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荷上班第二週的星期一,辦公桌上就放了一厚摞手寫的文字材料,都是唐姐前段時間爲辦廠報向各基層車間班組約來的稿件。
夏曉荷簡單翻了翻,大部分稿件都不合章法,文字差錯也不少。
唐姐說,廠長希望10月1日前第一期廠報能印出來發下去,作爲國慶獻禮。
夏曉荷算了一下,一張四開四版的小報,一萬多字再加點圖片就能撐起來,兩週時間應該可以籌備完成。可看這些來稿,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細碎小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何因、何果等要素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寫法上更是形同流水賬,而且,沒有一篇稿件內容的重要性能撐起各版的頭題。
她把這個情況向唐姐作了彙報。
唐姐說:“小夏,咱宣傳部現在是這麼個情況,韓部長還有兩年多就退休了,目前還在外邊旅遊呢,回來後也不可能經常來廠裡上班。姐雖然是宣傳部的老人兒,可是長期做文書工作,收收發發的還行,寫材料是外行。原來部裡小陳是個筆桿子,這不是提拔到車間了嗎?前一陣子還一直兼着部裡的工作,現在你來了,就不好再麻煩人家小陳啦。你是大學生,科班出身,姐相信這項工作難不倒你。你就大刀闊斧地幹,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有什麼困難姐幫你解決,出什麼問題姐給你兜着。”
聽唐姐這麼說,夏曉荷意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也更清楚以宣傳部的現狀,在辦廠報這件事上她不可能得到任何幫助,一切只能靠自己了。轉念一想,這樣也好,總比你在前邊費力幹活有個不懂行的人在後邊指手畫腳強。
星期二,廠工會組織召開紅星化肥廠職工勞動競賽總結表彰大會,章廠長出席並講話。因爲廠黨委委員、宣傳部長韓萬山休假,廠宣傳部副部長唐秋菊應邀參加會議。夏曉荷作爲廠宣傳部幹事、廠報籌備人員應邀列席會議。會上,入廠只有三年多的包裝車間青年工人姜世超獲得生產標兵稱號,並在大會上作了表態發言。
參加完這次表彰大會,對於辦廠報,夏曉荷心中有數了。
她想,這第一期廠報,就以這次表彰大會消息作爲一版頭題,會後跟工會要廠長講話材料。消息旁邊,她決定自己撰寫一篇評論,號召全廠職工樹立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主人翁精神,向先進人物學習,人人都爲企業發展爭做貢獻,並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對青年標兵姜世超的專訪做二版頭題,並配發一張人物工作照片。宣傳部有一臺海鷗130相機,夏曉荷上大學時學過攝影課,不過只是紙上談兵,因爲買不起相機,從來沒有親自操作過。但她有信心,一定能拍好這個人物特寫。專訪的標題她也想好了,不是想好,是靈光一現,《小荷才露尖尖角》,上學時班主任呂老師總愛拿這句詩開自己的玩笑,現在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三版,發職工勞動競賽獲獎者名單,要套紅並加些花邊裝飾。
四版,她決定組一期職工迎國慶詩歌散文書法繪畫作品,她自己可以寫一首詩,再向趙義約一篇散文,其他的請工會幫忙。因爲她這第一期廠報以工會工作爲宣傳重頭,相信工會一定會支持她的。
主體框架定下來,那些雜碎的來稿可以擇優選編,根據內容放到各版填空。
夏曉荷還決定,馬上與唐姐商量,讓各車間班組推薦能寫材料的人,建立起通訊員隊伍,她可以負責對他們進行業務指導。有了這些輪子,廠報這輛小車才能持續運轉起來。
這一切都考慮周全安排停當後,夏曉荷一顆懸着的心終於落了下來。她開始暗暗佩服自己:一個人居然能辦起一張報紙!記者、編輯、總編均由本小姐一人擔任,廠長沒有誇錯,我夏曉荷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這是夏曉荷參加工作後接受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她暗下決心,要做就做最好!
那段時間,夏曉荷除吃飯睡覺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辦廠報上。白天在辦公室忙,晚上把材料拿回宿舍修改。許多稿件因爲改得太花,怕揀字員看不出原貌,她還要重新在稿紙上謄寫一遍。
消息、評論、專訪夏曉荷自己撰寫。副刊版的詩歌來稿不少,她自己寫的那首表達初來化肥廠工作心境的詩歌《緣》這期沒有上。向趙義約的散文也如期交稿了,標題是《工廠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通過工廠秋天的景色描寫,表達一名青年職工對企業的熱愛之情。夏曉荷發現,趙義這個工科男還挺有文學天分的。
“十一“前夕,傾注着夏曉荷心血和汗水的第一期《紅星職工》終於與讀者見面了!
雖然只印了區區500份,但是這份廠報拿在手中,其版式設計、標題製作、圖片搭配都十分高大上,再仔細閱讀新聞版的每篇稿件欣賞副刊版的文藝作品,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這張小小的廠報都絕不輸於大報。
而且,因爲寫的都是廠裡的人身邊的事,這張小報更具貼近性。
那天早晨,章廠長走進辦公室,看到辦公桌上除了慣看的各級各類大報外,還擺放着第一期《紅星職工》,簡單瀏覽一遍,立即就喜歡上了,像當年看着自家剛出生的女兒一樣興奮不已。
廠長拎着報紙興沖沖地推開宣傳部辦公室的門,對正在埋頭編下一期廠報稿件的夏曉荷說:
“小夏,到底是科班出身啊,素質就是不一樣!這張廠報,把我想說的都表現出來了,你小夏簡直就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啊。“
從外邊打水進來的唐副部長聽到廠長的表揚,忙附和道:“還是咱廠長慧眼識英才啊!“
本來,每天早晨上班收拾辦公室衛生和打水都是夏曉荷的任務,今天早晨,唐姐搶過暖水瓶,說:
“以後打水的活兒就交給姐了,姐正好活動活動減減肥,你就安心採訪編稿出報紙。再有閒工夫,還可以寫寫宣傳部的其他材料。“
得到了廠長的親口表揚,經過唐姐在全廠上下的廣泛宣揚,很快,夏曉荷在紅星化肥廠便名聲大噪。
在辦公樓走廊,在食堂裡,無論誰見到她,都會主動向她打聲招呼或微笑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