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

這種情況是工業革命早期必定要渡過的階段,鋼鐵的質量不合格、齒輪機械不夠精密、工人的失誤操作等因素,都會造成熟工的傷殘。

朱舜比較在意的是制度問題,對於這些傷殘工人和死亡家屬的安置:“賠償制度說來聽聽。”

工人的賠償制度和鄉勇的撫卹制度都是由戰略處起草,根據實際情況不停的調整,現在基本上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賠償制度。

最初的時候,由於賠償的銀子過多,對於家屬的安排待遇也過高,竟然造成了一批熟工故意傷殘的現象。

趙鬥米所說的那名死亡熟工就是因爲想要傷殘,結果沒有把握好尺度直接死了,逼的戰略處緊急喊來了六署的署政重新草擬了賠償制度。

賠償制度又不能太低,過低了容易給熟工們造成恐慌,很多熟工不願意去軍火公司和硫酸實驗室這些高危工廠做工。

反正都能賺銀子,不如去更爲安穩一些的織布廠,雖說銀子少了一些,最起碼可以保住小命。

隨着工業革命在大明的深耕,人心和制度問題慢慢開始暴露了出來,好在朱舜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一直在讓戰略處的兩位大才和經濟署的黃宗羲不停的修繕賠償制度。

朱舜對於大明軍火公司的賠償制度也很瞭解,其中有很多賠償細則還是他親自草擬的,知道還詢問趙鬥米,那是因爲他們站在鑄炮車間裡。

藉助詢問賠償制度這件事穩定人心。

朱舜這尊活菩薩在工人心裡的地位極高,家家供着朱舜的生祠,幾乎把他當做神仙一樣祭拜。

朱舜就是要讓這裡的工人聽見,聽見他們很關心賠償制度,讓工人們放心賠償制度可以有效的執行下去。

大明的老百姓生活在一個處處不公平的世道,腦子裡就沒有公平兩個字,胥吏的貪腐,鄉紳的欺壓,這些事情給大明老百姓造成了一個觀念。

不相信制度,相信人的承諾。

這和朱舜過去所待的社會形成了截然相反的風氣,凡是都講究制度合約,只要有利益往來一定要按照規章辦事。

在這個減租制度都能讓胥吏們變成加租制度的世道,老百姓只相信鄉里有威望的鄉紳大戶的承諾。

再怎麼言而無信的鄉紳,只要給了老百姓承諾,一定會去實現,因爲這關係着鄉紳在鄉野的威望,如果食言了對於他的威望將是一個重大折損。

工人協會雖然出臺了賠償制度,但是這些底層百姓出身的工人們,還是戰戰兢兢的保持很大懷疑。

皇上下達的詔書都能朝令夕改,何況是工人協會的賠償制度,不過朱舜要是親口許諾了就不一樣了,絕對會極大的振奮工人們的人心,不再有後顧之憂。

趙鬥米出身貧寒,很清楚一些徐積薪這等權貴子弟不瞭解的風氣,着重挑了兩條說道:“傷殘的工人們一律安排到各個蒸汽工廠當個門房,還會在蒸汽織布廠安排一個紡婦的名額,支撐家裡的收入。”

“死亡的工人們家裡賠償五十兩銀子,遺孀安排進蒸汽織布廠,優先考慮匠頭的評選,長子可以直接進入新式縣學,不需要進行策試。”

朱舜點了點頭,平靜道:“一定要保證落到實處,只要被本侯發現誰敢喝死傷工人們的血,革除他在工人協會一切的職務,另外送到順天府衙門以貪腐的名義治罪。”

在大明貪腐可是重罪,雖然針對的官員,但是對於偷拿官僚鄉紳財物的下人們,衙門裡的胥吏會往死裡整治,這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畢竟大明的胥吏也是一位位員外老爺,家裡也有僕僮婢女。

當朱舜和趙鬥米談論賠償制度的時候,附近的熟工們停下了手裡的動作,豎着耳朵認真聽了起來。

當熟工們親耳從朱舜嘴裡肯定了賠償制度,懸着的一顆心終於落地了,樂呵呵的繼續做活了,幹勁十足,怎麼都不覺得勞累。

朱舜和趙鬥米談論完賠償制度,福王世子定製的千斤紅夷大炮平放在了一個水泥臺上,學徒們拿着鐵錘不停的敲打泥模,直到把所有的黏土泥模敲碎了。

炮膛裡面的黏土同樣是清理乾淨,一個粗糙的鑄鐵炮管就製造完成了。

學徒們趕緊清掃泥土把廢棄的泥土運到專門堆放廢土的地方,由專門的工人統一拉走廢棄泥土,當做修築工業之城的地基。

朱舜走了過去,打量眼前的這根粗大炮管,炮沿和炮身表面有很多的毛邊砂眼,看起來十分的粗糙。

兩名學徒負責清理泥土,剩下的兩名學徒拿出了打磨工具對炮身進行打磨,直到打磨成黑亮光澤的炮身。

大明的鑄炮匠人一般對於泥模的製造沒有任何的規範,只是憑藉個人習慣進行鑄造,只要肉眼看不出太大的差距大差不差就行了。

這也就造成了同樣是一種重量的火炮,有的鑄炮匠人鑄造出來的口徑是70mm,到了另外一名鑄炮匠人手裡可能就是80mm了。

在肉眼看來70mm和80mm,沒有多大的區別。

這樣一來,就不能保證炮彈的氣密性了,畢竟不可能耗費那麼龐大的人力物力給每門火炮配備專門的炮彈。

大明軍隊使用的火炮經常啞火,首先在鑄造環節就有很大的問題。

大明軍火公司就不一樣了,每一門鑄造出來的火炮,都要經過遊標卡尺、千分尺這些精密測量工具的測量。

炮管的壁厚、口徑、身管長度等等都要經過精密測量,凡是參數超過誤差的,直接定性爲殘次品回爐重造。

測量合格以後才進行下一步的炮膛打磨,炮膛打磨的光滑以後,還要進行一次參數測量,不合格的還是回爐重造。

這也就導致了大明軍火公司的火炮淘汰率一直居高不下,不過也讓大明軍火公司製造出來的每一門火炮都進行了標準化。

別說是用肉眼觀測了,就是用精密測量工具測量,每一門標準化火炮幾乎一模一樣。

大明軍火公司製造的每一樣火器,成爲宗藩世子們最熾手可熱的火器,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
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