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 儒學

宋被元滅後,元朝屬於異族通知華夏族,爲了更好的奴役人民,便大力扶持程朱理學。

所以,自元代開始,程朱就被朝廷確立爲官學,用以禁錮人民的思想,把老百姓馴化爲沒有主見,唯命是從的順民。

爲什麼程朱理學能得到統治者的青睞呢?因爲程朱理學完美地適應了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轉變,逐漸走向政治哲學化,程朱一再強調的“三綱五常”、“忠君愛國”等思想,爲帝王的專制統治提供了精細的理論指導,成了王朝統治的精神支柱!

說白了,程朱就是帝王用來麻痹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

學子們自幼接觸的便是程朱,稍微長大點在官學宗學裡面學的也是程朱,程朱思想早就刻進了他們的骨子裡!

忠君愛國,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慾……

雖然這樣看起來,程朱對於國家穩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對百姓思想的束縛和禁錮也顯而易見。

比如你是大明學子,你不需要去思考,去創新,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學程朱讀程朱,就能參加科考,就有機會做官!

這玩意兒,就是一個鉗制民衆思考創新的工具,讓天下百姓乃至文人士大夫都變得麻木不仁,更是使得皇權達到了頂峰。

尤其是在清軍入關後,奪取天下後,更是徹底歪曲了程朱理學的思想,斷章取義,用其教義麻痹禁錮天下萬民,貽害無窮。

那什麼時候程朱理學走向衰落的呢?應該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程朱理學的發展受到了毀滅性打擊,其中太平田國柱中對於儒學的批判,而轉向拜上帝…

雖然繼承了科舉制度的舊制,但是考試內容直接廢除其四書五經中出題的做法,以突出策論,選擇濟世安邦之人委以重任。

自此開始,程朱理學受到毀滅性打擊,而至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之後,在中國長達1300年的科舉制度就此拜拜,也就不再有程朱理學了。

當然,不僅僅是太平天國的改革,洋務運動整體的教育核心就不是爲培育科舉制度下的人才所創立的,而是爲了培養西學西用而做…

可以說1840年鴉片戰爭是程朱理學的分水點,程朱理學一但不能被統治階級所利用,或者說不能給予統治階級相關的思想支持,那麼其衰落是必然的。

洋務學堂作爲中國近代教育化的序幕,科技文化課程必定會取代程朱理學,這標準着程朱理學的正式滅亡。

當然不能說程朱理學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就說儒學不好,程朱理學只是儒學的一個分支,甚至是最小的一個分支。

大家都知道儒學的創始人是孔子,戰國時期的孔子長期從事教育活動,學生衆多,有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之譽。

而孔子的思想學說體系所涉及的範圍又相當廣泛,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不盡相同,難免會產生歧見。

所以,孔子逝世以後,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到了戰國時期中後期,儒學在成爲“顯學”的時候,在儒家內部同時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

儒家“八派”之說,始見於《韓非子》的《顯學》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這裡又有人要問,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這裡的尊的儒是那個學派?

顯而易見,是公羊學派。

公羊學派對儒家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爲董仲舒就是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這裡的儒當然就是儒家的公羊學派,所以說公羊學派把儒家有百家之一帝上了官方國學。

儒家公羊三大核心思想:大一統、大居正、大復仇!

大一統:《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翻譯過來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居正:故君子大居正!

大復仇: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漢武帝爲什麼會認同公羊之儒呢?

因爲需要!

大一統和大復仇者這兩個觀點對漢武帝來說可是太重要了,因爲漢武帝最想做的事是打匈奴,但是因爲匈奴從漢初一直壓着漢朝打,所以很多人不同意。

而公羊學派的這兩個主張,正好給漢武帝提供了理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漢武帝就是天子,就是皇帝,按照這個主張,天下所有的領土都應該是他的領土,所以匈奴的領土也應該是他的,然後他應該去攻打匈奴,完成大一統。

再說九世之仇尤可報,漢朝和匈奴的仇恨可是大了去了,劉邦在白登都被圍了,差點就回不來了,劉邦的老婆呂雉在劉邦死後也被匈奴的單于調戲…

再加上被迫和親,這麼多年來,匈奴屢屢犯邊造成的損失,甘泉烽火等等等等一系列的仇恨,那麼既然九世之仇猶可報,然後漢武帝就可以去報仇了呀。

所以說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爲儒家公羊學派的兩個主張給漢武帝出兵攻打匈奴提供了完美的理由。

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漢武帝年紀輕輕,他要想出兵攻打匈奴,那必須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啊!

而儒家公羊學派替他做到了,所以當然要推行這個主張,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打匈奴是合理合法,有正當理由的。

漢武帝需要公羊學派的學說,所以他就將其獨尊。但是後來事情做完了以後呢,漢朝的皇帝就要引進新的思想了,漢宣帝加了專門講《穀梁傳》的博士,這和公羊學派是兩個派別。

等到東漢滅亡以後 ,儒家的公羊學派就衰亡了。

0030 暗潮洶涌343 各方角逐542 國之儲君0012 長孫無垢454 和親之議569 士族壟斷教育0192 蜂窩煤574 孔穎達0150 立威286 苛政猛於虎0042 李孝恭0134 廷杖443 懟418 狩獵(二)0075 鋒芒畢露0212 太子府決斷269 凌煙閣第二0212 太子府決斷495 薛仁貴立功550 呼之欲出0036 改良技術386 彈劾0213 十八學士0133 再揍長孫無忌0158 賑災0055 策封羣臣345 議事0181 科舉251 世家門閥332 漢王大婚284 大獲全勝0172 孔明燈255 風聞奏事492 騎兵的優勢349 掌控都督府559 掙扎的太子229 母子情深478 投其所好0158 賑災396 勸告0006 奇人馬周221 香水541 撥亂反正413 勝出453 不愧名相274 定計570 狄仁傑436 晉陽公主0213 十八學士244 機關算盡0005 中央官制0150 立威609 威名遠播436 晉陽公主372 決戰(四)516 太原王氏241 放手一搏361 兵分三路0087 神仙居383 班師回朝(二)545 李元昌0178 少女心思270 密談329 太子大婚616 魏徵病重448 刀兵再起0042 李孝恭272 李唐皇室587 漢王遇刺(三)601 幹仗297 演練賽452 爭執470 一妻二妾338 幷州大都督373 決戰(五)0204 漁者樂水586 漢王遇刺(二)452 爭執638 儒學350 鋒芒380 戰後影響622 桃花朵朵開383 班師回朝(二)0067 自污387 京中局勢0218 大唐軍神638 儒學500 兵臨城下0078 袁天罡0055 策封羣臣621 落霞寺赴宴356 會面355 會師0020 《如夢令》0183 貞觀元年265 得理不饒人413 勝出436 晉陽公主384 回京347 借題發揮
0030 暗潮洶涌343 各方角逐542 國之儲君0012 長孫無垢454 和親之議569 士族壟斷教育0192 蜂窩煤574 孔穎達0150 立威286 苛政猛於虎0042 李孝恭0134 廷杖443 懟418 狩獵(二)0075 鋒芒畢露0212 太子府決斷269 凌煙閣第二0212 太子府決斷495 薛仁貴立功550 呼之欲出0036 改良技術386 彈劾0213 十八學士0133 再揍長孫無忌0158 賑災0055 策封羣臣345 議事0181 科舉251 世家門閥332 漢王大婚284 大獲全勝0172 孔明燈255 風聞奏事492 騎兵的優勢349 掌控都督府559 掙扎的太子229 母子情深478 投其所好0158 賑災396 勸告0006 奇人馬周221 香水541 撥亂反正413 勝出453 不愧名相274 定計570 狄仁傑436 晉陽公主0213 十八學士244 機關算盡0005 中央官制0150 立威609 威名遠播436 晉陽公主372 決戰(四)516 太原王氏241 放手一搏361 兵分三路0087 神仙居383 班師回朝(二)545 李元昌0178 少女心思270 密談329 太子大婚616 魏徵病重448 刀兵再起0042 李孝恭272 李唐皇室587 漢王遇刺(三)601 幹仗297 演練賽452 爭執470 一妻二妾338 幷州大都督373 決戰(五)0204 漁者樂水586 漢王遇刺(二)452 爭執638 儒學350 鋒芒380 戰後影響622 桃花朵朵開383 班師回朝(二)0067 自污387 京中局勢0218 大唐軍神638 儒學500 兵臨城下0078 袁天罡0055 策封羣臣621 落霞寺赴宴356 會面355 會師0020 《如夢令》0183 貞觀元年265 得理不饒人413 勝出436 晉陽公主384 回京347 借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