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爭論

張釗口齒伶俐,即便是面對皇帝最寵信重用的黃門侍郎褚遂良,亦氣勢咄咄逼人!

當然,這其中所謂的正氣佔了多少,嫉妒又佔了多少,那就誰也不能分辨得出……

二人同爲年青官員,同樣出身世家豪族,褚遂良憑什麼就受到皇帝重用,年紀輕輕就坐上黃門侍郎,可自己卻幹着個討人嫌的監察御史,整日裡只能琢磨着彈劾這個彈劾那個,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裡得罪人…

可是褚遂良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處理的是國家機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權臣、王公貴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滿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員,嫉妒褚遂良的不知凡幾,此時見到張釗懟上褚遂良,無論是不是同一陣線,不由得都在心裡暗暗叫好!

可褚遂良是什麼人?

是大書法家,皇帝身旁的紅人,豈能沒兩把刷子,豈會被他這小小的手段壓制…

褚遂良微微一笑,理都不理這個張釗,而是對李世民說道:“陛下,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沒錯,此舉可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實在是大唐皇帝開明之舉,微臣衷心擁護!可微臣也知道,風聞奏事亦要覈實真僞,諸位監察御史只是風聞奏事,即便可將那些罪大惡極之蠹蟲給予嚴懲,卻終究只是依靠陛下的聖旨申飭,憑藉的是陛下的乾綱獨斷。若是能夠查明事實,將那些罪惡滔天、利用手中職權恣意妄爲之輩繩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國法,豈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張釗立馬就變了臉色。

監察御史的最基本生存條件,便是風聞奏事的權利,任何事情、任何官員,只要自己想去彈劾,那便可以毫無忌憚的去彈劾,反正自己只是擁有彈劾權,終究的審判是要皇帝的乾綱獨斷,對錯都不干他的事。

但是若事事都得調查個清楚,人證物證俱在,那他這個監察御史的權利將大打折扣,他們沒有調查權啊!

御史從來都是不以言獲罪,想彈劾誰就彈劾誰,風聞奏事嘛,那肯定就有疏漏的時候,這也是律法所允許的。不能證明對方有罪,但是對方也不能那證明自己無罪,迫於壓力,皇帝最後還是很大可能要懲罰被彈劾之人,可是如此一來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張釗有些懵,他旁邊另一位御史卻斷然道:“微臣贊同!吾等雖有風聞奏事之權力,但是亦要持心守正,本着嚴謹嚴肅公正無私的態度,去對待每一次的彈劾。乾坤朗朗、國法嚴厲,是對是錯逃不過上蒼的眼睛,更逃不過陛下的明察秋毫,微臣的彈劾,請求陛下頒旨嚴查。”

御史臺裡也絕對不是一個派系,顯然此人便不是與張釗同一陣營的。

張釗聽着此人的慨激昂正氣浩然的言語,差點氣得一口老血噴出來!

特麼的,這還沒達到勝利呢,你就窩裡反了?

這小子太陰了,居然不聲不響的就給咱捅一刀……

李世民環視一週,目光陰沉,開口道:“諸位愛卿,可贊同褚遂良之意?”

文官這邊頓時有些喧囂,雖然彈劾長孫無忌的主力都是文官,但長孫無忌身居高位多年,自有一羣衷心擁護的部署同僚,此時便要出班,卻不想被武官這邊搶了先……

身高馬大的侯君集邁着大步出班,粗聲粗氣的啓奏道:“末將贊同黃門侍郎的提議,國有國法,再是罪大惡極的壞蛋,那也得有證據才能定罪,難道就憑着紅口白牙幾句莫須有的言語,就能將人定罪?俺第一個不服!”

說到這風聞奏事,其實武將們在這上頭可是吃了不少虧。

這幫武夫拎着腦袋造反打天下,爲的是個啥?還不就是封侯拜將財富美女?這些人的性子歷經生死,行事難免便隨意了一些,只要不是關係到“忠誠”的原則問題,大都不是太在乎。

可正是因此,才被監察御史們當成升官的階梯,整日裡瞪着眼珠子瞪着尋找他們犯錯的時候,一旦稍有不慎,那就立馬被捅到皇帝眼前,一頓申飭那是輕的,搞不好就是一頓板子外加降職罰俸……

頓時,武將這邊又站出來好幾個,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一起贊同。

一個是爲了給這些監察御史們填填堵,爲以往受的彈劾出出氣,而另一個,則是牽連到文武之爭……

雖說天下尚未承平,邊境仍舊戰火不斷,但是中原穩定,國家度過建國之初的連年戰火,百廢待興,這文官的重要性便漸漸凸顯出來。畢竟這些廝殺漢衝鋒陷陣天下無敵,治理城池卻是兩眼一抹黑,而且掄起陰謀詭計朝堂爭鬥,那更不是對手。

此消彼長,眼看着武將勳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這難得的打擊文官的機會又怎會放過?

眼見皇帝的意志有所鬆動,文官裡邊有些着急。

封德彝面無表情的站在首位,眼睛不經意的往身邊的班列裡抽了一眼,正巧跟一雙看過來的眼睛對上。封德彝微微一點頭,那人便站出班列。

“啓奏陛下,微臣以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法度,國法威嚴,豈能輕易更改?若是如褚遂良與侯君集所說,每一次監察御史的風聞奏事都要事先經過調查審覈,那麼風聞奏事的意義又何在?長此以往,恐怕御史懈怠、奸惡囂張,言路堵塞,非是帝國之福!還請陛下三思!”

“微臣附和!”

“請陛下三思!”

文官裡站出一大片,齊齊附和,捍衛清流文官風聞奏事的權利。

武將們眼看皇帝將要改變風聞奏事的權限,豈能善罷甘休,讓其半途而廢,於是齊齊上陣與文官爭論起來。

李恪看着場上的局勢,一陣頭疼,轉頭看了看李孝恭,心想該這位大神出場了。

李孝恭看着小小的一個彈劾,居然演變成了文武之爭,心裡不由得大罵一聲“廢物!”

與此同時,李孝恭知道自己不能在等下去了,於是出班大聲道:“臣李孝恭有本啓奏…”

0149 以萬物爲芻狗525 吐蕃賊心不死600 爭論228 高陽公主490 襲擾後軍0128 標點符號0151 謀而後動391 揚眉吐氣534 迷局(二)550 呼之欲出452 爭執418 狩獵(二)438 後續509 計成0161 城南杜家531 弱秦之計0006 奇人馬周274 定計392 秦瓊病重0118 其樂融融0140 羽絨服613 盡得關中民心0204 漁者樂水0070 房謀杜斷398 房謀杜斷0047 李恪又被揍251 世家門閥0147 爲民除害268 叔侄530 祿東贊541 撥亂反正489 河東薛氏327 天子怒592 交鋒572 堆雪人0063 羣毆事件0115 各方反應533 迷局640 據理力爭599 西域捷報598 翻臉380 戰後影響0033 練劍309 準備329 太子大婚0109 組建班底512 逆反心理0100 大都督0134 廷杖425 薛仁貴472 六相0219 裴行儉0021 釣魚394 出謀劃策330 除夕宴224 大功告成234 突厥犯闕506 結仇263 何爲律法0031 黑衣衛608 井水澆灌516 太原王氏383 班師回朝(二)334 漢王大婚(三)0139 長樂公主463 計成460 拜訪0186 春耕0025 暴揍長孫無忌0042 李孝恭437 行刺578 龜茲472 六相238 李靖出馬369 決戰243 各方反應0079 神人0094 消於無形390 慶功宴(三)0091 攤上事了273 禮部420 席君買492 騎兵的優勢266 河間郡王635 數學455 文成公主0034 《俠客行》308 各自謀劃381 《六軍鏡》220 王珪謀劃0197 鹽礦627 賓主盡歡317 天字第一號0006 奇人馬周514 李治的心機619 殺鬼見血(二)225 肥皂0141 入宮373 決戰(五)
0149 以萬物爲芻狗525 吐蕃賊心不死600 爭論228 高陽公主490 襲擾後軍0128 標點符號0151 謀而後動391 揚眉吐氣534 迷局(二)550 呼之欲出452 爭執418 狩獵(二)438 後續509 計成0161 城南杜家531 弱秦之計0006 奇人馬周274 定計392 秦瓊病重0118 其樂融融0140 羽絨服613 盡得關中民心0204 漁者樂水0070 房謀杜斷398 房謀杜斷0047 李恪又被揍251 世家門閥0147 爲民除害268 叔侄530 祿東贊541 撥亂反正489 河東薛氏327 天子怒592 交鋒572 堆雪人0063 羣毆事件0115 各方反應533 迷局640 據理力爭599 西域捷報598 翻臉380 戰後影響0033 練劍309 準備329 太子大婚0109 組建班底512 逆反心理0100 大都督0134 廷杖425 薛仁貴472 六相0219 裴行儉0021 釣魚394 出謀劃策330 除夕宴224 大功告成234 突厥犯闕506 結仇263 何爲律法0031 黑衣衛608 井水澆灌516 太原王氏383 班師回朝(二)334 漢王大婚(三)0139 長樂公主463 計成460 拜訪0186 春耕0025 暴揍長孫無忌0042 李孝恭437 行刺578 龜茲472 六相238 李靖出馬369 決戰243 各方反應0079 神人0094 消於無形390 慶功宴(三)0091 攤上事了273 禮部420 席君買492 騎兵的優勢266 河間郡王635 數學455 文成公主0034 《俠客行》308 各自謀劃381 《六軍鏡》220 王珪謀劃0197 鹽礦627 賓主盡歡317 天字第一號0006 奇人馬周514 李治的心機619 殺鬼見血(二)225 肥皂0141 入宮373 決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