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

“萬萬不可。”陸七大吃一驚。

運河關係重大,甚至可以說,朱厚煌要是能長久的封鎖住運河,北京根本無法支撐。

可以說整個北京城都嚴重依賴運河。

填平運河,陸七根本不敢想這個瘋狂的注意,立即起身反對,說道:“即便將軍有此意,也一定要上奏朝廷,方纔能實行。”

杭雄見陸七強勢反對,杭雄也不敢硬懟,畢竟陸七是錦衣衛,說不得手裡面還所謂的先斬後奏的密旨。

他覺得雍軍經此一敗。下一步行動,並不還太快,也就答應下來,寫了封奏摺,將今日的勝戰,渲染了一下,然後請求截斷運河的要求,一併寫在奏摺之中。

快馬不過一日,這封奏摺已經來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打開一看,不由的笑出聲來,先是輕聲淺笑,然後放聲大笑,最後演變成了苦笑,甚至不之地該去苦笑誰。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黃錦諂媚的說道。

朱厚煌說道:“雍軍跋涉千里,早已成爲強弩之末了,有此敗不足爲怪。”

朱厚煌一邊看奏摺,一邊說道:“哼,杭雄未免謹慎過甚了,運河關係天下,萬萬不可填平。黃大伴寫一道手諭,傳給杭將軍。”

“是,”立即有人將下去準備了。

與此同時,運河之上,劉老刀都準備好了。

此刻在運河之上,劉老刀準備了大概數千水師水手,其中骨幹大多是海盜的骨幹,還有一些後來提拔出來的士卒。

他們大部分都是海上廝殺的好手,此刻都潛伏在一條條小船上,隨時準備出發。

朱厚煌說道:“諸位,我們不能在這裡多停留,否則時間一長,四方勤王軍到達,我們就危險了,所以要快,快到,勤王之師到達之前,拿下北京城,奠定勝局,孤在這裡祝諸位平安歸來。”

“謝殿下。”衆人齊聲高呼,聲音傳達得遠遠的。

朱厚煌一聲令下,所有人都上了小船,划動船槳,猛地衝了過去,就好像是賽龍舟一樣。

“那邊是怎麼回事?”正在明軍水營的瞭望塔之上,他遠遠看見嗎,有無數條船衝過來。

“敵襲,敵襲。”“鐺鐺”呼喊之聲遠遠的傳開了。

整個明軍水營的士卒紛紛驚醒過來,簡直是如夢初醒一樣,這些士卒紛紛出來準備這一場硬仗。

還有一些巡邏的船隻,也衝過來攔截。不過很快雙方就撞在一起了。

這些原海盜都是亡命之徒,一個拼殺起來,簡直好像是不要命一樣,因爲他們都知道,只要不要命才能活下去。

“咚”的一聲,明軍的船隻與雍軍的船隻撞在一起來,“轟轟。”先是手-榴彈,然後是整個人猛衝出去,船舷就好像不存在一樣,任他們越過船舷。

雙方彼此廝殺在一起,不過片刻之內,高下立辨。

不得不說,雍軍水師的實力,不管是那個方面的素質,都遠遠超過這些朝廷水手,這也是杭雄所說的漏洞所在。

朝廷的水手都是來自於運河上的槽船水手,這些水師,玩些花招,吞沒一些東西,那是拿手好戲,但是親自上船拼死拼活,好得多啊。

此刻杭雄也出現在明軍水寨之中,他所看到的就是雍軍打了過來,而且漕運船上的防禦措施也不強大。也就是說,明軍水師很可能就崩潰了。

杭雄立即下令說道:“所有水手不得撤退一步,後退則斬。”|

不得不說,在杭雄的強硬措施,還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的,不過作用也有限的很。

劉老刀身先士卒,不管周圍有多少包含敵意的船隻。他一個勁的向前衝,不過一會功夫,就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劉老刀面前船上還裝着幾門佛郎機炮,遠的有佛郎機炮,近處用手-榴彈。

一會兒功夫,劉老刀就看見遠處有一處要想是浮橋一樣的東西,正是明軍用來封鎖航道的浮橋。

“拿火把來。”劉老刀大聲說道。

在劉老刀的命令之下,一枚枚火把,都是一枚枚種子,打在圈落在浮橋之上,不過片刻之間,浮橋之上,就有好幾處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焰不住的跳躍,閃現在很多的眼中,包括劉老刀的眼睛之中,也有杭雄的眼睛之中。

劉老刀見狀,簡直是大喜過望,說道:“傳令下去,將敵人趕盡殺絕,一艘也不留。”

在這熊熊大火的背景之下,明軍水師本來不多的士氣,迅速的衰落下來了。

明軍水師的水手與雍軍水師的水手又怎能能比啊?大概一個小時之後,剩下的船隻統統投降了,當然也有不投降的,不投降的人,都被殺的乾乾淨淨,一個也沒有留下來。

火焰也將浮橋給燒斷了。劉老刀更是穿過浮橋攻擊對方,直到本就不寬的運河兩岸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一時間明軍在運河之中,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兵力。

杭雄鐵青的臉,在岸上站着,一動不動,好一陣子才長出一口氣,說道:“大勢已去,我還有什麼面目去見陛下啊?莫不如死了算了。”

說話之間,杭雄抽出寶劍,就要抹脖子。

他很明白,失去了對運河的干涉能力,讓雍軍統治了運河,也就是說,雍軍很可能在兩三天之內,就兵臨北京城下。他根本攔不住啊。

到時候追究責任,最大的罪名就要安插在杭雄身上了,到時候杭雄還不是生不如死啊?

“大人,你準備幹什麼啊?”杭雄的親兵立即將杭雄攔住,說道:“我們還有萬餘精兵嗎,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大人何苦如此啊?”

杭雄說道:“萬餘精兵,運河在這裡將他們從中間斷開,首尾不能相應,處處被動,而且我想來,敵人現在就已經開始進攻了。”

杭雄話音剛剛落下,就聽斥候騎馬由遠及近,在杭雄身邊翻身下馬,說道:“大人,敵軍大舉來攻。”

杭雄哈哈大笑說道:“果不其然,你們都投降吧,到時候雍王會寬大處置的。不要在掙扎了。”

“大人,您也投降吧。”杭雄的親兵說道。“當初大人,不是也在先帝麾下當過臣子嗎,與雍王殿下還有一點關係,何必一根繩子上吊死啊?”

“我老了。沒有心思折騰了。”杭雄有幾分心灰意冷的說道。

杭雄在正德年間起家,在戰場上出沒十餘年,現在四十多歲,雖然還在年富力強的時候,但也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了。

“杭大人,既然事不可爲,請杭大人回京,下官以性命擔保,陛下絕對不會對杭大人如何的。”陸七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出來。

一起出現的還是百餘名黑衣騎兵,正是錦衣衛訓練出來的精銳人馬,總共不過兩三千人殺戮極盛。

這百餘黑衣騎兵把持住四方方位,顯然是害怕軍隊譁變。

杭雄說道:“以我之間,陛下未必希望這些敗兵回京師,既然你要他們回去,你就親自帶他們回去了,傳令所有以陸大人爲主,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不得有違。”

“是。”衆將士不情願的答應下來。

錦衣衛在軍中的形象不過是監軍一流而已,軍中最討厭監軍了。

杭雄說道:“我去也。”長劍在脖子側後一抹,鮮血噴涌而出。杭雄仆倒在地,頓時活不成了。

杭雄一心求死。

在他看來,北京方面大勢已去,畢竟打到北京城下的不是別人,雍王不管怎麼說也是大明皇族,北京城之戰,根本就是政治戰。

如果他死在這裡,不過是死節之士,對於死人雍王可能不會太過嚴厲的追究,但是活人卻不一定了。

所以爲了杭家,死的杭雄比活的好。

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二章 比劍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
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二章 比劍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