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口齒伶俐,即便是面對皇帝最寵信重用的黃門侍郎褚遂良,亦氣勢咄咄逼人!
當然,這其中所謂的正氣佔了多少,嫉妒又佔了多少,那就誰也不能分辨得出……
二人同爲年青官員,同樣出身世家豪族,褚遂良憑什麼就受到皇帝重用,年紀輕輕就坐上黃門侍郎,可自己卻幹着個討人嫌的監察御史,整日裡只能琢磨着彈劾這個彈劾那個,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裡得罪人…
可是褚遂良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處理的是國家機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權臣、王公貴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滿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員,嫉妒褚遂良的不知凡幾,此時見到張釗懟上褚遂良,無論是不是同一陣線,不由得都在心裡暗暗叫好!
可褚遂良是什麼人?
是大書法家,皇帝身旁的紅人,豈能沒兩把刷子,豈會被他這小小的手段壓制…
褚遂良微微一笑,理都不理這個張釗,而是對李世民說道:“陛下,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沒錯,此舉可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實在是大唐皇帝開明之舉,微臣衷心擁護!可微臣也知道,風聞奏事亦要覈實真僞,諸位監察御史只是風聞奏事,即便可將那些罪大惡極之蠹蟲給予嚴懲,卻終究只是依靠陛下的聖旨申飭,憑藉的是陛下的乾綱獨斷。若是能夠查明事實,將那些罪惡滔天、利用手中職權恣意妄爲之輩繩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國法,豈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張釗立馬就變了臉色。
監察御史的最基本生存條件,便是風聞奏事的權利,任何事情、任何官員,只要自己想去彈劾,那便可以毫無忌憚的去彈劾,反正自己只是擁有彈劾權,終究的審判是要皇帝的乾綱獨斷,對錯都不干他的事。
但是若事事都得調查個清楚,人證物證俱在,那他這個監察御史的權利將大打折扣,他們沒有調查權啊!
御史從來都是不以言獲罪,想彈劾誰就彈劾誰,風聞奏事嘛,那肯定就有疏漏的時候,這也是律法所允許的。不能證明對方有罪,但是對方也不能那證明自己無罪,迫於壓力,皇帝最後還是很大可能要懲罰被彈劾之人,可是如此一來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張釗有些懵,他旁邊另一位御史卻斷然道:“微臣贊同!吾等雖有風聞奏事之權力,但是亦要持心守正,本着嚴謹嚴肅公正無私的態度,去對待每一次的彈劾。乾坤朗朗、國法嚴厲,是對是錯逃不過上蒼的眼睛,更逃不過陛下的明察秋毫,微臣的彈劾,請求陛下頒旨嚴查。”
御史臺裡也絕對不是一個派系,顯然此人便不是與張釗同一陣營的。
張釗聽着此人的慨激昂正氣浩然的言語,差點氣得一口老血噴出來!
特麼的,這還沒達到勝利呢,你就窩裡反了?
這小子太陰了,居然不聲不響的就給咱捅一刀……
李世民環視一週,目光陰沉,開口道:“諸位愛卿,可贊同褚遂良之意?”
文官這邊頓時有些喧囂,雖然彈劾長孫無忌的主力都是文官,但長孫無忌身居高位多年,自有一羣衷心擁護的部署同僚,此時便要出班,卻不想被武官這邊搶了先……
身高馬大的侯君集邁着大步出班,粗聲粗氣的啓奏道:“末將贊同黃門侍郎的提議,國有國法,再是罪大惡極的壞蛋,那也得有證據才能定罪,難道就憑着紅口白牙幾句莫須有的言語,就能將人定罪?俺第一個不服!”
說到這風聞奏事,其實武將們在這上頭可是吃了不少虧。
這幫武夫拎着腦袋造反打天下,爲的是個啥?還不就是封侯拜將財富美女?這些人的性子歷經生死,行事難免便隨意了一些,只要不是關係到“忠誠”的原則問題,大都不是太在乎。
可正是因此,才被監察御史們當成升官的階梯,整日裡瞪着眼珠子瞪着尋找他們犯錯的時候,一旦稍有不慎,那就立馬被捅到皇帝眼前,一頓申飭那是輕的,搞不好就是一頓板子外加降職罰俸……
頓時,武將這邊又站出來好幾個,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一起贊同。
一個是爲了給這些監察御史們填填堵,爲以往受的彈劾出出氣,而另一個,則是牽連到文武之爭……
雖說天下尚未承平,邊境仍舊戰火不斷,但是中原穩定,國家度過建國之初的連年戰火,百廢待興,這文官的重要性便漸漸凸顯出來。畢竟這些廝殺漢衝鋒陷陣天下無敵,治理城池卻是兩眼一抹黑,而且掄起陰謀詭計朝堂爭鬥,那更不是對手。
此消彼長,眼看着武將勳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這難得的打擊文官的機會又怎會放過?
眼見皇帝的意志有所鬆動,文官裡邊有些着急。
封德彝面無表情的站在首位,眼睛不經意的往身邊的班列裡抽了一眼,正巧跟一雙看過來的眼睛對上。封德彝微微一點頭,那人便站出班列。
“啓奏陛下,微臣以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法度,國法威嚴,豈能輕易更改?若是如褚遂良與侯君集所說,每一次監察御史的風聞奏事都要事先經過調查審覈,那麼風聞奏事的意義又何在?長此以往,恐怕御史懈怠、奸惡囂張,言路堵塞,非是帝國之福!還請陛下三思!”
“微臣附和!”
“請陛下三思!”
文官裡站出一大片,齊齊附和,捍衛清流文官風聞奏事的權利。
武將們眼看皇帝將要改變風聞奏事的權限,豈能善罷甘休,讓其半途而廢,於是齊齊上陣與文官爭論起來。
李恪看着場上的局勢,一陣頭疼,轉頭看了看李孝恭,心想該這位大神出場了。
李孝恭看着小小的一個彈劾,居然演變成了文武之爭,心裡不由得大罵一聲“廢物!”
與此同時,李孝恭知道自己不能在等下去了,於是出班大聲道:“臣李孝恭有本啓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