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迷局(三)

李世民不是什麼道學先生,對於這等風俗,只是個人的喜好,與國家穩定無關,他自然懶得去管。

但是太子身爲國之儲君,放置着東宮如花似玉的妃嬪不去寵幸,不爲帝國開枝散葉,這就令他惱怒了,關鍵是太子的身份地位不同,民間對這等事得過且過,可太子這個幹,那就有可能影響到全國的風氣。

他如何能忍?

可是他已然難以下決定,如何處置太子……

李世民是個剛烈的性格,當年他意識到隨着自己的戰功越來越顯赫,朝中的大臣越來越傾向與他,隱太子李建成對自己的猜忌越來越重,當然,他也發現自己的野心已然越來越大,漸漸不可遏止……

一旦李建成登基,他將要面對的很可能就是一杯毒酒亦或三尺白綾,所以他便立即展開暴烈手段,哪怕揹負殺兄弒弟的惡名,也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然後逼迫父親改立自己爲太子,不久之後再次挾制父親,退位讓賢,自己登上寶座。

殺伐果斷,是他最自傲的特點,但是現在,這個決定卻委實難下。

廢黜太子麼?

這其實很簡單,哪怕然後冊立李泰爲太子,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個自信來源於對於朝局的掌控,他堅信,只要的他自己的態度堅定下來,即便是最反對易儲的重臣,也不得不老老實實的迎接新任太子。

但是這麼做所產生的惡劣後果,卻不得不令李二陛下躊躇難決……

他自己的皇位便是通過政變得來,若是下一任皇帝仍然非是嫡長即位,那麼很可能這個傳統便會在他的子孫後代之間根深蒂固。

皇位可以去謀取、甚至可以去爭取,誰還會老老實實的抱着嫡長即位的老黃曆安分守己的看着旁人當上皇帝?

說不得,之後大唐的每一次皇權更迭,都將伴隨着陰謀詭計和血雨腥風,而這將極大的動搖國本,絕非李二陛下所情願。

難道就放任太子如此誣陷兄弟?

當然不可能!

不將你廢黜,你已然是邀天之幸,還想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

於是,李世民將房玄齡和李恪召入宮中,將此事的前因後果告知了二人。

對於房玄齡雖然並不如長孫無忌那般毫無保留的信賴,但是也從未在這等皇家秘辛的事情上有所隱瞞。

房玄齡的性情,決定了他必將是一個純臣,絕對值得信任。

所相差的,也就是長孫無忌這個國舅爺的身份而已。

李世民這次之所以召見房玄齡而沒有召見長孫無忌,還是因爲長孫無忌這個國舅的身份,如今長孫無忌不僅是太子的親舅舅,還是太子的岳父,是太子最堅定的支持者,在太子的事情難免摻雜個人情感,判斷有事公允。

至於李世民爲何召見李恪?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爲了考察李恪。

至於爲什麼要考察李恪,其實也很簡單,就因爲李世民看不透他這個兒子。

不管是李承乾還是李泰以及李治李佑,他一眼就能看穿,但就是他這個三兒子李恪,全身彷彿包裹着一團迷霧,他始終看不穿猜不透,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又要什麼。

李世民猜忌心本來就重,一個讓他看不透的兒子更讓他忌憚,他甚至懷疑這件事有李恪的參與,所以才叫李恪來一探究竟。

李世民講完事件的始末,李恪和房玄齡都很震驚。

“恪兒,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李世民沒有先聽取求房玄齡的看法,反而先徵詢李恪的意見。

見李世民直盯着自己,李恪立馬汗毛炸起,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

此事牽扯到太子和魏王,牽扯到儲君之位,如今二人爲了這儲君之位掙得是頭破血流…

再加上他又是皇子的身份,一個回答不好就會引起父皇的猜忌。

李世民見李恪遲遲不出聲,便催促道:“怎麼,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

“父皇,此事牽扯到大哥和四弟,兒臣一時間難以判斷孰是孰非…”李恪硬着頭皮道。

“不必有任何顧慮,怎麼想的就怎麼說?”李世民一臉淡然道。

李恪思索半晌才緩緩說道:“父皇,兒臣認爲大哥脅迫四弟府家奴陷害四弟一事,其實頗有蹊蹺…”

“現在所以的證據都指向太子,還有什麼蹊蹺的?”李世民皺眉道。

“父皇,正因爲所有的證據都在隱隱的指向大哥,才蹊蹺才反常,大哥仁厚,雖然對四弟有所不滿,但也不至於用這麼下作的手段去陷害四弟,況且大哥也不是傻子,就算真的要做這件事,豈能如此錯漏百出?”李恪一臉坦然道。

“嗯,所言也不無道理,還有呢?”李世民繼續問道。

“其他的倒沒什麼,就是大哥和這個叫稱心的是是非非不宜再擴大,還望父皇妥善處理,畢竟這關係到皇室的聲譽…”李恪輕聲道。

李世民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嗯,此事父皇會妥善的,你先下去吧,沒事去看看你母妃,她前兩天還唸叨你呢!”

“謹遵父命,兒臣也有些日子沒見母妃了,也挺想他的,這就去看望母妃,兒臣告退!”

李恪然後向房玄齡點了點頭便退出了甘露殿。

房玄齡望着李恪那雄姿英發、卓爾不羣的背影,久久沒有回過神來。

對於李恪剛纔的表現,房玄齡由衷的認可…

李恪對於整件事的看法合情合理、有理有據,特別是在最後太子生活·作風方面的建議更是神來之筆。

在房玄齡看來,漢王不僅文武雙全,還謙虛低調,更難得的是他還極懂人情世故…

房玄齡對於李世民幾個兒子的評價有自己獨到的觀點:

太子李承乾:寬厚仁義,胸懷謀略,進退有度,有大局觀,但驕奢淫逸好玩。

魏王李泰:聰明好學,才華橫溢,工於心計,但心胸狹窄,睚眥必報,沒有容人之量。

晉王李治:溫和謙遜孝順,但太過於懦弱。

房玄齡認爲李世民的三位嫡子優缺點都很突出,都不是皇位繼承人的理想人選,反而是這漢王李恪在個個方面都很優秀,是最理想的皇位的繼承人,但偏偏他又是庶出。

房玄齡不由得感嘆: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373 決戰(五)0047 李恪又被揍0033 練劍627 賓主盡歡0206 組建新軍490 襲擾後軍337 洞房花燭夜(三)627 賓主盡歡0187 曲轅犁547 報復455 文成公主0162 紛紛入轂259 塵埃落定595 利益之爭0130 父子爭鋒0197 鹽礦288 比賽331 元宵640 據理力爭468 漢王納妾324 三省吾身0104 年號貞觀242 被迫和談242 被迫和談370 決戰(二)0208 奏章222 豬肉588 漢王遇刺(四)496 搶功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463 計成346 大都督639 平衡之道0173 燈火闌珊0194 暗棋449 歐陽詢0103 漢王府443 懟482 李泰在行動595 利益之爭279 爭論0189 春景258 選將401 出山518 趣話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621 落霞寺赴宴586 漢王遇刺(二)562 孫神醫開講啦0104 年號貞觀559 掙扎的太子500 兵臨城下375 頡利求和0136 大雪紛飛241 放手一搏0184 衛王府謀劃443 懟0030 暗潮洶涌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321 入宮0046 一氣長孫無忌624 太子的拉攏0054 新皇登基0022 《詠鵝》0209 馬蹄鐵367 斬將382 班師回朝583 龜茲國王317 天字第一號0131 與民爭利332 漢王大婚334 漢王大婚(三)638 儒學354 雲州城下0031 黑衣衛295 各方反應475 白熱化0128 標點符號558 近親不能結婚0210 大功告成410 花燈612 古人迷信0010 茶474 寸步不讓272 李唐皇室275 夕陽斜照265 得理不饒人627 賓主盡歡577 牛李黨爭509 計成566 武媚孃的心思543 太子的危機378 楊政道0170 上元節470 一妻二妾240 各抒己見0130 父子爭鋒227 果酒447 蝦夷人321 入宮
373 決戰(五)0047 李恪又被揍0033 練劍627 賓主盡歡0206 組建新軍490 襲擾後軍337 洞房花燭夜(三)627 賓主盡歡0187 曲轅犁547 報復455 文成公主0162 紛紛入轂259 塵埃落定595 利益之爭0130 父子爭鋒0197 鹽礦288 比賽331 元宵640 據理力爭468 漢王納妾324 三省吾身0104 年號貞觀242 被迫和談242 被迫和談370 決戰(二)0208 奏章222 豬肉588 漢王遇刺(四)496 搶功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463 計成346 大都督639 平衡之道0173 燈火闌珊0194 暗棋449 歐陽詢0103 漢王府443 懟482 李泰在行動595 利益之爭279 爭論0189 春景258 選將401 出山518 趣話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621 落霞寺赴宴586 漢王遇刺(二)562 孫神醫開講啦0104 年號貞觀559 掙扎的太子500 兵臨城下375 頡利求和0136 大雪紛飛241 放手一搏0184 衛王府謀劃443 懟0030 暗潮洶涌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321 入宮0046 一氣長孫無忌624 太子的拉攏0054 新皇登基0022 《詠鵝》0209 馬蹄鐵367 斬將382 班師回朝583 龜茲國王317 天字第一號0131 與民爭利332 漢王大婚334 漢王大婚(三)638 儒學354 雲州城下0031 黑衣衛295 各方反應475 白熱化0128 標點符號558 近親不能結婚0210 大功告成410 花燈612 古人迷信0010 茶474 寸步不讓272 李唐皇室275 夕陽斜照265 得理不饒人627 賓主盡歡577 牛李黨爭509 計成566 武媚孃的心思543 太子的危機378 楊政道0170 上元節470 一妻二妾240 各抒己見0130 父子爭鋒227 果酒447 蝦夷人321 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