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計成

分封之事弊大於利,朝中大臣人盡皆知,可當就在廳中衆人紛吵的時候,有一個人卻一下子沉默了,這個人司空兼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本王皇子外鎮就是他的注意,但現在他卻有些後悔了。

李恪外鎮,的確可穩固李承乾太子之位,固然是長孫無忌所願,但如果因此而生分封藩王之事,那便更非長孫無忌願意看到的了,現在的長孫無忌正是身陷兩難。

長孫無忌甚至想過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先行分封,待將來李承乾登基,他主斷朝政之時再行廢止此事。

可封藩易,削藩難,這樣的道理長孫無忌又怎會不知,鬧得不好,又是一個七王亂政,那他長孫無忌便是大唐的罪人。

可長孫無忌雖是默不作聲,但當初始議使李恪外鎮,就藩揚州的就是他長孫無忌,眼下局勢又豈能容得長孫無忌簡單地搪塞過去。

御史大夫溫彥博當着衆臣的面,對長孫無忌問道:“準楚王封藩幷州,世鎮邊疆之事本就是錯繆之舉,當初此事長孫司空可是一力贊舉的,卻不知眼下長孫司空又有何良策?”

旁人畏懼長孫無忌權勢,或許讓着三分,但溫彥博卻不怕懼他,論家世,河北溫氏乃燕趙名門,不在長孫家之下,論資歷,溫彥博和太上皇李淵和長孫無忌之父長孫晟平輩論教,也算是長孫無忌的前輩。

溫彥博性情剛正,當初身陷突厥,在陰山苦寒之地苦熬了兩載,硬是撐了過去,這樣的人又怎會畏懼所謂權勢。

長孫無忌被溫彥博當着衆人的面提了出來,哪裡還容得他再閉口不言。

長孫無忌道:“溫大夫所言極是此事確實我考慮失當了。我本想着以楚王外鎮幷州,可穩地方,可沒想到陛下竟欲藉此推行分封。”

長孫無忌哪怕再想助李承乾穩住帝位,但他也是文臣,他絕不會在此時站錯了隊。

溫彥博和長孫無忌俱爲朝中重臣,兩者相爭,於事無益,此時身爲尚書左僕射,諸相之首的房玄齡站了出來,房玄齡道:“此事相爭無益,眼下當務之急乃是上稟陛下,請陛下收回成命。”

此時的長孫無忌已是騎馬難下,只得硬着頭皮道:“玄齡說的極是,如今最緊要的當是門下封駁此詔,而後我等於明日朝堂之上稟明此事,請陛下打消分封之意。”

門下省從三省廷議之言,由檢校侍中高士廉署筆,封駁了李世民的分封諸王的聖旨。而就在門下省封駁了李世民的聖旨之後,李世民意欲分封的消息便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地傳遍了整個大唐官場,反對分封制的奏疏也如這宮外飄飛的大雪,連綿不絕地飄進了宮中。

大明宮,隆冬大雪。

時已午後,屋外瑞雪飄飛,似乎正是預示着來年的豐年。

今日李世民圓了數年的心思,下了分封諸王的詔書,本也是心情頗佳,批完今日的奏疏之後,趁着天邊還有幾分亮光,便入了內宮,飲酒作樂。

“當歌對玉酒,匡坐酌金罍。竹葉三清泛,葡萄百味開。風移蘭氣入,月逐掛香來。獨有劉將阮,忘情寄羽杯。”

半壺溫熱的美酒下肚,李世民心中暢意,看妻兒子女在前,胸懷大慰,竟手持酒樽,唱出了詩來。

“父皇今日似乎興致頗佳,不覺得竟喝了這般多的酒。”長樂公主李麗質在一旁手拿着酒壺,看着李世民一杯接着一杯下肚,笑道。

李世民道:“難得今日有半日閒暇,魏玄成又不在京中,得耳根清淨,自當多飲上兩杯,快長樂再替爲父再倒上。”

李麗質看着李世民面色微紅,喝的似乎已經有些薰醉了,於是道:“阿爹晚間興許還有政務,飲酒太多,喝醉了可不好,還是少喝些吧。”

李世民聞得愛女之言,擺了擺手,笑道:“長樂說的哪裡話,論酒量,爲父興許比不得虎頭那般海量,但也是行伍出身,區區半壺酒怎的就能醉了,再替爲父滿上。”

李麗質聞言,看了看一旁的楊妃,長孫皇后仙逝後,宮中便已楊妃爲尊,見得楊妃點頭,這才又爲李世民倒滿了一杯,對李世民道:“這可是最後一杯了,這杯酒阿爹再飲完,可就該歇着了,免得耽誤了正事。”

李世民也非是嗜酒如命之人,他也懂得李麗質之意,也笑了笑道:“也罷,也罷,你小女子不知此間之樂,說了恐也不明,早知如此,爲父便該留在甘露殿中,詔了你幾位皇兄來宮中飲酒,反倒痛快。”

眼下雖已是午後,但仍是大雪飄飛,北風凌冽,若非李世民心疼愛子,怕愛子進宮路上染了風寒,他真就有意宣李承乾、李恪、李泰三人入宮飲酒了。

李麗質道:“阿爹若是在甘露殿飲酒,長樂見不着,自也管不着,但在長樂眼前,阿爹便需少飲些酒。”

李麗質爲李世民嫡長女,她的性子與長孫皇后頗似,柔中帶剛,極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聽了李麗質的話,笑着點了點頭道:“既如此,那這便是今日的最後一杯了。”

李世民說着,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而後便擱下了。

李世民酒興已盡,於是帶着幾分微醺,準備回了甘露殿,批閱午後關中各州刺史午後才遞來京的奏疏。

可就當他剛剛起身的時候,便有內侍拿着他午間發出的詔令入內。

“陛下,門下的詔令回了。”內侍入內,對李世民道。

分封之事,李世民極爲看重,故而下了令,無論蓋準與否,一旦門下省回了他的詔令立即來報。

李世民擡頭,看着內侍的模樣,又看着內侍手中那份本該出現在尚書省的詔令,哪還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世民面色一冷,沉聲問道:“可是門下封駁了?”

“正是。”內侍應了一聲,把詔令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李綱好大的膽子,魏徵不在門下,他倒是把魏徵的脾性學了過來,竟敢封駁朕的詔書。”李世民看着門下省退回的詔令,怒火中燒,把手中的詔書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怒道。

0194 暗棋0139 長樂公主261 豆腐腦0154 朝會風雲(下)420 席君買0158 賑災0058 攜美遊街405 診治秦瓊0028 千古一帝309 準備294 事成496 搶功221 香水310 運動會開幕622 桃花朵朵開506 結仇395 天可汗0010 茶402 出手0096 三喜臨門606 抗旱580 陷入重圍466 武則天582 龜茲國形勢310 運動會開幕0083 第一奸臣0069 程咬金0117 人才濟濟521 鵝毛筆511 亂起467 武順娘0123 軍神李靖342 殺雞儆猴591 兵圍長孫府271 韓王579 薛仁貴的謀略0037 獻禮368 兩軍對壘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0121 漢王練兵516 太原王氏356 會面535 迷局(三)609 威名遠播0187 曲轅犁428 破局485 心態失衡421 席君買(二)510 稱心262 路遇惡奴570 狄仁傑0054 新皇登基517 婚宴341 漢王立威348 收服諸將0133 再揍長孫無忌542 國之儲君263 何爲律法545 李元昌592 交鋒575 儒法之爭0158 賑災0109 組建班底632 議事0110 求賢若渴630 孔穎達的埋怨611 裝神弄鬼457 危機502 縱兵劫掠633 漢王解惑607 挖井0129 以德報怨0206 組建新軍0210 大功告成631 令狐德棻0114 得償所願362 定計272 李唐皇室373 決戰(五)598 翻臉547 報復0219 裴行儉603 游擊戰術577 牛李黨爭323 暴躁的太子622 桃花朵朵開0131 與民爭利0115 各方反應0070 房謀杜斷394 出謀劃策579 薛仁貴的謀略369 決戰545 李元昌336 洞房花燭夜(二)415 未雨綢繆606 抗旱0196 面君0199 養豬612 古人迷信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
0194 暗棋0139 長樂公主261 豆腐腦0154 朝會風雲(下)420 席君買0158 賑災0058 攜美遊街405 診治秦瓊0028 千古一帝309 準備294 事成496 搶功221 香水310 運動會開幕622 桃花朵朵開506 結仇395 天可汗0010 茶402 出手0096 三喜臨門606 抗旱580 陷入重圍466 武則天582 龜茲國形勢310 運動會開幕0083 第一奸臣0069 程咬金0117 人才濟濟521 鵝毛筆511 亂起467 武順娘0123 軍神李靖342 殺雞儆猴591 兵圍長孫府271 韓王579 薛仁貴的謀略0037 獻禮368 兩軍對壘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0121 漢王練兵516 太原王氏356 會面535 迷局(三)609 威名遠播0187 曲轅犁428 破局485 心態失衡421 席君買(二)510 稱心262 路遇惡奴570 狄仁傑0054 新皇登基517 婚宴341 漢王立威348 收服諸將0133 再揍長孫無忌542 國之儲君263 何爲律法545 李元昌592 交鋒575 儒法之爭0158 賑災0109 組建班底632 議事0110 求賢若渴630 孔穎達的埋怨611 裝神弄鬼457 危機502 縱兵劫掠633 漢王解惑607 挖井0129 以德報怨0206 組建新軍0210 大功告成631 令狐德棻0114 得償所願362 定計272 李唐皇室373 決戰(五)598 翻臉547 報復0219 裴行儉603 游擊戰術577 牛李黨爭323 暴躁的太子622 桃花朵朵開0131 與民爭利0115 各方反應0070 房謀杜斷394 出謀劃策579 薛仁貴的謀略369 決戰545 李元昌336 洞房花燭夜(二)415 未雨綢繆606 抗旱0196 面君0199 養豬612 古人迷信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