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雲州城下

雅爾金爲頡利心腹,一直代頡利屯駐陰山,與代州的唐軍對峙,這些年來倒也沒出什麼岔子,但就是這次栽了個大跟頭。

其實說來,這一次大敗倒也怪不得雅爾金,一方面,如今陰山以南的突厥各部人心不齊,各部首領各懷鬼胎,這仗還未打,便已經降了小半,這叫雅爾金如何應對。

另一方面,這一次雅爾金對陣之人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以往張公謹駐代州,鎮守雁門關的乃是其麾下部將,而如今大唐北伐,雁門關內的卻是名帥李靖,這兩人又豈可同日而語?

以李靖的用兵造詣,雅爾金不是對手也在情理之中。

“唐軍狡詐,竟趁我部空虛而入。”頡利聞言,重重地拍了拍身前的桌案,恨聲道。

唐軍趁突厥勢弱,北上征伐固有乘人之危的意思,但頡利怕是這世上最沒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

武德九年,頡利南下又何嘗不是趁着玄武門亂後,大唐內外交困之時?

趁你病,要你命,這也算是大唐以牙還牙了。

頡利身旁的趙德言適時對頡利道:“可汗,唐軍來勢洶洶,短短數日便破雲州、馬邑兩地,若在如此放任下去,恐怕整個漠南不復爲我突厥所有。”

趙德言這麼說,頡利的心越發地慌了。

前些年來,突厥之所以能穩壓大唐,就是靠着突厥的地利。

在西,突厥有朔方爲基,深入大唐西北,可做南下之用。在東,突厥則有云中、馬邑、定襄爲障,屏蔽東北,牽制太原之兵。

可如今朔方已失多時,雲州、馬邑新陷,若是再失定襄,那陰山之地便難守了,突厥人便如同一個只着薄紗的女子,徹底暴露在了唐軍的面前。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陰山橫亙東西,分隔朔北與草原,陰山之於突厥,不亞於祁連山、焉支山之於匈奴,若是丟了,陰山以北便是一片坦途,再無天線可依了。

頡利聽了趙德言的話,雙拳緊握,對賬內的一衆突厥權貴道:“陰山一戰干係重大,不容有失,本汗決意親征,將汗帳移於陰山,必要與李靖一決高下。”

年過五旬的草原雄鷹已經被大唐的六路大軍逼到了絕境,終於決定放手一搏。

相較而言,現在的頡利終究還要比暮年的楊廣要好上一些,楊廣流落江都,便只想着割江淮自保,於揚州享樂,而頡利卻還有背水一戰的膽氣。

汗庭的頡利想要畢其功於一役,親征陰山,將李靖大軍徹底阻斷在陰山之南。

頡利南征,幾乎是將半個汗庭遷到了陰山。

頡利到了陰山後半點沒有閒着,先是將牙帳立下,而後便命人南下侵擾唐軍,欲借突厥人善馬戰之長牽扯唐軍,尋隙而破之。

但無奈李靖兵法老道,用兵穩重,雲中、馬邑一線被他經營地如鐵桶般滴水不漏,突厥輕騎多次襲擾均無成效,反而死傷不少。

頡利既然親自南下,自然就不是爲了單純地固守定襄而來,他還要重奪馬邑、雲中二郡,穩固突厥的東南邊線。

於是頡利一番權衡之後,決定留牙帳於陰山,自己親率十萬精銳南下,欲強取雲中郡重鎮恆安。

疆至河套,雲中城生。

恆安鎮古名雲中城,起自戰國七雄之一的趙,本爲趙武靈王爲防備胡人所築,而後經秦漢兩朝又數次加築,雖是數經興衰,但經營至今,已是北地雄城。

以李靖之才,又背倚堅城,李靖手中的人馬雖比頡利少了許多,但頡利幾番攻城,卻時間難登城牆半步。

“想不到唐軍竟如此膽怯,龜縮城中不出!”看着又一波攻城的士卒退下,頡利跨於馬背之上,重重地拍了拍自己的手。

頡利此次南下,所率領的雖是突厥精銳,但卻已輕騎爲主,少有攻城器械。

而且突厥人本就生於馬背,不善步戰,更別說是強攻城池了。

攻城之戰本就是唐人所長,而突厥人擅長的卻是野外馬戰,不過這一次頡利無奈之下竟是已己之短,攻敵之長了。

李靖在城裡長達一個月高掛免戰牌,頡利氣憤卻又無可奈何,眼看糧草所剩無幾,整個突厥軍營越看越躁動。而唐軍在城裡胡吃海喝,並且在李靖的鼓動下,勢氣越來越高漲。

“故三軍可以奪氣,將軍可以奪心。”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士氣之言,不關兵甲,不關人衆,不關險隘,聽着挺玄虛,但卻在極大的程度上干係到一戰的勝負。但凡兵法,兵家典籍,字裡行間便繞不開士氣之言。

突厥人一日攻城不下,士氣本就漸低,再加唐軍士氣越來越高漲,此起彼伏之下兩軍士氣已不可同日而語。

當唐軍自恆安城內殺出,突厥士卒一時間毫無準備,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頡利麾下十萬人馬,竟生生被唐軍衝散,死傷萬人,逼得頡利只能撤兵。

當頡利一路撤兵,驚魂未定地回到定襄城時,頡利的臉色已經難看至極。

仗打到了這個份上,頡利已經沒有繼續打下去的慾望了。

恆安一戰,頡利十萬大軍齊出,這已是汗庭和陰山一代他能夠調動幾乎全部的兵力,這一仗頡利沒能拿下恆安,那以後再想拿下已是極難。

突厥連年大雪,頡利軍中的糧草已經不足,最多還能再撐上兩個月,兩個月之後,頡利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坐等糧空,要麼就倉皇退兵。

而且突厥的敵人不止一個大唐,就在突厥的西面和北面,薛延陀和西突厥正在密切關注着此次陰山大戰的結果,若是頡利將麾下精銳盡數折在了此處,就算他最後奪回了馬邑和雲州,那他的後方也就被掏空了。

退守定襄城的頡利已經有了求和的意思。

三年前,頡利趁着李世民皇位未穩,南侵大唐,立下渭水之盟,三年後,大唐趁着突厥內憂外患,北上陰山,在頡利的眼中唐軍所爲自然就是爲了報當年之仇。

456 西征高昌601 幹仗0054 新皇登基467 武順娘0042 李孝恭0137 火爐586 漢王遇刺(二)497 侯君集的疑惑223 殺豬菜378 楊政道313 比賽繼續489 河東薛氏0205 烤魚492 騎兵的優勢452 爭執592 交鋒314 決賽開始366 夜襲395 天可汗227 果酒0010 茶423 席君買(四)0209 馬蹄鐵363 大戰632 議事447 蝦夷人375 頡利求和540 羣情激奮342 殺雞儆猴274 定計482 李泰在行動0178 少女心思294 事成0090 闖大禍了379 大獲全勝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302 賽後影響(三)388 慶功宴360 大軍壓境0089 滿江紅0199 養豬383 班師回朝(二)0173 燈火闌珊635 數學367 斬將0198 精鹽560 太子漢王聯手225 肥皂245 出使突厥0179 五姓七望244 機關算盡512 逆反心理0130 父子爭鋒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409 三位公主640 據理力爭417 狩獵0176 賜婚457 危機601 幹仗326 脫險312 楚王在行動0041 太極宮267 長孫衝低頭430 人禍490 襲擾後軍462 門下省440 早朝528 和親陷阱0122 軍歌嘹亮0128 標點符號574 孔穎達601 幹仗422 席君買(三)610 軍民一家0184 衛王府謀劃560 太子漢王聯手396 勸告474 寸步不讓0113 二子擇師0209 馬蹄鐵0170 上元節0031 黑衣衛416 禍兮福所倚355 會師0086 東西二市517 婚宴378 楊政道444 講故事280 罪狀295 各方反應0018 李恪要捱揍0076 褚遂良314 決賽開始246 李恪的憂慮377 傳國玉璽221 香水0212 太子府決斷401 出山
456 西征高昌601 幹仗0054 新皇登基467 武順娘0042 李孝恭0137 火爐586 漢王遇刺(二)497 侯君集的疑惑223 殺豬菜378 楊政道313 比賽繼續489 河東薛氏0205 烤魚492 騎兵的優勢452 爭執592 交鋒314 決賽開始366 夜襲395 天可汗227 果酒0010 茶423 席君買(四)0209 馬蹄鐵363 大戰632 議事447 蝦夷人375 頡利求和540 羣情激奮342 殺雞儆猴274 定計482 李泰在行動0178 少女心思294 事成0090 闖大禍了379 大獲全勝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302 賽後影響(三)388 慶功宴360 大軍壓境0089 滿江紅0199 養豬383 班師回朝(二)0173 燈火闌珊635 數學367 斬將0198 精鹽560 太子漢王聯手225 肥皂245 出使突厥0179 五姓七望244 機關算盡512 逆反心理0130 父子爭鋒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409 三位公主640 據理力爭417 狩獵0176 賜婚457 危機601 幹仗326 脫險312 楚王在行動0041 太極宮267 長孫衝低頭430 人禍490 襲擾後軍462 門下省440 早朝528 和親陷阱0122 軍歌嘹亮0128 標點符號574 孔穎達601 幹仗422 席君買(三)610 軍民一家0184 衛王府謀劃560 太子漢王聯手396 勸告474 寸步不讓0113 二子擇師0209 馬蹄鐵0170 上元節0031 黑衣衛416 禍兮福所倚355 會師0086 東西二市517 婚宴378 楊政道444 講故事280 罪狀295 各方反應0018 李恪要捱揍0076 褚遂良314 決賽開始246 李恪的憂慮377 傳國玉璽221 香水0212 太子府決斷401 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