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

亞伯奎看今天的情況不願意再冒險了。

亞伯奎下令道:“撤退吧。”

戰船離開了澎湖,向南到不遠在一座荒島之上。

這個荒島海灣之中,有密密麻麻的船隻,再加上佛郎機人的戰艦,幾乎將整個海灣全部填滿了。

亞伯奎傳令下去。

開始補充彈藥,分批休息,並警戒防備,等一切都安頓下來。亞伯奎獨自思考該怎麼進行下去。

亞伯奎暗中想道:“我不能再這裡繼續下來。”

亞伯奎北上行動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佔據戰略主動權。如果他拯救香料羣島的航道,那麼就陷入了泥澤之中,對戰爭失去了干預能力。

而亞伯奎的北上,也是要干預東雍對前線的補給能力。他對今天的行動,還是比較滿意的。今天有好幾十艘船被擊沉,這些船隻都是東雍運輸的骨幹,對東雍的貿易上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打擊。

亞伯奎說道:“明天,估計東雍方面就不會出戰。我也不能在這裡多耽擱時間了,從補給上來說,我們只能在這裡拖延十日了。不能再長時間了,這十日要攻擊什麼目標,才能讓讓效率最大化?”

千里遠征,不得不說。在大明沿海,可以說是四面皆敵,所有的補給都有必須隨船攜帶。不管是彈藥,糧食,乃至於清水。

消耗最大的就是清水,像亞伯奎選擇的這個荒島。雖然地勢偏僻,不在主航道之上,能避開人,但是卻沒有淡水。

所以亞伯奎要計算好時間才行。

亞伯奎細細閱讀情報,雖然佛郎機現在已經被東雍給壓制住了,但是佛郎機人在沿海還是有一些眼線的,很多重要的情報都探測不出來,但是哪裡防禦嚴密,哪裡防禦稀鬆。還是能探測出來的。

東雍雖然新建之地,但是朱厚煌一直懷有不安全感,所以對海防也是非常重視,即便是力量不足,但是也有重點經驗,東雍重點經驗的地方,就是三個地方,澎湖,大員,北港,這三個地方的守衛相當之嚴密。雖然沒有船隻守衛,但是憑藉亞伯奎現在的實力,還不能攻克三地,充其量進行一些破壞而已。甚至還會受到損失。

佛郎機現在是實力,是萬萬不能再經受損失了。

與東雍相比,大明這邊的防備又是另一個極端了。

大明南方承平日久。雖然有一些零星的海盜,但是也不足爲怪。而且自從朱厚煌在東雍崛起之後,屢次整頓海面上的力量,讓東海之上,所有海盜都爲東雍所用。連零星的海盜都少了。特別是福建海面,對東雍來說,更是核心重地。可以用天下太平來形容。

太太平也不好,如果有零星的海盜襲擾,沿海的衛所還有一點戰鬥力,而這一件事情,也被東雍代勞了,而且由東雍深入參與之下,沿海的禁海策略,可以說不攻自破,大家都忙着發財的,誰有功夫去重整軍備啊。

所以福建沿海,甚至說是整個東南沿海,早已不堪一擊了。

兩者相比,亞伯奎還需要想嗎?

亞伯奎牢牢的鎖定地圖上一個城市,暗道:“明天的目標就是這裡,十日之內,襲擊大明十座大城市。”

亞伯奎一邊爲大明的財富所動,一邊下定決心,對大明造成足夠的傷害,讓大明承受不住傷亡,主動和談。

亞伯奎自己沒有感覺,他原本想要征服中國的心思,完全消失了,一心一意想維持現狀。維持佛郎機在南洋的存在。

只是亞伯奎不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導致了他這一次行動的徹底失敗,也間接的導致了佛郎機在南洋最後據點的失守。

因爲他不知道,東雍與大明並不是一體。

“該死。”魏大臨說道:“福建那邊還沒有反應嗎?不是已經將銀子送給羅公公了嗎?”

“大少爺,並不是羅公公不出力。而下面的衛所不想出了力,還有福建方面的官員也不想惹麻煩,都推說等陛下的命令。”

魏大臨派去做這樣的私密事,是魏家的老人。

魏大臨深吸一口氣,他當然明白福建爲什麼這麼想了。

一來,佛郎機與東雍在南洋的大戰,早已傳到了福建,福建與東雍一海相隔。彼此之間,姻親相連,消息傳遞很快,一向能征善戰的雍王,居然在南洋吃了一個虧,死了一個重臣,這都東南沿海瘋傳的故事。

朱厚煌自己還不知道,他的事情早已在東南沿海成爲傳說了。文臣士大夫對雍王的評價還是有所保留。但是沿海的百姓對朱厚煌都非常的推崇。

無他,利益相連。

東雍的崛起,讓本已經千瘡百孔的海禁,徹底崩潰。即便是小商人也敢乘船到澎湖交易,大量的貿易,惠及沿海百姓。

而朱厚煌的故事也非常有傳奇性。甚至許棟之死的消息傳來。三國故事失荊州再次紅火起來,甚至有人新編了戰南洋的新戲。

這些信息對一般百姓,是傳聞而已。但是對各地衛所來所,就是驚怵。

要知道,東雍招納勇士,各衛所之中,有很多人都投奔東雍了,他們從故友之中知道東雍水師的強大。

正因爲知道東雍水師的強大,他們更明白將東雍水師擊敗的佛郎機艦隊的強大。

他們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他們的實力連東雍水師都不如。又怎麼敢觸佛郎機艦隊的風頭啊?

而福建文官對東雍的態度更是明確了,東雍越強大,他們感覺越不喜歡。連跟着在朱厚煌身邊的王陽明都覺得,東雍不應該獨立於大明。所以對這個忽然冒起的強大藩王,他們第一感覺,反對。凡是東雍支持的他們全部反對。

不管對錯。

即便羅侖作爲福建鎮守太監,位高權重。但是他畢竟是一個人,而且身後的太監集團,在地方上,根本不能與文官集團相抗衡。

羅侖可以下命令,但是下面怎麼怎麼執行。羅侖也都管不到了。

魏大臨想明白這一點,說道:“廣東那邊怎麼樣?”

“大少爺,廣東那邊,更是不行了,附近這邊還有鎮守太監相助。但是廣東那邊可是什麼人脈都沒有啊,而且王大人要從廣東轉運火藥補給到峴港那邊,要是要求人,不好硬逼。”

魏大臨一甩手,說道:“浙江那邊更不用說了,那些吸血鬼,是喂不飽他們。”

按理說江南一帶的海商,與東雍的合作相當長時間,朱厚煌當初也是有了江南海商的支持,纔在東雍根基最淺的時候,站穩了腳跟。

按理說雙方有此關係,只會越來越好,其實恰恰相反。東雍因爲貿易發達了,漸漸有了一國之象。而江南的海商卻每況日下,因爲澎湖的開放,吸引各地大小海商。而這大小海商的存在,東雍對江南海商依賴也就越來越小了。

從份額之上來看,江南海商已經不能壟斷貨源了。

所以江南海商眼紅了,與東雍之間,因爲商貿的事情,齷齪不斷,不過在許鬆的手腕之下,還有東雍一日勝過一日的實力之下。他們不敢造次。

但是現在東雍主力全部在南洋,還有大敗虧輸的消息傳來。東雍又有求與他們,他們不坐地起價,不趁機敲詐拉索。那纔是怪事。

“怎麼辦?”魏大臨眉頭緊縮。雖然很多補給能從廣東走,但是很多補給都必須由東雍走,比如說佛郎機炮。

讓佛郎機人斷絕航道,魏大臨怕雍王失望啊。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