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

王陽明坐定之後,對朱厚煌說道:“臣此來,是爲殿下推薦一個宰相之才。”

朱厚煌大喜過望,說道:“不知道王師青睞何人?”

東雍的家不好當,朱厚煌非常明白了。

朱厚煌忙於庶務的時候,幾乎對東雍的發展不能調整了。他越決定,他不能忙於庶務,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難免會顧此失彼。

東雍的一切體制都是朱厚煌自己創立起來的,裡面固然有別人思想補充,但是根子上還是朱厚煌的。

朱厚煌並不決定東雍的體制,真得完美無缺了,修養生息幾年,朱厚煌那個不安分的心思,又開始活躍起來,他雖然沒有想對誰開戰,畢竟,他已經決定沒有合適藉口,是不會輕易開戰的,但是外交上,戰略上的佈局,已經開始了。

朱厚煌越發想抽出精力,放在這方面之上。

所以對一個合格的丞相人選,朱厚煌越發渴望了。

王陽明說道:“楊慎。”

“什麼?”朱厚煌大吃一驚。

東雍的制度之中,有一項叫做情報通報,是朱厚煌確定的,吳鳳儀將外界的所有情報都彙總到一起,按照規格分給每一個人。

王陽明是東雍規格最高的一批人之中的一,與朱厚煌的級別一樣,所有除了一些暗樁之外,他所能知道的,與朱厚煌是一樣多了。

王陽明一從情報通報之上,看到了楊廷和與楊慎的消息,立即想到了這一點,來到了朱厚煌這裡。

朱厚煌想一個合適丞相人選,而王陽明如何不想有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啊。

在王陽明的心中楊慎這個人就是最好的。

首先,楊慎在東雍有根基。

東雍有一批人,是楊慎時期來得,這一批人雖然不多,但是已經是東雍骨幹了,還有一批人是陸完留下的舊部,但是楊慎與陸完關係不錯,最少陸完是楊慎介紹給朱厚煌的。

所以,楊慎來到東雍之後,他不會是一個人,他立即能拉起一個派系。

不要小看有沒有根基,如果沒有根基的空降兵的話,與下屬磨合,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有被屬下架空的風險。如果有根基的話,很快就能入手。

朱厚煌需要的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其次,楊慎本身的才能就不差。

朱厚煌創立雍制的時候,楊慎雖然不能說全程參與,但是很多細節上的東西,還是楊慎補充的,楊慎本身又是翰林,是大明的儲相,如果沒有太大波折,將來當大明首輔的機率不大,但進入內閣的機率卻很大,這樣的人當東雍的丞相,說不上是大才小用,絕對合格。

只是有一點,就是看朱厚煌對楊氏父子的印象了。

“絕對不行。”朱厚煌說道:“孤不派人追殺楊慎,就已經是很到當年的情分上了,要孤任命他爲東雍丞相,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朱厚煌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最後悔的一件事情是什麼?是當年在北京,太相信正德了,太相信楊廷和,太相信大明的祖宗家法了。

他覺得正德已經認他爲繼承人,應該就沒有大礙了,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最後楊廷和發動了兵變。

這一件事情,直接改變了朱厚煌的所有計劃。

朱厚煌每想道,當初他距離大明皇位,就那麼一點點的距離,就痛苦的幾乎要五內俱焚了。

朱厚煌想不想當皇帝。

廢話,當然想了。

大明皇帝雖然有種種的掣肘,但是大明皇帝可以動用的資源,是朱厚煌數倍,數十倍之多,由不得朱厚煌不激動。

但是這一切,都被楊廷和父子給毀了,朱厚煌如何不恨,簡直是恨之入骨。

特別是對楊廷和,恨的咬牙切齒。

不過,楊廷和死了。

楊廷和這一死,倒是緩解了朱厚煌的恨意,畢竟楊廷和死的太慘了慘到了朱厚煌都覺得他可憐。

但是並不是朱厚煌放過楊慎的理由。

“殿下,當初楊慎幫過殿下這麼多,殿下就一點不念及舊情嗎?”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說道:“孤有什麼舊情可念,不說孤念不念舊情,他楊慎念過舊情嗎?”

王陽明說道:“好,不說舊情的事情,單單楊慎大才,殿下不知道,楊慎在,殿下就可以無憂於丞相府之事務,而且楊氏之冤屈,天下皆知,他日,殿下靖難,又楊氏在,安撫天下,不就方便的多了嗎?”

朱厚煌恢復理智了,沉下心來,想楊慎的這個人選,的確沒有什麼好說,幾乎上無可挑剔,只是朱厚煌說道:“孤就是有心,請他,他會來嗎?”

的確如此,很多事情,不是單方面的意思,要看雙方的意思。

王陽明說道:“你看楊慎是什麼樣的人?”

朱厚煌說道:“楊慎是一個才子,也算得上一個能吏,半個全才。”

朱厚煌對楊慎最深的印象,不是別的,而是他的博學,對很多東西都很瞭解,只要朱厚煌也不提,楊慎都知道,甚至楊慎說很多東西,朱厚煌都不知道。

不過這種博學,是建立這中華體系之中,西洋東西楊慎還是通過朱厚煌瞭解的,但是僅僅是這樣就夠了。

畢竟單單國學書籍,不管是諸子百家,而是那些經史都是浩如煙海。楊慎能精通這麼多東西已經很不容易了。

王陽明說道:“不知道殿下,可知道臣是怎麼看楊慎的嗎?”

朱厚煌說道:“王師,請講。”

“楊慎是一個熱衷權力的人。”王陽明說道:“他以首輔公子這樣尷尬的身份,一次又一次參與朝政,殿下也是知道的。其實這樣並不是正途。他應該老老實實在翰林院養望,等楊廷和退下來之後,纔在政治上活躍,這樣纔對,但是楊慎沒有。”

“所以,臣敢肯定,只有殿下相邀,楊慎八成會答應下來的。”王陽明說道。

“好,孤這就派人去請。”朱厚煌說道。

朱厚煌已經進化成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了,那麼自己再不願意,當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會去做了。

朱厚煌不能從東雍內部找一個總覽全局的人選,就註定下一任東雍相,要麼不合格,要麼就空降。

這兩種都不是朱厚煌想要的,而楊慎忽然出現,一下子接觸了朱厚煌的困境。

朱厚煌即便是再不願意,也必須捏着鼻子給認了。

朱厚煌心中暗道:“這只是王師的推測而已,說不定人家不稀罕我。”

不過心中如此想,朱厚煌還是將吳鳳儀找過來,將這這個任務給佈置下去,朱厚煌說道:“這一次,你派人過去,就以給楊廷和弔喪爲名,試探一下楊慎的口風。如果楊慎不願意就算了。”

“如果楊慎有意,殿下該如何安排?”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先給說丞相之位,還有東雍封藩之策,孤會以開拓之功,給他一個伯爵。”

這個伯爵,是朱厚煌想了又想的東西。

楊慎雖然有功於東雍,但人在東雍的時間太短了一點,所以功勞不大,朱厚煌給一個伯爵,也算是酬功了。

吳鳳儀說道:“臣這就去安排。”

吳鳳儀走之後,朱厚煌發了一會呆,想當初在北京城的日子,忽然覺得楊慎來東雍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心中總是有一口氣,咽不下。朱厚煌嘆了一口氣,繼續埋頭工作。

只是朱厚煌不知道,當他給吳鳳儀下命令的時候,楊慎已經在準備離開大明。而且是在錦衣衛的監視之下。他很可能就來不了東雍,就死在錦衣衛的手下了。

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
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