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

時間過的飛快,好像是流水一樣,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過了三個月左右了。

這三個月之中,朱厚煌都在非常忙碌之中,根本來不及想一想,到底做了一些什麼,時間就已經匆匆的過去了。

朱厚煌完全錯誤的估計了流民數量,年關左右,朱厚煌根本沒有來得及與母親吳太后吃上一頓年夜飯。一直在忙碌之中。

在將十數萬人都安置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不可否認,所謂的流民之中,還有很多地痞流氓一起並地方官,以流民的名義送了過來。

十幾萬流民一古腦塞進了東雍,什麼問題都可能發生了。比如糧食問題。朱厚煌已經好幾次命令緊急採購南洋的糧食,再比如治安問題,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官員的不足。

雍國本來的官員就不夠用,一下子涌進來這麼多人,能辦事的人,更是捉襟見肘。在流民剛剛涌入之後,朱厚煌立即開啓了一次吏試,還是和上一次一樣,凡是參加的人都被選中了,一古腦塞進了官府之中。

爲了管理方便,朱厚煌也正式將東雍劃分爲兩個府,一個是雍北府,府治是北港。一是雍南府,府治爲大員,分別以李世貴,與王鶴年爲知府。

李世貴從白身,賊寇爲知府,只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真是被不知道多少人嫉妒。不過朱厚煌如此獎賞李世貴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東雍遷來這麼多人。這些人都在開墾荒地,等他們有產出,最少在一年之後了。即便是一年之後,這些人也不過是自給自足而已。根本不會給朱厚煌帶來多少的收益。這個時候,李世貴給朱厚煌提出了。提前開礦。

李世貴也不是空口白牙提出這個問題,而是在北港附近找到了鐵礦與煤礦。朱厚煌大喜過望。立即將從青壯之中,挑選很多身強力壯的人作爲礦工。開始開礦。

李世貴成爲雍北知府,也不僅僅是因爲這個原因。這一次流民引進,進入雍北與雍南的人數幾乎相當,從人口上來說,雍北幾乎好像吃氣球一樣脹大成一個與雍南相提並論的地方,而這一切都是在北港縣的基礎上完成的。雍北升格爲府,自然要首先提拔重用李世貴了。

這三個月來,流民也都安置下去了,特別是雍北新建了好幾個縣,纔算是消化下去。不過最困難的時間並沒有過去。這裡指的困難是財政困難。運輸,安置十幾萬人,將朱厚煌積蓄的一些銀兩全部消耗殆盡了,朱厚煌現在是靠着金礦每月的產出,來維持兩個府的基礎運行的。

至於海上貿易的產出,全部投入了維持十幾萬流民的口糧之中。

說起海上貿易,不得不說許棟,許棟駐紮琉球,看護北港,琉球。日本,航線。與倭寇,與海商,幾乎無日不戰,而日本航線的收穫,在維持許棟所部的所需之後,也所剩無幾了。

至少在,許棟真正獨佔航線之後。纔能有大規模收益。

這三個月時間,朱厚煌幾乎什麼也不敢做,唯恐任何大行動,都是會引起財政方面的崩潰,連雍王親兵的訓練也減少了。

此刻朱厚煌就在北港坐鎮,他要驗看他們這三個月的成果。

朱厚煌在得到李世貴的報告之後,就立即找了幾家鐵匠,讓他們在北港鍊鐵。

朱厚煌雖然聽說過,什麼小高爐之法,也聽過什麼平爐,轉爐之法。但是從來是這些方法知道他,他不知道這些名詞下面,到底是什麼概念。

朱厚煌索性不去仔細研究,這些名詞下面代表的意義,只找來一些能工巧匠,提出要求,他需要大量的鋼。大量的鐵,讓他們想辦法去辦。

不過朱厚煌很明顯的失望了,這些鐵匠用得還是灌鋼法。

不管怎麼說,這種將生鐵與熟鐵混合在一起。鍛鍊成鋼的方法,讓朱厚煌根本不指望他的成本與效率。

不過朱厚煌沒有發脾氣,不過怎麼說,從此之後雍國已經能生產鐵器了,至雍王親兵的一些兵器,還有雍國的一些農具,不用從外面買了。這也算是一處好處。

朱厚煌說道:“每人賞銀五兩。”

“謝殿下,”幾個工匠連忙扣頭,謝恩。

朱厚煌說道:“不過,孤要得鍊鋼之法,是一爐出來就是鋼,不需要重現鍛打。”

“怎麼可能?”衆工匠紛紛對視,最後一個老頭子,身上批着一件馬甲,一根根白髮就好像是銀針一樣,說道:“大王,這老祖宗傳下來的鍊鋼之法,就是這樣的。”

有人開口,衆工匠紛紛迎和道:“是啊是啊。”

“哼。”朱厚煌冷哼一聲,這些工匠瞬間想起了上下尊卑,立即垂下頭。好像是一個木頭人一樣,一句話也不說。

朱厚煌說道:“能辦到,我所說的鍊鋼之發,賞黃金萬兩。”

黃金萬兩,對這些工匠來說,根本是不可想象的財富。一時間所有工匠的眼睛之中,都充滿了慾望。

朱厚煌微微點頭,忽然一個人上來,對朱厚煌耳語說道:“殿下,陸尚書被辭官了。”

“真得嗎?”朱厚煌大喜過望。不要怪朱厚煌幸災樂禍。而是朱厚煌徹底明白了自己與大明頂尖人才之間的距離。

並不是朱厚煌妄自菲薄。他縱然有很多見識,也懂的不少大明世人,不懂的,不明白的知識,但是真正管理雍國的時候,朱厚煌才發現很多東西並不是自己想象的。

朱厚煌感覺到自己已經有很大的長進了,比起剛剛出京的時候,要成熟了不知道了多少倍。真正維持住雍國,他也能做到。但是想讓雍國發展成一個與大明相媲美的殖民大帝國。單單靠自己絕對不可能,必須有天下頂尖人才相助。

而陸完出將入相,正是一等一的人才。這個人才即將到手,朱厚煌豈能不高興。

一個吏部天官的去職,從來不是一個單獨的辭職的問題,而是一個政治風波。雖然朱厚煌知道陸完遲早要被去職。但是到底那一天,卻不知道,現在第二個靴子總算是落地了。

朱厚煌問道:“陸尚書,現在在什麼地方?”

“已經乘傳,沿着運河南下了。據傳要回鄉。”

“陸尚書,是何方人士?”朱厚煌問道。

“長洲人。”

長洲就是現代的蘇州。也算是江南繁華之地。朱厚煌算了算里程,立即吩咐說道:“準備船隻,孤要去一趟長洲。”

藩王擅自離開藩國,是一件犯忌諱的事情,不過朱厚煌並不在意這一點,他有正德撐腰,這些小問題,根本不會拿來難爲他。像陸完這樣的大才,而是年事已高,是自己爺爺輩的。怎麼也要親自上門,以示尊重。

“是。”

從北港到蘇州,順風順水的話,也不過一兩日工夫。就到了地方。

朱厚煌在蘇州等了數日,一艘官船停到了蘇州碼頭邊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下了船眺望四周,長嘆說道:“風景依舊,可惜我依舊老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全公何必言老啊?”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恭恭敬敬的,好像是子侄輩的樣子,在岸上等這他。

陸完眼睛一瞄,看出這個一般的氣質,說道:“雍王殿下?”

說話的人正是朱厚煌。朱厚煌說道:“小子朱厚煌,拜見陸尚書,還請陸尚書不以小子愚鈍教授小子。”

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九百章 影響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三十章 宣府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
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九百章 影響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三十章 宣府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