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

雖然這一段時間陰雨連綿,很多火器都不能用了,但是並不包括火炮。

海防的占城軍發揮出聰明才智,修建了一擡擡炮車,就好像是一座座能移動的小房子一樣。遮住了雨水,用火炮轟擊外面的土牆。

也許是這些城牆早已被泡的鬆軟了。在銅火炮的轟擊之下,不過幾輪就打開了缺口。

一個缺口打開之後,占城軍與莫軍在缺口之處反覆廝殺。幾乎天一放晴,就是一場廝殺。而且銅火炮還四處撒野,連連的擊破好幾處城垣。將圍城的土牆砸出不知道有多少個缺口。這個時候雍軍的跳幫手也參加了戰鬥。

本來,莫登庸留下的都是精銳部隊。只是他發現海防城不容易攻克,南方形勢刻不容緩的時候。莫登庸只好將精銳部隊調出來,將二流部隊填充進去。在他想來有完整的工事防禦,只是圍城的話,他們應該能夠給勝任,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情況如此不妙,他如意算盤打砸了。

等海防圍城被打破之後,海防的占城軍並向四周進攻,無他,城中的兵力不夠,這裡只有一個占城營,這個占城營固然編制上有一點大,但是都冷兵器武裝。防守海防足夠,防守反攻也是足夠,但是如果進攻別的地方,就有一點力不能支了。

不過,這個消息傳到了莫登庸的耳朵裡面,就是最後的籌碼,莫登庸咬着牙下令撤軍。

海防這裡無力進攻。按理說,莫登庸應該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畢竟與之前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莫登庸的眼中區別大了去了,這說明雍軍以海防爲中心,有了主動進攻的能力。而海防是什麼地方,海防之於升龍,就如同天津之於北京。

而莫登庸的根基也就在海陽升龍一帶,這一帶直接在海防的威脅之下。讓莫登庸能不着急嗎?

更讓莫登庸放心不下的不是別的,而是雍軍水師。雍軍水師霸佔安南海域,在海上轉運的速度遠遠超過陸地行軍,如果他大軍還在此地,雍軍已經從海防殺向升龍。這樣的局面,莫登庸一想起來,就腦門生疼。

撤軍是他唯一的選擇。

但是任何軍事行動,都不是一拍腦門就可以了,尤其是臨陣撤軍這樣的高難度行動,更是如此。

所以莫登庸先將軍中的所有馬車都準備好,讓一些重要的不能捨棄的傷員病員全部,還有一些必須撤走的物資先行撤退,而莫登庸帶着還能行動的大軍,立即撤退,至於那些不能行動的傷員,全部拋棄、莫登庸甚至還將所有城門都封死了。爲了防止他們走出這裡。

莫登庸在城門看着城中靜悄悄的街道,以及城中咒罵之聲,呻吟之聲,心中也有一陣不忍之心涌出。

但是他知道。他必須這樣做。

如果讓瘟疫大規模擴散開來,更加不可收拾。莫登庸甚至想過將這座城池一把火給燒掉的,但莫登庸還是有一點不忍心,下不了這個手。只要將他們封死在這裡,希望如此能控制住瘟疫的擴散。

“大王,時間差不多了。”幾個軍官來到莫登庸身後,不敢打擾。

莫登庸長出一口氣,說道:“走吧。”他轉身離開。在他身後,城門轟然關閉,立即有讓將長長的柱子死死的將城門給釘死。

死氣沉沉的莫軍緩緩的開拔了。

莫登庸一看就知道士氣不行,他心中暗道:“回到南定之後,必須修整一段時間,否則像這個樣子,不要說打仗了。連行軍都城問題。”

來的時候,近十萬大軍,離開的時候少了三成,大部分都不是戰死,全部都是病死的,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人一個一個死去,不知道什麼時候輪到他們,莫軍士卒的士氣能好纔怪了。

莫登庸知道現在是莫軍最虛弱的時候,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莫登庸一方面讓些在寧平城中的死士保持城中的炊煙不斷,篝火不熄。裝作城中還有人的樣子。另一方面莫登庸派出軍中剩下的所有斥候,在撤退的道路上反覆偵查,一定要做的沒有埋伏。

在他想來,他現在夠慘,雍軍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這個時候他撤軍,寧平兵不血刃的落在他們手中,有很大的機率不會出戰。

不過,莫登庸不敢將自己的安全放在對方的鬆懈之上。

離開寧平不久,莫登庸立即得到彙報,雍軍發現他們的行蹤了。

莫登庸皺起眉頭問道:“怎麼回事?”

“有兩個雍軍斥候被發現,其中一個被殺,另一個逃走了。”

莫登庸冷冷的說道:“廢物。”

爲了撤退行動的完全保密,他將所有能動的斥候全部放出來,三三兩兩封鎖了整個道路兩邊。但是剛剛開始行動,就被雍軍斥候得知了,簡直是打他的耳光,不,比打他的耳光,更讓他感到難受。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再怎麼升生氣也無濟於事了。莫登庸必須立即應對。

但是該怎麼樣應對啊?莫登庸默默的思量。

“傳令下去,讓所有士卒都提高警惕,所有斥候都給我放遠,大軍左右五十里,我要一覽無餘。”莫登庸想來想去,也唯有如此了。

如果莫登庸下令轉變陣型的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莫登庸缺少的正是時間。這個季節的安南,雨是永恆的基調。雖然莫登庸挑選一個沒有下雨的日子離開,但是此刻沒有下雨,並不能整整一天不下雨,說不定一場大風過來,一場暴雨都來了。

莫登庸唯一想的就是離雍軍越遠越好。而不是滯留在野地裡,蝸牛一樣的行動。在他看來,只要斥候得立,雙方相距最好二十里路之遠,足夠他讓軍隊集結起來。

“是。”立即有傳令兵下去。

莫登庸感覺整個莫軍精神一震,似乎多了一股淡淡的殺氣。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莫登庸覺得,他的部下還是可以不錯的。可以信任。不過還沒有一會功夫,就有斥候回報:“雍軍出動了。”

莫登庸心中的一根弦早已繃緊了。莫登庸當即下達命令,令殿後的軍隊從行軍狀態,改爲戰鬥狀態,並且讓前面的軍隊也注意後面的動靜。

不過,很快壞消息再次傳來。

“報大王,雍軍已經來了。”

“怎麼可能?”莫登庸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說道:“至少二十里路,他們怎麼會跑這麼快?”

進入雨季之後的安南,地面幾乎沒有幹過,大部分時間都是溼漉漉的。這樣的路況是影響行軍的重要原因。莫登庸現在就面對這樣的問題,他不相信,雍軍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大象。大象。”斥候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雍軍是乘坐大象追上來的。”

莫登庸的臉色瞬間白了,暗道:“我怎麼忘了大象。”

安南是有象兵這個編制的,不過那是承平時候的安南,而不是現在,安南的大象大多生活在南方。而不是北方,平日在升龍也有一些象兵,不過那些象兵數量少,而且是主要負責禮儀方面的。而且大象太過聰明瞭。他們根本不會如戰馬一樣拼命,而且火器的使用,將大象害怕轟鳴的情況發揮到極致。用火器破象兵。已經成爲常識了。很多時候,象兵的使用並不是帶來勝利,反而會被受驚的倒衝本陣。讓大軍崩潰。

所以對象兵的使用也就不大注重了。他萬萬沒有想到,雍軍會將象兵用在這裡。

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
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