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迷局(二)

李世民隨後又對李君羨說道:“此人雖未供出主使者何人,但其不是真心爲其辦事,故以平素必然有所疏漏,速速去查探他的住處,以及今日往來人等,想必能有所線索。”

“諾!”李君羨正有此意,立即帶着幾個“百騎”的好手,命王府的管家帶着,前去王林的住處,然後吩咐“百騎”的其他人手,就地審理此案,盤查魏王府中一干下人奴僕,看有無其他線索。

李世民將李泰叫進臥房,安慰一番。

李泰痛哭流涕道:“孩兒今日才知,聖賢爲何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之真知灼見!

那王林雖說是陷害於我,但孩兒自家是自己知,唯恐以往做過的混賬事被揭露出來,惹得父皇惱怒,若是平素不做那些胡來之事,有何嘗懼怕那些誣陷流言?

自此以後,孩兒必定安分守己,勤勉做事,每日三省吾身,再不去做哪些荒唐之事。”

不得不說,李泰的確是最瞭解李世民脾氣的那一個。李世民從來都不怕大臣亦或是子侄犯錯誤,只要你犯了錯誤能有一個認真誠懇的態度,他往往都會給予寬宥。

果不其然,李泰“痛心徹骨”的一番話語,令李世民龍顏大悅,笑逐顏開。

若是此事能使得青雀當真認識到這一些感悟,那可謂因禍得福了!這孩子聰慧是真的聰慧,只是傲氣太重,被自己慣得有些任性,難免眼高於頂,行事素來無所顧忌。

當真能痛改前非,那可真是善莫大焉!

外間,魏王府的下人會同禁衛將王林的屍體處理,沖洗了門前的血漬。

剛剛收拾完現場,李君羨便匆匆而回。

“陛下,有線索了!”

“這麼快?”李二陛下有些愕然。

李君羨雙手呈上一塊玉佩,沉聲道:“王林好賭,府中有家僕經常與其賭博,前幾日,王林輸得很慘,便順手拿出這塊玉佩充當賭資。”

李世民接過來一看,臉色頓時陰沉。

那玉佩是一塊羊脂白玉,溫潤白皙,上面鐫刻着一條蜷曲着的螭蛟。

這是東宮的東西……

很快,在李成臥房的地磚下面,又挖出一個匣子,埋藏得極爲隱秘。

裡面放着一些私人物品,以及幾封書信,書信沒有擡頭,亦沒有落款。但是這顯然難不住“百騎”的偵緝高手,幾個人相互印證探討一番,便得出結論。

書簡所用的紙張品質極好,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是上等的宣州紙張,每年的產出極爲有限,等閒的富貴人家即便花大價錢亦不可得。

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

很早便有人將宣紙用於書畫,但宣紙之名的興盛,卻始於中唐,繼而名聞天下。是以,這個時期的宣紙並不是很普及,而熟知內情的人卻知道,太子李承乾最是喜愛這種紙張……

單單如此,自然不能將懷疑的對象指向太子。

但是緊接着,在其中一封書信的內容裡,發現了一個稱呼——出塵……

這封信裡說,王林事成之後,可去尋這位叫做“出塵”的人,自然會見到堂兄以及家人,然後自會有人安排其一家遠避海外。

“百騎”的效率很是驚人,只是在李世民一臉陰沉的返回太極宮幾個時辰之後,便已查明這個“出塵”的身份,是崇業坊內玄都觀的一名道士,坊間傳言此人道法精深,可以符紙祛除邪祟,百試百靈,很是有些名聲。

而這位道士,跟另一位同門師兄弟韋靈符卻是太子的座上客。

於此同時,“百騎”還發現了一個意外的事情,太常寺有一名樂童名喚稱心,美姿容,善歌舞,太子特加寵幸,視若珍寶……

追查到這裡,已經沒人敢接着查下去了,涉及皇室的秘辛,誰敢造次?

若是不慎再查到什麼更加齷齪之事,非但皇家的臉面無存,便是這些查案的人,亦沒有什麼好下場,難保暴怒的李二陛下不會將他們統統砍了來出氣。

雖然沒有一項證據是明確的說明這個李成就是被太子挾持所以纔會誣陷魏王李泰,但是,已然足夠。

接下來,就要看皇帝陛下的心意。

若是繼續信任太子,那麼此事自然到此爲止,這些證據都將統統銷燬。

若是對太子失望至極,那麼皇帝必然要讓刑部會同大理寺接手,給出一個堂堂正正的審判,然後廢黜太子。

畢竟,“百騎”只是皇帝的私人爪牙,自然不能在明面上追查太子的案件,否則此例一開,“百騎”必將成爲超脫於大唐體系之外的存在,非是好事。

李二陛下看着面前的這些調查書卷,眉頭緊鎖,滿腹鬱結。

若是單單僅王林一個人,無論發現何等證據,李二陛下都不至於去相信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他甚至都可能懷疑是不是魏王李泰一手導演了一場苦肉戲,來陷害於太子……

然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被挖出來,李二陛下不得不相信了。

玄都觀的道士出塵,俗家名字喚作秦英,與他的師弟韋靈符一起受到太子的供奉,並時常相約至東宮,爲太子作法開壇。至於開什麼壇,作什麼法?李二陛下不願意去管,也不敢去管……

最重要的,其實是出現在這份名單之中的另一個人,太常寺的樂童,稱心。

太常寺,掌陵廟羣祀,禮樂儀制,是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而太常寺的樂童,身份地位就相當於一個伶人……

“百騎”發現,這個稱心時常出東宮,且每次俱是太子車架接送,其人與太子之間的關係,自然不言而喻。

隋唐之時,富貴人家喜好男風,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醜事,反而沾沾自喜,漸成一股風潮,引得無數士子文人競相模仿,蔚爲壯觀。

李世民不是什麼道學先生,對於這等風俗,只是個人的喜好,與國家穩定無關,他自然懶得去管。

268 叔侄0021 釣魚633 漢王解惑399 勸諫0216 三月桃花0065 狄知遜322 出宮501 高昌亡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078 袁天罡0009 宜秋宮609 威名遠播563 早婚早育259 塵埃落定0011 李淵562 孫神醫開講啦591 兵圍長孫府286 苛政猛於虎251 世家門閥446 插秧336 洞房花燭夜(二)614 苦盡甘來386 彈劾311 比賽開始352 排兵佈陣357 軍議0060 大唐第一才子0152 朔望朝參352 排兵佈陣276 蓄勢待發512 逆反心理631 令狐德棻522 三國的魅力416 禍兮福所倚475 白熱化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372 決戰(四)386 彈劾319 追蹤0169 五糧液383 班師回朝(二)339 都督府晚宴380 戰後影響365 初戰告捷0214 蘇定方0041 太極宮0031 黑衣衛0106 逍遙居234 突厥犯闕579 薛仁貴的謀略477 塵埃落定0015 宋體字557 宣紙557 宣紙606 抗旱231 頡利可汗0085 突厥入侵0081 岑文本0047 李恪又被揍241 放手一搏568 《三字經》245 出使突厥0149 以萬物爲芻狗0171 猜燈謎0100 大都督448 刀兵再起436 晉陽公主285 平安無事562 孫神醫開講啦0155 羣魔亂舞449 歐陽詢0003 韜光養晦320 來去如風0120 後續影響322 出宮425 薛仁貴351 刀兵再起482 李泰在行動285 平安無事347 借題發揮236 後知後覺0132 千夫所指0083 第一奸臣478 投其所好437 行刺266 河間郡王565 李世民的苦惱586 漢王遇刺(二)578 龜茲328 古人好馬562 孫神醫開講啦271 韓王441 議事537 太子黑化324 三省吾身353 調兵遣將480 太子墜馬574 孔穎達0012 長孫無垢
268 叔侄0021 釣魚633 漢王解惑399 勸諫0216 三月桃花0065 狄知遜322 出宮501 高昌亡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078 袁天罡0009 宜秋宮609 威名遠播563 早婚早育259 塵埃落定0011 李淵562 孫神醫開講啦591 兵圍長孫府286 苛政猛於虎251 世家門閥446 插秧336 洞房花燭夜(二)614 苦盡甘來386 彈劾311 比賽開始352 排兵佈陣357 軍議0060 大唐第一才子0152 朔望朝參352 排兵佈陣276 蓄勢待發512 逆反心理631 令狐德棻522 三國的魅力416 禍兮福所倚475 白熱化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372 決戰(四)386 彈劾319 追蹤0169 五糧液383 班師回朝(二)339 都督府晚宴380 戰後影響365 初戰告捷0214 蘇定方0041 太極宮0031 黑衣衛0106 逍遙居234 突厥犯闕579 薛仁貴的謀略477 塵埃落定0015 宋體字557 宣紙557 宣紙606 抗旱231 頡利可汗0085 突厥入侵0081 岑文本0047 李恪又被揍241 放手一搏568 《三字經》245 出使突厥0149 以萬物爲芻狗0171 猜燈謎0100 大都督448 刀兵再起436 晉陽公主285 平安無事562 孫神醫開講啦0155 羣魔亂舞449 歐陽詢0003 韜光養晦320 來去如風0120 後續影響322 出宮425 薛仁貴351 刀兵再起482 李泰在行動285 平安無事347 借題發揮236 後知後覺0132 千夫所指0083 第一奸臣478 投其所好437 行刺266 河間郡王565 李世民的苦惱586 漢王遇刺(二)578 龜茲328 古人好馬562 孫神醫開講啦271 韓王441 議事537 太子黑化324 三省吾身353 調兵遣將480 太子墜馬574 孔穎達0012 長孫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