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胡大海的人紛紛拿起武器,想要衝上來營救,卻被胡大海厲聲喝退。
“站住!忘了我是怎麼教你們的嗎?小不忍則亂大謀!都給我退下!”
朱元璋冷着眼:“倘若不是你腳上的傷,我當真贏不了你。我很好奇,你這麼厲害的武功,究竟是誰傷了你?”
胡大海不屑:“我輸了便是輸了,問那麼多幹嘛?”
“他的傷,是在雁鳴山腳下的清風鎮上,被馬車給壓的。”一個帶着斗笠的青衣人緩緩而出。
“不錯,當時一個車伕喝醉了酒,沒有注意到馬車前面突然出現的孩童,倘若不是胡將軍捨身相救,恐怕那孩童早已經死在馬蹄之下了。”另外一個白衣斗笠人一邊補充一邊走出。
朱元璋緩緩抽回胡大海脖子上的匕首:“我殺過不少人,但是從來沒有殺錯過人。這一場,我贏了。接下來,你們派誰出戰?”
剩下的幾場毫無疑問,胡大海手下的將領再強,也不是湯和與徐達的對手。
在朱元璋的交代下,湯和等人都是點到爲止,並沒有下死手重傷對方。
胡大海不是糊塗的人,戰鬥結果無可爭議,胡大海痛痛快快的交出懷遠大印。
整個懷遠城八萬守軍,全部跟隨胡大海加入了朱元璋的麾下。
而那兩個斗笠人,穿青衣的叫宋濂,穿白衣的叫劉基,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胡大海剛剛挖回來的謀士。
這兩個人的到來,在朱元璋稱霸的道路上,點亮了他前進的啓明燈。
看着懷遠的地圖,朱元璋心頭涌上一絲豪邁與感慨: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領地,他再也不是那個四處遊蕩,還需要跟狗搶食物的窮酸刺客了!這座產糧大城,每年能夠供養整整二十萬義軍!
想到這裡,他就像一個剛剛發財的土財主,想再聽聽自己的資產到底有多少。
“李善長,告訴我,我們現在能夠供養多少部隊?”
李善長笑着回答:“三十萬。”
“三十萬!?”這一下輪到朱元璋詫異了,“不是二十萬嗎?哪裡又多出來十萬?”
李善長指着城外一眼望不到邊的沃野道:“之前是二十萬,可是我跟宋濂,劉基商量之後,發現我們可以供養三十萬部隊。”
劉基點點頭:“沒錯,現在江南局勢基本穩定,距離渡河征討北方元軍,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的士兵可以放下刀劍,拿起鋤頭,整整十幾萬的壯勞力投入生產,多養活十萬兵馬,不成問題。”
朱元璋兩隻眼睛直冒小星星,他一把抓住胡大海的肩膀,指着宋濂和劉基問:“你是在哪裡請到這麼厲害的兩位先生的?”
胡大海尷尬的摸了摸後腦勺:“去清風鎮打醬油時遇到的。”
部隊駐紮下來之後,劉基、李善長、宋濂三人爲朱元璋定下了“光積糧,緩稱王”的基本方針,這項方針,毫無疑問,成爲朱元璋踏上爭霸之路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懷遠城的士兵在政策的鼓舞下,埋頭扎進生產勞作,整個懷遠城,欣欣向榮。
朱元璋在劉基與李善長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濠州城,一是要帶回橫澗山收的那三萬人兵馬,二十到濠州城去,再招他個幾萬人,畢竟現在的朱元璋,已經不是那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苦農民,而是可以一頓飯吃二兩豬肉都不心疼的大地主與革命領袖了。
濠州城的百姓聽聞朱元璋要來招收兵馬,躍躍欲試的熱情似沖天火焰,壓都壓不住。
就連郭子興都酸不溜秋的說:“你小子,把我濠州城的壯士,都給帶走了。啊,還拐了我的女兒!”
朱元璋哈哈大笑,舉杯便飲。
馬春花等人坐在一旁,其樂融融。
很快,在濠州城,朱元璋拉起了一支兩萬人的隊伍,考慮到部隊的編制,在劉基與李善長的建議下,就在這批新兵中間舉行一次大比武,選出兩名先鋒官來,讓他們各自帶領一萬人,進行部隊建設工作。
新兵演武大賽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不乏勇猛之士,看的朱元璋等人心花怒放。
到了最後,兩員猛將經過重重選拔與戰鬥,成爲了先鋒官。
朱元璋親自到現場授印。
“叔叔!”左側的先鋒官濃眉大眼,身材健碩,見到朱元璋便拜。
“叔叔?”朱元璋有點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舅舅!”右側身材修長,眉目清秀的年輕小將也拜了下去。
“舅舅?”朱元璋啞然失笑,這算什麼?認乾爹嗎?
還沒等他發話追問,左側那先鋒官便朗聲解釋:“我是您的侄子,朱文正啊。”
另外一名先鋒官跟着解釋:“我是您的外甥,李文忠。”
朱元璋滿臉黑線,擺擺手:“新選出來的兩名先鋒官就是你們?”
二人臉上頗有自得之意:“正是我們。”
朱元璋回頭瞥了一眼李善長和劉基:“摻了水分嗎?”
李善長和劉基同時摸了摸鼻子:“沒有……吧。”
再去看宋濂,這傢伙早就不知道溜到哪裡躲起來了。
朱元璋無奈的笑道:“既然來了,就好好幹。”
正說着,一個洪亮的嗓音在人羣中響起:“我還以爲朱元璋是多麼英明神武的將軍,搞了半天,也是個任人唯親的傢伙。”
朱元璋眉頭緊鎖,順着聲音來源看過去,那是一名精壯魁梧的漢子,眉宇之間倒是英氣凜然。
“上來說話。”
那漢子縱身一躍,跳到了朱元璋面前。
“你乃何人?”
“先鋒官常遇春!”
朱元璋一愣,隨即笑道:“你這漢子好不講理,先鋒官明明是朱文正和李文忠,什麼時候成了你了?”
常遇春冷哼一聲:“他們二人,也只能做個萬人隊的先鋒官。我常遇春,乃是全軍的先鋒官!”
朱元璋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這個漢子,當着這麼多人的面給自己難堪,真是殺他的心都有,可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殺了前來投軍的常遇春,豈不是顯得自己心胸狹窄?
思來想去,朱元璋裝着寬宏大量的樣子:“既然你有全軍先鋒之才,不妨就先到我的帳下,讓我好好考察考察,是你口出狂言,還是真有那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