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花此話一出,舉座皆驚,尤其是韓山童和劉福通,更是張大嘴巴愣在原地。
恍惚了很久之後,韓山童才反應過來:“這怎麼可以?我登基稱帝,和某朝篡位的亂臣賊子有什麼區別?你讓我以後如何有顏面到九泉之下面對馬老教主?”
反倒是劉福通更爲理智一些,張口問道:“聖女爲何突然萌生了這樣的想法?是有什麼原因嗎?”
馬春花剛要開口說明自己已經嫁給朱元璋爲妻,以後一心一意跟隨丈夫,不再適合擔任白蓮教聖女,卻被一旁的彭瑩玉搶先開了口:“劉福通,有些事情,你和韓山童都不知道。你們兩個是馬文公撿回來的孤兒,可是馬文公撿了那麼多孤兒回來,爲什麼就對你們兩個細心教導,助你們成才呢?”
彭瑩玉此話一出,反倒是問住了現場的人。
韓山童與劉福通交換了一個眼神,搖搖頭道:“還望彭祖師明示。”
彭瑩玉笑眯眯的說:“因爲你們是英雄的後代。劉福通是南宋名將劉光達的後代,而韓山童並不姓韓,本姓趙,乃是宋徽宗八世孫。馬文公終其一生,就是爲了保護你們茁壯成長,以便恢復漢人河山。現在,韓山童登基稱帝,正是圓了馬文公多年以來的夢。”
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騷亂:“韓元帥竟然是宋徽宗的後代!劉元帥竟然是名將後代!”
許久之後,人羣中的討論逐漸平息,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韓山童與劉福通的身上。
馬春花笑着起身,面向衆人款款宣佈:“傳我聖女令:韓山童乃徽宗之後,今後代我執掌白蓮教,白蓮教旗下各個分舵,皆尊其爲皇,聽候差遣。”
韓山童劉福通明顯有些激動,馬春花的一句話,將分散四處的江南起義軍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徐壽輝的明教、濠州城的紅巾軍、江西軍團將全部納於韓山童的管轄範圍內。
他激動的起身高呼:“恢復河山,一統中華!”
漫天的高呼聲響徹雲霄:“恢復河山,一統中華!”
“恢復河山,一統中華!”
三天後,韓山童在潁州城登基稱帝,國號宋。尊奉馬春花爲護國聖女,彭瑩玉爲祖師,劉福通爲樞密院平章,徐壽輝爲明王,郭子興爲漢王、陳友諒爲贛王。
原本想要封朱元璋爲安王,卻被朱元璋給拒絕了。
韓山童登基稱帝的事情如同野火燎原,瞬間傳遍了大江南北。
江南漢人歡欣鼓舞,慶賀大宋政權的恢復。
江北漢人翹首以盼,期待他們早日收服河山。
消息很快傳到大都,朝廷震驚。順帝憤怒的將奏書摔在地上,大聲怒罵道:“可惡!來人!朕要御駕親征!徹底消滅這羣亂臣賊子!”
脫脫傷重未愈,李思齊又是漢人,王保保鎮守黃河沿線,是大都的最後防線。放眼朝廷上下,竟然再也找不出一個適合掛帥的人。順帝心中,突然萌發出一陣悲涼。大元朝廷,什麼時候已經到了無人掛帥的地步了?
衆臣跪倒在地,奉勸皇上三思。
順帝扶着桌子,伸手揉了揉眉心,聲音不大卻很清晰:“你們不讓朕掛帥,那好,你們誰能掛帥,去平息叛亂?”
衆臣噤聲,無人應徵。
順帝嘆息一聲,轉身坐回龍椅,目光掃過衆臣:“連一個願意掛帥的人都沒有嗎?”
誰都知道,江南起義軍之前就是塊硬骨頭,丞相脫脫率領百元元軍打了那麼久也沒有打贏,自己現在還躺在牀上養傷。況且現在,江南起義軍竟然連成一片,建立了統一政權,那就更難打了。他們可不認爲,自己比脫脫更厲害。
大臣們低着頭,不敢看順帝的臉色。
此時,門外衛兵高聲叫到:“鎮南大將軍察汗鐵木爾到。”
順帝眼睛一亮,不由自主的抓緊了椅子把手:“快讓他進來!”
察汗鐵木爾一身戎裝,大步走進朝廷,跪在順帝面前:“臣鎮南大將軍察汗鐵木爾拜見陛下!”
順帝當即從座位上走下,一把抓住察汗的肩膀,欣喜的問到:“察汗,你的傷好了?”
察汗點頭道:“託陛下鴻福,察汗傷勢已經痊癒。懇請掛帥出征!”
“好!”順帝快步走回龍椅,轉身嚷道:“傳朕的旨意,鎮南大將軍察汗鐵木爾掛職平南大元帥,將我朝北部軍隊全部調給他全權指揮,務必剿滅江南叛亂!”
說完,順帝降低聲音問道:“察汗,你想要誰跟你配合?”
察汗還沒開口,站在一旁打盹的七王爺就搶先一步:“陛下,老臣認爲,李思齊適合副帥一職。”
順帝一愣:“李思齊?”
七王言道:“正是。李思齊雖爲漢人,但是對我朝忠心耿耿。況且他久經沙場,戰鬥經驗豐富。倘若他掛職副帥,對江南漢人來講,也是一種正面宣傳,無形之中告訴他們,我朝陛下寬宏大量,不管是蒙人還是漢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得到重用。這對詔安也有很大的好處。”
察汗皺着眉頭,重重的“哼”了一聲:“就李思齊那條漢狗,給我提夜壺都不配!還掛職副帥,七王爺,你安的是什麼心!?”
順帝知道,七王爺與察汗向來不和,他正琢磨着,卻發現七王爺明亮的眼睛正在盯着自己看,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意圖。
此番出征,乃是舉國之兵,大元所有的兵力,盡數掌握在察汗與王保保手中。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倘若察汗真的想要做點什麼,那自己這個皇帝,恐怕只能乖乖的禪讓了。
想到這一層,順帝即刻下定決心:“察汗!常言道:患難見衷心。李思齊雖未漢人,但是在我朝遭遇如此危機之時,卻依然願意爲我朝的穩定南征北戰,也算是忠心耿耿。你的觀念,太陳舊了。朕覺得七王爺說的對,就讓李思齊掛職副帥。”
察汗鐵木爾本來還想說些什麼,見到順帝與七王之間的眼神交流,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是在心中重重的嘆了口氣,便領旨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