮得以哥哥的身份,給弟弟們做主;

得以太子儲君的身份,指出郅都工作上的失誤。

而今,劉榮已貴爲天子。

思考問題,自然就不能再按照原來那套思維邏輯了。

仍拿當年的野豬事件舉例。

如果說現在,再發生一起上林野豬事件,某位王太后因爲郅都玩忽職守,而被野豬堵在廁所,該王太后的兒子,也就是劉榮的某個弟弟把狀告到劉榮這裡?

那劉榮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嚴厲的斥責那個弟弟:誰允許你媽去上林的!

誰允許郅都護衛你媽的!

還有臉給朕告狀?

帶着你媽,滾回你的封國去!

你要問爲什麼,劉榮只能說:對於天子而言,郅都這樣的忠臣,是一定要保的。

在極端情況下,哪怕這個人真的犯下了大錯,只要不是故意、有心,就得網開三面。

因爲人都會犯錯。

忠臣也是人。

四條腿的蛤蟆好找;

兩條腿的忠臣,卻可遇不可求。

又或者說,按劉榮現在的視角,即‘天子榮’的視角,來看待當年的上林野豬事件,劉榮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

——郅都當年,確實是犯錯不假;

但當天子啓打算以身涉險時,郅都那一番勸阻之語,確實是一套非常值得提倡,乃至於廣爲傳播的價值觀。

但凡是個皇帝,就必定會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有郅都那番話所體現出的思想覺悟,將天子安危、得失放在首位,將其他一切都排在後面。

之所以會這樣——之所以‘太子榮’和‘天子榮’,在同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看法、感官,自然是因爲思維模式,以及立場的緣故。

對於太子榮而言,上林野豬事件,是一次彰顯氣質、展露鋒芒,並收買兄弟手足、朝堂內外,乃至天下人心的做秀機會。

太子榮需要通過那次事件,讓全天下人都知道:太子榮能處,有事兒他是真幫你!

無論你佔不佔理,只要和你關係好,太子榮鐵定幫親不幫理!

只有這樣,弟弟們纔會死心塌地的跟着劉榮,而非惶惶不可終日,乃至於和劉榮作對。

朝堂內外,也纔會有意無意的親近劉榮,以換取劉榮的好感。

而且話說白了——郅都當時是先帝老爺子的忠臣,又不是劉榮的忠臣。

劉榮壓根兒就沒必要保護一個‘不忠於自己’的所謂忠臣。

當然,最重要的是當時,太子榮需要天下人誇上一句:瞧這大哥做的,就是靠譜!

誰家有個這樣的大哥,那弟弟們可都有福了!

有了這麼一句正面的誇讚,往後,劉榮再和某個弟弟發生茅盾,不明真相的天下人也會說:不能吧?

我記得劉榮這個做大哥的,對弟弟們很好啊?

當年,中郎將郅都巴拉巴拉,劉榮還幫弟弟們撐腰呢!

現在劉榮和弟弟們起了茅盾?

怕是做弟弟的不恭順吧?

反正我不信劉榮會對弟弟不好……

結合以上種種,當年的劉榮纔會義正言辭的站出來,當庭斥責郅都‘不當人臣’。

不是劉榮想這麼做,而是劉榮需要這麼做。

但現在,劉榮已是天子榮,而非太子榮了。

再遇到類似的事,劉榮需要考慮的,早已不再是太子時期的顧及形象、嶄露鋒芒、邀買人心。

坐上皇位之後,劉榮只需要知道:好處,拿到手裡纔是真的,其他一切都是扯淡。

給弟弟撐腰?

能有啥好處?

好處能大過一個死心塌地的忠臣?

什麼天下物論,什麼朝堂內外的輿論,又或是所謂的形象——若是不涉及利益,一切好說;

一旦涉及利益了,那一切就都得給利益讓步。

如果形象要不要都行,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就能有好形象,那劉榮自然願意豎立一個正面的形象。

但如果要在形象和利益之間選,劉榮寧可被天下人罵成獨夫、暴君,也必定會選擇把實打實的利益攥在手裡。

至於弟弟們對自己的感官?

拜託~

孝景皇帝都已經駕崩了~

吳楚之亂平定,四捨五入都是上個世紀的事兒了~

還拿宗親藩王嚇唬漢天子?

唬不住啦~

如果說當年,太子榮想要讓弟弟們不起二心,不和自己作對,封王后也乖乖聽自己的話;

那現在,天子榮眼中的‘兄弟手足’,則都成了可有可無、平平無奇的某位宗親藩王。

你要老實點,朕還願意給你推恩;

要不老實,朕捏死你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什麼名聲不名聲的——朕可不是太宗孝文皇帝那般,畢生都愛惜羽毛的在世聖人。

只要價碼合適,朕的羽毛論斤賣!

所以,對於上林野豬事件,如今的天子榮看法無比明確。

——郅都說得對!

——賈姬是生是死,得看運氣!

——死便死了!

天下之大,都不用說是別的女人了——便是再找一個姓賈的女人,甚至是和賈姬相貌七分相似的女人,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天子的安危,卻絕不能因爲一個隨時隨地,能被無數人取代的女人,而面臨絲毫的威脅。

是的,沒錯。

郅都這套說辭,太子榮一半從本心上不認可,一半在客觀條件影響下不能認可。

而如今的天子榮,完全認可,甚至高度贊同。

由此繼續往外延伸,劉榮也完全樂意承認:自己就是欣賞郅都,自己和郅都就是三觀一致,君臣相得的一類人。

至於原本的歷史時間線上,孝景皇帝的太子劉榮,最終是被中尉郅都逼死於牢獄之中……

劉榮只能說:反正死的不是我。

此劉榮非彼劉榮。

甚至於,郅都在原歷史上,不折不扣的履行孝景皇帝交代下的任務,在完全不牽連孝景皇帝的前提下,手尾乾淨的將那位廢太子、臨江王給逼死,也同樣讓劉榮感到讚賞!

哪怕歷史上,被郅都逼死的人是‘自己’,劉榮也依舊想說:像這麼能幹、忠心,且擅長保護君王的臣子,麻煩給我來一麻袋用着先!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郅都在軍事方面的才能,也恰恰是在一段十分微妙的時間段內意外顯現。

——在逼死廢太子劉榮之後,郅都爲竇太后所惡。

竇太后說:郅都外臣,安能傷我劉氏性命?

於是,爲了保護這個忠臣,歷史上的天子啓在廢太子劉榮屍骨未寒之際,便將郅都外放去了雁門。

也正是在雁門太守任上,郅都第一次被發現:這法家出身的酷吏,居然勾八還這麼能打?

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3章 家宴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3章 家宴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41章 迭代!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76章 無題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07章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80章 有母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02章 戰書?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5章 漢少府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77章 我乏了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06章 孤兒軍第376章 無題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58章 難啊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43章 考校晚點更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406章 傻了吧?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46章 廟算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31章 面聖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81章 洗牌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320章 衛青第433章 尚書令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05章 西進!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22章 不遠了明天開始恢復更新晚點更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53章 竇王孫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22章 暴君!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73章 統籌會?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07章
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3章 家宴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3章 家宴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41章 迭代!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76章 無題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07章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80章 有母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02章 戰書?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5章 漢少府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77章 我乏了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06章 孤兒軍第376章 無題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58章 難啊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43章 考校晚點更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406章 傻了吧?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46章 廟算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31章 面聖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81章 洗牌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320章 衛青第433章 尚書令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05章 西進!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22章 不遠了明天開始恢復更新晚點更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53章 竇王孫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22章 暴君!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73章 統籌會?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0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