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李唐皇室

“呵呵…原來王叔對此事也有耳聞啊!”李恪微笑道。

“本王確實有所耳聞,那高家四娃蔑視皇族,囂張跋扈,無法無天,但奈何當事人都沒有追究,某也不好多管閒事…”李孝恭有些臉紅道。

“哎!韓王叔不管人品還是才氣都是百裡挑一,但就是太過謹慎,太過柔弱,有什麼委屈能忍則忍,不願招惹是非,但韓王叔他似乎忘記了他出生皇室,代表皇家顏面,如果誰都可以踩上兩腳,那皇家的威嚴何在?某李恪乃當朝親王,就有義務爲韓王叔討回公道,鎮壓宵小,維護皇家的無上榮光!”李恪大義凜然道。

“恪兒,不是說對付長孫無忌嗎?這麼又扯上高家了?”李孝恭眉頭緊鎖道。

“呵呵…這樣不好嗎?皇室對外戚…”李恪氣定神閒。

李孝恭大驚道:“恪兒這動作是不是太大了?要知道歷朝歷代,皇帝最討厭的就是黨爭?”

“動作不大點,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嗎?王叔你難道沒有發現以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爲首的關隴集團正在全力打擊皇室成員嗎?比如王叔你還有江夏王叔、韓王叔甚至六皇叔七皇叔。”李恪蹙眉道。

李恪這裡所說的六皇叔和七皇叔是指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昌和第七子李元景。

提起李元昌和李元景,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但提起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和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案,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李元昌和李元景正是和這兩個大案有關係,無辜也好,真參與了也罷,反正案發後都被賜死了。

李元景是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昌是李淵的第七子,但是李元昌比李元景早死了十年,因此我們先來看看李元昌。

李元昌真正稱得上是文武雙全,善隸書,畫技精湛,又有勇力,騎射了得,同樣的,沾了點文學氣息的李元昌做事比較不合常規,在做梁州都督的時候,沒少做違法違紀的事,李世民知道後,就下手詔斥責了自己這個弟弟。

李元昌心裡自然是不服氣的,但是又不能對着李世民發泄出來,只能憋在心裡,天長日久的就成了一種怨恨。

當時李世民的次子李泰隱隱有爭儲的想法,而太子李承乾因爲足疾又常常感覺自己會被放棄。

這被很多有心人利用,比如對李世民有怨氣的侯君集,再比如李元昌,他們聚集在太子李承乾身邊,攛掇着李承乾謀反殺死李泰並且奪位。

李元昌入京的時候多半是住在李承乾府上,並表示願意幫助李承乾發動叛亂,而條件就是李世民身邊的一名琵琶女。

李元昌曾在覲見李世民的時候看到了當時陪在李世民身邊的琵琶女,驚爲天人,日思夜想,他希望事成之後,李承乾能把這名琵琶女賜給他。兩個人爲此還歃血爲盟。

當然這件事並沒有成,李承乾的計劃還沒有開始就被李世民逮住了,而李元昌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當時李世民還不太忍心賜死李元昌,不過在臣子的勸說下,最終李元昌還是被賜死。太子李承乾被廢爲庶人,而魏王李泰因爲謀嫡也被降了爵位,最終李世民眼中仁弱的李治成了太子,並在李世民去世之後做了大唐的第三位皇帝。

李治繼位之後,長孫無忌作爲輔政大臣以及李治的舅舅權傾朝野,除了李唐王室成員幾乎沒有人會是長孫無忌的對手,而且長孫無忌還是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但是長孫無忌要想把持朝政,必然會遭到來自李唐王室的阻擾,比如李淵和李世民的兒子們,這裡面就包括荊王李元景和主角的原身李恪。

652年恰好就出了一件大事被長孫無忌利用,這就是著名的房遺愛謀反案。

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八女高陽公主嫁給了房玄齡的次子右衛中郎將房遺愛。房玄齡去世以後,長子房遺直繼承了樑國公爵位和財產。

高陽公主覺得這對房遺愛不公平,於是多次找房遺直理論。李世民得知以後就訓斥了高陽公主。時過不久,皇宮裡失竊,衛率抓到了一個竊賊,並在贓物裡找到了一個寶枕。

審訊之後,竊賊承認寶枕是從辯機和尚那裡偷來的,而進一步調查發現辯機和尚的這個寶枕來自於高陽公主。李世民得知公主私通和尚,很是生氣,就處死了辯機和尚。經過這些事情,高陽公主對李世民懷恨在心。李世民去世的時候,高陽公主都沒有落淚。

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繼位。高陽公主見李治比較軟弱,於是和房遺愛商議,一旦天下有變,就起兵造反,擁立荊王李元景爲皇帝(房遺愛之弟房遺則娶了李元景的女兒)。但是很快消息就泄露了,被長孫無忌得知。長孫無忌於是讓房遺愛和高陽公主下獄並判處死刑。

參與他們計劃的人,包括荊王李元景(唐太宗的六弟),駙馬都尉柴令武(唐太宗的外甥、霍國公柴紹的次子),巴陵公主(唐太宗的七女,柴令武之妻),武安郡公薛萬徹(右武衛將軍、駙馬都尉)等人,皆被處死。

薛萬徹爲唐初名將,曾率軍擊敗竇建德、劉黑闥、突厥、薛延陀、高句麗、吐谷渾等敵人,死前大喊:“薛萬徹大健兒,留爲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隨後引頸就戮。劊子手驚,第一刀沒砍準,薛萬徹大吼:“何不加力!”,連砍三刀才斬下首級。

長孫無忌趁機清除政敵。由於房玄齡在世時是長孫無忌的競爭對手,長孫無忌趁機清算了他的後人。房遺愛被處死後,其兄樑國公汴州刺史房遺直、三弟朝散大夫房遺則、四弟谷州刺史房遺義都被流放。

被唐太宗譽爲“英果類我”的吳王李恪也被冤殺,李恪臨死前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

和李恪同父母的唐太宗六子蜀王李愔被流放到巴州,貶爲庶人(後改封爲涪陵郡王,客死巴州)。

李恪之所以要與長孫無忌不死不休,就是知道這段歷史。

0042 李孝恭585 漢王遇刺0182 唐人好詩573 國子監祭酒388 慶功宴262 路遇惡奴574 孔穎達0002 決定奪嫡0200 驪山別院352 排兵佈陣532 悲情太子0182 唐人好詩0164 驪山478 投其所好632 議事569 士族壟斷教育0060 大唐第一才子500 兵臨城下491 薛仁貴獻計276 蓄勢待發252 嶺南馮家267 長孫衝低頭0195 上達天聽448 刀兵再起229 母子情深437 行刺0237 噩耗471 美人詩305 演練賽結束518 趣話508 挑撥336 洞房花燭夜(二)0157 楚王籌劃613 盡得關中民心314 決賽開始556 太子魏王之爭341 漢王立威273 禮部0159 安置賑民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68 《三字經》366 夜襲0167 獻禮524 信鴿298 拔河比賽0078 袁天罡454 和親之議292 計劃444 講故事344 算計620 油鍋洗手503 暴行587 漢王遇刺(三)513 晉王大婚402 出手316 精彩絕倫0169 五糧液0067 自污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086 東西二市0063 羣毆事件378 楊政道0145 聚寶盆0124 炒茶0040 機智如妖382 班師回朝610 軍民一家497 侯君集的疑惑450 因爲你無恥0124 炒茶222 豬肉0110 求賢若渴0118 其樂融融0038 玉如意406 學武348 收服諸將0041 太極宮0025 暴揍長孫無忌423 席君買(四)0089 滿江紅504 秦懷玉發飆371 決戰(三)586 漢王遇刺(二)0143 震驚的李世民365 初戰告捷512 逆反心理0094 消於無形574 孔穎達612 古人迷信0152 朔望朝參268 叔侄446 插秧383 班師回朝(二)0084 拜師360 大軍壓境0035 傢俱580 陷入重圍0102 宗正寺0101 長幼有序0124 炒茶
0042 李孝恭585 漢王遇刺0182 唐人好詩573 國子監祭酒388 慶功宴262 路遇惡奴574 孔穎達0002 決定奪嫡0200 驪山別院352 排兵佈陣532 悲情太子0182 唐人好詩0164 驪山478 投其所好632 議事569 士族壟斷教育0060 大唐第一才子500 兵臨城下491 薛仁貴獻計276 蓄勢待發252 嶺南馮家267 長孫衝低頭0195 上達天聽448 刀兵再起229 母子情深437 行刺0237 噩耗471 美人詩305 演練賽結束518 趣話508 挑撥336 洞房花燭夜(二)0157 楚王籌劃613 盡得關中民心314 決賽開始556 太子魏王之爭341 漢王立威273 禮部0159 安置賑民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68 《三字經》366 夜襲0167 獻禮524 信鴿298 拔河比賽0078 袁天罡454 和親之議292 計劃444 講故事344 算計620 油鍋洗手503 暴行587 漢王遇刺(三)513 晉王大婚402 出手316 精彩絕倫0169 五糧液0067 自污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086 東西二市0063 羣毆事件378 楊政道0145 聚寶盆0124 炒茶0040 機智如妖382 班師回朝610 軍民一家497 侯君集的疑惑450 因爲你無恥0124 炒茶222 豬肉0110 求賢若渴0118 其樂融融0038 玉如意406 學武348 收服諸將0041 太極宮0025 暴揍長孫無忌423 席君買(四)0089 滿江紅504 秦懷玉發飆371 決戰(三)586 漢王遇刺(二)0143 震驚的李世民365 初戰告捷512 逆反心理0094 消於無形574 孔穎達612 古人迷信0152 朔望朝參268 叔侄446 插秧383 班師回朝(二)0084 拜師360 大軍壓境0035 傢俱580 陷入重圍0102 宗正寺0101 長幼有序0124 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