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鬥智鬥勇?

在長安,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歷史上的帝國雙臂、絕代雙驕之一的衛青,已經開始朝着人生巔峰而前進。

而在數千裡外的河南地,一場結局早已註定,卻也註定慘烈的大戰,真隨着一面城牆拔地而起,而逐漸臨近。

——博望城,已經正式動工起建。

按照少府的預案,博望城一如中原城邑,四四方方,各正對東南西北;

城東西十里,南北六裡,內部可容納軍屬一萬戶。

城外,於城東、城西各設兵營,分別入主五千常備戍邊卒。

至於城中,將來便會是這一萬朔方戍邊卒,所對應的一萬戍邊家庭。

有點像後世的軍戶;

但不同於那世襲罔替,躲都躲不掉的軍戶制,博望城這種模式,更像是秦時移民實邊,以消化新服之地的政策。

——現如今的南越王趙佗,便是這個政策下的產物。

曾幾何時,趙佗奉始皇之令,以副官身份隨主將任囂,率足足五十萬‘大軍’南下;

這裡的五十萬大軍,自然不會是五十萬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精銳,而是五十萬接受過基本軍事訓練,卻大都沒有上過戰場的老秦良家子。

這五十萬人到達嶺南,併爲秦開疆拓土之後,既沒有功成而歸、班師回朝,也沒有回到原籍,而是就地留守,成爲了秦庭遷往嶺南地區的第一批移民。

平日裡,這些人也種地勞作,過着尋常農戶一般的生活。

有事時,他們卻也能隨時發揮老秦人的光榮傳統:扛起鋤頭便是農,拿起長戈便是兵!

後世人常說:秦之亡,恰恰是其制度過於先進,導致嚴重不符合時代背景、文明進程,以至於‘步子跨的太大扯到了蛋’;

從當年,秦對嶺南之地的開發方式,其實就不難看出這一點。

——趙佗帶着那五十萬人,在嶺南地區的開發,不就是後世新時代,華夏文明依舊在用的生產建設兵團嘛!

兩千多年後,新華夏依舊還能撿起來用,甚至還能發揮相當效果的制度,放在這兩千多年前的時代,能不‘扯到蛋’嘛……

至於如今,劉榮決定在博望城駐紮的兩部都尉,有別於後世朱明時的軍戶,以及新時代兵團的,則是相較於後二者,將來長期駐守博望城的這兩部都尉,重心更多還是在軍事上,而非農業生產、建設之上。

——原則上,長安朝堂不會完全切斷對博望城的後勤、輜重輸送。

該給的軍糧半點不少,還是會發放到將士們手中。

唯一的區別在於:其他部隊的將士領了軍糧,就可以安安心心打仗,非但不用擔心自己吃不飽肚子、會餓着肚子上戰場,甚至還能有餘力照應家裡。

而博望城這兩部都尉,則是在領了軍糧之後,可以安心的完成上級下達的軍事任務:種地。

沒錯;

對於博望城這兩部都尉而言,種地,並非生活所迫,而是軍事任務!

原因也很簡單:華夏民族的血脈,始終帶有‘能種地的地方纔能生存’的認知。

劉榮要做的,就是通過軍事命令,來借這兩部都尉將士告訴天下人:河套,是能種地的;

而對華夏人而言,能種地,自便意味着能生存。

如此一來,日後無論是長安朝堂決定向朔方郡移民實邊,還是對博望城加派類似的‘耕戰’兵團,阻力都會小很多。

至於將士們在博望城附近開荒,所得的田畝和作物收穫,劉榮也十分大方:田,誰開墾算誰的;

糧,誰種出來算誰的。

換而言之,‘種地’這一項軍事任務,非但能爲博望城守軍將士帶來穩定的副業收入,甚至還能讓他們輕而易舉之間,便置辦下相當不菲的田產。

固然,河套地區並不太適合種地。

準確的說,是相較於開荒耕作,這片土地,更適合畜牧業的發展。

但沒關係;

劉榮願意付出這麼些許代價,拿出河套3-5個百分點的土地,來吸引天下人前往、定居。

這,也正是博望城存在的意義。

——博望,望的從來都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北方,而是比北方、比匈奴更爲遙遠宏大的目標。

秦時有言:六王畢,四海一。

劉榮希望自己百年之後,華夏能再多出一句:遊牧、農耕皆諸夏,羅馬東叩稱漢臣……

“單于庭主力,難道還沒有抵達高闕嗎?”

“怎麼都過去了這麼久,都還沒動靜?”

博望城——或者說是還未建成,連雛形都不曾具備的博望城北‘城牆’外;

榆侯欒布駐馬而立,看着幾裡開外的大河南岸,依舊在往返巡視的漢軍將士,眉頭只緊緊皺在了一起。

在欒布身側,弓高侯韓頹當、江都王劉非等衆人,也都是一副不甚其解,卻又憂心忡忡的表情,目光齊齊鎖定在遙遠的大河沿岸。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軍臣老賊,究竟是在盤算什麼?”

作爲在草原土生土長的降將,或者說是華夏曆史第一位留學生,韓頹當對匈奴人,或者說是草原遊牧民族的脾性,可謂是瞭若指掌。

——韓頹當歸降漢室時,尚還是太宗孝文皇帝早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

作爲韓王部的小王子,韓頹當自然見過上一代老上稽粥單于,並相當瞭解其秉性。

而如今的軍臣單于,韓頹當最後一次見到的時候,軍臣還是個騎着小馬駒,整日與酒色爲伍的紈絝左賢王。

對於軍臣——尤其是成年後的軍臣,韓頹當的瞭解十分有限。

但再怎麼有限,韓頹當也能從如今的狀況當中,聞到一股極爲濃烈的危險氣息。

——時間,已經來到了天子榮新元元年,秋九月末。

再過幾日,便是歲首新年。

距離漢軍推算的單于庭主力抵達日期:九月十五,已經過去了十多日;

但高闕至今爲止,都沒有產生絲毫變化。

按理來說,單于庭主力在代北猛攻馬邑,突聞河套易手,必定會馬不停蹄的飛馳回援。

從程不識棄守馬邑,誘敵深入之計未能成行,也能側面印證這一點。

——爲了回援河套,軍臣連跨過馬邑、踏足雁門郡的天賜良機,都已經全然顧不上了!

這就很奇怪了。

既然軍臣在代北、在馬邑接到河套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堅決回援的決定,那之後的行軍速度,必然會提升到匈奴騎兵部隊的極限!

即:一人三馬,輪換騎乘,餓了在馬上吃,累了在馬上歇;

只無論如何,不得有片刻停止回援的腳步!

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那早在秋九月十日左右,單于庭主力就應該抵達高闕。

至於九月十五的推斷日期,則是漢軍以最樂觀的狀態,以匈奴單于庭主力白晝趕路、黑夜休息作爲條件推斷的。

這,已經是漢軍最樂觀、匈奴人速度最慢的回援速度了。

只要還騎着馬,而非腿兒着來,匈奴人再怎麼慢,也不該在九月十六日清晨,都未能抵達高闕。

所以,漢軍自欒布以下,皆一致認爲:最晚在九月十五日晚間,軍臣率領的單于庭主力,就已經回援抵達高闕。

然後,就是過去這十幾日的詭異沉寂。

——沒動作啊!

高闕一如往常,之前該怎麼樣就還怎麼樣,城樓上的匈奴兵卒,該是哪些人就還是哪些人;

‘必然抵達’的單于庭主力,非但沒有讓高闕表露出戰略姿態的轉變,甚至都沒有表露出自己的存在!

就好像單于庭主力,壓根兒就不曾抵達高闕——至少是沒有萬人以上的大隊人馬抵達。

這就急壞了欒布在內的一衆老將,老想做點什麼,卻又偏偏什麼都做不得。

提問:什麼樣的劊子手,最令死刑犯感到恐懼?

答:並非那些乾脆利落,手起刀落的痛快人;

而是那些只高舉着刀,讓犯人一直惹受精神折磨,卻遲遲不願落下砍刀的老陰掰。

人類從來都不恐懼已經到來的危險,而是會更恐懼必定會到來,卻始終未到來的危險。

——刀子,永遠是懸在頭頂上的最嚇人,而非砍在脖子上的。

現在的漢軍衆將,便是類似的狀態……

“實在不行,就讓遂營再架幾座橋,直接打上高闕!”

“打不打得下來且不說,起碼能知道高闕內,究竟是個什麼光景。”

“——若那軍臣老賊在高闕,我大軍傾巢而出,強攻高闕,軍臣老兒必定會驚懼交加,加兵駐守高闕。”

“若不在,那我等即便攻不下高闕,也總是能抓幾條舌頭,好生盤問一番?”

漫長的沉默之後,終還是江都王劉非,年輕氣盛沉不住氣,滿是煩躁的發起了牢騷。

見衆人齊齊望向自己,劉非卻也並未表露出絲毫尷尬之色,只憤憤不平的繼續說道:“難不成,還真要這麼等下去?”

“——明知他軍臣不懷好意,且手握重兵環伺在外,卻根本不知道他想幹什麼。”

“甚至有可能,我們連他在哪兒、從何處發難都不知曉。”

“與其這般熬着,還不如主動出擊……”

聽到這裡,大傢伙心中自也是瞭然。

——江都王殿下,這是忍受不了這種暗刃懸於頭頂的精神折磨,這才發起了牢騷。

至於劉非所提議的‘強攻高闕’,在衆人——尤其是欒布看來,基本上是完全沒有可行性的。

秦關高闕原本的意義,就是在河套外、在大河對岸,爲秦軍留下一處牆頭堡,以免大河對岸完全脫離秦軍控制,導致秦軍無法輕易渡河背上,踏足幕南。

也就是說高闕,其實防的並不是隔大河相望的河南地,而是防北面的草原幕南地區。

可如今的高闕,卻成了匈奴人在河套北側,阻隔漢軍北出河套,渡過大河、踏足幕南的屏障。

尤其再加上以大河作爲護城河,更是將高闕的戰略意義,提高到了函谷關那樣的要塞、雄關的程度。

——函谷關,肩負漢家的基本盤:關中的安穩;

而高闕,則肩負着匈奴人的大本營:幕南的安全。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攻奪高闕,對於漢家上下君臣、將帥的誘惑力,其實並不亞於奪取河南地。

但某個東西的誘惑力足夠大,往往恰恰是因爲得到他的難度,與其本身具備的誘惑力,呈幾何式上升的正相關聯。

打下高闕,好不好?

當然好了!

只要掌握高闕,那漢家就算是在幕南地區,有了一處比雲中都還堅固的橋頭堡!

是戰是和,是進是退,全然由漢家說了算!

若想打,漢軍可以北渡大河而出朔方,以高闕爲支點,向遼闊的幕南地區分散展開攻勢;

又或是對朝幕南地區的腹地:龍城方向進發,直接威脅匈奴的政治權利中心,撼動匈奴人在草原的統治根基!

若想歇一歇,又或直接就是不打,有高闕在河對岸‘放哨’,朔方郡也就不必再擔心北方方向的安全問題,可以安心種幾年田,更或是專心處理一下西方的河西走廊。

可高闕,好不好打呢?

便從此刻,欒布一副看白癡般看向劉非的眼神,就不難得知:不好打。

很特麼不好打。

以至於‘打高闕’這個提議,在欒布看來都顯得有些可笑、哪怕這話是出自江都王劉非之口,欒布都忍不住面露鄙夷之色的程度。

感受到欒布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前所未有,且絲毫不加以掩飾的鄙夷,劉非尷尬之餘,暗下也反應過來;

——過去這段時間,自己在將軍們面前立下的‘知兵’人設,可以說是塌了個稀碎。

卻不料也正是在這時,弓高侯韓頹當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劉非,而後,又耐人尋味的看向老夥計:榆侯欒布。

“我,倒是有些贊成江都王的提議……”

嗯?

什麼情況?

咋,弓高侯你也不知兵了?

那可是高闕!

以大河爲護城河,秦關秦牆爲工事主體的高闕!

上下嘴皮子一碰,說的倒是輕鬆;

真要動了兵,幾萬人的傷亡砸下去,怕是連高闕頂部的牆垛都摸不到!

如是想着,衆人不由自主的看向欒布,等着欒布對這個一眼弱智的方案,發表大家意料之中的評價。

但在欒布的面色,也從最開始的愕然、不解,逐漸轉變爲若有所思,再到隱隱有所明悟、認可之時,大傢伙直接亞麻呆住。

完了……

主將欒布,也傻掉了……

第58章 我有卵子!第431章 面聖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01章 大魄力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27章 開戰!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69章 朕,變了嗎?第221章 老兵第340章 驗金石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3章 家宴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454章 故年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80章 魔改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73章 封印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44章 長安侯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21章 大喜第431章 面聖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30章 人才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95章 女人心第135章 奏對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93章 兒,斗膽第369章 詭寂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66章 點將!第44章 長安侯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歇一天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回家晚了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剛落腳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80章 魔改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調整一下狀態第227章 開戰!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
第58章 我有卵子!第431章 面聖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01章 大魄力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27章 開戰!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69章 朕,變了嗎?第221章 老兵第340章 驗金石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3章 家宴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454章 故年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80章 魔改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73章 封印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44章 長安侯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21章 大喜第431章 面聖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30章 人才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95章 女人心第135章 奏對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93章 兒,斗膽第369章 詭寂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66章 點將!第44章 長安侯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歇一天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回家晚了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剛落腳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80章 魔改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調整一下狀態第227章 開戰!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