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那’個男人

第394章 ‘那’個男人

毫不誇張的說:要想達成這個目標——爲繡衣衛賦予神聖的使命,難度完全不亞於給一支烏合之衆般的疲弱軍隊,注入一個新的軍魂!

但好在相較於後者,繡衣衛這個部門,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操作基礎。

——有些時候,見不得光,未必就和‘不正義’劃等號。

就說當年,第一個打探到吳王劉濞動向,確定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即將發動正式叛亂的繡衣衛探子,誰敢說他不是英雄?

還有嶺南百越,那些爲了打探情報,甘願融入當地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數十年如一日做奉獻的繡衣衛成員,誰敢說他們於國無功、於國無益?

說到底,情報工作者正義與否,最根本的關鍵點在於:他的所作所爲,有沒有爲國家帶來正當利益。

甚至再退一步——哪怕是不正當的利益,那也同樣是功德無量。

正如後世那句名言:國與國之間,沒有情誼、沒有道德,永恆不變的,只有利益二字。

由此不難衍生出的結論便是:對於情報工作者而言,工作不分正義與否、正確與否,甚至不分合法與否;

只要有利於本國、有損於敵國,那就是國之臂膀、民族英雄。

在過去這十幾年的時間裡,繡衣衛內部,背叛者有,潛逃者有,以權謀私、因私廢公者亦有;

但誰都無法否認的是:總體來講,繡衣衛還是發揮出了自己‘情報部門’的職能,爲漢家朝堂中央獲取、製造了許多利益,並避免了許多損失。

對於這樣一個部門,劉榮想爲其注入一個類似信仰、精氣神之類的東西,其實算不上太難。 wWW⊕ ttκā n⊕ c o

只是此事急不得。

先把繡衣衛混亂的體系梳理清楚,再根據區域明確劃分;

等做出成績來了,劉榮再順水推舟,一個‘國家英雄’的大帽扣上去,一切便都會水到渠成。

好比這支即將接連漢家與西域,成爲漢家-河西-西域這一通道串聯者的商隊;

——等將來有一天,漢家因爲這個‘商隊’蒐集到的情報,而更容易的佔據河西,又或是更順利的進駐西域時,英雄的稱號,甚至都不需要劉榮主動去給了。

誰把人民記在心裡,人民就會把誰高高舉起;

將來,手握實打實的‘功勳’,繡衣衛自然就會成爲漢家的英雄。

彼時,劉榮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將他們的英雄事蹟廣而告之,再將是否評定他們爲英雄的決定權,交給整個天下的人……

“卿,勉勵之。”

“繡衣衛,大有可爲。”

“日後,無論北蠻匈奴,亦或南方百越;”

“無論東北朝鮮,亦或西南諸夷——可供繡衣衛建功立業,垂名青史的土壤,都斷然不會稀缺。”

“屆時,卿這個繡衣衛首任指揮使,恐怕就不再是以簡單的‘郎中令汝墳侯’六個字,留名於青史之上了……”

如是一番話,對周仁毫不吝嗇地表達出勉勵之意,劉榮也不由得發出一聲輕嘆。

漢天子的近臣、寵臣,其實是很不好做的。

遠的不說,就拿太宗皇帝年間的鄧通,以及先帝年間的周仁舉例——二者無一例外,都被坊間傳聞造黃謠,給硬生生傳成了文景二帝的好基友。

周仁都還算好的;

在相對正經一點的人嘴裡,周仁和先帝老爺子的關係,還僅僅侷限於:先帝寵幸妃子時不避周仁,甚至讓周仁在門口放風。

可太宗皇帝的寵臣鄧通,那可真真是被輿論黑的體無完膚。

——一個和太宗皇帝搞基的污名,自然是最基本的保留節目。

除此之外,什麼蠱惑太宗皇帝,給太宗皇帝吹枕邊風啊~

什麼跟太宗皇帝撒嬌,換來天下一半的錢幣市場啊~

什麼給太子劉啓上眼藥,從而見解干涉儲君之爭之類派;

——凡是能王人身上潑的髒水,鄧通是一滴都沒躲過去不說,還愣是沒有哪怕一個人,說鄧通哪怕半點強項、長處。

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根據劉榮所掌握的一手資料——而且是從先帝老爺子那裡耳提面命,說服力、真實性都堪稱天下之最的一手資料;

真實的情況,和坊間傳聞,可謂是半點關聯都沒有。

以至於劉榮先後從‘坊間傳聞’和‘先帝之口’這兩個渠道,分別聽到了關於鄧通的兩版描述後,愣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了;

這明明是兩個人吧!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說辭,居然形容的是同一個人?

簡直離離原上譜啊……

根據先帝老爺子的口述,對於鄧通這個人,先帝老爺子在個人情感上,並不喜歡這個人;

但從客觀角度評價,先帝對鄧通此人,卻也評價甚高。

先說‘不喜歡’的原因。

據先帝所說,鄧通這個人,是一個即善察言觀色,深諱揣摩之道,總是能恰到好處捧臭腳、拍馬屁的狠角色。

無論太宗皇帝是喜是怒、是煩是愁,鄧通都總能以極其恰當的方式,讓先帝維持一個相對平穩的情緒狀態。

——有些時候,是鄧通能提出建議,讓太宗皇帝不再頭疼某一件事;

有些時候,是鄧通直接解決掉這件事,讓太宗皇帝不必再頭疼。

至不濟,鄧通也能勸說太宗皇帝‘稍安勿躁’,冷靜下來思考應對之法,以免被負面情緒左右了思維,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時機錯失。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鄧通顯然是一個賢臣;

而且是那種‘某某就是朕的鏡子’級別的賢臣。

但先帝不喜歡鄧通,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

——這x養的忒特麼牛了!

面面俱到,事事周道,乾點啥都能讓太宗皇帝感嘆一聲‘深得朕心’!

這就襯的先帝老爺子、彼時的太子儲君很呆!

先帝老爺子本來就是個中庸之姿、守成之君的模板,偏偏還有過一段相當嚴重的叛逆期;

若是沒有對比,太宗皇帝估計也就認了——反正樑懷王已經墜馬而亡,兒子當中就先帝這麼一個能看的。

可偏偏就有鄧通這個對照組!

太宗皇帝一看左邊:鄧通又搞定了一件事,讓太宗皇帝要操的心少了些;

把頭往右一轉:先帝又惹出了一個禍,還得麻煩太宗皇帝低三下四登門,對自己的臣子脫帽謝罪……

就這畫風,太宗皇帝能不把先帝往死裡打?

真要說起來,先帝老爺子能活着捱到太宗皇帝閤眼,而不是被太宗皇帝活生生打死,都還是人類基因裡自帶的父愛在作祟!

經歷過那麼一段人生黑暗期,先帝老爺子顯然不敢記恨太宗皇帝;

自然而言,就恨上了那個把自己襯托的很呆、很蠢,害自己一天挨八頓揍的對照組:鄧通。

這就像是後世,總有那麼一個無所不能的‘鄰居家的孩子’,讓原本和藹可親的父母雙親怒火中燒,從而拔出皮帶就開始規訓子嗣。

但作爲兒子,卻從來沒有人會因此記恨父母。

大家夥兒記恨的,只會是那個無所不能,又陰魂不散,貫穿自己大半個人生的‘鄰居家的孩子’。

鄧通,就是那個貫穿先帝老爺子大半人生的‘鄰居家的孩子’。

明白這些,就不難得出結論:先帝老爺子討厭鄧通,完全就是人之常情;

先帝老爺子固然沒錯,可話又說回來,鄧通也確實說不上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而真正讓先帝老爺子,在本心上厭惡,甚至憎恨鄧通的同時,又對鄧通這個人有極高評價,甚至極爲欣賞的原因,則是鄧通這個人,是真的配得上太宗皇帝的喜愛、親近。

倒不是說鄧通長得帥,戳中了太宗皇帝某個奇怪的性癖或審美;

而是這個人,真的很能幹。

縱觀鄧通的政治生涯,從得到太宗皇帝信重開始算起,一直到太宗皇帝駕崩,鄧通餓死街頭——這前後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裡,漢家便至少有三件大事,是由鄧通一手操辦的。

第一件:錢幣。

衆所周知,漢家自太祖劉邦立漢國祚以來,在短時間內經歷了極其頻繁的貨幣制度改革,或者說是頻繁改革所引發的混亂。

——先是太祖高皇帝,鑄三銖重的‘漢半兩’,徹底搞崩了漢家的貨幣系統,一度讓漢家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遠古時期;

同時,爲了堵天下人的嘴,太祖高皇帝決定分蛋糕,開放了鑄幣權,允許私人鑄幣。

而後,呂太后爲了給太祖高皇帝擦屁股,將鑄幣權收歸中央,並推出了吃香相對沒那麼難看的八銖錢。

呂太后八銖錢,錢重達到八銖,達到了重量十二銖的秦半兩的三分之二,含銅量合格、成色尚可;

比之含銅量約等於零,成色極差,且只有三銖重、重量只達到秦半兩四分之一的太祖‘漢半兩’,呂太后推出的八銖錢,不出意外的讓幣制迅速重回正軌。

到了太宗孝文皇帝時,幣制的問題再次出現。

——秦半兩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不便攜帶;

太祖高皇帝搞三銖錢,如果嚴格把控含銅量、成色,並遵循市場規律,將三銖錢的面值定爲秦半兩的四分之一,其實也是沒問題的。

於是,太宗皇帝便決定:再度改變幣制,推出一款比秦半兩、呂后八銖都更輕便,同時又不會破壞市場秩序的新錢。

考慮到秦半兩重十二銖,呂后新錢重八銖,太宗皇帝最終決定:推新錢四銖。

四銖錢,重量爲秦半兩的三分之一,呂后八銖錢的二分之一,剛好各成整數倍;

只要規定四銖錢面值爲秦半兩的三分之一、爲呂后八銖錢的一半,就完全不會破壞市場秩序。

說幹就幹——四銖錢一經推出,便迅速佔領了市場。

人們非常喜歡這種更爲輕便、成色好、高含銅量,同時面值又與重量一致的新錢。

但之後不久,情況就有些不對頭了。

——在自代地入繼大統之初,太宗皇帝爲了鞏固自身地位,頒發了一道《許民弛山澤令》。

該法令規定:原屬於天子的私人財產,包括但不限於花草樹木、山野獸類、魚類、礦產等一切自然資源,都被天子慷慨的分享給了全天下人。

在過去,你再窮都不能上山砍樹當柴火,只能撿地上的枯枝;

因爲天上地下,一草一木,都是天子私貲。

但在《許民弛山澤令》發佈之後,老百姓可以根據需要,從山林間獲取獵物,可以砍伐樹木,可以下河撈魚了;

自然,那些手握資源的貴族們,也可以開山挖礦了。

太宗皇帝此舉,本意是通過利益共享,將全天下的百姓都拉到自己這邊,順帶拉攏擁有封土,可以靠開礦牟利的徹侯勳貴及宗親諸侯,以改變自己‘傀儡天子’的政治處境。

但在錢幣改制,推出新錢四銖之後,命運的迴旋鏢折返,不偏不倚擊中了太宗孝文皇帝的腦門兒。

——爲了最大限度維持市場穩定,太宗皇帝所主持製造的四銖錢,無不是銅含量足夠,成色上佳,製作精美的良幣;

但在《許民弛山澤令》,以及鑄幣權開放的前提下,封土遍佈銅礦的吳王劉濞,也開始憑藉國土上開採出來的銅礦,加入到鑄錢的行列。

不同於太宗皇帝所鑄良幣——吳王劉濞私鑄的四銖錢,主打的就是一個表面功夫。

製作精美?

有個錢樣就行!

含銅量高、成色好?

表面看着好就行!

什麼銅包鉛、銅包鐵——甚至是銅包土,吳王劉濞都幹得出來!

如此一來,市場上的四銖錢,除了太宗皇帝力推的良幣,又多出了個吳王劉濞私鑄的劣幣。

二者成本一高一低,自然就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

——價值一百錢的貨,需要一百枚良幣?

大不了我給你一百五十枚劣幣!

反正也看不出來;

表面看上去一毛一樣的銅錢,又沒人會閒着沒事兒把錢幣掰斷去看,你沒道理不佔這到手的便宜啊!

於是,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天下流通的錢幣,便幾乎被吳王劉濞的劣質四銖錢完全壟斷!

太宗皇帝很清楚,這是一顆雷。

無論是吳王劉濞的劣質錢,還是因此而愈發富裕、強大起來的吳國軍隊,都是漢家不可忽視的一顆巨雷。

試想一下;

遠在數千裡外的吳國,憑藉對整個天下的錢幣壟斷,可謂日進斗金,每過一天,都能肉眼可見的更強大一些。

反觀長安朝堂中央,幾乎等同於完全失去鑄幣權,財政狀況就算不惡化,也不大可能得到改善。

此消彼長之下,豈不是過不了多少年,長安朝堂中央就又成了周室、漢天子就又成了周天子;

而吳王劉濞,就成了那聽調不聽宣的‘列雄’了?

第44章 長安侯第340章 驗金石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35章 奏對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99章 十日?!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7章 樑《孝》王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06章 傻了吧?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430章 人才啊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63章 人心啊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3章 竇王孫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88章 圖窮匕見回家晚了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87章 商賈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明天開始恢復更新剛落腳第466章 點將!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19章 考題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80章 有母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2章 瓷器成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205章 羽林第295章 女人心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11章 幽冥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51章 毒蛇!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22章 不遠了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36章 下一步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8章 劉榮的抉擇歇一天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73章 統籌會?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07章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80章 魔改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
第44章 長安侯第340章 驗金石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35章 奏對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99章 十日?!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7章 樑《孝》王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06章 傻了吧?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430章 人才啊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63章 人心啊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3章 竇王孫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88章 圖窮匕見回家晚了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87章 商賈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明天開始恢復更新剛落腳第466章 點將!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19章 考題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80章 有母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2章 瓷器成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205章 羽林第295章 女人心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11章 幽冥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51章 毒蛇!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22章 不遠了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36章 下一步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8章 劉榮的抉擇歇一天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73章 統籌會?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07章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80章 魔改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