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夕陽斜照

第三部分:處理一般朝政要務…

接下來便是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奏事”環節。按照慣例,每個官員在奏事之前,“皆預咳一聲”,這被稱爲“打掃”,這其實也有打招呼的意思在裡面,從而避免兩個人同時出班造成混亂和尷尬。如果真的有兩個人搶着出班奏事,則通常由通政司或鴻臚寺官員負責引導。

官員出班之後,需要到御前跪下奏事,說完之後便重新回到班列。

奏事時不用口語,而是需要大聲朗讀奏章。通政司、鴻臚寺官員除了引導官員們奏事之外,有時還需要代讀奏疏,而爲了達到“美觀瞻”的效果,一般選取該衙門中符合“美姿容”和“大音聲”標準的官員。

針對這些政務,如果能夠立即處理的,皇帝便會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如果不能立即處理,皇帝通常會在早朝之後召見相關官員進行商議,除了緊急政務之外,一般不會當廷進行輕易決斷。

第四部分:處理失儀官員。奏事完畢之後,御史和鴻臚寺官員便先後出班,奏報早朝期間的官員失儀情況,然後一律進行懲處。

至此,早朝流程也就基本完畢了。鴻臚寺官員“唱”奏事畢,鳴鞭駕興,待聖駕退後,百官亦退,各回衙門蒞事。

由於老朱是一個十分勤奮的皇帝,明朝前中期的皇帝早朝通常都是不停歇的,即便惡劣天氣,也很少免朝。只有遇到后妃、親郡王薨逝,例行“輟朝儀”一日到三日不等。明朝中後期則稍有懈怠。

如上所述,歷朝歷代的早朝在制度和程序上或許有所差異,但作爲朝廷最爲重要活動,歷朝歷代對於早朝的規定都極爲嚴格。

朝會如果按照規模來分,又分爲:大朝會、朔望朝參、常參。

以唐朝爲例:

大朝會是每年元日和冬至日舉辦,最爲隆重,需要有“大陳設”,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到時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接受羣臣客使朝參禮賀。

大朝會參加者最多,有王公諸親、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蕃國客使等,朝賀結束後並有宴會。

每月初一,十五兩日的朝會,名曰“朔望朝參”,三省六部內的九品以上官員必須都要參加的。

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不用擺列儀仗,也無大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參加者稱常參官,人數少而級別高,都是五品以上職事要重者。

……

夕陽斜照,諾大的太極宮沐浴在金黃色的餘暉之中。

寢宮之內,大唐皇帝李世民難得的早早處理完政事,正赤腳坐在榻上,愜意的品着香茗。

廳內傢俱全用雕鏤精細的香梨木,地席鋪以織錦,裝飾的古瓷、掛雕、屏風等物一應俱全,夕陽的光輝透過西邊的窗子照進來,給廳裡的陳設鍍上一層淡淡的金黃。

清淡的茶香隨着茶杯裡氤氳的水汽瀰漫開來,飄蕩在廳內的空間,沁人心脾,令人靜心滌慮、渾然忘憂。

李世民端起白瓷茶杯,輕輕的呷了一口熱茶,任憑滾燙的茶水滑進口腔,品味着香茶征服自己味蕾美妙滋味。

此茶看似簡陋淳樸,飲用過程也不似以往的“茶湯”那般工藝繁複、佐料多樣,但講究卻一點都不少。

水質、水溫、火候、甚至泡茶的茶壺、飲茶的茶杯,每一道工序、每一件器具,都極爲挑剔,絲毫含糊不得,否則沏出的茶水味道總會有些微不同。

而且這種清新雋永的醇洌,比之五味雜陳的“茶湯”猶有過之。

恪兒不虧是皇室最風雅之人,這心思之通透,不然也不會想到用如此方式來喝茶…

李世民一邊飲茶,一邊琢磨着這種新穎的飲茶方式會對這種新式茶葉帶來多大的影響和銷量,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怕是或許爲漢王府每年帶來不止十萬貫的收入……

即便我們這位千古一帝再是英明神武、睿智千秋,怕是也想象不出,此種茶葉會在未來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成爲中原王朝的財政支柱之一,每年對於別國的強大的貿易順差爲中央帶來無數的白銀,甚至可以逼迫一個縱橫七海的日不落帝國不惜藉由鴉·片發動一場戰爭……

想到茶葉爲漢王府帶來的利潤,李世民不由得微微皺起眉頭,漢王府可不是隻有這麼一項來源,據他了解,漢王府的香皂、香水還是蠟燭精鹽都是日進斗金的項目,一位皇子錢太多可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這位皇子還才華橫溢、賢明遠播。

哎…頭疼啊!李世民輕輕的揉了揉額頭。

現在李世民對李恪這個兒子是越來越滿意,李恪不僅詩詞雙絕、書畫無雙,還精通商賈之術,可是說在個個方面都鶴立雞羣,但遺憾的是他不是嫡長子,只是一個庶子,更讓人絕望的是他身上還流淌的前朝皇室的血脈。

李世民正在爲李恪的身世感到遺憾事,廳外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響。

李世民微微皺眉,嘆了口氣,好不容易偷得半晌清閒時光,怕是就要到此爲止了。

他以爲是那位大臣有事啓奏,沒想到是李君羨行色沖沖的走了進來。

“微臣李君羨拜見陛下!”李君羨見李世民臉色不悅便小心翼翼的行禮道。

李世民冷聲道:“何事如此驚慌?”

李君羨不敢有所隱瞞,脫口而出道:“漢王殿下遭到刺殺…”

“什麼?混賬!”李世民拍案而起,臉色鐵青,雙目通紅。

“陛下息怒,漢王被河間郡王所救,毫髮無損!”李君羨擦了擦頭上的冷汗,急忙解釋道。

李世民聞言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事情的進過的怎樣的?朕要知道所以的細節,哪怕當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李君羨作爲李世民的情報頭子,負責長安的治安,堂堂親王遭刺殺,他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帝王問話,他哪敢隱瞞推脫,一絲不苟的介紹起事情的起因經過…

349 掌控都督府0182 唐人好詩424 世子秦懷玉642 王霸之道326 脫險476 針鋒相對642 王霸之道250 初露鋒芒502 縱兵劫掠577 牛李黨爭592 交鋒380 戰後影響0194 暗棋329 太子大婚598 翻臉0203 入夢0053 登基大典638 儒學472 六相0136 大雪紛飛413 勝出376 兵不厭詐404 見好就收298 拔河比賽0125 李泰拜訪355 會師556 太子魏王之爭0070 房謀杜斷427 阿史那雲0129 以德報怨0178 少女心思404 見好就收0119 太子黨259 塵埃落定0059 舊時玩伴645 憤然離席0121 漢王練兵474 寸步不讓509 計成517 婚宴0184 衛王府謀劃625 太子的拉攏(二)0093 齊聚政事堂386 彈劾0212 太子府決斷423 席君買(四)619 殺鬼見血(二)374 決戰(六)0036 改良技術341 漢王立威285 平安無事366 夜襲0151 謀而後動531 弱秦之計282 外戚0006 奇人馬周334 漢王大婚(三)0130 父子爭鋒453 不愧名相0071 長孫無忌受辱263 何爲律法618 殺鬼見血603 游擊戰術0216 三月桃花230 突厥異動531 弱秦之計253 長安商會567 武媚孃的幸福435 修行宮0165 瘟疫0204 漁者樂水380 戰後影響478 投其所好623 以不變應萬變343 各方角逐335 洞房花燭夜249 突厥王帳0077 王珪368 兩軍對壘437 行刺0200 驪山別院523 初唐四傑424 世子秦懷玉456 西征高昌270 密談0129 以德報怨0009 宜秋宮0017 李世民暴怒0068 李恪二次被揍223 殺豬菜639 平衡之道551 背後之人0106 逍遙居384 回京0120 後續影響323 暴躁的太子273 禮部607 挖井517 婚宴0109 組建班底
349 掌控都督府0182 唐人好詩424 世子秦懷玉642 王霸之道326 脫險476 針鋒相對642 王霸之道250 初露鋒芒502 縱兵劫掠577 牛李黨爭592 交鋒380 戰後影響0194 暗棋329 太子大婚598 翻臉0203 入夢0053 登基大典638 儒學472 六相0136 大雪紛飛413 勝出376 兵不厭詐404 見好就收298 拔河比賽0125 李泰拜訪355 會師556 太子魏王之爭0070 房謀杜斷427 阿史那雲0129 以德報怨0178 少女心思404 見好就收0119 太子黨259 塵埃落定0059 舊時玩伴645 憤然離席0121 漢王練兵474 寸步不讓509 計成517 婚宴0184 衛王府謀劃625 太子的拉攏(二)0093 齊聚政事堂386 彈劾0212 太子府決斷423 席君買(四)619 殺鬼見血(二)374 決戰(六)0036 改良技術341 漢王立威285 平安無事366 夜襲0151 謀而後動531 弱秦之計282 外戚0006 奇人馬周334 漢王大婚(三)0130 父子爭鋒453 不愧名相0071 長孫無忌受辱263 何爲律法618 殺鬼見血603 游擊戰術0216 三月桃花230 突厥異動531 弱秦之計253 長安商會567 武媚孃的幸福435 修行宮0165 瘟疫0204 漁者樂水380 戰後影響478 投其所好623 以不變應萬變343 各方角逐335 洞房花燭夜249 突厥王帳0077 王珪368 兩軍對壘437 行刺0200 驪山別院523 初唐四傑424 世子秦懷玉456 西征高昌270 密談0129 以德報怨0009 宜秋宮0017 李世民暴怒0068 李恪二次被揍223 殺豬菜639 平衡之道551 背後之人0106 逍遙居384 回京0120 後續影響323 暴躁的太子273 禮部607 挖井517 婚宴0109 組建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