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9 春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沿着渭水策騎緩行,迎面吹來春風,卻不覺寒冷。

在風的吹拂下,滿山遍野的野花睜開了眼,一朵、兩朵;一叢、兩叢……連成片,匯成海。人們面對這紅的、黃的、藍的……五彩繽紛的海洋,煩心沒有了,萎靡沒有了。

田野裡的小草鑽出了地面,綠油油的,似乎是在朝春天點頭。在春風的吹拂下,小草向同一個方向搖曳,好似大海里一朵綠的的浪花。

渭河在陽光的照耀下,河水一閃一閃的,河裡有許多小魚在嬉戲。河邊的一棵棵高大的柳樹,在日光中吐露着新芽,一陣春風吹過,柳樹的枝葉隨風飄動。看見了如此景色,讓人不禁想起了《詠柳》這道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色絛。不知細葉誰栽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渭水河畔,驪山腳下,一排排嶄新的磚瓦房錯落有致,房間穿梭着行色沖沖的百姓,這些百姓雖然面黃肌瘦,衣衫襤褸,但卻目光堅定,面露微笑,眼中充滿着希望。

李世民被這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驚呆了!這些磚瓦房是何時修建的?這些百姓還是朕之前看見的災民嗎?

這是李世民眼睛一掃,便見到不遠處有一個熟人,正指揮着百姓幹活。

對李君羨耳語幾句,命其將那人叫過來。

李君羨走過去,拍了拍那人的肩膀,說了幾句什麼。那人先是一愣,吩咐了身邊百姓幾句,便隨着李君羨走過來。

這人好奇的張望一下馬車,恰好李世民撩起車簾向他看來。這人愣了下神,揉了揉眼睛,緊接着才反應過來,忙要單膝跪地,卻被李君羨阻止。

李世民溫和笑道:“若某沒記錯,汝是長安縣令狄知遜吧?”

狄知遜激動得都快打擺子了,陛下居然知道自己這個小小的長安縣令?眼淚都快出來了,結結巴巴說道:“陛……陛下,正是微臣…沒想到陛下還記得微臣的賤名,真是微臣的榮幸…”

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問道:“這些磚瓦房,可是漢王的手筆?”

狄知遜點頭:“陛下明鑑,正是漢王的手筆。”

“這麼短的時間,如此多的磚瓦房,這得請多少人,花多少錢啊?漢王真是揮金如土…真是朕的好兒子啊!”李世民臉色陰沉道。

狄知遜一陣錯愕,隨即明白李世民所說何意,趕緊說道:“陛下錯怪漢王了,營造這些房屋,徵用的都是災這些災民,前後耗時月餘,靡費銀錢也不過區區幾百貫!”

“此言當真,你可知道欺瞞朕可是要掉腦袋的?”李世民虎目圓瞪。

“冤枉啊!微臣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欺瞞陛下啊,這些磚瓦房真是在一個月之內拔地而起的!”狄知遜一臉惶恐道。

“那漢王是何如做到的?”李世民滿臉詫異道。

“這正是漢王的高明之處,漢王先把災民裡面的木匠、磚瓦匠、泥水匠集合起來,分別安排他們燒磚、伐木、砌牆,連婦女都被集中起來燒飯、洗衣、劈材…反正沒有一個人閒着,俗話說人多力量大,短短一個月,這些房屋便修好了,災民們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棲息之處,現在百姓們又在忙着春耕…”狄知遜滿臉自豪的絮絮叨叨。

“沒有給工錢嗎?”李世民好奇道。

“沒有啊!漢王說這叫以工代賑,朝廷不能白白養活他們,做事的纔有飯吃,沒做事的便沒飯吃,不能讓覺得朝廷養他們是天經地義的,不然他們就會養成一種惰性,而不知道自救,再說這些房屋本來就是爲他們修建的,他們憑什麼要工錢?”狄知遜振振有詞道。

“嗯!此言甚是有理!漢王現在何處?”李世民問道。

“漢王正在田裡,組織人手搭建水車。”狄知遜回答道。

“水車?那是何物?”李世民一臉疑惑道。

“一種以之從地處提水至高處,灌溉農田的器具。”狄知遜答道。

李世民聞言,眼睛一亮,“快帶朕去看看!”

李世民來了興致,歸根結底,此次出來透氣,便是被太史局那個“春旱”的推論給鬧騰的,此時聽聞有能從地處提水至高處的器具,自然要去看看。

“諾!”

狄知遜躬身領命,隨後便領着李世民連同“百騎”一行人向遠處走去。

一路上李世民揣着疑惑,到了驪山後山的半山腰,李世民再一次被眼前的情景震了一下。

一側河畔上,聚集了密密麻麻足有上百人,這些人分成兩排,各自拽着一根鵝卵粗細的麻繩,鉚足了力氣,將一個方圓足有三丈的巨大圓形木架搭建的輪子立起來。

人們一邊用力拉緊繩索,一邊整齊劃一的喊着號子,另有兩夥人舉着高高的竹竿紮成的三角形架子,將不斷立起的圓形巨輪固定,使得它不會再度倒下去。

齊心協力,分工明確,半個時辰之後,這支巨大的圓輪終於屹立在河道之中,參與勞作的人們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

“這就是那個什麼水車?”李世民一臉的不可思議。

李世民問了一句,眼睛卻在人羣中發現了一個特殊的身影。

這人身姿挺拔,一身淡黃色蟒袍皺皺巴巴,下襬掖在腰間,赤着兩隻腳,蟒袍上沾滿了泥水污漬,形象看上去有些狼狽,但站在人氣中依然是那樣卓爾不羣。

一張俏臉洋溢着陽光一般的微笑,他不停揮着手,喊着什麼,所到之處,人們都會大聲歡呼,興高采烈。

狄知遜看了看人羣裡撒歡兒的李恪,那一身多少官員夢寐以求的蟒袍被他穿出了乞丐味道,心裡不由得一緊,李世民素來強調官員要着裝整齊,見了自己兒子這副尊容,不知道會不會發火?

聽到陛下詢問,狄知遜連忙收拾心神,回道:“正是。”

李世民將目光李恪身上收回,重新審視那座立在水中的巨大圓輪,皺眉道:“這玩意有何用?”

0026 《春曉》298 拔河比賽0212 太子府決斷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604 西域事了0065 狄知遜414 武則天出現383 班師回朝(二)300 賽後影響272 李唐皇室0204 漁者樂水0122 軍歌嘹亮250 初露鋒芒409 三位公主416 禍兮福所倚285 平安無事0157 楚王籌劃463 計成307 陰謀0188 微服私訪304 天子看球461 曉之以利0086 東西二市591 兵圍長孫府348 收服諸將0217 桃之夭夭609 威名遠播324 三省吾身385 回京(二)0007 一羣小蘿莉245 出使突厥364 契苾何力586 漢王遇刺(二)300 賽後影響268 叔侄283 李淵暴怒0125 李泰拜訪274 定計444 講故事475 白熱化625 太子的拉攏(二)0072 諫臣魏徵257 剿?撫?584 王玄策0166 春節0034 《俠客行》423 席君買(四)642 王霸之道336 洞房花燭夜(二)360 大軍壓境247 鐵骨錚錚238 李靖出馬583 龜茲國王448 刀兵再起441 議事0107 酒樓開業606 抗旱542 李泰的表演0117 人才濟濟583 龜茲國王256 羅藝反唐602 儒墨之爭0089 滿江紅0214 蘇定方0031 黑衣衛645 憤然離席599 西域捷報403 妙手回春0211 陌刀459 蕭美娘0137 火爐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246 李恪的憂慮0086 東西二市495 薛仁貴立功0197 鹽礦546 聯合451 天子守國門487 高昌王525 吐蕃賊心不死588 漢王遇刺(四)415 未雨綢繆623 以不變應萬變0119 太子黨315 隱太子餘黨0217 桃之夭夭445 密談547 報復0012 長孫無垢357 軍議333 漢王大婚(二)373 決戰(五)617 上朝0139 長樂公主346 大都督629 主考官520 三國志0194 暗棋403 妙手回春524 信鴿
0026 《春曉》298 拔河比賽0212 太子府決斷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604 西域事了0065 狄知遜414 武則天出現383 班師回朝(二)300 賽後影響272 李唐皇室0204 漁者樂水0122 軍歌嘹亮250 初露鋒芒409 三位公主416 禍兮福所倚285 平安無事0157 楚王籌劃463 計成307 陰謀0188 微服私訪304 天子看球461 曉之以利0086 東西二市591 兵圍長孫府348 收服諸將0217 桃之夭夭609 威名遠播324 三省吾身385 回京(二)0007 一羣小蘿莉245 出使突厥364 契苾何力586 漢王遇刺(二)300 賽後影響268 叔侄283 李淵暴怒0125 李泰拜訪274 定計444 講故事475 白熱化625 太子的拉攏(二)0072 諫臣魏徵257 剿?撫?584 王玄策0166 春節0034 《俠客行》423 席君買(四)642 王霸之道336 洞房花燭夜(二)360 大軍壓境247 鐵骨錚錚238 李靖出馬583 龜茲國王448 刀兵再起441 議事0107 酒樓開業606 抗旱542 李泰的表演0117 人才濟濟583 龜茲國王256 羅藝反唐602 儒墨之爭0089 滿江紅0214 蘇定方0031 黑衣衛645 憤然離席599 西域捷報403 妙手回春0211 陌刀459 蕭美娘0137 火爐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246 李恪的憂慮0086 東西二市495 薛仁貴立功0197 鹽礦546 聯合451 天子守國門487 高昌王525 吐蕃賊心不死588 漢王遇刺(四)415 未雨綢繆623 以不變應萬變0119 太子黨315 隱太子餘黨0217 桃之夭夭445 密談547 報復0012 長孫無垢357 軍議333 漢王大婚(二)373 決戰(五)617 上朝0139 長樂公主346 大都督629 主考官520 三國志0194 暗棋403 妙手回春524 信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