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黃牛陣

“警戒!敵襲!警戒!敵襲!”守夜的元兵一邊喊,一邊吹響號角。

尖銳的號角聲迴響在整個元軍大營的上空。

李思齊睡夢中恍惚聽到號角之音,一個激靈從牀上躍下,抄起佩劍衝出帥帳。一向安靜的濠州城,城門大開,成百上千頭黃牛頭綁鋼刀,尾巴帶火,如同神牛下凡一般,威風凜凜的朝大營衝來!

大營前,執勤的元兵剛剛吹響號角,就被隨後而來的紅袍騎兵一刀斬殺。這幾個身穿紅袍引誘牛羣的將士,都是濠州城的千戶,身手與忠誠度純屬一流。湯和早就用不習慣元軍的彎刀,項羽之魂附身的他力大無窮,就連城中最重的長錘掂在手裡都嫌輕,剛好昨日專門爲他量身打造的霸王槍完工,今日的湯和就像一個剛剛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單手拎着三米長的精鋼霸王槍,胯下一批烏騅馬,身後紅色斗篷隨風飄揚,整個人威風凜凜,頗有幾分霸王雄姿。

執勤的元兵發現衝過來的先鋒沒有幾個,便抄起長槍,結陣朝湯和衝來。

湯和首當其衝,一聲令下,聲如洪鐘:“準備衝鋒!”

身後幾個千戶紛紛抽出長槍,整齊劃一的附身在馬背上,兩腳緊踩馬鐙,胸口貼在馬背上,只剩下雙手牢牢握住長槍,向前遞出。

“啪啪啪”快馬的衝擊力生生折斷元兵手裡的長槍,遠遠遞出的槍頭化作死神的鐮刀,一送一拉之間,便是一聲慘叫與死亡。

這幾個千戶手中的長槍是朱元璋特別吩咐鐵匠打造的純鐵長槍,槍身與槍頭渾然一體,盤龍其上,專用於騎兵的短距離衝鋒。湯和的馬最快,此時已經衝進元軍大營。驚醒的元軍光着身子,手中朝着彎刀,嚎叫着朝湯和衝去。

湯和手中三米大槍呼呼轉起,槍頭所到之處,便是一顆人頭飛起,槍身掃到之所,便是筋骨斷裂成渣的悶響。

剛剛睡醒的元兵看着勇猛異常的湯和,不由自主的朝後退去,一邊褪,一邊喊:“他是哲別(蒙古第一勇士、成吉思汗親衛隊長)大神轉世,我們不是他的對手!撤,撤!”

可是戰場上,並不是你想撤就能撤的。湯和周遭的士兵攝於他勇猛的姿態,不敢上前。可是後方的士兵並不知道湯和的勇猛,他們大聲嚷嚷着,叫罵着,擁擠着朝前衝。

此時的湯和根本無暇顧及跟這些小兵纏鬥,他的目標很明顯,衝破元軍大營!

“衝!”湯和一聲怒吼,兩腿猛地在馬肚子上一夾,胯下烏騅一聲長嘶,揚起前蹄踢翻面前幾個元兵,踩着他們的身體向上一躍,大步朝前衝去。

幾個紅巾軍的千戶們緊隨其後,手中鋼槍捅、刺、掃、掄,所到之處,引起一片血雨腥風。

在他們身後,還有上千頭憤怒的黃牛,怒吼着朝元軍大營奔來!

可憐的元軍,接連過了十幾天吃了睡睡了吃的舒服日子,早已經喪失鬥志的他們深夜被濠州城守軍叫起來尿尿還不算,竟然還給他們送上上千頭牛的大禮!前排士兵的慘叫聲和哀嚎聲刺激着所有人的耳膜,黃牛尾巴上的火焰掃到元軍大營裡的帳篷上,瞬間騰起沖天的火光。

元軍再猛,也猛不過發了瘋的牛。

李思齊站在帥帳之前,抽出寶劍大聲喊道:“衛隊!跟我上!”

他心裡明白,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軍隊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亂!

對方花費這麼大的周章,無非就是想要擾亂自己的軍心,軍心齊,泰山移。軍心散,人頭軟!

此時此刻,只有自己率先扛起秩序的大旗,才能穩住軍心,保證軍隊立於不敗之地!

衛隊長抽出佩劍,大喊一聲:“保護副帥!”

幾十個衛兵手執鋼刀和弓箭,緊緊的圍在李思齊身邊。

李思齊翻身上馬,靴子上的馬刺狠狠刺了一下馬肚子,胯下戰馬一長鳴,脖子被李思齊狠狠一拽,大步朝湯和衝去。

混亂的元軍逐漸平靜,除了正在被黃牛蹂躪的那一波,其餘人全部指着李思齊的方向說:“看!副帥還在戰鬥!拿起我們的弓箭!找到我們的戰馬!偉大的成吉思汗子孫!怎麼能被幾頭牛嚇倒?”

距離黃牛最近的元兵深受李思齊鼓舞,丟下手中彎刀,雙手抓住牛角,牛角上的鋼刀割破手掌,鮮血直流,這元兵咬牙堅持,身後數名兄弟使出吃奶的勁兒頂在他的身後,形成一個人與牛角力的奇觀。旁邊的元兵抄起彎刀插入黃牛脊骨,畢竟是吃牛肉長大的,元軍士兵殺牛,輕車熟路。

眼看黃牛的衝擊勢頭慢了下來,郭子興立在城頭,眉頭緊鎖,兩隻手捏的關節發白。

“朱元璋,此時還不殺出去嗎?”終於,郭子興再也沉不住氣,轉頭望着身邊的朱元璋。

朱元璋搖搖頭:“還不到時候。”

眼見湯和帶着幾個千戶殺得興起,城內的千戶們早就按捺不住胸口的熱血,他們紛紛上前請纓:“讓我帶人上吧!”

“再不出擊,恐怕湯大人撐不住啊!”

“下命令吧!”

朱元璋眉頭緊鎖,嘴脣緊閉,一言不發,只是那雙眼睛,一絲一毫都沒有離開過城下的戰場。

李思齊手持佩劍衝到湯和麪前,舉劍橫掃,湯和只顧着朝前衝,直到劍刃到了眼前,才恍然驚覺,低頭附身貼在馬背上,寶劍貼着他的頭皮飛過,利刃劃破空氣的聲音震得湯和耳膜發疼。

“好功夫!”湯和一聲讚歎,隨即抄起手中霸王槍,擰腰向後刺去,大喝一聲:“回馬槍!”

李思齊回劍來格,沉重的黑鐵槍頭與手中佩劍碰撞在一起,撞出耀眼的火花,槍尖在李思齊全力一格的作用下微微偏頗,從他的喉嚨轉向他的肩頭。

“噗呲”一聲悶響,槍頭直接洞穿李思齊的肩甲,在他的右肩上刺了一個血窟窿。

李思齊大驚失色,自己全力格擋,竟然還是不能避開對方的攻擊,此人的武功遠在自己之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溜!

第135章擂臺賽(四)第145章重生的白虎團第173章完成逆轉第八十六章一命換一命(二)第165章坑叔的朱文正第150章決戰懷遠第十六章向死而生第121章盛大的婚禮第四十九章高郵防守戰(一)第四十七章誓死不降!第186章巷戰第九章黃河墳地第189章猥瑣的將領第181章斥責衆將第202章元順帝的反擊第七十七章特種作戰(一)第157章硬漢花雲第171章丁普郎陣亡第142章黑羽衛第178章第145章重生的白虎團第一百一十章援助潁州城第七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九十八章一命換一命(十四)第四十一章機甲營第十三章項羽之魂第八十一章營救郭子興(一)第四十三章西線告急第153章明教內亂第126章特戰小隊出發第一百零九章元軍老將第206章絕地反擊第190章張士誠之死第200章戰場僵局第一百一十八章最後的攻城第七章調虎離山第177章朱元璋的弱點第190章張士誠之死第132章擂臺賽(一)第188章生死劫第六十五章孽緣(一)第五十一章高郵防守戰(三)第144章久別重逢第144章久別重逢第四十五章高郵告急第六十三章高郵防守戰(十五)第155章腹背受敵第九十二章一命換一命(八)第六十八章孽緣(四)第139章準備戰鬥第一百章一命換一命(十六)第一百一十九章反擊第三十章明王出世第188章生死劫第十六章向死而生第139章準備戰鬥第一百零二章絕地反擊第六十四章高郵防守戰(十六)第三十章明王出世第二章集體越獄第三十二章平江戰役第175章韓林兒奪權第六十八章孽緣(四)第133章擂臺賽(二)第206章絕地反擊第200章戰場僵局第140章重掌白虎團第176章出兵武昌第一百一十四章鐵甲騎兵第一百零九章元軍老將第168章開炮!第五十五章高郵防守戰(七)第五十九章高郵防守戰(十一)第160章馳援潁州第八十五章一命換一命(一)第二十六章詐降第123章含笑半步顛第一百一十九章反擊第九十九章一命換一命(十五)第九十三章一命換一命(九)第二十二章投奔濠州城第七十二章精英之間的對決第一百一十七章談判第一百一十九章反擊第180章偷襲應天第六十章高郵防守戰(十二)第一百一十二章晚上去偷糧第八十五章一命換一命(一)第四十一章機甲營第165章坑叔的朱文正第139章準備戰鬥第九章黃河墳地第140章重掌白虎團第三十八章徐家槍法第168章開炮!第一百章一命換一命(十六)第四十五章高郵告急第188章生死劫第151章劉基和常遇春
第135章擂臺賽(四)第145章重生的白虎團第173章完成逆轉第八十六章一命換一命(二)第165章坑叔的朱文正第150章決戰懷遠第十六章向死而生第121章盛大的婚禮第四十九章高郵防守戰(一)第四十七章誓死不降!第186章巷戰第九章黃河墳地第189章猥瑣的將領第181章斥責衆將第202章元順帝的反擊第七十七章特種作戰(一)第157章硬漢花雲第171章丁普郎陣亡第142章黑羽衛第178章第145章重生的白虎團第一百一十章援助潁州城第七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九十八章一命換一命(十四)第四十一章機甲營第十三章項羽之魂第八十一章營救郭子興(一)第四十三章西線告急第153章明教內亂第126章特戰小隊出發第一百零九章元軍老將第206章絕地反擊第190章張士誠之死第200章戰場僵局第一百一十八章最後的攻城第七章調虎離山第177章朱元璋的弱點第190章張士誠之死第132章擂臺賽(一)第188章生死劫第六十五章孽緣(一)第五十一章高郵防守戰(三)第144章久別重逢第144章久別重逢第四十五章高郵告急第六十三章高郵防守戰(十五)第155章腹背受敵第九十二章一命換一命(八)第六十八章孽緣(四)第139章準備戰鬥第一百章一命換一命(十六)第一百一十九章反擊第三十章明王出世第188章生死劫第十六章向死而生第139章準備戰鬥第一百零二章絕地反擊第六十四章高郵防守戰(十六)第三十章明王出世第二章集體越獄第三十二章平江戰役第175章韓林兒奪權第六十八章孽緣(四)第133章擂臺賽(二)第206章絕地反擊第200章戰場僵局第140章重掌白虎團第176章出兵武昌第一百一十四章鐵甲騎兵第一百零九章元軍老將第168章開炮!第五十五章高郵防守戰(七)第五十九章高郵防守戰(十一)第160章馳援潁州第八十五章一命換一命(一)第二十六章詐降第123章含笑半步顛第一百一十九章反擊第九十九章一命換一命(十五)第九十三章一命換一命(九)第二十二章投奔濠州城第七十二章精英之間的對決第一百一十七章談判第一百一十九章反擊第180章偷襲應天第六十章高郵防守戰(十二)第一百一十二章晚上去偷糧第八十五章一命換一命(一)第四十一章機甲營第165章坑叔的朱文正第139章準備戰鬥第九章黃河墳地第140章重掌白虎團第三十八章徐家槍法第168章開炮!第一百章一命換一命(十六)第四十五章高郵告急第188章生死劫第151章劉基和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